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一、钢筋选择进料法一般来讲,钢筋的进料长度越长越好,这样不仅在下料时少出短料,减少废短头,降低了焊接量,而且在连续接长时能减少接头。
但实际工程中,需要的钢筋长度千差万别,要求用较短的整尺钢筋不料后短头最少或为零,所以应在购买或领取钢筋时,针对下料单及工地实际情况,对钢筋的长度进行选择。
例1:某大型加工楼大梁需用Ф25钢筋,料长9.83m.显然,进10m长钢筋废短头最少。
例2:某大型加工楼基础桩主筋需用Ф12钢筋,料长2.23m×4=8.92m,2.23×5=11.15m,显然,应进9m长钢筋。
其具体作法是,以每根桩筋为9m/4=2.25m下料,其中1层柱钢筋缩短2cm即可。
例3:某住宅楼标准层柱子钢筋需搭接长而进行上一层施工,柱子主筋为4Ф14钢筋,层高为3.3m。
柱筋下料长度考虑搭接长度为:3300mm+672mm=3972mm,而3.97mm×3=11.9m,显然,应进12m长钢筋。
例4:某框架楼,2层,柱筋需对焊接长,二层地面已留出应有长度的钢筋接头,2层层高为4.4m。
需对焊的柱筋下料,一般长度等同于层高,不需考虑对焊烧蚀余量,此处为4.4m。
考虑在9m长整尺钢筋上易截取的4.5m长钢筋经对焊后,只是让3层地面露出的柱头长度比2层地面露出的柱头长度增加7cm,不仿碍2层主梁钢筋的放置,所以应选择9m长钢筋。
例5:黄骅市信誉楼泊头商厦基础主次梁的焊接接头不允许超过50%,因此,大梁主筋的起头除进12m钢筋以外,还应进一半9m或10m长的钢筋。
二、钢筋短料合理搭配下法在钢筋制作过程中,同一种钢筋往往有多种下料尺寸。
不应按下料单中的先后顺续下料,而应先截长料,所余钢筋往往能做短料,反之就会浪费钢筋。
这是钢筋下料时节省钢筋的一项原则。
例:某框架梁需用以下负弯矩筋,现场有9m长Ф25钢筋。
①号筋 4.2m②③号筋 4.7m如果按下料单下料的顺序分别下料,在截①号筋时会有600mm短头出现;而如果在截③号筋时,剩余40.3m钢筋,用搭配法下①筋料,只有10cm短头出现.另外,在钢筋放样或计算钢筋下料进,应φ对短料的动脑筋处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住宅楼的预制过梁、梁垫、烟道、管道侧面的附加筋、框架梁端头的负弯矩筋等。
简洁高效的钢筋优化下料方法
钢筋的优化下料是在工程施工中可以节省开支、节约材料、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也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它不仅可以减少工程损耗,还可以保证施工环节的全过程质量,在施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采用计算机辅助优化下料。
计算机辅助下料是现代施工项目中最受欢迎的施工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下料,比较仔细地拆分设计图,综合考虑建筑工程的各种要求,合理利用材料,使钢筋的下料更简洁、高效。
二、科学规划钢筋。
钢筋的规划是指采用新的材料仓储技术,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钢筋的下料,采用合理的材料规划,既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运输投入,又能够节省钢筋的损耗量。
三、加强库存管理。
施工过程中,钢筋库存要加强管理,因为材料损耗量不容忽视,通过实时库存跟踪,可以及时补充材料、确保材料库存量,同时及时调整施工内容,让施工现场进行有效准备。
四、实施标准化施工。
标准化施工是由一定的理论和实例来建立施工管理技术,它强调标准的规范性,可以让施工现场实现精确的计划,以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
五、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
信息化施工技术可以实现对在线下料过程的远程管理和智能化操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把施工现场上的实时信息及时传输回来,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提高现场效率,减少损耗。
六、推广新能源的应用。
新能源在现代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减少部分污染,同时也可以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使施工现场更加清洁、绿色。
总的来说,钢筋优化下料是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施工成本的重要方法,施工管理者需要了解施工现场施工情况,综合运用上述技术,采取科学合理的下料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工地现场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哎呀,这可是个技术活啊!今天咱就来聊聊施工工地现场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别看这事儿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可是大有学问呢!咱们得了解钢筋的种类和规格。
钢筋有很多种,比如圆钢筋、螺纹钢筋、扁钢等等,而且每种钢筋都有不同的直径、长度和间距。
所以在计算之前,咱们得先确定要用哪种钢筋,以及需要多少根。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计算!计算钢筋下料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懂的方法:按照“数量+长度”的方式来计算。
咱们得知道每根钢筋的数量。
这个数量可不是随便说的,它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比如说,咱们要在墙上搭建一个支撑架,那么就需要用到一定数量的钢筋来支撑这个架子;而如果只是在地面上铺设一层钢筋网,那么数量就会少很多。
然后,咱们还得知道每根钢筋的长度。
这个长度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比如说,如果咱们要搭建一个长方形的支撑架,那么每根钢筋的长度可能就是3米或者4米;而如果只是在地面上铺设一层钢筋网,那么每根钢筋的长度可能就是1米或者2米。
好了,有了这两个数据,咱们就可以开始计算了。
具体方法很简单:把所需钢筋的总数量除以每根钢筋的数量,得到的结果就是所需的钢筋总长度;然后再把所需钢筋的总长度除以每根钢筋的长度,得到的结果就是所需的钢筋总根数。
这样一来,咱们就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来购买足够的钢筋了。
当然啦,这只是其中一种计算方法而已。
实际上,在施工现场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到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
比如说,如果地面不平整的话,就需要在计算时考虑到这一点;如果需要弯曲钢筋的话,也需要在计算时考虑到弯曲后的长度等等。
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相信大家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
钢筋的下料知识点总结一、钢筋下料的基本概念1. 钢筋下料是指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钢筋接头的要求,将标准长度的钢筋材料按照需要的长度进行切割,以便于在建筑结构中正确布置和连接;2. 钢筋下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布局,确保钢筋的使用量和长度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3. 钢筋下料工作需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1. 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手工计算和计算软件两种方式;2. 手工计算主要包括根据设计图纸和构配筋要求,计算钢筋长度和数量,然后进行布局和下料;3. 计算软件可以根据输入的设计参数和施工要求,自动生成钢筋下料方案和步骤,大大提高了计算和下料的效率和精度。
三、钢筋下料的主要步骤1. 阅读设计图纸,了解建筑结构的布局和构配筋要求;2.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求,进行钢筋的布局和计算,确定需要下料的钢筋种类、数量和长度;3. 根据下料计算结果,使用切割机或其他切割设备,对钢筋进行切割和加工,得到需要的长度和形状;4. 对切割好的钢筋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长度和数量符合要求;5.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程要求,将下料好的钢筋进行合理布置和连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钢筋下料的注意事项1. 钢筋下料需要按照设计图纸和构配筋要求进行,严格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2. 下料时需要使用专业的切割设备和工具,确保切割的准确度和平直度;3. 下料好的钢筋需要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长度和数量满足工程需要;4. 下料的钢筋需要进行标记和归类,方便施工现场的组织和使用;5. 下料后的钢筋需要妥善存放,防止受到损坏和污染,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钢筋下料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下料长度计算错误:造成下料钢筋过长或过短,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解决方法:仔细核对设计图纸和计算结果,确保下料长度准确无误;2. 下料切割不准确:造成下料的钢筋长度或平直度不达标;解决方法:使用标准的切割设备和工具,确保切割的准确度和精度;3. 钢筋下料标记不清晰: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或使用错误;解决方法:对下料好的钢筋进行标记和归类,确保施工使用的清晰明了;4. 下料好的钢筋存放不当:造成钢筋受到损坏或污染;解决方法:妥善存放下料好的钢筋,防止受到损坏和污染,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工地现场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施工工地,哎,真是个热闹的地方,像个大舞台,工人们忙得不可开交,机器轰鸣,简直是“人声鼎沸”。
在这片忙碌的天地里,钢筋下料可是重中之重。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轻松点,别太严肃。
咱们一起把这个“钢筋”话题捋顺了。
1. 钢筋下料的重要性钢筋,嘿,听起来就很厉害,不是吗?它可不是随便的金属材料,它是混凝土建筑的“脊梁”,就像人少了骨头,那可真是瘫了!所以在施工前,我们得把钢筋下料这个步骤搞定。
要知道,钢筋的长度、数量和种类,全都得仔细计算,不然就像是吃了隔夜的饭,心里总觉得不舒服。
1.1 计算前的准备工作说到下料,首先得准备好工具。
你得有个卷尺,最好是那种拉开还不会弹回去的,不然到时候就像小孩玩橡皮筋,哈哈,真心不靠谱!另外,还要一份详细的施工图纸,这可是你最好的“导航”。
没了它,就像盲人骑车,啥也看不见,摔得不要不要的。
1.2 确定钢筋的规格和数量确定好钢筋的规格和数量,那真是个大工程。
不同的构件需要不同规格的钢筋,比如梁、柱、板,统统都要有明确的标准。
这就好比你吃饭,米饭和菜得分开,才好下肚。
计算的时候,先要把图纸上的尺寸一一核对,确保没有错漏,当然,万一真有了,记得及时改正,别让错误在工地上大肆横行。
2. 钢筋下料的具体步骤接下来,咱们聊聊具体的下料步骤。
这可是大显身手的时刻,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2.1 测量和标记首先,咱得把需要下料的钢筋一一测量,别小看这一步,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面的工作。
测量完了,就得在钢筋上标记好位置。
这时候,铅笔或记号笔是你的好朋友,轻轻一划,就能清晰标出。
记住,不要用手指头乱划,那可不是艺术创作,反而是给自己添麻烦。
2.2 切割和检验接下来,钢筋切割就要上场了。
大家得小心翼翼,带上手套和护目镜,安全第一!切割的时候,别急,稳扎稳打,才能切出好钢筋。
切完后,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别嫌麻烦,确保每根钢筋都符合要求,才能心里踏实,像个吃饱了的猫咪,舒舒服服。
钢筋工程施工下料与制作一、下料1. 下料的定义下料是指将原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和切断,以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
在钢筋工程中,下料是将钢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长度和数量的切割,以便于后续的制作和安装。
2. 下料的要点下料是钢筋加工的第一步,下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加工的质量。
因此,在下料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下料,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数量和长度。
(2) 下料时需要使用专业的下料设备,确保切割的精确度和平整度。
(3) 下料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长度和数量的准确无误。
(4) 下料后需要进行清理,避免杂物和碎屑影响下一步加工的质量。
3. 下料的工序下料的工序包括测量、切割和清理三个步骤。
(1) 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使用测量工具对钢筋进行长度和数量的测量。
(2) 切割:根据测量结果,在专业的下料设备上对钢筋进行切割,确保长度和数量的准确无误。
(3) 清理:清理下料后产生的杂物和碎屑,确保下一步加工的质量。
二、制作1. 制作的定义制作是指将下料好的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组装,形成符合结构要求的构件。
在钢筋工程中,制作是将下料好的钢筋进行弯曲、焊接、绑扎等加工,形成构件的过程。
2. 制作的要点制作是钢筋加工的关键步骤,制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作,不得随意更改构件的尺寸和形状。
(2) 制作时需要使用合适的工艺和设备,确保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制作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构件的质量和尺寸的准确无误。
(4) 制作后需要进行保护和标识,避免构件受到损坏或丢失。
3. 制作的工序制作的工序包括弯曲、焊接、绑扎和保护等几个步骤。
(1) 弯曲:将下料好的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弯曲,形成符合结构要求的构件。
(2) 焊接:将下料好的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形成符合结构要求的构件。
(3) 绑扎:将下料好的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形成符合结构要求的构件。
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规范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置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1/3的范围内,构件交错的地方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
在我们拿到结构图纸后,首先分析此建筑是什么结构形式、大致有哪些构件、基础是什么类型。
然后我们一般剪力墙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
(一)基础:这里介绍几中常见的基础.1、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2、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3、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二)上部构件:1、柱: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
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其中,Hn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2、梁:梁钢筋应按照03G101进行计算.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3、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
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求是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免费下载】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7 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三、板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常见问题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一)施工工艺1、钢筋制作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钢筋下料方法
钢筋加工前须由专业人员编制配料单,进行放样,经试验加工合格后再批量加工。
钢筋配料单经审批后方可加工。
1)钢筋下料
一级级钢筋为受拉时,其末端应做成180°弯钩。
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弯钩平直长度不应小于3d,当为受压时可不做弯钩。
三级钢筋末端需做90°或135°弯钩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一级级钢筋的调直采用钢筋调直机进行冷拉调直,按照规定其冷拉率不宜大于4%。
拉伸时应在切断处和拉伸总长度处做好标记,以此来控制拉伸率。
直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接头连接长度-弯钩弯曲调整值。
弯起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起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接头连接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弯钩长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
2)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6.25d,直弯钩3.5d,斜弯钩4.9d。
箍筋调整值+两个弯钩增加长度(mm)。
钢筋下料的方法一、梁 -(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 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二、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rH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N U)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二)剪力墙墙柱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三)剪力墙墙梁一、连梁1、受力主筋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2、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二、暗梁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三、柱(一)、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一、柱纵筋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 (a Ee 1H: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参看03G101-1第37、38页)一、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一、内筋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C4直锚(≧Lae):梁高-保护层二、外筋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二、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三、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四、板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二、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b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五章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