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11大物联网产品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详解中国电信物联网三大核心NB-IoT、eMTC和平台黄海峰【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7(000)026【总页数】1页(P41)【作者】黄海峰【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国电信将物联网业务作为未来业务新增长点,十分重视物联网业务的推进,不但尝试各类连接技术,还在平台方面持续发力。
目前,中国电信物联网业务最重要的是NB-IoT。
但中国电信并不是只发展NB-IoT,也在关注eMTC技术。
在今年的“天翼展”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表示,下半年将开展eMTC验证测试,计划2018年实现商用部署。
可见明年乃至后年,eMTC将成为另一个重点。
加上已经商用的CAT1,中国电信将建成基于4G的全系列物联网。
而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物联网平台被中国电信当做实现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一环。
针对IoT的网络布局,中国电信从2016年10月新采购LTE 800M设备、规范要求支持NB-IoT开始,逐步加快了布网速度,于2017年1月完成试验网工程建设,2017年5月率先建成全球覆盖最广的NB-IoT网络,基站数超过30万。
随后,2017年6月,中国电信完成了端到端业务运营级测试验证,实现了800M的NB-IoT全网部署,基站达到31万座,实现全网覆盖,正式启动了IoT商用化工作。
中国电信N BIoT网络基于800MHz低频覆盖优势,实现了城市、农村全覆盖,穿透力强。
据悉,下半年中国电信将开展NB-IoT规模商用,并创新业务模式,实现客户、用户、账户间灵活组合付费。
为了让物联网模组支持NB-IoT,中国电信在2017年7月起开放测试。
中国电信市场部副总经理陆良军表示,在NBIoT模组方面,中国电信经过10多个月精心准备,可以提供最全面的现网优化测试;完成了80大项指标优化,商用模组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倡导TAF标准,推动模组标准化。
据悉,在应用创新方面,中国电信正在推动深圳NB-IoT燃气管网检测;携手ofo,发力NB-IoT共享单车;在杭州将建设17万个NB-IoT灯杆用于公共照明;与海尔打造NB-IoT智能家居;在鹰潭建设NB-IoT智能停车。
物联网产业链:一个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传感器设计与制造、MEMS封装、芯片设计制造与封装、应用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应用设计与开发、物联网承载网络、物联网运营与服务等七大产业环节。
一、物联网感器设计与制造上市公司传感器是物联网的“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和“皮肤”,是物联网用来获取外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第一线工具。
国内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为传感器上市公司和MEMS上市公司。
◆传感器上市公司:1.华东科技(000727):其子公司南京高华科技主要生产各类高可靠传感器变送器和承接传感测控工程,具有年产10万只以上各类压力、力、温度、位移、光电位置、气敏等传感器生产能力,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及国防领域;公司生产的家电传感器、汽车传感器在物联网民用领域具有较广的经济意义。
2.大立科技(002214):主营红外热像仪(传感器的一种)产品。
3.汉威电子(300007):主营气体传感器和检测仪器仪表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环保领域。
4.太工天成(600392):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有传感器系列产品,有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5.华工科技(000988):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激光设备、热敏电阻、激光防伪、光电传感器四个方面。
6.福日电子(600203):其全资子公司持股的晖春宝力通信的指纹识别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业领域。
◆MEMS上市公司:1.长电科技(600584):公司主营集成电路封装和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年产75亿块、大中小功率晶体管年产250亿只、分立器件芯片年产120万片;公司掌握MEMS封装核心技术并且已量产,是国内MEMS的龙头。
2.华天科技(002185):公司MEMS生产线预计2010年量产,年生产能力可达2000万块。
3.通富维电(002156):国内最早研发MEMS并具备量产能力的厂家,客户遍及国内外知名微电子产品企业。
4.哥尔声学(002241):公司投入MEMS麦克风8000万只年产能技改项目;公司还在北京建立了MEMS研发团队,申请MEMS麦克风设计技术专利19项。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端到端r虚拟支撑团队助力NB-IOT发展陆强;喻力;张键【期刊名称】《江苏通信》【年(卷),期】2017(033)003【总页数】2页(P38-39)【作者】陆强;喻力;张键【作者单位】江苏电信;江苏电信;江苏电信【正文语种】中文窄带物联网(NB-IoT)具有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和大规模连接四大突出特点。
从2016年6月份3GPP宣布完成NB-IOT标准的制定,一反往例的不等到整个3GPPR13定稿后一起发表而提前发布,到10月底华为、中兴等设备厂家宣布第一台NB-IOT基站诞生,前所未有的“迅速”背后似乎有一双隐形的强有力双手在推动。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敏锐的感受到这其中的市场推动力,于去年11月初建立端到端NB-IOT虚拟支撑团队(下文称“虚拟团队”),共同支撑江苏电信NB-IOT业务发展。
运营大半年以来,虚拟团队紧抓“建设+支撑”两个方面,助力江苏电信智能停车、智能抄表、共享单车、智能配网监测、桥梁监测、白家电等18个NB-IOT项目发展,实现NB-IOT多业务齐发展,助力产业链壮大。
自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白皮书,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在运营商中率先成立物联网业务发展部门,并高度重视后端具备物联网专业技术团队的建立与转型。
2016年11月江苏电信端到端NB-IOT虚拟支撑团队成立,率先在江苏物联网市场打响NB-IOT第一枪。
在NB-IOT支撑团队建设方面,省公司层面将虚拟团队作为NB-IOT牵头组织,合署办公。
分公司依照省公司的办公方式,成立NB-IOT虚拟工作小组。
省市同心,前后端多部门合力,有效排除影响NB-IOT业务发展的各种疑难杂症,助力江苏公司NB-IOT业务发展,服务江苏智慧城市建设。
在NB-IOT网络建设方面,江苏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通过与现有CDMA站点进行1:1组建LTE800M网络,并将NB-IoT同步承载于该网络上,快速部署基站,计划2017年年中实现NB-IOT网络全域覆盖。
物联网的十一个产品主要应用领域2009年11月23日下午,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江苏无锡成立,在成立仪式上,中国电信透露,目前,其已经开发十一项物联网应用产品,涵盖了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中国电信的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
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提供舒适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还将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2)智能医疗智能医疗系统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中国电信的固定网络或3G无线网络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
根据客户需求,中国电信还提供相关增值业务,如紧急呼叫救助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终生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等。
智能医疗系统真正解决了现代社会子女们因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家中老人的无奈,可以随时表达孝子情怀。
(3)智能城市智能城市产品包括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
前者利用"数字城市"理论,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
后者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利用中国电信无处不达的宽带和3G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为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视听觉范围延伸的管理工具。
让客户尽情享受信息新生活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思考提纲1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技术路线物联网的标准进展3 4物联网网络发展关键问题发展建议物联网(传感网)典型体系架构物联网典型体系架构分层描述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的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联网中包括关键技术、标准化方面、产业化方面亟待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三层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关键在于为物联网应用特征进行优化和改进,形成协同感知的网络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关键在于行业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的开发物联网应用层物联网网络层物联网感知层物联网扩展系统架构物联网技术路线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分阶段实现3G与传感网的融合,实现物联网的可运营、可管理及产业化主要特征(1)基于多种组网技术融合的无处不在的协同感知能力(2)信息资源使用模式突破以单一应用服务为目标,通过聚合海量信息聚合不断衍生新的应用信息汇聚协同感知泛在聚合主要特征(1)将分散的、利用多种感知技术手段所采集的信息通过网关设备汇聚到3G网络(2)通过3G网络将感知信息汇聚到应用系统(3)由应用系统集中进行信息的处理,并提供信息应用服务。
主要特征(1)具备以事件、任务为驱动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协同工作的更强大的信息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2)3G网络为物联网业务特性进行优化和定制,满足物联网通信及业务的特性需求(3)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协同感知功能是在物联网的整体管理体系下实现的3G与传感器网络结合3G与传感器网络融合泛在网络、信息聚合物联网市场和网络发展规划物联网信息汇聚阶段关键技术第一阶段3G与传感器网络结合相关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高能效通信技术•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协同体系架构•传感器网络专用操作系统•传感器网络测试验证平台•传感器网络低功耗技术•传感器网络电磁兼容技术•传感器网络网关设备物联网协同感知阶段--第二阶段3G与传感网络的融合3G与传感器网络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设计及研究物联网的编码体系、码号体系、地址体系研究物联网的安全体系研究物联网QoS体系研究增强无线接口物联网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物联网协同体系架构研究物联网信息库管理策略及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与信息智能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的计费策略及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应用示范系统建设提纲1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技术路线物联网的标准进展3 4物联网网络发展关键问题发展建议ETSI2008年成立TC M2M 工作组,该工作组由FT -Orange 发起,包括运营商、设备商、集成商等几百个研究单位和组织加入研究目标研究和制定物联网业务需求报告,聚焦传感网和移动网融合、商业模式和最佳业务应用等研究并规范端到端的物联网网络架构与相关接口对其他标准组织中已有物联网相关规范进行修订研究重点模组规范化传感网技术选择和组网物联网网关规范化网络架构和统一协议统一应用平台面向医卫和监控的应用研究3GPP R10-Network Improvement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NIMTC)•3GPP已完成了业务需求的研究,目前就网络结构(SA2)及无线接口(RAN2)开展了技术方案的研究•基于移动终端的WSN网络结构及协议研究•设计更灵活的自适应编码,优化传输方式,支持更灵活的资源粒度分配•增强L2/L3协议,支持大量M2M终端•简化调度、功控、HARQ、链路自适应、同步、接入和切换过程3GPP MTC Service Requirements •MTC业务的公共需要•地址•识别•收费•安全•远程管理•分类别的系统优化:•低移动性•通信时间可控•仅使用PS域•低数据率•用户分群•仅有移动源发•高可用性•盗窃/故意破坏物联网标准研究进展国内标准物联网进展情况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组(WGSN)标准组由信标委支持,无锡物联网研究院和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主导成立,主要面向ISO/IEC JTC1进行中国的国际标准提案输出该标准组下设立2个研究组和6个标准组,分别为国际标准化项目组、行业应用调研组、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组、通信与信息交互组、协同信息处理组、标识组、接口组、安全组参加单位众多,主要以高校、科研机构和IT企业为主,包括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为、西电捷通、深圳天智、杭州家和、清华、北大、展讯、中兴、大唐、北邮、工信部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上百家单位该标准组提出的物联网信息汇聚、协同感知、泛在聚合三阶段演进路线,已经被ISO/IEC JTC1传感网总体技术文档采纳。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
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示意图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置身信息化革命的浪潮,物联网被称为信息技术移动泛在化的一个具体应用。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实现无所不在的计算和网络,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管理未来的城市,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
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中国电信11大物联网产品
智能城市产品包括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
前者利用“数字城市”理论,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
11月22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江苏无锡成立,在揭牌仪式上,中国电信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深入推进物联网项目合作,促进传感技术与中国电信有线、无线宽带网及3G 网络的融合。
中国电信表示,将与无锡市在智能交通、智能校园等行业应用领域以及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电子支付等技术领域广泛开展项目合作和市场化运作试验,加快建设国家“感知中国”示范区(中心),促进江苏省和无锡市产业升级与信息化建设,共同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电信十一大物联网应用产品详情如下:
(1)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中国电信的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
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提供舒适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还将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2)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系统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中国电信的固定网络或3G无线网络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
(3)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产品包括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
前者利用“数字城市”理论,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
后者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利用中国电信无处不达的宽带和3G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为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视听觉范围延伸的管理工具。
(4)智能环保
智能环保产品通过对实施地表水水质的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太湖环境监控项目,通过安装在环太湖地区的各个监控的环保和监控传感器,将太湖的水文、水质等环境状态提供给环保部门,实时监控太湖流域水质等情况,并通过互联网将监测点的数据报送至相关管理部门。
(5)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和公交手机一卡通五种业务。
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利用车载设备的无线视频监控和GPS定位功能,对公交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智能公交站台通过媒体发布中心与电子站牌的数据交互,实现公交调度信息数据的发布和多媒体数据的发布功能,还可以利用电子站牌实现广告发布等功能。
电子门票是二维码应用于手机凭证业务的典型应用,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手机凭证业务就是手机+凭证,是以手机为平台、以手机身后的移动网络为媒介,通过特定的技术实现完成凭证功能。
车管专家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无线通信技术(CDMA)、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中国电信3G等高新技术,将车辆的位置与速度,车内外的图像、视频等各类媒体信息及其他车辆参数等进行实时管理,有效满足用户对车辆管理的各类需求。
公交手机一卡通将手机终端作为城市公交一卡通的介质,除完成公交刷卡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小额支付、空中充值等功能。
测速E通通过将车辆测速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的车辆信息实时接入车辆管控平台,同时结合交警业务需求,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过3G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报警信息的智能、无线发布,从而快速处置违法、违规车辆。
(6)智能司法
智能司法是一个集监控、管理、定位、矫正于一身的管理系统。
能够帮助各地各级司法机构降低刑罚成本、提高刑罚效率。
目前,中国电信已实现通过CDMA独具优势的GPSONE手机定位技术对矫正对象进行位置监管,同时具备完善的矫正对象电子档案、查询统计功能,并包含对矫正对象
的管理考核,给矫正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管理平台。
(7)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产品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CO2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
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模块采集温度传感器等信号,经由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
智能农业产品还包括智能粮库系统,该系统通过将粮库内温湿度变化的感知与计算机或手机的连接进行实时观察,记录现场情况以保证量粮库内的温湿度平衡。
(8)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打造了集信息展现、电子商务、物流配载、仓储管理、金融质押、园区安保、海关保税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以功能集成、效能综合为主要开发理念,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为主要交易形式,建设了高标准、高品位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并为金融质押、园区安保、海关保税等功能预留了接口,可以为园区客户及管理人员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
(9)智能校园
中国电信的校园手机一卡通和金色校园业务,促进了校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校园手机一卡通主要实现功能包括:电子钱包、身份识别和银行圈存。
电子钱包即通过手机刷卡实现主要校内消费;身份识别包括门禁、考勤、图书借阅、会议签到等,银行圈存即实现银行卡到手机的转账充值、余额查询。
目前校园手机一卡通的建设,除了满足普通一卡通功能外,还实现了借助手机终端实现空中圈存、短信互动等应用。
中国电信实施的“金色校园”方案,帮助中小学行业用户实现学生管理电子化,老师排课办公无纸化和学校管理的系统化,使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可以时刻保持沟通,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一张薄薄的“学籍卡”,真正达到了对未成年人日常行为的精细管理,最终达到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学校省心的效果。
(10)智能文博
智能文博系统是基于RFID和中国电信的无线网络,运行在移动终端的导览系统。
该系统在服务器端建立相关导览场景的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介绍数据库,以网站形式提供专门面向移动设备的访问服务。
移动设备终端通过其附带的RFID读写器,得到相关展品的编码后,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访问服务器网站并得到该展品的文字、图片语音或者视频介绍等相关数据。
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文博行业,实现智能导览及呼叫中心等应用拓展。
(11)M2M平台
中国电信M2M平台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支撑设施平台。
凭借对通信、传感、网络技术发展的深刻理解与长期的运营经验,中国电信M2M 协议规范引领着M2M终端、中间件和应用接口的标准统一,为跨越传感网络和承载网络的物联信息交互提供表达和交流规范。
在电信级M2M平台上驱动着遍布各行各业的物联网应用逻辑,倡导基于物联网络的泛在网络时空,让广大消费者尽情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个性化、智慧化、创新化的信息新生活。
根据客户需求,中国电信还提供相关增值业务,如紧急呼叫救助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终生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等。
智能医疗系统真正解决了现代社会子女们因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家中老人的无奈,可以随时表达孝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