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与风格特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吴承恩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和独
特的风格特点,塑造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神话世界,深受读者喜爱。
首先,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西游记》展现了丰富的文学表现
技巧。
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例如,孙悟空被描绘成狂傲、叛逆、机
智的形象,而猪八戒则是愚蠢、贪吃、好色的形象,这些性格特点通
过作者的精湛描写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从风格特点来看,《西游记》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情节设置。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佛道思想,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和揭露,使得作品在超凡脱俗的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此外,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方式叙述故事,使得整个作品读起来通
俗易懂,不失为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佳作。
总的来说,《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风格特点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形
象的人物塑造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吴承恩成功地打造了一部旷世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和风
格特点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1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被誉为“张爱玲体”,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深受研究者和读者的喜爱。
其中,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形态、语言表现和语言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语言形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形态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基础。
张爱玲擅长运用语言艺术手段,刻画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复杂、微妙的感情变化,以及描绘优美、细腻的景物和场景。
例如,《色,戒》中,张爱玲运用恍若隔世的章回体结构、句式分明的长句、直白精炼的短语和富有韵律感的词组,让小说的故事跳跃性强,展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金锁记》中,张爱玲运用艺术手法独特的朗诵式叙述、长长的“粤式句号”和平凡的生活琐碎,构建出一个时代的再现,展示了小说语言的深厚内涵。
语言表现除了语言形态上的独特魅力,张爱玲小说还通过语言的细微表现,刻画出人物的优美内心及情感世界。
她在小说中运用语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反复出现的重复,熟语、成语、俗语等语言形式,为小说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文章从一桩明显的婚姻因素入手,接着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榜样、小气、自虐等人性的刻画,张爱玲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不仅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为人物的情感表现提供了鲜活的语言表现。
语言内涵作为语言的运用者,张爱玲小说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在语言运用中丰富的内涵。
她往往运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表现出孤独、无望、痛苦等内在情感,深切表达了人的精神承受力和生命气息。
她的语言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现代主义的思想,让小说构思和人物刻画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
例如,《秧歌》中,作者通过讲述扑朔迷离的军阀混战时代,表现了女性的自我解放、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民间文化的厚重性,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小说人物对话的表现艺术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讲述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和性格都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展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心态、想法等等。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小说人物对话的表现艺术。
一、对话应该符合人物的个性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
比如,小说中的恶人,应该说出一些恶毒、刻薄的话语,而不是温和友好的话语。
反之亦然,善良的人应该有温和、友好的话语。
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必须真实可信,不能说出与人物性格不符合的话语,这样会让读者对小说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二、对话应该有足够的信息量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应该具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对话。
文学作品中的对话,往往能够让读者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想法,了解人物的性格与思想,同时也能在情节发展中给予提示。
一个良好的小说人物对话需要有深度,有足够的阐述,来突出故事的重点,同时也能提供对故事结局的启示。
三、对话应该与情节衔接紧密小说人物的对话是情节发展的重要部分,不能独立存在。
小说中的每一个对话都应该是情节紧密相连的一部分,不能离开故事情节而单独存在。
对话要和情节相结合,切合情节发展,把故事推向高潮,同时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四、对话应该注意语言的美感小说人物对话的表现艺术不仅限于内容,语言的美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桩故事可能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如果没有好的语言处理,那么这个故事就会变得平淡无味。
因此,在小说中,对话中的语言要具有美感,能够引人入胜,同时还要好听。
读者会被好的语言和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美感和情感的共鸣。
五、对话应该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小说人物对话的表现艺术还在于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人物的性格如何,想法和行为等等,都可以通过对话来展现出来。
一个好的对话能够更加直接、深入地刻画人物形象,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明,更加立体化。
沈从文边城的语言特色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方言交融:小说中出现了许多地方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如使用四川方言、湖北方言等,使语言更加地道生动。
2. 描述细腻:沈从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和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他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描绘了山水、花草、人物等,使读者感受到了浓厚的情感。
3. 古朴精炼:沈从文的文字简练而精确,不啰嗦,使得故事更加紧凑。
他选用了许多古朴的词汇,使小说充满古老的韵味。
4. 文字游戏:沈从文在《边城》中运用了一些文字游戏,如押韵、错别字等,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沈从文在《边城》中运用了多种语言特色,使作品充满了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同时也让读者对故事产生了更深的感受。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文学作品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精准的文字选择、丰富的表达技巧等手段,使作品达到情感共鸣、形象生动等效果。
本文将从文字的选用、表达技巧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1. 文字选用在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首要任务是选用合适的文字。
作者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情感倾向等综合因素,选择能够准确表达意义的词汇和句式。
同时,文字选用也需考虑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避免过于晦涩或太过简单,保持适度的文学性。
例如,当描写一幅美丽的风景时,作者可以运用形容词和比喻手法,选择具有生动色彩、形象鲜明的词汇,如“碧绿的湖水”、“绚丽的彩霞”等,从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2. 情感表达语言艺术在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情感表达上。
作家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激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作者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巧妙地表达内心的喜悦、痛苦、失落等情感。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他通过描写武功高强的武林人物,将他们的傲气、英勇、机智等情感逼真地展现给读者。
正是这些精巧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作品的情感氛围。
3. 形象描写语言艺术还在于对事物形象的描绘。
作家需要运用形容词、比喻等手法,创造出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产生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例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他对主人公的自我感受进行了生动描绘:“疯子般地敲打着,木床发出嗒嗒的声音。
洗脸时,刀有些忘形,腆着脸看我,我用镜子照着,不由得想:太平洋的女人又来了。
她就从小说上叩关来了。
”通过对细节的刻画,鲁迅成功地营造出了主人公疯狂和幻觉世界的形象。
4. 线索渗透语言艺术还在于对线索的渗透。
作者可以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对比,将信息隐含在文字之中,引导读者主动思考。
例如,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他通过对女主人公白银犀角的描述,暗示了她的刚毅和坚韧。
这个角色既是周围环境的适应者,也是对抗传统束缚的参与者。
作者没有直接告诉读者这些信息,而是通过描写白银犀角被用来制作刀剑的过程,由此传递出女主人公的特质和态度。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从语言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对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语言表现手法上,莫言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言之有物的对话,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真实自然,增强了小说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风景描写中,莫言常常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和意象隐喻,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叙事结构上,莫言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引导读者思考。
情感表达方面,莫言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创作理念和文学风格,也有助于未来对其作品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情感表达、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而备受瞩目。
莫言生于1955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鲜活生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充满着中国乡土气息。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莫言的小说语言丰富多彩,运用了大量的地方方言和口语,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莫言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引人入胜。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想象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常常催人泪下,让读者陷入情感的波涛之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残酷。
莫言的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独具魅力,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1.2 研究意义研究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研究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文学思想,有助于提升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老舍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
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简洁明了的对白,将小说中人物的特点显现无遗,“懦弱、泼辣、粗俗、工于心计”的性格浸透下的封建宗法观念的中下阶层小市民,寂寞,不知所措的可笑行为跃然于纸上,让读者的心境伴随故事情节动荡起伏。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小说从明清时期兴起,至今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
小说如此吸引人的眼球是其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可能还有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
构成小说特征的这些重要元素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考究,语言文字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砖砖瓦瓦,是使作品脉络畅通运行的血液。
地方方言的运用使小说人物更具有鲜明的特征。
家喻户晓的小说《西游记》里的英雄式人物孙悟空的语言就有很大的特征,他斩妖除怪的时候会大喊一句:“吃俺老孙一棒!”替师傅师弟化斋或是去天庭搬救兵的时候会说:“俺老孙去也。
”“俺老孙”这三个字的充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刻造了一个独特的鲜明形象,读者只要看到“俺老孙”就会联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形象。
同时也表现出了孙悟空自信又憨厚的一面。
同时“俺”是北方方言,不过这个词在北方普遍存在,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流行区域以北方方言区为主,例如山东河北河南陕西以及东北,苏北等地区。
孙悟空是在东海的花果山出生的,“俺”这个字就带有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感,孙悟空是只猴子,但同时他也会流利的说着人类的方面。
如果把“俺”换成“我”、“俺老孙”便成了“我老孙”恐怕就没有这么恰到好处了。
小说《西游记》里还有很多值得考究的语言文字,例如:书中孙悟空经常性的喊猪八戒“呆子”“憨货”,这两个词就充分的展现出了猪八戒的性格特质,而猪八戒在书中就是起到一个以“呆”和“憨”营造轻松欢快气氛的作用。
“呆子”和“憨货”两个词就给全书内容带来了很多欢乐,不至于全是取经过程中的艰辛和苦难。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阆苑仙葩”,茅盾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或话语都能“按头制帽”——符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和性格特点,真正做到诗如其人、语如其人。
在小说开始的人物出场,作者对王熙凤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词。
书中第三回,贾母只是简单的介绍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其他三位小姐,然后作者这样写到: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浅析池莉小说中的语言艺术特征【摘要】池莉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特征而备受读者喜爱。
其作品情感真挚细腻,描写细致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叙事节奏抑扬顿挫,语言简洁明了。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池莉小说的一种独特魅力。
通过对情感的真实表达和细腻描写,池莉小说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冲突。
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叙事节奏的抑扬顿挫和简洁明了的语言使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无法自拔。
池莉小说运用了丰富的语言艺术手法,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使读者沉浸难以忘怀。
【关键词】池莉、小说、语言艺术、特征、情感真挚、描写细致、人物形象、叙事节奏、语言简洁、独特魅力1. 引言1.1 浅析池莉小说中的语言艺术特征池莉是当代知名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语言艺术特征而著称。
在她的小说中,情感真挚细腻,描写细致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叙事节奏抑扬顿挫,语言简洁明了。
这些特点使得池莉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也为她赢得了无数文学奖项。
池莉擅长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手法,巧妙地塑造情感氛围,展现人物性格,揭示故事内涵。
她的文字简洁明了,却又富含深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启发。
池莉小说中的语言艺术特征不仅赋予作品独特的感染力和魅力,也使得她成为当代文学界的一颗耀眼明星。
在探索池莉小说中的语言艺术特征时,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她独特的文学魅力,更能够从中感受到作家对生活、情感、人性等方面的深刻洞察和表达。
2. 正文2.1 情感真挚细腻池莉的小说中,情感的表达始终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她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地描绘他们的情感起伏,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状态。
在池莉的小说中,情感的真挚与细腻常常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在池莉的作品中,情感的真挚反映在人物的言行举止中。
无论是欢喜、愁苦、悲伤还是快乐,她都能用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感觉到人物情感的真实性。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围城》是中国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社会画卷。
《围城》的语言艺术在于其精确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风格,以及娴熟的辞章技巧。
首先,钱钟书在《围城》中运用了精确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既机智又懦弱的人,他的内心矛盾和无奈在小说中得到了精准而细腻的描绘。
通过这种精准的笔触,钱钟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次,钱钟书在《围城》中独特的叙事风格也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通过方鸿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故事的代入感。
另外,钱钟书在叙述中常常以幽默的口吻进行插科打诨,使小说充满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这种特殊的叙事风格使《围城》独具一格,深受读者喜爱。
最后,钱钟书的辞章技巧也是《围城》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字里行间透露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作者运用对比、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笔生动而富有节奏感。
同时,钱钟书善于运用意象和象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小说中描绘的方鸿渐和王夫人的关系,通过对象征性的茶杯的描写,透露出两人之间微妙而曲折的情感。
这种辞章技巧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样,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钱钟书的《围城》以其精确的笔触、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娴熟的辞章技巧展示了其卓越的语言艺术。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叙事风格独特而引人入胜,辞章技巧精湛而富有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语言艺术的运用使《围城》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和赞誉。
艺术小说的审美特点与阅读方法
一、艺术小说的定义
艺术小说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文字表达创作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感悟和思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艺术小说的审美特点
1.语言艺术:艺术小说注重语言的运用,追求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完美结合。
2.情感表达:以情感体验为核心,展现了生活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3.意义深远:艺术小说通过揭示人性和社会问题,引发读者深思。
4.多元叙事:采用多种叙事技巧,如回忆、倒叙等手法,增强作品的观赏性
和可读性。
三、艺术小说的阅读方法
1.注重细节:仔细品味作者用词、描写和比喻等细致入微之处。
2.理解主题:抓住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主题或意义,深入剖析其内涵。
3.解读角色:从角色思想、行为和语言中洞察作者的观点和思考。
4.探究叙事手法:分析作者运用的叙事技巧,如时间结构、视角转换等。
5.对比与对话: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话。
四、著名艺术小说作家及其代表作
•张爱玲:《红楼梦》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通过掌握艺术小说的审美特点,并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小说是一种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优秀文学形式,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体验到其中蕴含的美感与价值。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6 品味语言艺术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熟记小说中语言特色的术语教学重点难点准确理解和分析小说中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题点必备知识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的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二把握品味语言艺术的常见角度用词特点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感情色彩感情浓淡、是否鲜明、是褒是贬。
语体色彩文言词、口头语、书面语、方言。
词语的表达效果运用叠词;精练的动词、形容词;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造句特点句式变化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整散句的搭配;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特点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准确。
描写特点如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铺陈渲染等手法运用,渲染氛围,烘托或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等。
个性特点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作家风格。
三分析语言风格及其形成因素或手法豪放与柔婉豪放景象→境界开阔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抒情→大多激越昂扬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柔婉对象→纤巧细致情感→细腻缠绵画面→色调柔和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直露与含蓄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含蓄表达情意→不直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比喻质朴与华丽质朴 (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华丽 (典雅)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庄重与诙谐庄重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诙谐语气→轻松幽默修辞→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简洁与细腻简洁多用短句→语势流畅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四备考关键能力品味语言艺术“三角度”另外,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三个特色:(1)时代特色。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小说从明清时期兴起,至今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
小说如此吸引人的眼球是其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可能还有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
构成小说特征的这些重要元素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考究,语言文字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砖砖瓦瓦,是使作品脉络畅通运行的血液。
地方方言的运用使小说人物更具有鲜明的特征。
家喻户晓的小说《西游记》里的英雄式人物孙悟空的语言就有很大的特征,他斩妖除怪的时候会大喊一句:“吃俺老孙一棒!”替师傅师弟化斋或是去天庭搬救兵的时候会说:“俺老孙去也。
”“俺老孙”这三个字的充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刻造了一个独特的鲜明形象,读者只要看到“俺老孙”就会联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形象。
同时也表现出了孙悟空自信又憨厚的一面。
同时“俺”是北方方言,不过这个词在北方普遍存在,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流行区域以北方方言区为主,例如山东河北河南陕西以及东北,苏北等地区。
孙悟空是在东海的花果山出生的,“俺”这个字就带有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感,孙悟空是只猴子,但同时他也会流利的说着人类的方面。
如果把“俺”换成“我”、“俺老孙”便成了“我老孙”恐怕就没有这么恰到好处了。
小说《西游记》里还有很多值得考究的语言文字,例如:书中孙悟空经常性的喊猪八戒“呆子”“憨货”,这两个词就充分的展现出了猪八戒的性格特质,而猪八戒在书中就是起到一个以“呆”和“憨”营造轻松欢快气氛的作用。
“呆子”和“憨货”两个词就给全书内容带来了很多欢乐,不至于全是取经过程中的艰辛和苦难。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阆苑仙葩”,茅盾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或话语都能“按头制帽”——符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和性格特点,真正做到诗如其人、语如其人。
在小说开始的人物出场,作者对王熙凤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词。
书中第三回,贾母只是简单的介绍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其他三位小姐,然后作者这样写到: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短短的几句话却成为了小说的点睛之笔,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而且也突出了她在贾府的地位,为小说情节的发展垫定基础。
再如后来宝玉初见黛玉时对她的印象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对宝玉的形容则是: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对两人的描写都只是短短的几句但是却都恰到好处,给读者垫定着深刻的第一印象,其中在对黛玉的描写中不光对她的外貌进行了描述,而且细致到了她的气质。
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想,每个看了红楼梦的读者心里的黛玉的形象都不会相差很多。
作者曹雪芹用文字语言描摹出了他心里每一个形象。
随着小说的逐渐普及,小说中的语言也是越发的凝练,小说家或许就会在文字上十分下功夫以达到一个阅读起来轻松愉悦的效果,例如在小说《三国演义》
第三十起回这样描写刘玄德二顾茅庐的天气和景色: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不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这段文字,基本上是四字成句,阅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把冬日的气氛、严寒表现的淋漓尽致,就好像展现了一幅画面在读者眼前。
并且前后的散句搭配得当,特别是与张飞的语言动作形成对比,显得十分的滑稽动人。
小说原本就具有着一个增添生活乐趣缓解人的压力的社会作用,所以它才会如此的广受欢迎。
而小说中的语言越向简便明了、浅显易懂发展就使小说的作用更加的生活化了,逐渐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或是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后的一个缓解压力的必备品,而小说家们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纵观中国古典小说,小说家们多喜欢用叠字来描述声音起到一个强调或是营造气氛的作用以达到一个立体的效果。
试图将自己所描写的文字片段以画面的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
例如中国有名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就有很多的象声叠字:察察扑扑铿铿咋咋丁丁格格嘤嘤戢戢
霍霍嗤嗤苏苏啾啾肃肃籍籍震震隆隆
哑哑唔唔呱呱咯咯萧萧策策瑟瑟呜呜
砰砰狺狺蓬蓬飕飕簌簌吃吃铮铮锵锵
这些叠字并不是单纯的用来描摹声音的,它们能使人产生一种联想,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清人姚鼐《论文辑要》说:“诗文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
”今人叶圣陶《文稿的挑选与加工》也说:“写在书上的东西,一定要跟嘴和耳联系起来。
”这些论述,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语音修辞的重要性。
蒲松龄非常懂得语音修辞,常常利用叠字的音韵美,增添作品的音乐性,达到音义兼美、声情俱佳的效果。
《聊斋志异》叠字连续共有36次,而且全部是双双对对的。
表面看来这种技巧比较简便,似乎未曾精心设计,其实它们通过声音的复沓,让读者在回环的节拍中加深了印象,借语音的反复增进语感的繁复。
有人认为文字本是一个工具用以传达信息的,但是经过组字成词、聚词成句、汇句成片的加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和意识,文字也成为了一种艺术一种美。
中国古典的小说便是充分利用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的特点,使原本仅供娱乐赏读的小说具有了一种平凡却又独特的艺术美,时常有时候这种美就凝聚在一个字或词上,说不出所以然来但却是无可替代的独特。
这只是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冰山一角,小说中所呈现出的语言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