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重点解析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7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重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捂住嘴巴,如图。此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C.声音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D.声音的音调由频率来决定
2、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碎石 B.倒车雷达
C.B超 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3、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4、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5、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潜入底部,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2、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_______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3、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_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_____比较大的缘故。(选填“音色”、“响度”、“音调”)。
5、广场舞成了中老年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他们常常用音箱来放伴奏乐。但巨大的声响让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这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大,影响附近居民学习和休息,附近的居民常关紧门窗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减弱噪声;巨大的声音是音箱的纸盆___________发出的。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多少m?
(2)某人使用手机在空旷的平地山上,测量到对面山崖的距离。他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手机第二次记录到掌声的回声时显示时间差是5秒。那么山崖距离人的距离多远?
(3)现实中气压、温度对声音传播的速度都有影响,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某地上测量该处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167m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已知乙听到掌声和击掌的反应时间为t乙=0.5s,甲手机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为t甲=1.5s。求本实验中测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540m处鸣笛,经过3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
(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
3、小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2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时间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多少?
(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4、寒假,晓宁同学和爸爸妈妈去桂林游玩,在漓江泛舟,若船以5m/s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晓宁开心的大喊一声,经2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求:
(1)2s时船和声音走的距离各是多少? (2)晓宁大喊时与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3)晓宁听到回声时与前方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5、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若在下降中的某一时刻,奋斗者号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此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在探究声音有关实验时,小李和小张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小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的一端,小张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传过来的声音,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
(3)如图③所示,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你将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为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力拨动钢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既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尺子在不断振动;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做几次实验,探究本实验中,要用大小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力去拨动尺子,这种物理实验方法我们称为___________(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1)如图,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将钢尺按下的幅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能够听出声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重复上述实验;
(3)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_____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______。
3、小明想将聚酯棉、泡沫、海绵等材料分别装入鞋盒,以比较它们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能找到的可作为声源的器材有:音叉、手机。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
(2)小明调整好声源的音量后,将其放在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下面两种方案,你认为较好的是__________;
方案A:站在距离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方案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比较此处到鞋盒的距离。
(3)收集证据: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泡沫 海绵
听不见声音时距离声源的距离/m 5.2 2.8 3.7
隔声性能 最弱 最强 较弱
(4)以上三种材料,仅从隔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__。隔音墙应用可以在__________隔断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
(5)上述“方案B”中应用的研究方法和下述哪个例子相同__________。(选填“A”、或“B”) A.根据小球被音叉弹开远近判断音叉的振幅大小变化
B.用水波引入声波学习
4、齐齐在物理实验室,进行了如下三个声学实验:
(1)用橡皮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将乒乓球轻轻的靠近音叉,乒乓球被不停地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
(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逐渐变大。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进一步可以推理得出:声音在_____中不能传播;
(3)用相同的力度来拨动伸出桌沿不同长度的钢尺,听声音的变化,是为了探究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5、小明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a所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