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的发现》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67.00 KB
- 文档页数:15
1地图上的发现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wèi )格纳正在家里养病。
他漫不经心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
2[①“漫不经心”说明了什么?]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kuò),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cēn cī] 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②“突然”说明了什么?魏格纳的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3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世界各大洲拼接在一起可以成为一整块。
4 格纳展开了进一步研究。
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❶说”。
[句导读:“进一步”说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提出不是没有根据的胡说,而是有科学预见性的,而这种预见性恰恰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
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
[句导读:这里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了“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
]5[③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1☜ 2①说明魏格纳不是带着什么目的和想法去看的。
3②说明魏格纳的这个发现是不经意间看到的。
这一发现就是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前提和条件。
4❶漂移:物体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5 ③魏格纳坚信这一发现不是偶然的巧合,于是他开始了大陆漂移的研究。
经过了两年的研究,才提出来的。
是,这只是一个假说,魏格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许多人不接受大陆漂移说。
6[④为什么说“这只是一个假说”?人们为什么不接受?]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
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煤。
这些煤块上显示出远古时代湿热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的痕(hén)迹。
这些植物怎么会出现在南极洲这个严寒的冰雪世界中呢?7[⑤这个反问句突出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考察小组发现在南极洲的煤块上有远古时代生长的植物的痕迹。
《地图上的发现》名师教案深度解教材:《地图上的发现》这篇课文通过写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病中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可以拼合在一起的现象,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最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赞扬了他善于发现和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人物执着的精神;二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魏格纳在养病期间发现问题,再写他提出“大陆漂移说”,接着列举科学家两次不同的发现证实了“大陆漂移说”的真实性。
课文中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找到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标志性的词语,明白“大陆漂移说”提出的过程。
另外,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上各大洲的边缘是不是如同魏格纳说的那样是吻合的,这样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知识与能力:1、会写“吻、锯、拼、煤、置、适、存、悬、崖”9个生字,会认“魏、廓、痕、适、携”5个生字。
理解“拼接、轮廓、漂移、吻合”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3、了解“大陆漂移说”提出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突破重难点:重点:明白“大陆漂移说”提出的过程。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时间这一线索,找到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概括出人物所进行的活动。
通过问题引导,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一步步了解过程。
难点: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突破方法:采用反复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感受人物所体现的精神。
采用朗读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利用多媒体教学,出示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法,熟悉课文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校:宁阳县第一小学教师姓名:赵珊珊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教一、日积月累(教学重点)(一)重点字词。
学1.应会读字:谧振枉浩资召源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目(一)重点字词。
比一比:①枉(枉费心机)——往(以往)(偏旁可辨声难辨,与“往”对标比识记)②诲(教诲)——悔(后悔)③枉与汪、往、旺的区分:有日为旺(日);有水成汪(三点水);有人过往(往)3.易读错字:静谧jìngmì意思: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样子,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
出自:1.安宁平静。
2.平定,使安定。
《陈书·宣帝纪论》:“克淮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谧封疆。
”4.多音字:召部首:口部笔画:5笔[zhào]①(动)呼唤;召唤;叫人来。
②(Zhào)傣族姓。
号~|感~|征~[shào]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三)姓氏。
5.应会写字:无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静谧端详叩开海湾漂移轻易假说不可思议枉费心机浩如烟海(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老师说的话。
二、理解运用:(一)共性目标: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本文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的地球上大陆是在一起的巨大板块,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而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证据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2)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第1自然段、第8自然段(2)体会方法:打乱句序,让学生重新排列。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1)重点词句:①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内容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内容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文内容,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
病房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也是脚步轻轻。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他常常耐着性子,面对墙上的地图呆呆地出神。
实在无聊了,魏格纳就站起来,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借此消磨时光。
他画完了大洋洲,又画南极洲;画完了非洲,又画南美洲。
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祥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
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在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