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和平利用核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阶段背景成就或表现“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一.科技发展成就(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导弹:1960年,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3、计算机:1983年,“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运算130亿次∕秒的“银河—Ⅲ”计算机研制成功4、南极考察:1984年11月20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乘远洋考察船——“向阳红10号”首次向南极进发;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1989年2月26日又建立了第二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2009年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凯旋而归。
5、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73年,袁隆平培育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1974年袁隆平研究籼型水稻成功;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其他:1959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成功并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1994年“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2001年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2006年全线长1142 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通车,青藏铁路全线建成并通车;(二)、中国载人航天计划1.第一步:无人、载人飞船(神一至神四:无人上天;神五至神六:载人上天)2.第二步:空间交汇对接(神七航天员空间出舱,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空间对接探索)3.第三步:空间试验站(长期性航天空间站,辅助其他航天工程开展工作)1999年9月-2003年初“神州号”无人飞船四次升空并安全着陆;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并返回;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太空并返回。
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和建设成就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和建设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技术的新阶段。
1999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我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实现了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的探险之路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94年,我国与互联网正式连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后,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5G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核能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
200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
此后,我国核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个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7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大赛中击败了许多国家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3年,我国成功解析了人类基因组,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该项目的国家。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科技战略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处理,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二战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世界背景有个大体的了解。
课文的引言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新中国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
它们是新中国尖端科技的典型代表,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辉煌成就。
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简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弱,新中国的振兴。
建议教师应对此简要阐释,为课文正文的讲解埋下伏笔。
本课涉及到的科学技术知识比较多,引言对本课涉及到的两个重点问题和三个重要概念进行了提示。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引言提示的两大问题和三个概念做初步了解。
第一目“科技战略的发展”,教材以时间顺序为线,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
通过本目的学习,应理解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先后顺序归纳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弄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元勋”——邓稼先★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1966年,装有核导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5、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聂海胜、费俊龙)★7、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这种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p94~96)1、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并附上《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思路。
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1986年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解决,不可拖延。
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2、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
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核社会的深刻变化。
一、科技战略的发展1、建国初①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②制定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3、文革后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总结: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60年代初1964年1964年1965年1970年近程导弹原子弹导弹研制开始中近程导弹独立研制世界第五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世界第一全合成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世界第五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1973年1983年200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1成功水稻杂交第一人计算机“银河一号”2解决世界饥饿问题1居于世界前列,2加速国家信息化发展“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世界第三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60年代初1964年1964年1965年1970年近程导弹原子弹导弹研制开始中近程导弹独立研制世界第五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世界第一全合成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世界第五1)50年代开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封锁、经济孤立和军事威胁。
2)50年代末中苏关系交恶,中国再次面临核威胁。
3)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强大的军事为它护驾保航。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问题:据上图,阅读《学思之窗》,回答右侧问题。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问题:据上图,阅读《学思之窗》,回答右侧问题。
•1)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七十年代外交局面的开拓奠定了军事基础。
•2)为我国九十年代发展航空航天奠定了科技基础。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问题:阅读95页《学习延伸》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三年自然灾害)中国学者金辉、曹树基、王维志的计算结果,认定死亡人数约为三千六百万。
这也只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刘少奇材料二: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放射性尘埃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以史为鉴,肩负未来。
时间主要科技成果意义1973年1983年200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1成功水稻杂交第一人计算机“银河一号”2解决世界饥饿问题1居于世界前列,2加速国家信息化发展“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世界第三•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概念:“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合作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为什么能成功?
①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原因):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b.60年代中苏
关系也急剧恶化;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d.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②“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自主创新,艰苦奋斗;
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2)原子弹的研制与和平利用: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1991年和1994年,我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
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3)导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7年10月,
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
时代。
2、载人航天的发展:
(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神舟”一号飞船:“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3)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2005年10月9日,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获得成功。
9月27日,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
功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
编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发射地点乘组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06时30分1999年11月21日
03时41分
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
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10日
01时00分2001年01月16日
19时22分
无人飞船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22时15分2002年04月01日
16时54分
搭载模拟人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
00时40分2003年01月05日
19时16分
搭载模拟人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09时00分2003年10月16日
06时28分
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09时00分2005年10月17日
04时32分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21时10分04秒2008年09月28日
17点37分
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05时58分10秒2011年11月17日
19时32分
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2012年06月29日
10时07分
景海鹏、刘旺、
刘洋
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日
17时38分2013年06月26日
08时07分
聂海胜、张晓光、
王亚平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是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不仅
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我国计算机的研制:
(1)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6月,是中国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
1959年,10月,我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内存容量为2 048字节,字长39位,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
1960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1 024字节,有加减乘除等16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1963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推出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代号为109机,这标志中国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第二代。
1964年,我国研制的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40位。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的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10月,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在北京诞生。
1970年,最新型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是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
1973年年初,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字长48位,存储容量13KB。
1976年,台湾发明了第一代仓颉输入法。
1977年 4月,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同年,“银河”巨型计算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投入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上亿次);
③高性能计算机先后问世。
1983年 12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型通过鉴定,被评为1992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后,“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和2000年,曙光2000的不同型号通过国家鉴定。
获2000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曙光3000通过国家鉴定。
2002年11月20日,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制的新一代“银河”高性能实时仿真计算机系统在长沙通过技术鉴定。
2003年初,曙光推出了面向网格达到3万亿次运算能力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L。
2003年,曙光4.2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落户中石油、联想5万亿次“深腾6800”落户中科院、曙光1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2004年,中国有更多的大学和企业研发出超级计算机。
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的成就,改写了国际高性能计算机市场的游戏规则,使得国外公司纷纷调整战略。
2002年全球高性能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发布时,中国在榜上仅拥有3席,且均为进口产品。
然而,到了2002年11月,中国拥有的高性能计算机中,有4套由中国自主研发的计算机性能都进入了500强行列。
其中,进入世界前10名的TC4000A并不是人们通常见到的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它是一个占地约1/4足球场大小的计算机集群。
TC4000A采用了2560颗AMD Opteron 800系列处理器,包含640个节点,每个节点有四颗处理器。
据悉,TC4000A在基准测试中,其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达到10万亿次。
(2)作用: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制:
作用: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完成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