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仙
- 格式:docx
- 大小:18.21 KB
- 文档页数:3
岳阳吕仙祠的典故吕仙祠作为岳阳的一处历史文化名胜,被誉为吕洞宾的道场,散发着浓厚的神秘氛围。
吕仙祠的典故源远流长,与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有着密切的关联。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吕仙祠的典故。
岳阳吕仙祠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吕洞宾成仙的传说相传,古代的岳阳有一名叫吕洞宾的道士,他聪明聪慧、品行高尚,深得民众的敬爱。
在一次修炼中,他得到了仙人的指点,从此走上了修道之路。
经过长期的苦修,吕洞宾终于修成了仙人,成为了中国道教中著名的八仙之一。
2. 佛道交融的传说吕仙祠内供奉的吕洞宾像和佛像交相辉映,体现了佛道交融的思想。
相传吕洞宾曾与佛教中的观音菩萨结缘,在佛教和道教的交流中,吸收了双方的精髓,达到了修道的最高境界。
3. 吕仙祠的奇迹故事据传,在明朝时期,岳阳城曾遭遇大水,整个城市被水淹没。
当时,吕仙祠内的吕洞宾像突然显灵,手持宝剑指向洪水,并发出威力巨大的法力,将洪水驱散。
这个奇迹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广泛关注,吕仙祠也因此成为了当地信仰的圣地。
4. 吕仙祠的文化价值吕仙祠面积宏大,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岳阳地域特色。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如道教、佛教、历史文化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吕仙祠还举办许多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5. 吕仙祠的影响力吕仙祠作为一处历史文化名胜,对岳阳乃至整个湖南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们信仰吕洞宾,祈祷吕仙保佑,这种信仰追溯到古代,世世代代流传至今。
吕仙祠的存在和传承,不仅对民众的信仰起到了激励作用,也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吕仙祠作为岳阳的一处历史文化名胜,不仅承载着吕洞宾的成仙传说,还具有佛道交融、奇迹故事等丰富的内涵。
它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地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在今天,吕仙祠的影响力依然深远,成为了岳阳乃至整个湖南省的重要标志。
黄粱梦吕仙祠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北郊十公里黄粱梦镇东南。
始建年代不详,据历史文献和历代维修碑刻记载,唐末宋初时已有祠宇。
宋代王安石、范成大均有诗咏及黄粱梦。
现存为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建,清代续修的古建筑群。
黄粱梦吕仙祠依据唐代沈既济所撰传奇小说《枕中记》产生的著名梦典“一枕黄粱”而肇建。
初为卢生祠、吕翁祠,后为供奉吕洞宾等八仙为主的全真教道观。
至建国前,历代为宗教活动、民俗活动和文人雅集的场所。
黄粱梦吕仙祠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
大门面西,前有二龙戏珠大照壁。
八仙阁与大门东西相对。
由镶嵌石刻“蓬莱仙境”照壁、丹门(俗称丹房)、八卦亭、午朝门、钟鼓楼、钟离殿、吕祖殿、东、西配殿、卢生殿、东西碑廊等构成南北主题轴线,全长140米。
主轴线两侧有东、西行宫、接官厅等建筑。
建筑总面积6353.86平方米(其中古建筑总面积:2476.19平方米)。
除古建筑外,祠内还有占地面积1595平方米的莲花池、栈桥、假山等景观。
黄粱梦吕仙祠是一组保存完整的道教古建筑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具有丰厚的道教文化、梦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同时在海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综合价值在国内是罕见的。
[键入文字]
八仙究竟是哪八个神仙
八仙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相传白云仙长有一次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渡海,这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八仙的传说始于唐时,其时已有《八仙图》、《八仙传》等,然而八仙姓氏至宋代犹有变更,至《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人。
那么,八仙中的人物完全是虚构的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没有这些人物的原型呢?
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是年代最久、资历最深者,身世由来传说颇多,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是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元神导出法术,修炼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肉体被其徒误焚,无奈将元神附会到跛了一只脚的丑陋汉子身上,用来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拐,故名铁拐李。
看来他是一位民间流传的,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汉钟离: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汉钟离。
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
元时,被全真教奉为正阳祖师。
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
《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的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传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朝人。
《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
张果老:道教称之为果老仙师,其原型为唐代道士张果,因其在八仙中年事最高,
1。
[键入文字]八仙过海之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曾当过两任县令吕洞宾,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
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
《全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
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
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
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
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
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
关于吕洞宾神奇传说,最早起源于北宋的岳州一带。
在古今小说、戏剧中,介绍他的故事也很多。
民间有句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可见在人们心目中吕洞宾是个大好人。
道家正阳派号称他为“纯阳祖师”俗称“吕祖”。
我国杂技艺人在演出前“卖口”(即开场白)时往往说道:“天地无所求,拜吕祖,学套把戏闯江湖。
”表演《筒子》时,也一边表演,一边“卖口”道:“箩圈一上一下,原来是吕洞宾老祖留下,里面能藏龙卧虎,不敢当众,玩耍……”我国江湖上的杂技艺人,均供奉吕洞宾为本门的祖师爷。
每年农历4 月14 日他生日这天,我国民间江湖上的杂技艺人都要为他设坛敬供,以示精诚所至请求保佑之意。
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 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
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1。
吕洞宾吕洞宾,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
原名吕岩,(“岩”或作“岩”、“岩”),(另说本名吕煜),字洞宾,号纯阳子。
一般认为吕洞宾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贞元十二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
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人物简介一般说法,都称吕洞宾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的孙子,其父吕让曾任海州刺史。
他本名绍先,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四月十四日巳时,祖籍是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
自幼好读,淹博百家,但三举进士不第。
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已四十六岁的吕绍先又去长安应考,在酒肆中遇见上天仙使钟离权。
钟离权让他做了一个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美梦,醒后方知功名利禄均为梦幻,遂大彻大悟,拜钟离权为师,赴终南山中修道,改名喦,字洞宾。
其后遍游山水,传道度人,五十三岁归宗庐山,六十四岁上朝元始、玉皇,赐号纯阳子。
在民间,【陕西西安户县石井镇阿姑泉欢乐谷】的吕洞宾是一位与观音菩萨、关公一样妇孺皆知、香火占尽的人物,他们合称“三大神明”。
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
在山西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
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芮城县,现芮城县有纪念吕洞宾的道观-永乐宫)。
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
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
他的道号为纯阳子。
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讲解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是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的一座历史古迹。
它建于明代,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吕洞宾而修建的。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据传,吕洞宾是道教八仙中的一位,他据说是唐朝时期的一个普通人,后来通过修行成为了仙人。
吕洞宾被人们尊奉为长寿和福禄的象征,他传说中的黄粱梦更是被视为人们的梦想和希望的象征。
吕仙祠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整个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进,呈南北走向。
庙宇中的主体建筑是吕洞宾的神像,神像高约3米,栩栩如生。
庙内还有许多供奉各仙的神像和道教经典文化的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拜。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邯郸黄粱梦吕仙祠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
在这一天,人们会最为虔诚地前来祈求吕洞宾的保佑和祝福。
庙会期间,还会举行一系列的文艺表演和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传统音乐演奏等,为游客们带来了欢乐和快乐。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不仅是道教信仰的圣地,也是保留了丰富历史文
化的场所。
通过参观和了解这座古老的庙宇,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这也是一座具有美丽建筑风格的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总之,邯郸黄粱梦吕仙祠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庙会文化,成为了邯郸的一大旅游景点,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无论是对道教信仰者还是对历史文化爱好者来说,这座祠堂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黄粱梦吕仙祠
黄粱梦吕仙祠是河北省著名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现存为明清建筑风格的建筑群。
吕仙祠坐北朝南,门前有高大的“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邯郸古观”四个大字镶于门额之上。
进门为前院,院南照壁嵌有“蓬莱仙境”四个草书石刻,笔势飞舞,苍劲有力,相传为吕洞宾手书。
与石刻相对的是通向建筑群中轴线的丹门,门上悬有明嘉靖皇帝题写的“风雷隆一仙宫”匾额。
过丹门为中院,院内建有莲池,池中建桥,中央有八角攒角的八卦亭,恬静典雅。
祠院内朱垣掩映,绿树郁葱,碧波荡漾,青烟飘袅,集北方道观之幽静和江南园林之清丽为一身。
黄粱梦吕仙祠是依据唐代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而建,明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始建于北宋初期,是华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千年古观。
“黄粱美梦”成语故事和毛泽东诗词“一枕黄粱再现”均出于此。
八仙是哪几位都拿什么法宝八仙,指宋代至清代民间的神话传说中在道教传说体系中出现过的人物,即指元代八位仙人。
其中,八仙的出现历史较早,最早记载于《周礼》之中。
在《周礼·考工记》中提到:“天子九卿,诸侯七十三,大夫七十四(正七)曰:八仙。
”到了明代,道教和民间对八仙的称呼更趋成熟,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都被广泛接受并被改编成各种戏曲和影视剧。
清代文人徐霞客在其所著的《游天仙馆记》中将八仙称为“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铁拐李。
”在清代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与元始天尊炼丹有关。
而张果老则是传说中将道教神仙分为八个等级的人物。
“张果老本名黄道观山中道人,号丹丘子,字洞宾;一自称金丹真人,因炼药成仙后在灵宝山隐居;另一自称是玉皇大帝座下青灵官曹国舅;第三自称是丹丘子之孙,但在仙界身份不详;第四自称是青灵官黄天化之子;第五自称他还有个妹妹叫紫霞仙子;第六位是玉皇大帝座下玄阴宫使者;第七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了。
”而道教的八仙更具传奇色彩和历史意义。
一、张果老张果老是道教传说中的一位神仙。
他本名丹丘子。
字洞宾。
本名丹丘子,字洞宾;一自称金丹真人,因炼丹成仙后入市卖药而成仙后在灵宝山隐居;另一自称是玉皇大帝座下青灵官黄天化之子;另一自称是玉皇大帝座下青灵官曹国舅;第三自称是玉皇大帝座下青灵官曹国舅之妹;第五自称自己有一个妹妹叫紫霞仙子。
他骑着一匹赤龙马飘然而来。
玉皇大帝说:“此马乃是我三清所化”之后骑在马上大呼:“吾乃三清玄元帝也!天尊也!”于是金丹一道化作张果洞宾天尊。
”后拜在灵宝寺为道。
后归元之时为元始天尊炼丹而死。
灵宝山的居民在举行大规模的庙会时会时,常常听到张果老唱着《张果下山》或者《盘古歌》来向人们讲述他老人家在灵宝山修炼成仙后所说过的这段歌谣:“天上人间我做主去呀,留你吃食长膘!”这首歌听起来就像是《送刘老西上》的歌词:“天南地北地南海北全一样长又短像四个手指又长又短的人。
吕洞宾在民间的传说绝对的史无前栗发布时间:18-04-0510:29优质原创作者吕洞宾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被人称作:“剑仙”、“醉仙”、“诗仙”还有一个雅号“色仙”。
民间都叫他“骚仙”。
那么大名鼎鼎的吕洞宾怎么就成了“骚仙”?据传说还真就是事实。
吕洞宾,名岩,字洞宾,唐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人。
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四月十四日巳时。
据说,吕洞宾出生时,一只白鹤从天而降,破窗而入,然后就不见了,之后满室飘香,隐约听见仙乐声声,在之后吕母就生下一男婴,这就是吕洞宾。
他生下来取名吕绍先,他的爷爷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父亲吕让是海州刺史。
吕洞宾自幼聪明好读,淹博百家,但三举进士不第。
武则天天授二年,四十六岁的吕绍先去长安应考,在酒肆中遇见上天仙使钟离权。
钟离权让他做了一个美梦,醒后方知功名利禄均为梦幻,之后大彻大悟,拜钟离权为师,一起去终南山修道,改名喦,字洞宾。
其后遍游山水,传道度人,五十三岁归宗庐山,六十四岁上朝元始、玉皇,赐号纯阳子。
对于吕洞宾的风流韵事他的师父钟汉离曾劝导他:“饮酒恋花,二者并用,铁拐诸友笑汝为仙家酒色之徒,非虚语也。
”,可是吕洞兵却说:“嗜欲之心,人皆有之,而遇美色,犹为难禁。
弟子虽已脱胎换骨,遇此绝世佳人,不能自恃,不免迷恋。
”传说在一个炎热的夏夜,吕洞宾来到一座山清水秀的小镇上空,俯瞰下去,夜色阑珊,灯火煌煌,突然他就来了雅兴,在一大户人家的上空放眼透过屋盖向里面看去,见一如花似玉的小姐为了去暑热,一丝不挂,玉体横陈。
这一看不要紧,他实在是把持不住自己,心猿意马,不能自拔。
于是按下云头,径入闺房。
完事之后飞升而去。
长安城内有一个名妓白牡丹,有着一副沉鱼落雁之容,吕洞宾知道了之后,便又动了他那不安分的心。
于是,一日他来到长安城,见到白牡丹,确实美若天仙。
吕洞宾是练家,纯阳之身,绝不可破了自己的身体,所以每夜与白牡丹云雨,「自夜达旦,两相采战,连宿数晚,云雨多端,并不走泄」。
八仙过海吕洞宾猜字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八仙过海吕洞宾猜字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它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个故事,并探讨其背后的寓意和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吕洞宾。
吕洞宾,字洞宾,号吕仙,是道教尊奉的八仙之一。
他出生于唐代,是一位才学出众的道士。
在民间传说中,他擅长诗词歌赋,通晓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富有智慧。
八仙过海,是吕洞宾和其他七位仙人的一次传奇之旅。
在海神的邀请下,八位仙人乘坐各自的宝物渡过东海。
这其中,吕洞宾的宝物是一把铁拐,寓意着他的坚定和智慧。
在渡海过程中,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插曲。
当时,海神为了考验八仙,出了一道猜字的谜题。
吕洞宾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地猜出了谜底,赢得了海神的赞誉。
这个故事寓意着,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我们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吕洞宾猜字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地去寻求答案,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其次,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头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八仙过海吕洞宾猜字这个故事,既展示了吕洞宾的智慧和能力,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吕洞宾戏牡丹的道理摘要:1.吕洞宾与牡丹的渊源2.吕洞宾戏牡丹的故事情节3.故事背后的道理及启示正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吕洞宾是一位著名的道教神仙,而牡丹则是花卉中的佼佼者。
吕洞宾与牡丹之间的故事,既富有神秘色彩,又充满着人生哲理。
吕洞宾,字洞宾,号吕仙,唐代道士,他是道教八仙之首,擅长符咒术,道教认为他具有治病救人、驱邪降妖的神通。
而牡丹,则是中国传统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和吉祥。
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吕洞宾云游四方,一日来到洛阳,听闻当地有一株神奇的牡丹,名叫“洛阳红”。
这株牡丹有着非凡的意义,它的花瓣鲜艳如火,犹如凤凰涅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吕洞宾好奇心起,决定一探究竟。
一天晚上,月黑风高,吕洞宾来到洛阳红的所在地。
他发现这株牡丹并非寻常之物,竟然能与人交流。
洛阳红向吕洞宾倾诉了它的身世之谜。
原来,这株牡丹原本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因为救了一位受伤的仙人,得到了仙人的恩赐,化作了一株牡丹。
然而,这位女子心中仍有一丝挂念,那就是她曾经的救命恩人——吕洞宾。
吕洞宾闻听此事,感慨万分。
他为牡丹的美丽和善良所折服,决定与洛阳红上演一出戏码,以此了却彼此的心事。
于是,吕洞宾化身为一位英俊少年,来到洛阳红的所在地,与化身为美貌少女的洛阳红相识。
两人在短暂的相处中,坠入爱河,难舍难分。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吕洞宾明白,自己与洛阳红终究不是同道之人,他无法放弃道义,陪她度过余生。
最后,在仙人的指引下,吕洞宾决定离去,继续他的修炼之路。
临别时,他与洛阳红约定,来世再相逢。
吕洞宾戏牡丹的故事,流传千年,寓意深远。
它告诉我们,人生如戏,万事皆为一场梦。
在这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但终究要离别。
故事背后的道理是,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把握每一次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时光。
同时,故事还启示我们,人生有舍才有得,学会放下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吕洞宾救人的表达愿望
(原创版)
目录
一、吕洞宾简介
二、吕洞宾救人的故事
三、吕洞宾救人的寓意
四、吕洞宾救人的表达愿望
正文
一、吕洞宾简介
吕洞宾,字洞宾,号吕仙,是道教尊奉的八仙之一,道教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吕洞宾生活在唐朝,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道士,精通医术、剑术和诗词,以智慧和善良著称。
吕洞宾不仅在道教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同时也受到广大民众的敬仰。
二、吕洞宾救人的故事
吕洞宾在道教中有许多救人的传说,其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是“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故事中,吕洞宾为了救治百姓,化身为郎中,巧妙地与白牡丹斗智斗勇,最终救了百姓的性命。
三、吕洞宾救人的寓意
吕洞宾救人的故事传达了道教的慈悲为怀、智慧救世的理念。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心怀慈悲,关爱苍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帮助别人,传播正能量。
四、吕洞宾救人的表达愿望
通过吕洞宾救人的故事,我们可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够秉持道教的慈悲理念,关爱他人,让世界充满爱心和温暖。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讲解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讲解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是一座供奉吕洞宾的道教庙宇。
它以《黄粱梦》故事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粱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部道教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刘禅的青年因为一次意外而进入梦境,与仙女相恋,并获得了王位的故事。
吕洞宾是故事中的一位仙人,他在梦中帮助了刘禅,并成为了刘禅的导师和保护神。
吕仙祠以《黄粱梦》中的情节和人物为主题,以此向人们展示吕洞宾的伟大和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现为一座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群。
庙宇内设有主殿、配殿、神龛等建筑,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主殿供奉吕洞宾的神像,配殿则供奉其他道教神灵和历代名人的神像。
神龛是供奉各种符咒和道具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祈福和祷告。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邯郸黄粱梦吕仙祠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当天,数百名信徒会聚集在庙宇周
围,齐唱祈福歌曲,燃香献花,向吕洞宾祈愿家庭平安、事业顺利。
此外,庙会也会在这一天举行,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观赏到传统歌舞表演,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座重要的文化景观。
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学习道教文化的机会。
同时,它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邯郸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无论是信教者还是非信教者,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氛围,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粱梦吕仙祠与梦文化黄粱梦吕仙祠与"梦文化"--------------------------------------------------------------------------------作者:来源:日期:2006-3-30 阅读:1829 次在邯郸市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村,有一座道观叫吕仙祠,是一处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古建筑,当地的人约定俗成把它叫做黄粱梦。
这座道观是依托唐人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故事而建的,故事说的是在唐开元年间,道士吕洞宾成仙后,一天,在邯郸道上的一家客店里,遇到了一位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卢生。
卢向道人感叹自己命运不济,屡考不中。
边谈边昏昏欲睡,道士正在煮黄梁米饭,见状便从行囊里取出一个两端有窍的青瓷瓷枕递给他,说:你先枕上此枕睡一觉吧。
卢生一枕而觉,一觉而梦,梦见自己考中进士,连连升官,但又历经宦海浮沉,几遭诬陷,亏得皇帝圣明为其平反冤狱,后又出将入相,封燕国公。
生五子俱进士及第,官居显位,全家享尽荣华富贵,高寿八十一病而终。
梦到这里卢生猛地醒来,见吕洞宾仍在那里煮他的黄米饭。
卢生惊讶不已,道人却眯着眼对他说:人生之道,不就是这样吗?卢生茅塞顿开,扔下诗书跟道人学道去了。
依托这一故事建起的这座吕仙祠,到底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一般认为不会晚于宋代,因为王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听人叙黄粱梦》说"邯郸四十余年梦,相对黄梁欲熟时,万事只如空鸟迹,怪君强记尚能追。
"但考察这一问题已没有意义,因为黄粱梦的出名不在殿而在梦及由此引出的梦文化。
大概自人类大脑有思维活动起,人们就在研究梦,但直到现在也没研究出个名堂。
这主要因为梦本身具有绝对的排他性----不可能有第二者参与证明。
梦境又往往超越时空,跨越生死,常常表现出一种"反逻辑"的智慧和美感,极具神秘性。
正因为神秘,千百年来许多人在研究它。
《周公解梦》也是研究成果,只不过成了占卜算卦者流的工具书。
和和二仙的典故摘要:一、典故背景介绍1.和和二仙的来源2.和和二仙与道教的关系二、和和二仙的传说故事1.吕洞宾与何仙姑的传说2.吕洞宾与张果老的传说3.蓝采和与曹国舅的传说三、和和二仙的形象特征1.吕洞宾的形象特征2.何仙姑的形象特征3.张果老的形象特征4.蓝采和的形象特征5.曹国舅的形象特征四、和和二仙在文化中的影响1.和和二仙与民间信仰2.和和二仙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表现3.和和二仙对后世道教信仰的传播正文:和和二仙,指的是道教中的四位著名神仙: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和蓝采和。
他们四位仙人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等各个阶层,是中国古代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代表。
吕洞宾,原名吕岩,字洞宾,号吕仙,是道教八仙之首。
传说吕洞宾出生于唐代,曾在长安城遇仙得道,成为神仙。
吕洞宾的形象特征是手持宝剑,背负宝葫芦,常常游走于世间,传道救人。
有关吕洞宾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则是他度化何仙姑成仙的故事。
何仙姑,原名何秀姑,是道教八仙中唯一的女性。
传说何仙姑出生于唐代,原本是一个贫苦的农夫女儿,后来得吕洞宾传授道法,修炼成仙。
何仙姑的形象特征是手持荷花,寓意清洁高贵。
有关何仙姑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则是她与吕洞宾的仙缘故事。
张果老,原名张果,号果老,是道教八仙中的长寿象征。
传说张果老出生于唐代,曾在长安城卖长生不老的药,后来得吕洞宾传授道法,修炼成仙。
张果老的形象特征是手持渔鼓,寓意着他的道法高超。
有关张果老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则是他考验吕洞宾的故事。
蓝采和,原名蓝和,字采和,号蓝仙,是道教八仙中的乐神。
传说蓝采和出生于唐代,原本是一个贫苦的渔夫,后来得吕洞宾传授道法,修炼成仙。
蓝采和的形象特征是手持拍板,寓意着他的音乐才能。
有关蓝采和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则是他与吕洞宾的仙缘故事。
曹国舅,原名曹佾,字国舅,是道教八仙中的一位皇亲国戚。
传说曹国舅出生于宋代,是北宋皇帝的舅舅,后来得吕洞宾传授道法,修炼成仙。
座落在邯郸市正北不到10公里路程的黄粱梦村南的吕仙祠,是依据唐代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而建设的。
小说里讲述的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读书人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
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北面一个叫二十里铺的村子,在客店里遇见了化作老人的神仙吕洞宾。
卢生自叹怀才不遇贫困潦倒,吕洞宾让他在店中歇息,并且拿出一个瓷枕头给他枕上。
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进入了一个幸福美好的世界。
先后娶了美丽温柔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
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
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
断气时,卢生惊吓而醒,转身坐起左右观看,一切如故,吕洞宾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米饭尚且未熟。
卢生说:“这些难道都是个梦?”吕洞宾说:“人生所经过的,不过是一场梦啊。
”卢生惆怅良久谢道:“恩宠屈辱的人生,困窘通达的命运,获得和丧失的道理,死亡和生命的定数,全知道了。
这是先生你在遏止我的欲念,我哪能不接受教诲啊!”一再磕头拜谢后离去,回到自己的村子过着淡泊名利衣食自足无忧无虑的日子。
卢生的名字叫卢英,后来他所居住的村庄就叫卢英堡,现在黄粱梦村东北方向约三公里的地方。
吕仙祠所在的村子叫做黄粱梦,就是因了《枕中记》里记载的那个故事而来的。
实际上,黄粱梦原来是由自南至北三个自然村组成的,它们分别叫做黄粱梦、王化堡和二十里铺。
黄粱梦在最南面,面积较小,主要由吕仙祠和一些为祠内服务的劳工人员及其家庭组成,户不过百余,解放后在吕仙祠南面隔河修建了邯郸地区农业干部学校,遂使黄粱梦的面积稍稍大了一点。
中间的是王化堡,它与黄粱梦的分界线是吕仙祠北墙外的那条街。
街以北的王化堡是三个自然村中的主体,无论人口还是面积都排在三村之首,以前有生产队时,整个黄粱梦村有八个生产小队,除了北头二十里铺的第一、二生产小队和南头黄粱梦的第八生产小队外,其余的五个生产小队都在王化堡村。
吕洞宾画鹤读后感300字
摘要:
一、吕洞宾简介
二、画鹤的背景与寓意
三、作品的艺术特点
四、个人感悟与启示
正文:
【吕洞宾简介】
吕洞宾,字洞宾,号吕仙,是道教尊奉的八仙之一,道教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他生活在唐朝,据说他通晓阴阳、五行、医药、占卜等知识,后得道成仙,具有高深的道行。
【画鹤的背景与寓意】
吕洞宾画鹤是一则脍炙人口的道教传说。
相传吕洞宾在一座古刹中遇见一位贫病交加的老者,他心生怜悯,便挥笔作画,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仙鹤。
这只仙鹤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为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
画鹤的传说表现了吕洞宾关爱人间疾苦,用自己的道行和能力去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作品的艺术特点】
吕洞宾画鹤的故事虽然带有神秘的色彩,但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作品以鹤为主题,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寓意美好。
其次,吕洞宾通过画鹤展现了他出神入化的画技,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最后,作品通过人们对仙鹤的渴望,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个人感悟与启示】
吕洞宾画鹤的传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方面,它展示了吕洞宾的高尚品质和深厚道行,另一方面,它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境界。
吕仙,名岩,字洞宾。
浦州永乐县人。
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诞生。
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
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
他的道号为纯阳子。
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汉族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
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
他飞升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
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
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
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
(后世佛教徒谤吕祖参黄龙,已见陈撄宁先生数文力斥,请点击吕祖参黄龙可见。
又,吕祖言“参禅做鬼终不识!”“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可知吕祖绝不提倡“三教同源”。
)
吕洞宾,俗名吕岩,民间一般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佛家又称之为“文尼真佛”,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
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
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
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吕洞宾据说本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乐县人,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传说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中不见,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
唐文宗开成二年举进士第,出任江州德化县令一职。
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结党营私,吕祖不愿偕同,于是弃官隐居于卢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该洞有两个出“口”,于是便改姓为“吕”,并自称为是洞中的宾客,改名为“洞宾”。
后来遇到火龙真人,并得其真传,学得天遁剑法。
又于长安遇古仙人钟离权结为知交,旅邸中钟吟诗一首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
以试探吕之心愿,吕遂以诗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残簪缨重带布衣轻、虽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
钟闻后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术相试,使吕昏困入睡,梦己中第,举进士外放知县,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娇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显贵,己则身居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荣华富贵。
十载已过,忽获罪,摘官抄族,妻离子散,荣华富贵尽成过眼云烟,己身躯佝偻,踽踽风雪中孤苦无依之流浪老人。
黄粱一梦,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转侧醒来见钟独坐榻旁笑曰:“你在梦中一浮一沉,变化万端,眨眼间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则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
白云苍狗,过眼云烟,所要者仍在彻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场”。
吕顿悟钟乃神仙前来渡化于己,遂决意随钟遁入终南鹤岭,修炼成真,得道时立誓言:“不渡尽苍生、不欲仙而去”。
得到真传的吕祖遍游民间,历江、淮、湘、潭、鄂、岳及两浙等地,济世化人。
五代以后,时局大乱,人民饱受流徙之苦,他经常现身于世,拯救贫苦百姓。
他的剑术一断
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对北宋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道教全真教奉其为北五祖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
传说,福建省泉州府有座清源山,处在危岩之下,有个洞穴,幽深而巨大。
洞穴的入口,地势颇为平坦,仅可骑马,长驱直入洞里。
穴顶钟乳纷垂,进洞越深,寒气越重。
洞里的深处,有间石室,排列着石床、石桌、石凳,还有一个被薰得黑漆漆的石灶。
因为这个洞穴,通称纯阳洞,所以也有
吕洞宾
吕洞宾(8张)
人说:吕洞宾是福建人,在那个洞穴里修道成仙的。
另说,吕洞宝,名叫纯阳,是唐朝懿宗时代的人,考中进士,咸通年间,历任两县县官,后因僖宗无能,黄巢作乱,吕洞宝痛感人生盛衰无常,遁人当时国都附近的终南山,修身养性。
以后如问,无法可知。
吕洞宾着有《圣德篇》、《指玄篇》、《忠孝课》等大作,藉以拯救世道人心。
宋徽宗封他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其为“纯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时加封为“孚佑帝君”。
北宋真宗时,据说在一次镇压益州民众叛乱时,吕祖曾显化相助,后被加封为“英显武烈王”。
宋徽宗崇信道教,宣和元年(1119),诏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
元世祖至元年(1269)封“纯阳演正警化真君”。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化孚佑帝君”。
《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4张)
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咸异之。
”吕洞宾兴趣广泛,虚心好学,广参贤达,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勤于笔耕,留下丰富的著作。
他不仅是道教祖师,而且是个诗人,所以受到后人广泛的敬仰。
吕洞宾由仙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得道高人,与少阳帝君、正阳帝君、大道帝君、辅极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
吕洞宾在民间被视为理发业的祖师爷。
相传臭头皇帝朱元璋,每次理发都因理发师不小心碰到他头上的疮而痛苦不堪,大发雷霆,接连砍杀了数位理发师。
吕洞宾获悉此事后,乃下凡扮成理发师,前去为明太祖理发,结果不但没有碰到疮,并治好了太祖的恶疮。
太祖龙心大悦,要赏他金银财宝,他却不要,只要求明太祖赐他一面红旗,插在理发店门口,从此便被尊为理发业的守护神。
民间传说吕洞宾曾情场失意,因此妒嫉天下情侣,如果热恋中的爱侣前去祭拜,必会被拆散,这虽是个无稽的传说,许多人却信以为真。
吕洞宾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另七仙是汉钟离、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李铁拐和何仙姑。
吕洞宾在八仙排行中虽不是“老大”,但是其影响却是其他七仙无法相匹的,汉钟离等七仙的专庙寥寥无几,而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
而历史最悠久的吕祖仙师庙,是建于元朝时山西芮城永乐宫的纯阳殿。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在山西芮城县城北三公里的龙泉村东侧。
据道书记载,这里是吕洞宾的诞生地。
吕洞宾死后,乡里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
到了金末,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的传流,信奉者越来越众,祠堂增修门庑,扩充成道观。
到了元代,道教极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也身价陡增,于是升观为宫,从此成为四海闻名的道教圣地。
在民间传说之中,吕洞宾集“剑仙”、“酒仙”、“诗仙”和“色仙”于一身,是个放浪形骸的神仙。
吕洞宝弃儒学道,仗剑云游,到处扶弱济贫,锄暴安良,他好酒贸杯,三醉岳阳楼,使他“醉”名远扬。
吕洞宾还是位诗人,有几百首诗启传世。
同时,他又是个有名的“花神仙”,传说最多的是吕纯阳三戏白牡丹(名妓)。
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最有人情味的神仙。
有
些道观还假托其名,配了一些“吕祖药方”给人治病。
吕洞宾在民间有广泛的信仰,他与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是对杜会影响最大的三位神明。
农历四月十四日为吕祖先师诞辰。
历史大事记编辑
火龙传剑记
(丙寅(846)四十九岁)
吕先生会昌中,功名失意,遂游江州至庐山,遇葛仙公弟子火龙真人,姓郑名思远,号小祝融,世称神医。
欲人有疾则书符诵祝,立见消融,与上古祝融氏相累,真人见吕祖骨相清灵,游心世外,即传以内丹炼己之诀。
制成通天灵剑(即天遁剑法)。
并诗曰:“万里诛妖电光绕,白龙一片空中矫。
昔持此剑斩邪魔,今赠君家断烦恼。
”
临别嘱曰:“子可居此山,以完玉炼,他日闻钟声响处,乃得闻金炼之诀。
”遂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