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赏析通识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8
一、前言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拥有众多光辉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拥有典型性的地质地貌形态、多样生态环境类型、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瑰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濒危物种栖息地,这些自然遗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对本国世界遗产的认定、发掘、保护、科研、教育、宣传和传承负有神圣的责任;在推动保护世界遗产的事业中,中国也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持久生命力,促进遗产地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二、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2.1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世界遗产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人类自然和文化财富的新认识。
它使我们的视野超越了“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传统概念,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自然资产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和大自然赋予的瑰丽神奇的景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指的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普遍突出价值、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
1、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帶。
2、自然遗产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帶。
(文化遗产概览)通识尔雅网课答案1【单选题】文化遗产分类方式不包括(D)。
A、联合国方式B、类别方式C、时空方式D、价格方式2【单选题】文化遗产按中国方式分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A、物质文化遗产B、非物质文化遗产C、博物馆藏品D、无形文化遗产3【判断题】文化遗产包括有形文化财富、无形文化财富和自然遗产。
(√)4【判断题】文化遗产按时空方式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大类。
(√)5【判断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二)1【单选题】关于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A、文化属性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区别之一,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该民族现存文化的记忆。
B、人类的发展依附于对文化的继承,包括对异文化和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
C、各类文化遗产正是不同文化得以传承的最重要的载体。
D、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2【单选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A、语言B、宗教C、节庆D、遗址3【判断题】庐山是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
(√)4【判断题】世界上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
(√)5【判断题】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三)1【单选题】关于文化遗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文化遗产代表着独特的艺术成就或创造性思维B、文化遗产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具有重大影响C、文化遗产对特定文明或文化传统具有见证意义D、文化遗产是可逆的,可被修复和重建2【单选题】构建人类主体价值观需要的支撑力量不包括(D)。
A、全球行政区域和平共处的气氛B、文化之间的和谐促进C、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D、超级大国的霸权引领3【判断题】百花大教堂位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4【判断题】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具有独特性,对人类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知识清单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们不仅是一个个独特的景观,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世界。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是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
从类型上划分,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要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标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三、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举例1、中国的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
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的建筑风格宏伟壮观,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魅力。
其内部收藏了大量的文物珍宝,涵盖书画、陶瓷、金银器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单选题】文化遗产的分类方式不包括(D)。
A、联合国方式B、类别方式C、时空方式D、价格方式2【单选题】文化遗产按中国方式分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A、物质文化遗产B、非物质文化遗产C、博物馆藏品D、无形文化遗产3【判断题】文化遗产包括有形文化财富、无形文化财富和自然遗产。
(√)4【判断题】文化遗产按时空方式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大类。
(√)【判断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二)1【单选题】关于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A、文化属性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区别之一,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该民族现存文化的记忆。
B、人类的发展依附于对文化的继承,包括对异文化和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
C、各类文化遗产正是不同文化得以传承的最重要的载体。
D、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2【单选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A、语言B、宗教C、节庆D、遗址3【判断题】庐山是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
(√)4【判断题】世界上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
(√)5【判断题】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三)1【单选题】关于文化遗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文化遗产代表着独特的艺术成就或创造性思维B、文化遗产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具有重大影响C、文化遗产对特定文明或文化传统具有见证意义D、文化遗产是可逆的,可以被修复和重建2【单选题】构建人类主体价值观需要的支撑力量不包括(D)。
A、全球行政区域和平共处的气氛B、文化之间的和谐促进C、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D、超级大国的霸权引领3【判断题】百花大教堂位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4【判断题】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具有独特性,对人类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与欣赏引言每个国家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更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全球共同的责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并一起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瑰宝。
古埃及金字塔——误解与真相H1:古埃及金字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为壮丽的建筑之一,是古埃及法老陵墓。
大约在公元前2520年至公元前2494年之间,古埃及人建造了尼罗河沿岸的吉萨高原上的金字塔。
然而,许多人对金字塔的建造仍然存在着许多误解。
有人认为金字塔是由奴隶劳工所建,这完全是错误的。
事实上,金字塔的建造是众多高度训练有素的工匠们的杰作。
他们精确计算了金字塔的角度,以确保其稳固且耐久。
H2:金字塔内部的奇观金字塔内部保存有丰富的文物,以及诸如法老面具等珍贵的物品。
游客可以欣赏到当年法老的壁画和石雕,了解古埃及人民的生活和信仰。
H3:金字塔的保护与传承古埃及金字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因此其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
埃及政府和国际组织致力于保护金字塔的原貌,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其进一步受损。
中国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H1:万里长城——中华民族的骄傲万里长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与加固,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宏伟景观。
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坚固的防线,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H2:长城的背后传说长城背后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如《长城边的故事》、《秦始皇拔剑地图》等。
这些故事为长城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
H3:长城保护与利用长城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修缮、限制游客数量等,以确保长城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法国巴黎圣母院——建筑的杰作H1:巴黎圣母院——哥特式的瑰宝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赏析》课程平时作业第一章“世界遗产”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世界遗产公约》诞生和世界遗产组织成立源于保护埃及人类文化遗址的一次国际救援行动——“阿布辛贝勒运动”。
2、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17次全体会议,76个与会国正式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迄今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已达到187 个,是全球影响极其深远的国际公约之一。
4、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正式通《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截止2005年底各国(地)被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90项。
5、“世界遗产”管理中心评审组由两个专业组织构成:一是世界遗产委员会(ICOMOS);二是世界遗产中心(IUCN)。
6、1978年“世界遗产中心”第一次公布《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截止2011年8月列入该名录的各国濒危遗产地有33处。
7、“文化遗产”入选标准有 6 条;“自然遗产”入选标准有4 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标准有 4 条。
8、截止2010年8月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各国(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性遗产项目总数有911 个,分布在全球约148个国家。
其中“文化遗产”景观有704处(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景观有180 处;“文化自然双遗产”景观有27 处。
二、名词解释1、“世界遗产”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最普遍意义和突出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自然遗存。
2、“文化遗产”指具有科学、历史学、美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地带。
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文物、建筑群和各类遗址。
3、“自然遗产”指大自然中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学生物学形态、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及具有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的地区。
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地质生物结构群自然面貌、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和罕见绝妙自然美地带。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⑴重要概念①世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遗产。
②文化遗产:是指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③自然遗产:是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④双重遗产:是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⑤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与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①倡导通过《世界遗产公约》1972 主要内容: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意义)②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和执行秘书处(即世界遗产中心):A世界遗产委员会(职责)B世界遗产中心:负责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③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⑶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A真实性和完整性 B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长城、布达拉宫)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平遥古城、颐和园);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秦始皇陵、故宫)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秦始皇陵、长城)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损坏;(皖南徽州古村落、平遥古城)⑥与其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世界遗产的四大分类及其标准说明一、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
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其标准有: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问。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委员会认为,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他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名录》的理由)。
二、自然遗产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其标准有:1、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三、文化景观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
世界文化遗产的解读和欣赏一、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通常指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或艺术意义的建筑、单体建筑、建筑群或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保存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为具有文化、历史、科学价值的全球性文化遗产。
全球文化遗产一共分为3种类型,即建筑类、文化景观类和文化遗址类。
二、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1、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不同层面和风貌,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承,有助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使人们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
2、历史事迹的记载世界文化遗产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历史事迹的记载。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将使我们保持历史记忆、了解历史文化,以此来反思当下生活和社会。
3、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避免文化的损失,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
我们可以利用传承的知识和技术,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帮助。
三、如何欣赏世界文化遗产?1、了解文化背景每一座世界文化遗产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要想真正欣赏世界文化遗产,必须了解其文化背景,深入探究其历史,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价值。
2、认真观察欣赏世界文化遗产最关键的是观察。
我们需要认真观察其建筑结构、装饰和构造,甚至可以尝试查找一些没被大多数人发现的亮点。
3、感受当地文化每座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欣赏世界文化遗产,也要感受当地的文化风貌,尝试品味当地的饮食、习俗等文化元素。
四、值得一提的世界文化遗产1、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包括500余个窟和45万平方米的藏经洞库,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宝。
敦煌莫高窟保存了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佛教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中心,包括克里姆林宫、伊凡大帝钟楼、圣维塔大教堂等建筑,展现了俄罗斯的历史和意识形态,是因波尔切的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知识第一篇:世界遗产知识世界遗产概念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概念发展记述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召开会议,评审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1986年,现代遗产概念引起关注。
1992年,第16届提出把“文化景观遗产”纳入《世界遗产目录》。
延伸项目——世界记忆文献遗产。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1998年,奥地利塞默林铁路,1999年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延伸出一个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线性文化遗产”类型。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设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即GIAHS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09年,湿地国际联盟组织开展对国际湿地纳入世界遗产保护战略,设立“湿地遗产”项目。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线性遗产【关注】湿地遗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三十七届会议:2013年在柬埔寨召开世界遗产情况截至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已增至1007项。
根据最新统计,全球共有779项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197项自然遗产,31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2013年数据:按地区划分为,欧洲及北美地区468处(约占48%)、亚洲及太平洋地区221处(约占22%)、南美洲级加勒比地区130处(约占13%)、非洲88处(约占9%)及阿拉伯地区74处(约占8%)。
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张海娜 10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10010141034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以及近年设立的非物质遗产等5类。
截止2008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78处,其中文化遗产679处,自然遗产174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5处,分布在145个国家。
自2007年11月起,已经有18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世界遗产公约。
《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名称:承德避暑山庄●批准时间:1994.12●遗产种类:文化遗产遗产遴选标准: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在河北省承德市区的北部,约占市区面积的一半,原为清代皇帝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地方。
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经过80多年的时间,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才最后完工。
据传说,事先的清帝乾隆屡次巡视江南,关于苏杭一带的风景和园林心迷神醉。
他在华北营建大型居所时,敕令匠师们竭力模拟江南。
《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篇一一、引言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的瑰宝,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自世界遗产概念提出以来,其“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不断发展和完善,旨在确保世界遗产的认定与保护工作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其独特价值。
本文将就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进行深入探讨。
二、世界遗产的起源与“突出的普遍价值”概念的提出世界遗产的概念起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该公约提出了“突出的普遍价值”作为评价世界遗产的核心标准。
这一概念强调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在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三、“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一)初期的评价标准在初期阶段,世界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主要关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对于自然遗产,则主要评价其生态多样性、自然美景以及在地球科学领域的意义。
(二)评价标准的完善与细化随着世界遗产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类型的多样化,原有的评价标准逐渐显得不够完善。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世界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对评价标准进行细化和完善。
新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综合性价值,包括其在文化交流、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三)跨文化与跨学科的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学科交叉的发展,世界遗产的评价标准开始更加注重跨文化与跨学科的融合。
评价工作不仅涉及到历史学、艺术学、考古学等传统学科,还涉及到人类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这种跨学科的评价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世界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四、当前世界遗产评价标准的特点与挑战(一)特点当前的世界遗产评价标准更加注重综合性、跨学科性和全球性。
评价工作不仅关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关注其在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中的综合作用。
同时,评价工作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涉及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
公选课《世界遗产赏析》教学探索作者:马月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4期马月伟(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凝聚了人类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世界遗产的未来掌握在今天的青年人手中,加强对青年人世界文化遗产教育对保护世界遗产至关重要。
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选择公选课世界遗产赏析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了解学生选课原因、所了解的遗产相关知识、学生期望以及获得遗产知识的途径等,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等进行了探索,从而为更好地开设此课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世界遗产;教学;探索;调查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21-03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截止到2012年7月,按其标准,世界上共评出世界遗产96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45项,世界自然遗产188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9项。
其中中国共有世界遗产43项,世界文化遗产29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2项。
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
此外,我国还有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医针灸、京剧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遗产教育问题是伴随着世界遗产的产生和发展而提出的,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和重视。
1972年诞生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教育计划”第27条也强调“本公约的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1和第2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实施指南也要求以适当的方式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学习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