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微课教学设计课件.doc
- 格式:doc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7
2012—2013学年度校级观摩课教案课题:原电池(选修4)授课时间:星期五第三节(十六周)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教师:万慧霞授课班级:高二1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理解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会写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总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实验探究学习原电池的原理;通过实验不断总结、归纳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由实践T认识T再实践T再认识的认识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生活屮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电池。
这些化学电池在放电时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我们在必修2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一一原电池。
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探讨原电池的一些相关问题。
二、进行新课【提问】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学生回忆,回答,老师总结)【练习】判断下哪些装置能组成原电池。
(题目见课件)【指导学生实验并观察总结,冋答问题】该装置是否构成原电池?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吗?石墨电极上有什么现彖?【提问】现象并分析原因。
【分析】碳棒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且锌片逐渐溶解,说明原电池发生了电极反应,但电流表指针不动,原因应是锌片与碳棒直接接触,形成短路。
【总结】当两个电极直接接触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也可构成原电池。
【回忆】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及工作原理。
【师强调】原电池工作时,内电路中的离子的定向移动邙口离子移向正极,阴离了移向负极)和外电路中电了的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
【总结】“负、失、氧,正、得、述”【学生活动】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练习】写出Zn-Cu (稀ILSO,)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探究实验2】(分组进行)CuSO4濬液【问题】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吗?指针稳定吗?两个电极上都有什么现彖?【提问】现象。
原电池教学课件原电池教学课件原电池教学课件第一节原电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原电池原理;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初步学会制作水果电池。
学习重点:原电池原理学习难点:原电池设计学习过程:一、观察实验并思考问题1.Zn与Cu插入稀硫酸的.现象与解释(表1)实验顺序金属实验现象解释或疑问(有关方程式)①Zn、Cu单独插入稀H2SO4溶液Zn片Cu片②Zn、Cu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Zn片Cu片2.连接灵敏电流表后的现象(表2)观察对象Zn片Cu片电流表指针现象解释或结论二、原电池的组成与原理1.电极名称的判定(表3)判定依据负极正极物理学规定电流方向电子流方向现象电流表指针电极材料化学本质电极反应类型2.原电池反应与普通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较(表4)比较内容原电池反应普通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发生部位还原反应发生部位电子传递形式负极(失e-)→正极(得e-)还原剂→氧化剂(直接转移)氧化还原本质发生电子转移,反应过程电子守恒。
化学反应速率能量转化形式3.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内在条件:外部条件:①②③三、课堂反馈题1.下列装置中灵敏电流计上是否有电流通过下列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利用Fe+Cu2+=Fe2++Cu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示意图,写出电极反应。
2.1909年爱迪生发明了镍铁碱性电池,其化学反应原理如下: Fe+NiO2+2H2O=Fe(OH)2+Ni(OH)2,请判断负极和正极,电解质溶液是什么?尝试写出电极反应。
3.思考:右图金属片上是否有H2产生灵敏电流计是否有电流该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如果是原电池请写出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如果不是原电池请说出理由。
四、当堂达标练习: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2、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课人教新课标版(必修II )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变化题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课新课教师时间型知识与技术:1、认识火力发电的过程和利害,从原理和装置两个维度剖析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可能性;教2、利用能量转变的看法和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开放设计原电池装置和实验的探学究;目 3、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原电池的因素,并初步成立原电池模型;标4、初步学会书写电极反响式和电池反响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经过理论剖析和实验研究相联合,指引学生研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原电池的因素;2、经过初步成立原电池模型,培育学生化学建模思想,并设计简单的原电池;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创建情境,加强联系实质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2、经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察看能力、着手能力与剖析思想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享受研究带来的快乐,感觉化学世界的奇特。
重教课要点:点1、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剖析;难2、原电池组成因素的提炼。
点教课难点:1、开放设计原电池装置和实验的研究;2、对化学能向电能转变的实质的理解和原理、因素的剖析提炼。
教实验研究教课法、任务驱动教课法、演绎概括教课法学第 1页方法教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实验仪器及用品学用具教课过程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环节环节一【创建情形】假如没有电,世界将会怎观看、倾听、创建情形,引起学生思新课引样?议论、回答;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入【展现图片】假如没有电,世界可能陷领会到电能验和案例说明电能在当入黑暗和瘫痪。
对现在社会今社会的巨大作用和优【问题】电能是使用最宽泛、最方便、的重要性。
点,以及获取电能的重污染最小的能源,那么电能都从何种形要性;式的能源转变而来?发展对能量转变形式的【展现图片】认识——不一样形式的能1、火力、水利、风力、核能发电图量转变为电能(化学能2、2019 年我国发电量组成图转变为电能)。
环节二【展现】火力发电厂工作过程图观看、倾听、让学生认识火力发电过对照分【剖析】对照、思虑;程中的能量转变形式、析,提1、能量转变:化学能→热能→机械能认识火力发原理、装置及火力发电出能量→电能电过程中涉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