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及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及建议: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目前,我区有旅游景区300多家,此次重点调查了30家。其中调查自然资源类景区22家,占调查总数的2/3强;人文资源类景区8家,占调查总数的近1/3。被调查的旅游景区接照所有制类型划分,国有企业15户,占调查总数的50%,此外就是私营、有限股份制企业,占调查总数的50%。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旅游景区资产总额和年度主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单个旅游景区的平均资产总额为3300万元,2004年比2000年增长了80%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额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4年比2000年增长了60%以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基础。

二、旅游景区数量增加快,旅游景区大规模地进入市场。2000年以来,旅游人数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2000年全区有旅游景区100多家,A级景区只有4家,现在旅游景区己发展到300多家,A级景区72家。还有20多家申报A级景区待批。总体看,旅游景区的市场供给总量在5年内增长了2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三、旅游景区质量提升,涌现出一批旅游产品中的精品。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旅游产品为主的景区,品牌形象突出,4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初步成型。如以草原、沙漠和民族文化类旅游景区(点)为主体的成吉思汗陵园、响沙湾、格根搭拉、月亮湖、贺兰山广宗寺、阿尔山温泉、阿斯哈图石林、大青沟等一批王牌重点旅游景区(点)已具有相当的接待规模、市场知名度和较强的号召力。2000年以来,以上各景区平均投入资金一亿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上述景区平均拥有床位700张、标准接待间60间以上。这些都对旅游景区质量的提升发挥了良好作用。

四、在追求民族化、个性化、差异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始打造核心竞争力。兴安盟通过修建阿尔山温泉博物馆在一平方公里建筑内把48眼温度各异、质量不同的泉水分池展现、各具功能,使该博物馆成为国内一大奇迹。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园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和阿拉善盟腾里格达来月亮湖旅游区侧把英雄文化、民族文化、沙漠文化作为旅游业的灵魂,挖掘内涵、形成氛周、提高档次,突出体验,或建立民族文化博物馆,或推出场面宏大、形式经典、特色鲜明的"圣地古韵"的歌舞表演,或组织沙漠腹地汽车沙海冲浪探险

游,或举办国内知名摄影家的大漠专题艺术摄影展,令人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吸引力大大增强。不少旅游景区还对服务设施、服务体系进行了创新、改造,力求综合服务质量达到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如国际那达慕草原旅游节的发祥地呼和诺尔、格根搭拉等旅游区都积极推动接待设施向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迈进。在创新经营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有的文艺演出增加了英语报幕,还举办国际夏令营,创办大型节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出现了旅游功能创新、旅游投资多元的新趋势。2000年以来,我区旅游景区依托大沙漠、大森林、大湖泊、大草原、大边境、大冰雪等优势资源,从常规的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延伸,取得了较好成效。如大青沟的沙漠生态旅游、阿尔山的冰雪旅游和温泉旅游等项目都成了国内旅游景区的新亮点。此外,蒙古汗城旅游区与日本联合开辟草原橄榄球比赛场,维信、大伟等企业创办大型高尔夫球场、滑雪场,二连浩特、阿拉善盟的国际汽车拉力赛等特种旅游产品,都以跨国合作的形式丰富了我区的旅游内容,提高了国际知度。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开发迟,基础差,资金严重短1999年,我区拥有旅游景区60多个,大多数分布在中心城市周边,属于国有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拨款。2000年以后,旅游景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现在旅游景区己增至300多家,但多数开发时间很短,起点低,固定资产投入少。就被调查的30家3A级以上成规模景区的情况看,固定资产投入平均为3300|万元左右。由于我区地理位置东西跨度大,旅游资源分布分散,旅游景区的通路、通电、通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上均须新建,这方面的投资缺口极大。还因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旅游季节性强等原因,造成旅游景区开发成本过高,对外资吸引力不强。加之,近年来旅游业投入的大部分来自私营企业,投资规模不大。致使我区大多数旅游景区出现了资金投入需求量大而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配套程度差、产品开发不足、旅游精品少的情况。

二、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远,景区间距大,可进入性差。旅游景区与主要客源市场之间距离的远近,是决定旅游景区游客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一般而言,距离近则游客多,反之则游客少。我区的交通位置处于国家交通的末端,距离主要国际客源市场欧美日诸国和游客数量可观的港澳台地区以及出游率相当高的东部沿海发达省市较远。国际游客及港澳台游客的主要入境口岸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几个大城市,游客要在抵达各个口岸后转乘运输工具,经过长途跋涉才能来到我区。加之我区地域辽阔,旅

游景区分布相对分散,大部分旅游景区之间距离遥远,游客的宝贵时间消耗在长长的旅途中,“旅长游短”的现象非常严重。

三、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是形成旅游产品的先决条件。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使我区的交通主干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区的交通状况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仍有差距。表现为旅游交通与区外联系通道少,客货运输不畅,进出区域困难;在旅游旺季,部分交通线路长期处子超饱和状态,致使前来我区的旅客难进难出。自治区内现有铁路运输网络不完善,公路干线少且覆盖面窄,特别是通往旅游景区的公路明显不足,公路等级差。在此次调查的旅游景区中,有30%通往景区的公路为3级路面,有些省际通道多年失修,路况很差。例如,大青沟景区的3条主要进出干道靠近我区的彰武路段,阜新至库伦路段均严重破损,影响了游客的进入。

四、产品结构单一化,活动项目少。我区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有观光旅游、渡假旅游和特种旅游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然而截至目前,我区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严重不足,旅游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为主,而度假旅游、特种旅游产品开发明显滞后。在这次调查的30个景区中,有22个自然风景旅游区,其过夜游客的平均数只占游客量的15%,游客停留时间短。例如在草原旅游景区,大部分接待设施档次普遍偏低,旅游产品创意流于一般,参与性项目少,无法形成旅游产品间的特色互补效应。这次调查结果显示,此类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60%左右来自住宿和餐饮,旅游活动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16%左右。由此可见,在激烈的竞争中,我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人文文化类资源和环境生态类资源,具有脆弱性、不可再生或不易恢复性特征,一旦在开发中其性质、特征发生根本性变化,受到破坏或侵扰、污染,要对其进行复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审核机构不明确,一些旅游景区存在超环境容量开发现象,景区人文资源、生态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在格根搭拉草原旅游区周围又出现了六七家旅游景点,昭河旅游景区则有60多家旅游点,著名的高原湿地辉腾希勒已经有13家旅游点。上述旅游景区的元序开发,使草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植被稀疏,降低了草原的观赏价值,破坏了草原旅游所依托的自然环境;而景区中各景点旅游产品之间的同质竞争,又使草原旅游所依托的主要人文资源--蒙古族风情被扭曲,产品单调、雷同。如果这样的情况任其发展下去,结果将是灾难性的。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这样的现象并不仅仅是发生在上述景区,可以说在我区大多数旅游景区都程度不同地有所发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