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表达规则

  • 格式:docx
  • 大小:19.22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表达规则

1、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

每个人都有情绪,每个人表达情绪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都是社会人,都是在相

应的社会文化下成长,所以也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我们都要遵守相应

的社会风俗和规则。因此,我们的情绪表达方式也会受到社会的情绪表达规则的影响。

(1)Ekman & Friesen(1969)最早提出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他们认为,情绪表达规则是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用以指导特定社会情境下表现社会期望情绪的一套规则。这里

的情绪表达规则,侧重于强调内部情绪体验与外部情绪表达的不一致。

(2)Jones(1998)从情绪表达规则的组成成分出发,认为情绪表达规则包括两种成分表情调

节知识和目标。表情调节知识是指根据情境要求调节面部表情的指示,目标是决定表达规则

使用的一个重要成分,因为人们表达与内部心理状态不一致的情绪时,都是有一定的动机的。

相较于和对内部情绪与外部表情的不一致性的强调来说,进一步研究了情绪表达规则的目标。(3)Saarni提出,情绪表达规则是个体调节和管理自身情感表达的行为,其目的在于达到控制表达行为的适宜性,是个体印象管理的一部分。

(4)Southam等人认为,情绪表达规则是存在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规则,儿童的任务

是不断对其进行意义建构,并最终内化为其自身信念的一部分(Southman,2002)。Ekman, Friesen& Saarni的观点注重情绪表达规则的功能性,而Southman等人的概念则侧重从建构

主义的角度解析情绪表达规则。

(5)综合几个不同概念我们发现,情绪表达规则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行为层面:个体表

现出与真实情绪体验不一致的外显情绪表现;认知层面:个体有意识地对自身情感表达进行

调节和管理,以达到符合特定文化背景、社会规则和社会期望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符合自身

年龄的情绪建构水平。

总之,情绪表达规则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社会规则。它规定了个体在

什么情境下,对谁、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而不管个体内心真正的情绪状态如何。情绪表

达规则受到约定俗成的文化影响,更多是一种存在于外部世界中的规则。作为社会中的个体,

需要学习这套规则,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与他人交往的效率。

2、情绪表达规则的的内涵

(1)情绪表达规则的知识

情绪表达规则知识就是个体根据情绪所产生的情境来调节自身情绪表达的一系列知识。Saarni(1984)提出,情绪表达规则知识以对他人情绪表达的觉察为前提,它形成的基础是一定

的社会认知水平,良好的肌肉控制能力和充分的个体经验。Harris(1986)和Ruffman(1999)等

人的观点,情绪表达规则知识必须以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为前提,它以儿童能够对内在的心

理领域和外在的行为表现进行区分为基础。当儿童从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过渡到基于信念的

情绪理解时,儿童就逐渐能够将情绪与个体内在的信念状态而不是直接的外部事实联系在一

起,并将这一区分扩展到对外在情绪表现与内在真实的情绪体验的区别性理解上,从而逐渐

掌握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由此可见,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直接反映着个体的情绪理解能力同时

也是折射个体社会认知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情绪表达规则的目标

情绪表达规则目标是指个体使用情绪表达规则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使用表达规则调节自身情绪的动机Saarni(1999)根据情绪表达规则的动机因素提出了,文化表达规则和和自我保护的表达规则,而前者具有亲社会性,指情绪表达要符合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共同遵守的社会规则、社会习俗和社会道德;而后者具有自我保护性,指情绪表达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Jones 和Gnepp(1986)等人把情绪表达规则目标具体分成三类:亲社会目标指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而做出的情绪表达;社会规范目标指遵守社会规范和规则;自我保护目标是指为了维护

自己的自尊和利益。根据Smetana在Understanding of social rules中对社会规则的解释,我们可以根据目标二、三的共性及其与目标一的对立性,将情绪表达规则的目标大体上分为自我保护目标与社会指向目标两大类。

(3)情绪表达规则策略

情绪表达规则策略就是个体运用情绪表达规则知识对自身真实情绪进行调节和管理的方法

和手段。根据Ekman和Friesen(1975)的描述,常见的情绪表达规则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中性化策略个体将自己的真实情绪感受隐藏起来,换以自然的平常状态表现出来(没什么表情);夸大策略(个体用比真实情绪体验更加激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使真实情感得到夸大;弱化策略:个体用不如真实情绪体验强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使真实情感得到削弱;掩饰策略:个体表现出一种与真实情绪体验完全不同的情感,以遮盖真实的情绪体验。但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种情绪表达规则策略,Matsumoto 等人(1998)提出了六种情绪表达规则策略,分别是夸大(amplification)、减小(deamplification)、中立(neutralization)、伪装(masking)、限制(qualification)、未改性的表达(unmodified expression)。六种策略中的前四种策略与Ekman 提出的四种策略大同小异。由于新增加的两种策略在实证研究中极少使用。所以比较经典常用的仍是Ekman 的四种策略(Ekman,Friesen,1969)。

3、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1)性别因素

许多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都显示了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普遍的研究结论是,相对于男孩来说,女孩在消极情境下的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规则的掌

握和应用水平更高;并且这种差异可能在儿童年幼时更加明显(Mcdowell,2000)。而男孩

在失望情境下试图掩饰消极情绪时则会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过渡行为(如无力的道谢,咬

着嘴唇,触摸面部等)(Saarni,1984)。近年来,我国一部分研究者得出了男女在情绪表达

规则水平上存在差异的结论(侯瑞鹤2006,侯超,2007)。同时也有研究者得出情绪表达

规则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的结论(张丽2004;陈艳芳2011)。

(2)情境因素

Paul(1986)等研究发现(Paul,1986; Joshi, 1994),岁儿童对消极情境的表达规则认

知能力要好于对积极情境的表达规则认知能力,但岁儿童对两种情绪情境下的表达规则认

知能力不存在显著差(Paul,1986)。Mcdowell(2000)等研究发现,三年级儿童的积极情

绪表达规则认知水平和消极情绪表达规则认知水平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我国研究者侯瑞鹤,俞国良(2006)6-10岁儿童在不同情绪情境下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

的研究也发现,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存在显著情境差异。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不同学者在情景对情绪表达规则的影响的结果不一致。因此,将来研究可以具体考察,

儿童对内外情绪差异的理解在多大程度上是跨情境一致或者不一致。另外, 该问题也可以

在保证实验信效度的情况下, 尽可能在扩展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的故事内容下得到进一步研

究(侯瑞鹤,2006)。

(3)家庭环境

侯瑞鹤(2004)等提出,家庭主导的情绪气氛(家庭情绪环境)是儿童情绪及其表达

规则认知发展的主要外部环境,其对儿童情绪及其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

下4个方面:(1)对儿童常情绪倾向的影响。积极的情绪环境有助于儿童获得更多的情绪

知识,表现更多的积极情绪;反之,消极的家庭情绪环境则与儿童较少的情绪知识和较少

积极情绪相关(Garner,1994)。(2)对儿童情绪调控能力的影响。积极的家庭情绪环境使儿

童保持积极情绪表现的时间更长;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促进儿童情绪社会化最理想

的家庭情绪环境,并不是仅鼓励儿童表达积极情绪的家庭,而是支持儿童保持积极情绪的

同时,也鼓励他们表达适当消极情绪的家庭(Garner,1996)(3)对儿童应用情绪表达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