驾驶专业评估规范-航次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9
大型集装箱船舶安全操作管理须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安全操作管理,确保船舶安全运行,并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制定本须知。
第二条本须知适用于所有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东、船舶管理者、船舶运营者及船员等相关人员。
第三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安全操作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国内外国际航运安全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第四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安全操作管理应具有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并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隐患排查。
第五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安全操作管理应注重培训和教育,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第六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安全操作管理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第二章船舶安全管理第七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舶安全管理应遵循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程序等。
第八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舶安全管理应持续进行安全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第九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舶安全管理应建立安全报告制度,对船舶事故和安全事件进行报告、分析和处理。
第十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舶安全管理应建立安全巡航制度,定期巡航船舶,检查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运行情况。
第十一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舶安全管理应建立危险物品管理制度,确保危险物品的安全运输和储存。
第十二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舶安全管理应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保障船员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第十三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舶安全管理应建立灭火与救助设施管理制度,确保船舶灭火与救助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舶安全管理应建立船舶安全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五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舶安全管理应建立船舶事故应急预案,保障船舶事故的及时处置和救援工作。
第十六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船舶安全管理应建立船舶安全档案,存档重要安全资料和记录。
第三章船舶操作管理第十七条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操作管理应建立航行计划制度,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
船舶驾驶台常规命令1船舶驾驶台常规命令中船长的内容1.1 对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有绝对的权力,并负有全部责任。
1.2 应保证值班驾驶员熟练使用船舶的航行和安全设备,充分熟悉船舶的操纵能力和限制,以承担在海上独立操作的责任。
1.3 在承担船舶的航行操纵责任前或将航行操纵责任交给值班驾驶员时,应予以明确告知。
1.4 应组织驾驶台瞭望值班,并根据《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及修正案的规定,保证驾驶台组成航行值班人员(包括其本人)得到足够的休息时间。
1.5 应根据情况发布常规命令和特殊指令。
1.6 应考虑在困难情况下或特殊情况时驾驶台的值班安排,保证驾驶台有足够的值班人员。
1.7 应保证所有驾驶台值班人员得到恰当的手动操纵船舶的训练,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2船舶驾驶台常规命令中值班驾驶员的内容2.1 值班驾驶员是船长的代表,其首要责任是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应始终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港口规章及特殊水域的特别规定。
2.2 值班驾驶员任何时候均应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视觉、听觉和电子仪器(雷达、ARPA、AIS、VHF),以保证正规有效地瞭望。
2.3 值班驾驶员应始终执行船长的常规命令和特殊指令。
2.4 值班驾驶员应保证在值班期间对获悉或发生地所有与船舶航行安全有关的每一信息进行处置和更新,并通知驾驶台值班人员。
2.5 值班驾驶员应执行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SMS)的规定。
2.6 值班驾驶员应经常检查和确认:2.6.1 手动操舵或自动舵按船舶正确的航向行驶;2.6.2 陀螺罗经和标准罗经的误差;2.6.3 核对标准罗经和陀螺罗经的误差,罗经复示器与主罗经的同步;2.6.4 每班至少转换试验手操舵和自动舵一次;2.6.5 号灯、号型以及其他航行设备;2.6.6 GMDSS设备工况和操作功能;2.6.7 AIS设备工况及静态数据、航行数据;2.6.8 无人机舱(UMS)控制装置、报警和指示仪。
《航海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按照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三全育人”为路径,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船舶、航海有基本的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续课程为《国际航运地理》;后续课程为《理货业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港口装卸工作组织》、《船舶代理业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船员组织,船员的职责;2.掌握船舶基本常识,船舶动力设备、操纵设备、装卸设备和安全设备以及船舶的各种航行性能;3.掌握航海地理坐标,航向和方位,船舶能见距离,船舶航速和航程相关计算,船舶时间系统;4.掌握航海气象和海况;5.掌握航行计划的制定,航行值班的安排,特殊地区的航向方法;6.掌握航行途中货物的保管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看懂船舶规范;2.能看懂船舶航行计划。
(三)素质目标1.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2.良好的道德品质,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用于探索的良好作风。
三、参考学时参考课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多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议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建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船舶结构实训室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实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开放仿真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建议进行分组教学,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及团队精神。
建议进行双语教学,让学生习惯船舶结构的英文表达。
(二)教学评价引入行业标准和作业规范,建设课程在线题库,实现教考分离。
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
(三)教学条件1..实验实训条件建议2.师资条件本课程的教师建议具有海船驾驶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持有甲类三副及以上职务证书。
航次计划一、航次计划概述航次计划通常是指船舶在接受新的航次任务后,拟定从一个港口泊位航行到另外一个港口泊位的过程中,有关航行安全保证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航次计划内容覆盖面较广,要求结合航行实际,充分考虑航次中的各种因素,综合利用船舶驾驶学科的专业知识。
因为,船舶航次计划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船舶和海上人命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
为此,国际海事组织( IMO )在 1999 年 11 月 25 日通过了 A.893(21) 号决议- -航次计划指南(GuidelinesforVoyagePlanning),其主要内容有:航次/航线计划的目标、评估、计划、执行和监控五个部分。
目前世界上某些港口在 PSC 检查和 SMC 年度外审中已涉及船舶航次计划。
二、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对于不同的船舶,不同的海上环境,航次计划的内容也将各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船舶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一致的。
其包括如下:航行前航海图书资料的准备和改正;各种助航仪器的检修与起动;人员配备和载货(卸货)计划的完成;淡水、燃油及日用品的配备;航线的确定;开船时间、航行时间及过重要水域船时的计算;航行中重要水域或狭水道的航法研究;跨洋航行时大圆航线的起始点和到达点的选定;航线在某海区可能遭遇的海况及恶劣天气;到达港的概况、通讯、引航以及航道特征等等。
三、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的任务航次计划是由船长和驾驶员共同完成的,船长是起到计划、指导、审核和补充的作用。
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负责的航线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拟定航次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二副应协助船长完成以下工作:1.研究资料,选择航线。
仔细研究必要的航海图书资料,了解起、迄港间的水文气象条件,并根据航次气象、海况条件结合船舶载货以及船员应变能力选择航线,在总图上粗略画出航线,求取概略航程。
这些工作要求船舶备妥整个航线所涉及的海图和必要的出版物(其中包括某些地方规则),并改正到使用之日。
航路选择以及航次计划航路选择⽬的:航路的选择⼯作是船舶完成⾏此任务的⼀项⼗分重要的⼯作。
船舶在接到公司的航次指⽰后,⼆副应在船长的指导下,做好航路选择,即航线设计的⼯作,最后经船长审核批准后执⾏。
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安全,也关系到船舶、公司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海上⼈命安全、航⾏安全和效率、保护海洋环境,以及在计划执⾏中对船舶⾏程和位置的密切和持续监管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航⾏计划来执⾏。
航次和航路计划包括评估,也就是收集所有和计划航次/航路相关的信息,从泊位到泊位详细规划整个航次/航路,包括那些需要引航员引航的区域;计划的执⾏;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船舶⾏程的监管。
对航次/航路计划的构成部分分析如下:2.1 要考虑到所有与计划航次/航路相关的信息。
在规划航次和航路时要考虑以下⽅⾯:2.1.1 船舶的状态和条件、稳性及其设备;任何的操作限制;在海上航道和港内允许的吃⽔;操纵数据,包括任何限制条件;2.1.2 货物的特性(特别是危险物品),及其在船上的分布、积载和绑扎;2.1.3 配备适任的且休息良好的船员负责航⾏。
2.1.4 有关船舶、设备、船员、乘客或货物的最新的证书和⽂件;2.1.5 计划航次/航路中使⽤适当⽐例尺、准确及最新的海图,以及任何有关的永久或临时航海通告和现有⽆线电航⾏警告;2.1.6 准确及最新的航路指南,灯标表和⽆线电导航信号表;以及其它任何相关的最新信息,包括:1 主管当局发布的路线指南和航路计划图;2 海流、潮汐图和潮汐表;3 ⽓候、⽔⽂和海洋数据及其它适⽤的⽓象资料;4 可⽤的⽓象航线服务(如包含在世界⽓象组织刊物No.9中的D卷);5 当前船舶的航线和报告系统,船舶交管服务,及海上环境保护措施;6 整个航次/航路可能遇到的通航流量;7 如使⽤引航员,有关引航、登船和离船信息包括船长和引航员间的信息交流;8 可⽤的港⼝信息,包括有关岸基应急响应安排和设备的信息;9 有关船型或货物,船舶将经过的特殊地区,从事的航次/航路类型的其它信息;10航线拟定时,应充分考虑利⽤各种定位⽅法的可能性,特别是重要转向点位置应考虑实测求得。
航次计划内容(共4篇):航次计划内容新学期新计划手抄报学前班月计划表内容幼儿园学前班周计划表篇一:航次计划航次计划一、航次计划概述航次计划通常是指船舶在接受新的航次任务后,拟定从一个港口泊位航行到另外一个港口泊位的过程中,有关航行安全保证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航次计划内容覆盖面较广,要求结合航行实际,充分考虑航次中的各种因素,综合利用船舶驾驶学科的专业知识。
因为,船舶航次计划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船舶和海上人命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
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 )在1999 年11 月25 日通过了 A.893(21) 号决议- -航次计划指南(GuidelinesforVoyagePlanning),其主要内容有:航次/航线计划的目标、评估、计划、执行和监控五个部分。
目前世界上某些港口在PSC 检查和SMC 年度外审中已涉及船舶航次计划。
二、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对于不同的船舶,不同的海上环境,航次计划的内容也将各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船舶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一致的。
其包括如下:航行前航海图书资料的准备和改正;各种助航仪器的检修与起动;人员配备和载货(卸货)计划的完成;淡水、燃油及日用品的配备;航线的确定;开船时间、航行时间及过重要水域船时的计算;航行中重要水域或狭水道的航法研究;跨洋航行时大圆航线的起始点和到达点的选定;航线在某海区可能遭遇的海况及恶劣天气;到达港的概况、通讯、引航以及航道特征等等。
三、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的任务航次计划是由船长和驾驶员共同完成的,船长是起到计划、指导、审核和补充的作用。
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负责的航线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拟定航次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二副应协助船长完成以下工作:1.研究资料,选择航线。
仔细研究必要的航海图书资料,了解起、迄港间的水文气象条件,并根据航次气象、海况条件结合船舶载货以及船员应变能力选择航线,在总图上粗略画出航线,求取概略航程。
驾驶专业过渡期适任培训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评估规范(适用对象:500总吨及以上船舶船长和大副)1.评估目的通过评估,检验被评估者对熟练使用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的能力,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的有关要求。
2.评估内容2.1系统检查与故障检测2.2 系统数据与显示2.3 航线设计与航次计划2.4 航行监控2.5 航海日志2.6 过分依赖电子海图的风险3.评估要素及标准3.1系统检查与故障检测(10分)3.1.1 系统检查(5分)(1)评估要素(任选1项)①开启电子海图系统并检查各传感器信号是否正常接入②开启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并检查各传感器信号是否正常接入③检查电子海图系统硬件组成是否满足我国主管机关的相关要求以及各接入系统的接口配置是否正确、信号是否正确接入④检查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硬件组成是否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相关规定要求、是否通过了类型认证、各传感器接口配置是否正确、信号是否正确接入3.1.2 故障检测(5分)(1)评估要素(任选1项)①系统故障测试方法、功能自检与故障排除②备用系统的配置检验、接替值班方式检验3.2 系统数据与显示(20分)3.2.1、3.2.2、3.2.3中任选2项,3.2.4必选3.2.1 电子海图数据(5分)(1)评估要素(任选1项)①电子航海图数据调用、出版、发行与改正信息查询②光栅航海图调用、出版、发行与改正信息查询③其他电子海图数据调用、出版、发行与改正信息查询④电子海图比例尺变更操作⑤电子海图数据查验(不同海图调用顺序、海图版本)3.2.2 辅助数据的使用(5分)(1)评估要素(任选1项)①航路指南、大洋航路、潮汐表、港口数据等的使用②辅助数据查验(版本信息、是否需要更新)3.2.3 海图改正(5分)(1)评估要素(任选1项)①自动与手动改正海图及辅助数据②船员标绘③数据更新检验3.2.4 系统显示(10分)(1)评估要素(任选2项)①光标、电子方位线和距离圈的设置与使用②不同电子海图的数据显示特点、识图与光栅海图显示方式局限性③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的三种显示方式的正确使用④不同层次、类别数据的理解与显示、符号与经纬线显示控制⑤不同定位系统数据的使用设置、显示与误差鉴别⑥雷达、AIS、罗经、测深、计程等设备信息的显示⑦不同数据坐标系、参照系的检查与修正⑧本船与他船航行矢量的设置与显示⑨不同矢量稳定模式显示⑩雷达信息真北和罗经北的差别识别与修正⑪不同背景显示的使用⑫强调显示的识别(水深、安全等深线、浅水阴影)⑬报警信息(数据、航行与设备故障)显示与确认处理3.3 航线设计与航次计划(20分)3.3.1 参数设置(5分)(1)评估要素(任选1项)①与系统连接的定位系统天线、雷达天线、测深仪的位置数据查看②安全距离、水深和等深线的设定3.3.2 航线设计(10分)(1)评估要素①按要求设计一条航线(沿海航区船员设计从青岛以北到厦门以南的完整航线,无限航区船员设计中国港口到日本/新加坡或类似完整国际航线)②对航线进行安全检查3.3.3 航次计划表(5分)(1)评估要素(任选1项)①调出航线计划表对航线进行有关转向点、大圆航线或恒向线航线、安全偏航距、航向、开航时间、停留时间、预计航速等参数的调整、编辑与存储②利用航线计划表结合海图进行安全检查并检验航线设计的可行性3.4航行监控(30分)3.4.1 基本监控(20分)(1)评估要素(①必选,其他选3项)①调入船舶航行航线②查验各种提示和安全监控参数③设定矢量时间④查验坐标系、参考系统的修正并作适当处理⑤根据提示转向⑥查看主、辅航迹的相对状态,视情况查验、处理船位误差⑦测量坐标、航向、方位和距离⑧必要时手动修改航线、船位、航向和航速数据⑨雷达图像叠加⑩AIS目标和雷达跟踪目标叠加3.4.2特殊情况应对(10分)(1)评估要素①航行报警:穿越安全等深线;偏航;偏离航线;接近危险点、孤立危险物或危险区;穿越特殊区域等②船位报警:主船位丢失、辅船位丢失③系统报警:系统测试与故障排除3.5 航海日志(10分)3.5.1, 3.5.2, 3.5.3任选一项3.5.1 航行记录(10分)(1)评估要素(任选2项)①设定自动记录时间间隔②变更船时③按需即时插入记录④输入附加数据3.5.2 查看航行记录(10分)(1)评估要素①重现航迹②查看航行记录3.5.3 输出航行记录(10分)(1)评估要素(任选1项)①编制航次数据和报告②打印航行记录内容3.6 过分依赖电子海图的风险(10分)(1)评估要素(任选1项)①海图数据的误差导致风险的识别②船位误差或错误导致风险的识别③硬件故障与数据误差导致风险的识别④系统的可靠性差导致风险的识别⑤系统操作误差导致风险的识别4. 评估标准①操作准确、熟练(100%);②操作准确、比较熟练(80%);③操作准确、熟练程度一般(60%);④操作较差(40%);⑤操作差(20%);⑥不能操作(0%)。
领航辅助驾驶专项评价规程摘要:一、背景介绍二、领航辅助驾驶的定义与分类三、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基本组成四、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要求五、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流程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
在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也在不断推进。
领航辅助驾驶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一种,旨在为驾驶员提供行驶过程中的辅助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为规范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评价规程。
二、领航辅助驾驶的定义与分类领航辅助驾驶系统(Navigation Assistance Driving System,NADS)是一种在驾驶员监控下,通过对车辆进行横向和纵向控制,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系统。
根据自动化水平,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可分为L0-L5 六个等级,其中L0 为无自动化,L5 为完全自动化。
三、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基本组成领航辅助驾驶系统主要由环境感知、决策控制、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环境感知模块负责收集道路、车辆、行人等信息;决策控制模块根据环境感知模块提供的信息,进行驾驶策略的决策;执行器模块负责将决策控制模块的指令转换为车辆的实际行动。
四、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要求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交通拥堵辅助等。
此外,系统还需满足一定的安全性能要求,如稳定性、可靠性、鲁棒性等。
五、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流程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评价主要包括系统功能评价、性能评价、安全评价等。
评价流程包括制定评价计划、现场测试、数据处理、报告编制等环节。
评价结果将作为衡量领航辅助驾驶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
六、总结与展望随着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评价规程将不断完善。
船长面试知识开卷测试题(答题参考)船名:___________ 船长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1、目前关于海船完整稳性规范和主要内容有哪些?你船的稳性计算书中GM的要求是多少?依据是什么?答题参考:目前关于海船完整稳性规范和主要内容有:IMO.A.749(18)号决议关于船舶完整稳性规则其第三章是《适用于所有船舶的设计衡准》3.1节---对所有船舶的一般完整稳性衡准建议的一般衡准:(1) 复原力臂曲线下的面积,在倾角θ= 30︒时,应不小于0.055米-弧度;倾角θ= 40︒或进水角θf(如θf小于 40︒)时,应不小于0.09米-弧度。
此外,倾角在 30︒和 40︒之间或30︒和θf(如θf 小于40︒)之间时,复原力臂曲线(GZ曲线)下的面积,应不小于0.03米-弧度。
(2)倾角等于或大于30︒时复原力臂应至少为0.20米。
(3)最大复原力臂应最好在倾角大于30︒,但不小于25︒时发生。
(4)初稳性高度GM.。
应不小于0.15米。
3.2节--强风和横摇(气象)衡准本衡准补充3.1节中规定的稳性衡准。
建议的气象衡准每一船舶承受横风和横摇的综合效应的能力应按下述每种标准装载状况参阅决议中的图示予以证实。
1.使船舶承受到垂直作用于中心线的稳定风压,产生稳定风倾侧力臂(l w1)2.假定由于波浪的作用使船舶从合成平衡角(θ0)迎风横摇至横摇角(θ1)。
应注意到稳定风的影响,因此要避免过大的合成横倾角;*(*稳定风(θ0)作用下的横倾角应限制在令主管机关满意的某个角度。
一般而言,建议使用16︒角或甲板边浸水角的80%,取其小者。
)3.然后使船舶受到一阵风压力,产生阵风倾侧力臂(l w2);4.在这些情况下,“b”区域应等于或大于“a”区域;5.在所有情况下,初稳性高度和稳性曲线应根据规定,进行自由液面效应修正。
(计算方法及公式详见决议)目前所有船舶包括集装箱船舶在内,实际营运中均采用上述标准(船用配载电脑中已列出,供船员与实际情况比对)。
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海员的技术素质,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运业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我国政府加人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1995年修正)》(以下简称STCW78/95公约)及其他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船长、高级船员和负有值班职责的普通船员在中国籍海船上任职时,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以下简称适任证书)或承认另一缔约国适任证书的签证。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于下列人员或单位申请和办理海员适任考试、评估、发证及有关业务:(一)在中国籍海船上服务的海员;(二)在外国籍海船上服务的中国籍海员;(三)正在接受认可的教育和培训的学员;(四)有关的公司、航海院校和海员培训机构。
除另有规定外,本规则不适用于在军用船舶、渔船、非机动船、非营业的游艇、体育运动船或构造简单的木船上服务的人员。
第四条申请适任证书者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持有有效的《船员服务簿》(二)满足以下最低年龄要求:1.申请海船甲板部和轮机部高级船员适任证书者,年龄不小于20周岁;2.申请值班水手和值班机工适任证书者,年龄不小于18周岁。
(三府合海员体检标准,特别是关于视觉、听觉和会话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四)具有本规则规定的最近5年内的海上服务资历,完成规定的船上培训或见习,以及具有良好的海上安全记录。
(五)完成主管机关认可的海员教育和培训。
(六)参加并通过本规则规定的适任考试和评估。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是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的主管机关。
港务监督依照主管机关确定的职责范围负责实施本规则。
第二章适任证书第六条适任证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统一印制。
第七条适任证书由港务监督依照主管机关确定的职责范围签发。
适任证书的签发机关栏内加盖规定的印章,持证人照片处加盖规定的骑缝钢印。
第八条适任证书包含的基本内容有:(一)适任证书编号;(二)持证人的姓名和签名,出生日期;(三)STCW78/95公约规定的适用条款;(四)持证人适任的职能、级别和职位(等级和职务);(五)适任证书的限制项目,包括:特定类型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等;(六)主管机关正式授权的官员的签名;(七)发证日期和终止日期。
船员职务晋升说明船员职务晋升说明非航海工科毕业生从普通海员到高级海员的晋升示意图。
1.符合水手(机工)报考条件答:报考水手(机工)一般应满足下列条件:(1)男性,年龄18—35周岁,无不良行为记录,热爱航海事业。
(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3)身高1.65以上,无色盲、无色弱,船舶驾驶专业(三副、水手)裸眼视力不低于1.0,船舶轮机专业(三管、机工)裸眼视力不低于0.8;无口吃、无平足,肝功能正常,无慢性病和传染病,符合海员体检标准。
1.1 水手(机工)的培训时间多长?培训地点在何地?答:水手(机工)的培训时间一般为4个月。
专业培训必须在国家海事局指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具体培训地点由船员公司与培训机构联系。
1.2 水手(机工)经过培训是否都能取得各种证书?淘汰率多大?答:经过面试合格的一般都能取得各种证书。
成绩不合格者有多次补考机会,从以往招收的水手(机工)看,淘汰率不超过1%。
1.3 水手(机工)的实习时间多长?实习费用和待遇如何?答:实习时间6个月。
实习费用和待遇签协议时面谈。
1.4 水手培训设置哪些课程?答:基本安全、水手值班(主要项目:模拟驾驶台操舵、信号旗识别等)、水手工艺(绳结、撇缆、高空作业、插钢丝等)、航海英语、英语听力与会话。
1.5 机工培训设置哪些课程?答:基本安全、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气、轮机管理、机工值班(主要项目:柴油机、辅机拆装及主辅机运行管理)、机工英语、英语听力与会话、金工工艺(车床、钳工、焊工)。
1.6 水手的职责是什么?答:值班水手,即甲板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支持级人员。
主要从事:(1)航行和靠离泊时的舵手,兼协助了望;(2)靠离泊时的带解缆;(3)懂得各种船用信号灯和信号旗的使用;(4)甲板部日常维修和保养的具体操作;(5)起卸船吊和开关舱作业;(6)引水梯和舷梯的安全收放。
1.7 机工的职责是什么?答:值班机工,即轮机部日常营运和工作中的支持级人员。
航路选择目的:航路的选择工作是船舶完成行此任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船舶在接到公司的航次指示后,二副应在船长的指导下,做好航路选择,即航线设计的工作,最后经船长审核批准后执行。
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也关系到船舶、公司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海上人命安全、航行安全和效率、保护海洋环境,以及在计划执行中对船舶行程和位置的密切和持续监管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航行计划来执行。
航次和航路计划包括评估,也就是收集所有和计划航次/航路相关的信息,从泊位到泊位详细规划整个航次/航路,包括那些需要引航员引航的区域;计划的执行;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船舶行程的监管。
对航次/航路计划的构成部分分析如下:2.1 要考虑到所有与计划航次/航路相关的信息。
在规划航次和航路时要考虑以下方面:2.1.1 船舶的状态和条件、稳性及其设备;任何的操作限制;在海上航道和港内允许的吃水;操纵数据,包括任何限制条件;2.1.2 货物的特性(特别是危险物品),及其在船上的分布、积载和绑扎;2.1.3 配备适任的且休息良好的船员负责航行。
2.1.4 有关船舶、设备、船员、乘客或货物的最新的证书和文件;2.1.5 计划航次/航路中使用适当比例尺、准确及最新的海图,以及任何有关的永久或临时航海通告和现有无线电航行警告;2.1.6 准确及最新的航路指南,灯标表和无线电导航信号表;以及其它任何相关的最新信息,包括:1 主管当局发布的路线指南和航路计划图;2 海流、潮汐图和潮汐表;3 气候、水文和海洋数据及其它适用的气象资料;4 可用的气象航线服务(如包含在世界气象组织刊物No.9中的D卷);5 当前船舶的航线和报告系统,船舶交管服务,及海上环境保护措施;6 整个航次/航路可能遇到的通航流量;7 如使用引航员,有关引航、登船和离船信息包括船长和引航员间的信息交流;8 可用的港口信息,包括有关岸基应急响应安排和设备的信息;9 有关船型或货物,船舶将经过的特殊地区,从事的航次/航路类型的其它信息;10航线拟定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各种定位方法的可能性,特别是重要转向点位置应考虑实测求得。
航次计划9201 无限航区500总吨及以上船长9202 沿海航区500总吨及以上船长9203 无限航区500总吨及以上大副9204 沿海航区500总吨及以上大副9205 无限航区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6 沿海航区500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7 未满500总吨船长9208 未满500总吨大副9209 未满500总吨二/三副评估纲要适用对象920192029207 1.预定航次图书资料的配备要求及信息获取1.1 航海图书资料配备要求1.1.1 我国海事主管机关对海船应配备航海图书资料的要求√√√1.1.2 国际海事组织及世界各主要航海国家对远洋船舶应配备航海图书资料的要求√1.2 预定航次相关信息的获取1.2.1 利用《世界大洋航路》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1.2.2 利用英版航路设计图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1.2.3 利用英版《航路指南》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1.2.4 利用中版《航路指南》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1.2.5 利用《进港指南》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1.2.6 利用《无线电信号表》第一、二、六卷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1.2.7 利用中版《航标表》获取中国沿海无线电航标及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信标的信息√√1.2.8 利用英版《灯标表和雾号表》获取灯标的最大可见距离√1.2.9 利用英版《潮汐表》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1.2.10 利用中版《潮汐表》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1.2.11 利用中版海图概算潮汐和潮流√√1.2.12 利用《中国港口指南》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2.审核计划航线2.1审核航海图书和海图的适用性和完整性2.1.1审核中版航海图书和海图的适用性和改正的完整性√√√2.1.2审核英版航海图书和海图的适用性和改正的完整性、考察并解决海图坐标带来的海√图接续和船位问题2.2审核计划航线的合理性2.2.1离岸及碍航物距离的安全性√√√2.2.2转向点设置的合理性√√√2.2.3复杂航区和重要航段航路选择的合理性√√√2.2.4航线设计驾驶员航线标注的规范性及船长√√√应添加的内容2.2.5富余水深核查√√√2.2.6引航员信息交换准备√√3.对预定航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及控制3.1复杂航区风险的识别、评估及控制3.1.1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3.1.2狭水道、岛礁区√√√3.2恶劣天气条件下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3.2.1能见度不良水域√√√3.2.2冰区√√√3.2.3大风浪√√√3.3特定水域识别评估及控制3.3.1海盗多发区√√3.3.2战争风险区√。
航次计划之船舶风险一、船舶内部风险(认为因素、船舶及货物因素)1.人为因素:①航海经验、知识的匮乏。
②船舶定位错误,值班或了望疏忽。
③过度自信、恃强,心理调节能力差。
④过度疲劳,酒后工作。
⑤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
⑥不熟悉船舶、机器、设备的性能,操作不当。
⑦机器、设备维护、保养不良。
⑧不了解货物特性,配载错误,系固不当。
⑨不了解气象情况,错误估计自然现象的破坏能力,对环境判断失误等。
2.船舶和货物因素:①船舶结构及强度差,锈蚀严重,②船舶设计不合理,稳性差,③主机、辅机、舵机、锚机等重要机器设备的工况差,易发生故障。
④GPS、雷达、罗经等助航仪器及通讯设备性能差,不稳定,易发生故障或失灵。
⑤货物本身的特殊性质,如易燃、易爆、易腐蚀、毒害、放射性、不易绑扎固定等. (END)船舶风险的识别二、船舶外部风险(管理因素、环境因素)1.管理因素:①没有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②人员、资源分配不合理。
③没有相应的安全教育及培训。
④组织机构不健全。
⑤没有健全监督机制。
⑥对事故缺乏深入的分析等等。
⑦船公司海机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⑧港口或当局管理不到位。
(END)船舶风险的识别2.环境①航行环境复杂,多浅滩、礁石、碍航物。
②可航水域狭窄、弯曲、流急、浅点多。
③恶劣天气、大风浪。
④航道与水深的变异。
⑤助航标志、导航设施的移位、灭失,不能正常工作⑥雾、雨、雪等导致的能见度不良。
⑦异常潮汐。
⑧船舶通航密度大且混乱。
(END)船舶风险评估和控制一、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航行1.风险因素1)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水深浅,航行障碍物多2)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水流复杂,受潮流影响大3)船只较多,渔船密集,违反交通规则和海上避碰规则的情况较多4)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交通环境复杂,回旋余地小,避让困难. (END)2.风险如何控制1)勤测船位2)保持正规瞭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保持不间断的正规瞭望3)及时,准确转向,转向后保证船舶航行在计划航线上4)及时接受航行警告,并标注在相关海图上;海图、图书资料改到最新5)及时接受气象传真,注意海况变化,对恶劣天气及早、果断采取预防措施6)利用一切方法正确识别岸形和助航标志7)充分合理运用位置线导航. (END)二、狭水道、岛礁区航行1.风险因素1)狭水道、岛礁区航道狭窄弯曲,航行危险物多,船舶活动受限制2)狭水道、岛礁区水流急,受潮流影响明显,流向多变,船位难控制3)狭水道、岛礁区往来船只频繁,常有小船阻塞航道,航行困难4)狭水道、岛礁区水深浅,水深变化大,大船易搁浅。
航次计划实操指导书、题卡及评分标准(适用对象:无限航区500总吨及以上船舶船长)1.评估目的通过评估,检验被评估者在世界航区内是否具有熟练评估航次计划及对航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能力,以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的有关要求。
2.评估内容2.1 图书资料的配备要求及信息获取;2.2 审核计划航线;2.3 对预定航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控制能力。
3.评估要素及标准3.1图书资料的配备要求及信息获取(30分)3.1.1 熟悉中国海事主管机关及国际海事组织和世界主要航海国家对海船应配备航海图书资料的要求。
(15分)(1)评估要素:(二项任选一项)①中国海事主管机关对海船应配备航海图书资料的要求;②国际海事组织及世界各主要航海国家对远洋船舶应配备航海图书资料的要求。
(2)评估标准:①回答准确、熟练(15分);②回答准确、比较熟练(12分);③回答准确、熟练程度一般(9分);④回答较差(6分);⑤回答差(3分);⑥不能回答(0分)。
3.1.2 应用中版航海图书资料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
(15分)(1)评估要素:(十二项任选一项)①利用英版《世界大洋航路》查阅推荐航线、水文气象概况和有关的航行注意事项;②利用英版航路设计图查阅推荐航线及航线的水文气象资料;③利用英版《航路指南》获取港口附近水文气象资料;④利用中版《航路指南》查阅航区的推荐航线、水文气象、航海注意等资料;⑤利用《进港指南》获取港口资料;⑥利用《无线电信号表》查阅检疫报告、污染报告或海盗与武装抢劫报告程序,雷达航标、各国的法定时资料,港口VTS或港口通讯资料(上述内容任选一项即可);⑦利用中版《航标表》查阅中国沿海无线电航标及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信标的信息;⑧利用英版《灯标和雾号表》获取灯标的最大可见距离;⑨利用英版《潮汐表》查阅预定航次所需潮汐、潮流资料;⑩利用中版《潮汐表》查阅预定航次所需潮汐、潮流资料;○11利用中版海图概算潮汐和潮流;○12利用《中国港口指南》查阅港口情况信息。
(2)评估标准:①查阅准确、熟练(15分);④查阅较差(6分);⑤查阅差(3分);⑥不能查阅(0分)。
3.2 审核计划航线(30分)3.2.1 审核航海图书和海图的适用性和改正的完整性。
(15分)(1)评估要素:(二项任选一项)①应用改正完整的中版《航海图书目录》、每年年末中版《航海通告》等检验中版航海图书和海图的适用性和改正的完整性;②应用英版《航海图书目录》、《航海通告》、《航海通告年度摘要》、《航海通告累计表》等检验英版航海图书和海图的适用性和改正的完整性、考察并解决海图坐标带来的海图接续和船位问题。
(2)评估标准:①查阅熟练、检验正确(15分);②查阅比较熟练、检验正确(12分);③查阅熟练程度一般、检验正确(9分);④查阅较差、检验正确(6分);⑤查阅差(3分);⑥不能检验(0分)。
3.2.2 审核计划航线的合理性。
(15分)(1)评估要素:①离岸及碍航物距离的安全性;②转向点设置的合理性;③复杂航区和重要航段航路选择的合理性;④航线设计驾驶员航线标注的规范性及船长应添加的内容;⑤富余水深核查;⑥引航员信息交换准备。
(2)评估标准:①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准确、熟练(15分);②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准确、比较熟练(12分);③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准确、熟练程度一般(9分);④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较差(6分);⑤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差(3分);⑥不能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0分)。
3.3对预定航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控制能力(40分)3.3.1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10分)(1)评估要素:(二项任选一项)①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主要航行风险识别;②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航行风险控制。
(2)评估标准:①回答准确、熟练(10分);②回答准确、比较熟练(8分);③回答准确、熟练程度一般(6分);④回答较差(4分);⑤回答差(2分);⑥不能回答(0分)。
3.3.2狭水道、岛礁区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10分)(1)评估要素:(二项任选一项)①狭水道、岛礁区主要航行风险识别;②狭水道、岛礁区航行风险控制。
(2)评估标准:①回答准确、熟练(10分);④回答较差(4分);⑤回答差(2分);⑥不能回答(0分)。
3.3.3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10分)(1)评估要素:(三项任选一项)①能见度不良水域航行主要风险识别和控制;②冰区航行主要风险识别和控制;③大风浪天气航行主要风险识别和控制。
(2)评估标准:①回答准确、熟练(10分);②回答准确、比较熟练(8分);③回答准确、熟练程度一般(6分);④回答较差(4分);⑤回答差(2分);⑥不能回答(0分)。
3.3.4特定水域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10分)(1)评估要素:(二项任选一项)①海盗多发区主要风险识别和控制;②战争风险区主要风险识别和控制。
(2)评估标准:①回答准确、熟练(10分);②回答准确、比较熟练(8分);③回答准确、熟练程度一般(6分);④回答较差(4分);⑤回答差(2分);⑥不能回答(0分)。
4.评估办法4.1评估形式(1)评估员根据评估要素及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计分方法组成题卡由考生抽选进行评估;(2)考生根据要求进行实操。
4.2成绩评定总分100分,得60分及以上者视为及格,否则不及格。
4.3评估时间每人次不超过60分钟。
驾驶专业评估规范航次计划(适用对象:沿海航区500总吨及以上船舶船长)1.评估目的通过评估,检验被评估者在中国海区内是否具有熟练评估航次计划及对航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能力,以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的有关要求。
2.评估内容2.1 图书资料的配备要求及信息获取;2.2 审核计划航线;2.3 对预定航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控制能力。
3.评估要素及标准3.1图书资料的配备要求及信息获取(30分)3.1.1 熟悉中国海事主管机关对海船应配备航海图书资料的要求。
(15分)(1)评估要素:①中国海事主管机关对海船应配备航海图书资料的要求。
(2)评估标准:①回答准确、熟练(15分);②回答准确、比较熟练(12分);③回答准确、熟练程度一般(9分);④回答较差(6分);⑤回答差(3分);⑥不能回答(0分)。
3.1.2 应用中版航海图书资料获取预定航次相关信息。
(15分)(1)评估要素:(五项任选一项)①利用中版《航路指南》查阅航区的推荐航线、水文气象、航海注意等资料;②利用中版《潮汐表》查阅预定航次所需潮汐、潮流资料;③利用中版海图概算潮汐和潮流;④利用《中国港口指南》查阅港口情况信息;⑤利用中版《航标表》查阅中国沿海无线电航标及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信标的信息。
(2)评估标准:①查阅准确、熟练(15分);②查阅准确、比较熟练(12分);③查阅准确、熟练程度一般(9分);④查阅较差(6分);⑤查阅差(3分);⑥不能查阅(0分)。
3.2 审核计划航线(30分)3.2.1 审核中版航海图书和海图的适用性和改正的完整性。
(15分)(1)评估要素:应用改正完整的中版航海图书目录、每年年末中版《航海通告》等检验中版航海图书和海图的适用性和改正的完整性。
(2)评估标准:①查阅熟练、检验正确(15分);②查阅比较熟练、检验正确(12分);③查阅熟练程度一般、检验正确(9分);④查阅较差、检验正确(6分);⑤查阅差(3分);⑥不能检验(0分)。
3.2.2 审核计划航线的合理性。
(15分)(1)评估要素:①离岸及碍航物距离的安全性;②转向点设置的合理性;③复杂航区和重要航段航路选择的合理性;④航线设计驾驶员航线标注的规范性及船长应添加的内容;⑤富余水深核查;⑥引航员信息交换准备。
(2)评估标准:①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准确、熟练(15分);②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准确、比较熟练(12分);③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准确、熟练程度一般(9分);④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较差(6分);⑤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差(3分);⑥不能审核计划航线安全性和合理性(0分)。
3.3对预定航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控制能力(40分)3.3.1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10分)(1)评估要素:(二项任选一项)①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主要航行风险识别;②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航行风险控制。
(2)评估标准:①回答准确、熟练(10分);②回答准确、比较熟练(8分);③回答准确、熟练程度一般(6分);④回答较差(4分);⑤回答差(2分);⑥不能回答(0分)。
3.3.2狭水道、岛礁区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10分)(1)评估要素:(二项任选一项)①狭水道、岛礁区主要航行风险识别;②狭水道、岛礁区航行风险控制。
(2)评估标准:①回答准确、熟练(10分);②回答准确、比较熟练(8分);③回答准确、熟练程度一般(6分);④回答较差(4分);⑤回答差(2分);⑥不能回答(0分)。
3.3.3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10分)(1)评估要素:(三项任选一项)①能见度不良水域航行主要风险识别和控制;②冰区航行主要风险识别和控制;③大风浪天气航行主要风险识别和控制。
(2)评估标准:①回答准确、熟练(10分);②回答准确、比较熟练(8分);③回答准确、熟练程度一般(6分);④回答较差(4分);⑤回答差(2分)。
⑥不能回答(0分)。
3.3.4特定水域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10分)(1)评估要素:①海盗多发区主要风险识别和控制;(2)评估标准:①回答准确、熟练(10分);②回答准确、比较熟练(8分);③回答准确、熟练程度一般(6分);④回答较差(4分);⑤回答差(2分);⑥不能回答(0分)。
4.评估办法4.1评估形式(1)评估员根据评估要素及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计分方法组成题卡由考生抽选进行评估;(2)考生根据要求进行实操。
4.2成绩评定总分100分,得60分及以上者视为及格,否则不及格。
4.3评估时间每人次不超过60分钟。
驾驶专业评估规范航次计划(适用对象:未满500总吨船舶船长)1.评估目的通过评估,检验被评估者是否具有熟练评估航次计划及对航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能力,以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的有关要求。
2.评估内容2.1 图书资料的配备要求及信息获取;2.2 审核计划航线;2.3 对预定航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控制能力。
3.评估要素及标准3.1图书资料的配备要求及信息获取(30分)3.1.1 熟悉中国海事主管机关对海船应配备航海图书资料的要求。
(15分)(1)评估要素:①中国海事主管机关对海船应配备航海图书资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