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鱼及其养殖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25.46 KB
- 文档页数:13
魟鱼怎么养魟鱼是一种美丽而迷人的淡水鱼类,常见于亚洲和非洲的河流和湖泊。
它们以其独特的外观和温和的性格受到鱼类爱好者的喜爱。
养殖魟鱼可以是一项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照顾和管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养殖魟鱼,并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和技巧。
首先,为了成功养殖魟鱼,您需要创建一个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
魟鱼喜欢生活在宽敞而清澈的水域中,因此您需要为它们提供一个宽敞的水族箱或鱼缸。
魟鱼需要足够的空间来游泳,因此建议选择较大的容器。
另外,水族箱或鱼缸应该提供足够的水层深度,以容纳它们的身体尺寸和行动。
其次,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对于魟鱼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魟鱼对水的质量和温度非常敏感,因此您需要使用适当的过滤系统来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更换水是保持水质稳定的另一种方法。
此外,定期检查水的pH值和氨/亚硝酸盐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水质发生变化或出现异常,您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来纠正问题。
魟鱼的饮食也是非常关键的。
它们是杂食性动物,可以接受多种不同类型的食物。
魟鱼喜欢吃软体动物,如小型虾类和螺类,以及植物性食物,如面包屑和蔬菜。
您可以选择为魟鱼提供市售的鱼食,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制食品。
确保魟鱼获得足够的营养,并控制好饲料量,避免过度喂食或浪费。
魟鱼通常是和平而温和的鱼类,但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或争斗行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您应该为魟鱼提供足够的个人空间,并避免将多个魟鱼放置在过小的空间中。
此外,监控魟鱼的行为和互动,及时处理任何可能的冲突或纠纷。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魟鱼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魟鱼对水温和化学物质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您需要定期检查水温和水质,并确保它们在适合的范围内。
此外,水族箱或鱼缸中的装饰物和植物也应当符合其生活需求,并且不会对其身体造成伤害。
最后,魟鱼需要得到适当的关爱和观察。
定期观察魟鱼的健康状况,注意任何异常行为或疾病症状。
如果您发现魟鱼出现任何不寻常的迹象或问题,例如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或皮肤病变,应及时就医或咨询兽医专家。
浅谈黑帝王魟鱼的饲养技术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魟鱼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鱼友加入了养魟鱼的行列。
黑帝王魟鱼以它多变的花纹和平实的价格受到了更多鱼友们的喜爱,本人饲养黑帝王魟鱼算起来也有三四年了,多少积累了些经验贴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新手有所帮助,有不对之处还请各位前辈指正1.其实黑帝王魟鱼是一种很好养的鱼类并不像一些鱼友想象的那么难,要想养好黑帝王首先要给它一个舒适的环境,开始从小鱼养起以三四条为例并不需要太大的缸,我的经验是有六十长四十宽水位三十(cm)就够了,这样小魟鱼的情绪会比较稳定不容易紧迫,我感觉有时候魟鱼紧迫会比生病难处理。
喂食换水也比较方便,当然小缸的水质相对不如大缸稳定,其实只要是没有太大的波动魟鱼还是能接受的。
要是能和大缸串联就更好了。
过滤开缸水质过水等已经有很多前辈的帖子介绍过我就不叙述了。
剩下的就是请鱼了。
2.小魟鱼的挑选非常重要,鱼友买鱼一定不要选太瘦,体色发暗或有病的个体那样即使是老手也很难调理。
尽量找一些有声望的玩家繁殖的鱼经过他们调理过的鱼一般都很健康,大部分鱼友买来后出问题有很多就是买到不健康的鱼。
关于品质的挑选,一般挑小黑帝因为刚出生不久还没有发色很难辨别以后的发展但也可以在一些表现上观察出来;我的经验是底色越浅越好,花纹越对称越好,圈越大越希越好,但要满(这样以后纹路宽的几率比较大)圈或花纹的边缘越清晰越好,这样大了以后圈和底色的颜色对比强些,三圈蕾丝要满(有些杂交蕾丝不全)。
当然这是针对现在比较流行的粗白纹黑帝,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也有不少丑小鸭变天鹅的例子。
要是能看到种鱼就更好了3.要想让小魟鱼生长快那就是换水了,我都是每天换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凉过的水(一般小缸用水不多)用气管慢慢的加入,喂食脱骨去皮的泥鳅,后来嫌麻烦改喂小河虾总之多换水对成长有帮助也不容易生病。
长到十五六厘米以后就可以喂剪碎的泥鳅了,泥鳅尽量挑小的买,容易消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小魟鱼对当地的水质已经适应随着个体的增大就可以移入大缸了。
魟鱼怎么养殖魟鱼的生存状况魟鱼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那想要饲养魟鱼要怎么养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魟鱼怎么养殖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魟鱼的饲养方法1、水槽水槽的大小要视乎魟鱼体型而定,为什么这么说勒?一般人都认为魟鱼喜欢稳定的水质所以水槽越大越好,其实在某些情况下是错误的,因为小型魟鱼或幼体通常捕食能力十分差,所以用大缸养常吃不到东西导致越来越虚弱,所以先用小缸来养可以帮助它们捕猎食物,藉此慢慢茁壮。
2、过滤过滤器一定要比原本规格高才行,因为魟鱼喜欢干净的旧水,所以通常我们可以使用上部和外部两种过滤并用来维持长时间的饲养,底部过滤因为魟会翻搅底砂所以不适用。
3、水质pH需维持在6.0~7.5,硝酸盐含量需维持在100~300mg/L间,而且必须是软水,水色为透明含氧量高的水。
4、光线最好使用植物灯,并且灯管数不宜过多,照明时间为8~9小时,夜行性的魟鱼喜欢昏暗的灯光。
5、温度摄氏26~32度是大多数品种可接受的范围,超过34度可能会有暴毙的情况发生,如果温度过低魟鱼的抵抗能力也会降低而容易生病。
6、底砂底砂建议在初期放置,铺设时以薄薄一层约0.5~1cm厚度即可,颗粒选择越细越佳,质地为中性的砂最适合,一方面可以稳定降低新进魟鱼的紧迫,一方面可以较早让魟鱼适应环境,但约莫2个月后,最好移除以方便维系水质。
7、装饰品人工装饰品不适合就不用再提了,而一般天然的装饰品如岩石、沉木和水草其实也算多余的摆设,裸缸比较适合魟鱼。
8、不适合的混养鱼只会咬魟(变态的龙鱼,阔嘴鲸等)、舔食魟鱼体表(异型鱼、飞凤等)、身体带有硬刺(铁甲武士类鲶鱼)或捕食后会有硬刺伤及魟鱼内脏的鱼(老鼠鱼等)皆不适合混养,还有底栖性安静的鱼只(恐龙类)易被魟鱼引发暴动也是,再来就是小型容易被魟捕食的灯科鱼等(如果你不在乎就没关系)。
魟鱼的生存状况魟鱼类的背鳍变化而产生一种尖锐的毒刺,人被刺时,有时会因此而死。
毒刺每年会更新。
魟鱼一般生活在水深约浅于100米的海域。
养好魟鱼,主人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魟鱼魟鱼又称为魔鬼鱼,是一类拥有悠久历史的观赏鱼,然而在饲养过程中许多鱼友发现魟鱼对水质很敏感,比较难养,轻易不敢尝试,所以想饲养好这一神秘的物种,的确需要下些功夫,因此下面就来说说养好魟鱼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一、水槽鱼缸环境是必须要注意的!鱼缸的大小要视乎魟鱼体型而定,为什么这么说?一般人都认为魟鱼喜欢稳定的水质所以鱼缸越大越好,其实在某些情况下是错误的,因为小型魟鱼或幼体通常捕食能力十分差,所以用大缸养常吃不到东西导致越来越虚弱,所以先用小缸来养可以帮助它们捕猎食物,藉此慢慢茁壮。
二、过滤因为淡水魟鱼大多都是以裸缸的方式饲养所以,过滤设备就当对的非常重要。
除了是因为健康的魟鱼不但活动力旺盛而且食量大,所以相对的排泄物也就特别的多之外,最重要的是过滤设备中的硝化作用必须很完善才可以。
水容量大,接受水质变化的能力也就较高。
至于过滤系统,当然效能越高越好,溢流式、上部滴流、以及外置过滤桶,都是不错的方式,而最好的情况是选择两种以上的过滤方式相互搭配。
而在滤材方面,除了传统的过滤棉之外,还可以使用生化滤材来使得硝化作用发挥最大的功效。
这其中一般的滤棉可以采用每周定期更换的方式来做,而其他的滤材,则可以每月输流清洗不同处的滤材来做,以使硝化细菌能不断的发挥最大的功效。
三、水质pH需维持在6.0~7.5,硝酸盐含量需维持在100-300mg/L间,而且必须是软水,水色为透明含氧量高的水。
四、光线最好使用植物灯,并且灯管数不宜过多,照明时间为8~9小时,夜行性的魟鱼喜欢昏暗的灯光。
五、温度摄氏26~32度是大多数品种可接受的范围,超过34度可能会有暴毙的情况发生,如果温度过低魟鱼的抵抗能力也会降低而容易生病。
如果是小魟鱼,温度建议不要太低,一般在29-30为宜。
记得电热棒要加套,小魟的烫伤比较难搞一点。
还有就是水流不要太急,小魟比较单薄,水流大了就会随着水流飘起来,影响成长。
珍珠魟鱼饲养方法珍珠魟鱼紧贴水底活动,宜弱酸性水质,水温22~26℃,对水质变化敏感,忌用食盐。
捕食小鱼,卵胎生。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珍珠魟鱼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珍珠魟鱼饲养方法由于珍珠魟鱼和魔鬼鱼的外形有些相像,很多人都会误认,其实真正的魔鬼鱼是没有尾巴并且没有剧毒的,珍珠虹鱼却有一定的毒性。
所以人工饲养珍珠虹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被毒棘刺到。
珍珠魟鱼适合的水温为22-26℃,喜好弱酸性的水质。
珍珠魟鱼对水质变化极为敏感,应尽可能使用旧水,不可全部换新。
如果没有旧水,可用新水和原用水各半混合,但绝不可加盐。
水槽的砂应使用细砂,以便其潜入。
珍珠魟鱼是亚马逊河居民最畏惧的鱼类之一,因其尾柄的棘带有剧毒,如果不知道其潜身砂中,骤然踩到,一定非常痛苦,还可能丧命。
它们在当地的浅滩中,挖掘无数的圆形洞穴,藏身其中。
涉足河中时,须小心翼翼。
当被毒棘刺到时,可将其刺拔除,但不要忘了涂上外伤药,以免发炎了。
人工饲养珍珠魟鱼需要注意不要被他们的毒棘刺到,因为珍珠虹鱼带有一定的毒性。
由于珍珠虹鱼的体型比较大,所以人工饲养的时候需要注意喂食的注意事项。
健康的珍珠魟鱼活力大、食量也非常大。
珍珠虹鱼只信用肉食性饲料。
比如小鱼、小虾、泥鳅、红虫以及碎鱼肉、虾仁都可以用来喂食。
值得注意的是,喂食小虾时,头上的刺一定要拔除;喂食泥鳅时,最好弄死再喂,因为泥鳅的生命力强,有时珍珠虹鱼在生吞整条泥鳅后,泥鳅并未即刻死亡,造成珍珠虹鱼在消化上的困难。
另外由于珍珠虹鱼食量巨大,也没有饱食的观念,所以在饲养时千万不要看到珍珠虹鱼爱吃,就拼命的喂,喂食最好保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因为珍珠虹鱼虽然健壮,但耐药性很差,一旦得病,没有太好的药物治疗方法。
很多时候珍珠虹鱼死亡都是由于饲主爱鱼心切,大量喂食,导致珍珠虹鱼消化不良,肠道发炎感染死亡。
对于象帝王老虎魟这样相对敏感的珍珠虹鱼,一般会用水草夹夹住小鱼,单个喂食,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体会喂食的乐趣,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控制食量,避免过量的情况发生。
魟鱼养殖注意事项魟鱼养殖注意事项1、生存环境要想养好魟鱼,首先应该清楚魟鱼所适应的水质。
魟鱼喜欢偏中性的弱酸,也就是6.5~6.8pH之间。
所适宜的温度是26~28度。
魟鱼的体型成年后较宽大,因此鱼缸也必须够大,才能保证鱼儿日常活动。
2、喂食魟鱼属于下层水域的鱼儿,是肉食性鱼类,平小鱼小虾都可以作为食物投喂,沉底饲料也可以。
吃食的时候会用盖子一样的身体把小鱼扣住,然后吃掉。
日常喂食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虾的头部有尖锐的虾刺清理干净,避免划伤魟鱼的肠道造成肠炎等疾病。
喂食泥鳅的时候要注意去头去尾,并剪成2~3厘米的小段,因为泥鳅生命力顽强,防止泥鳅被吃下肚并没有真正死亡,钻破魟鱼肠子造成魟鱼死亡。
3、日常换水注意的问题魟鱼对水质的波动很敏感,因此换水不能太勤,一般情况下每隔三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五分之一,也可以根据鱼缸情况来进行调整。
换水时水流不宜过急,而且不能直接冲刷鱼身表面,否则容易引起魟鱼脱膜,易引起一些疾病。
换水温度尽量保持一致。
4、疾病魟鱼常见的疾病大概有以下几种。
1、跑点:跑点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水质不好或水质波动过大,其实就是会在原来斑点旁边出现同样类似的斑点和纹路。
如果魟鱼单单只有跑点这一种疾病,只要水质良好也是可以慢慢恢复的。
2、体表粘膜增生:鱼缸如果长期没有换水或者滤材藏污纳垢,长时间没有清洗,或是鱼缸水质pH值波动,就会造成体表粘液增生,也就是脱膜。
就是魟鱼感到身体不舒服或是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粘膜来保护自己。
所以要定时换水,保证水质的清洁,定期的清洗滤材,防止滤材老化。
3、胃肠道细菌性感染:这在饲养魟鱼时最棘手的一种病了。
因为它不容易判断出来,往往耽误治疗。
魟鱼如果表现是突然性的食欲下降或者拒食,并伴随脱膜、身体消瘦,不愿意动弹,都有可能是肠胃疾病。
这时候需要赶快治疗。
简介魟鱼又称魔鬼鱼,是于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的鲨的同类,它们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将身体潜在沙地中生活,有等待住在海底的鱼或贝类接近予以捕食,或防御敌人的功能。
魟鱼养殖繁殖技术魟鱼性别的判别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简单的黑白色却让变得梦幻,不同的线条却让它更添神秘,也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们对它欲罢不能,走上了魟鱼之道,从而慢慢地也步入了魟鱼繁殖之路。
要想在魟鱼繁殖之路上走得顺利些,必须要对魟鱼繁殖所需的条件、繁殖不同阶段的表现以及成功生产后的魟鱼饲养都要了解,而这最基础的就要了解魟鱼性别的判别。
魟鱼性别的区分并不似龙鱼那般有难度,雄性魟鱼与雌性魟鱼从魟鱼的外形上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
雄性魟鱼:魟鱼是属于体内受精的鱼类,所有雄性的魟鱼尾柄的两侧会各长有一个交尾器,由臀鳍特化生成。
每个雄鱼的交尾器在其出生时候就已存在,所以,根据这一点,魟鱼的性别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很轻易的分辨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雄性魟鱼的交尾器在它们到达性成熟前时是会非常小的,需要仔细地观察才可以看得到,而当它飞起或是沿着缸壁游动时,它的交尾器可以很明显的看到。
成熟雄性魟鱼的交尾器很明显,且会伸长超出鱼体体辐的边缘,他们会很明显的呈现出卷曲的组织形式。
雌性魟鱼:与雄性魟鱼不同,雌性魟鱼并没有交尾器。
雌性魟鱼的排泄与生殖都会经过名为泄殖腔的器官。
认清魟鱼的公母,是繁殖的第一步,这一步也相对较容易。
魟鱼繁殖时的喂食、水质等参数很多魟鱼玩家都在家中尝试魟鱼繁殖并成功了,但是魟鱼繁殖时的喂食、水质等参数都是玩家应当注意的,因为这些参数对魟鱼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一、喂食用来繁殖的魟鱼种鱼,应当提供更多饵料,并且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
为了增添食物的营养,可以在食物中增添适当的维生素,再给种鱼投喂。
如果发现种鱼以相互攻击来寻找食物的话,则说明应当增大喂食量。
小魟鱼出生后,应当做到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次控制在小魟鱼八成饱左右即可;如果时间充裕,则可一天喂食三次,每次间隔约六小时即可。
小魟鱼的食物仍然以鱼虾为主,小泥鳅也是可以的,鱼和泥鳅需要去头,虾要去掉外壳,用温水浸泡后处理成合适的大小进行投喂。
二、水质魟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繁殖期间饲主也更要注意对水质的把控。
1、魟鱼繁殖的年龄不是固定的那么准。
我个人见过黑白魟鱼从375px的小鱼开始养一年半之后就成功繁殖了第一代小鱼。
所以结论是魟鱼的长势快慢也能影响其繁殖的早晚。
2、鱼缸的大小。
这个不是很关键,但也比较重要。
如果想成功繁殖,鱼缸的大小鱼缸至少在1.6m×0.8m×0.7m。
当然有些朋友在比这小的缸里也有繁殖,但我相信不会是多数。
比较理想的繁殖缸宽度最好在1m,长度越长越好。
水位的话,个人一直都是在0.7m左右。
这样的一个规格一般情况是够了,太大了当然是好,但不便于管理。
3、公母鱼的搭配也是一个比较有学问的东西。
为了能成功繁殖,一公一母不是不可以,但为了把几率提高,一般都是两公三母为起点。
在这样的比例下如果能够成功繁殖的话,恭喜您,可以继续加成年母鱼进去了,两公还是够用的,本人最多的时候2拖7的做法都没有任何问题。
4、水质的检测和换水一定要把握到位。
其中水质的pH值一般控制在5.5—7.0之间,一般三四天一换水,如果有条件也可以两天一换,这个主要根据养鱼的密度以及检测的结果来操作。
5、喂食的话我个人比较提倡喂泥鳅,活泥鳅用粗盐杀一个小时后洗干净直接倒入鱼缸即可。
6、尽可能的别老倒缸,尤其是开始繁殖的母鱼,因为倒缸有可能会停止生育,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恢复。
7、鱼的选择。
如果是从小鱼开始养,建议别选一窝里的鱼;如果是直接买大鱼来繁殖,宁愿花大价钱买确定是开始繁殖的种鱼,也不花小钱买预备种鱼。
以上部分就是我个人走过这么多年的一些繁殖经验,当然不是所有能繁殖成功的魟鱼都这么养。
但你一定要相信:魟鱼繁殖不是梦!二、魟鱼成功繁殖后的困扰困扰一:小鱼养不活很多的玩家最大的困扰就是小鱼生下来之后一直不开口,然后变葫芦头慢慢死去。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棘手,目前市面上的药不是一定管用的,所以也没法推荐给大家,还有就是小鱼生下了体色发黑的最容易成这样;另外一种就是小鱼受惊过度也有这种情况。
所以个人总结就是如果生下来的小鱼就带病,那母体也需要观察是否有病,尽可能的调理或医治,以防止下一胎也出现类似情况。
魔鬼鱼魟鱼-饲养及混养技巧魟鱼(魔鬼鱼)饲养及混养技巧一、魟鱼(魔鬼鱼)饲养环境1、鱼缸大小:鱼缸大小要视乎魟鱼体型而定,一般认为魟鱼喜欢稳定的水质所以鱼缸越大越好,但若是小型魟鱼或幼魟鱼通常捕食能力差,用大缸养会吃不到东西,所以先用小缸养,以帮助它们捕食,藉此慢慢茁壮。
2、过滤效能:魟鱼属于偏肉食性的大胃王,排泄量相当可观,一套过滤效能强大的过滤系统,才有办法负荷此污染量。
所以我们可以使用上部和外部两种过滤并用来维持长时间的饲养。
底部过滤魟会翻搅底砂所以不适用。
3、水质环境:鱼缸的PH需维持在,鱼缸的硝酸盐含量需维持在100-300mg/L 间,而且必须是软水,水色为透明含氧量高的水。
4、照明设备:鱼缸的照明灯最好使用植物灯,而且灯管数量不宜太多,照明时间为8~9小时最好,落是夜行性的魟鱼,则喜欢昏暗的灯光。
5、水温控制:鱼缸的水温在摄氏26~32度,是大多数品种可接受的範围,超过34度则魟鱼可能会有暴毙的情况发生,如果鱼缸的水温过低,则魟鱼的抵抗能力也会降低而容易生病。
6、底砂建议:底砂建议在初期放置,铺设厚度约厚度即可,颗粒选择越细越佳,质地为中性的砂最适合,一可稳定降低新进魟鱼的压迫,一可让魟鱼早点适应环境,但约2个月后,最好移除以方便水质控管。
7、鱼缸装饰:基本上就不用人工装饰了,而一般天然的装饰品如岩石、沉木和水草其实也算是多余的摆设,裸缸比较适合魟鱼。
二、魟鱼(魔鬼鱼)饲养的技巧1、混养鱼种:会咬魟鱼、舔食魟鱼体表、身体带有硬刺、捕食后会有硬刺伤及魟鱼内脏的鱼、天性安静的鱼只易被魟鱼引发、再来小型容易被魟捕食的灯科鱼等皆不适合混养。
2、鱼饵种类:3、食量控制:一般来说魟鱼的体盘直径不到l5公分的魟鱼个体,一天的红虫量在10克左右,魟鱼的体盘直径30公分左右的魟鱼个体,一天的食量则是4-5条金鱼。
4、魟鱼疾病:让魟鱼引发疾病的主因几乎都是水质变化太快引起,因水质急剧变化或水中含有刺激物时,魟鱼体表会增生一层显而易见的白色黏膜,这种情况,若未在短时间复原,以至于其抵抗力变弱,那死亡机会就很大。
养殖魟鱼的技巧范文养殖魟鱼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但其养殖技术相对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养殖魟鱼的技巧。
魟鱼的选种非常重要。
在选种时,应选择个体强壮、活动力强的鱼苗。
优质的鱼苗生长快、抗病力强,有利于养殖效益的提高。
适宜的养殖环境是必要的。
魟鱼对养殖环境的要求较高,应保证水质清洁、无污染、富含溶解氧。
水质的PH值应保持在7-9之间,温度控制在18-20摄氏度。
合理的饲料配制是养殖魟鱼的关键。
魟鱼是食腐动物,采食离骨、离腐烂的腥肉类食物。
养殖魟鱼时,应根据其食性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饲料配制。
一般来说,初期可饲喂小鱼、虾仁等,后期可适量添加鱼糟、虾皮等。
定期清理池塘是保持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每两天清理一次池塘内的杂质,保持水质清洁。
池塘内的废物和残饵会影响鱼的健康和生长,因此要及时清理。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以避免争食。
魟鱼是群居动物,但过密的饲养密度会造成鱼群争食,导致部分鱼类饥饿和生长迟缓。
魟鱼的饲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水面不超过200-300尾。
注意监测疾病和及时治疗。
魟鱼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如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养殖者要定期检查鱼体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治疗。
确保养殖设备的正常运行。
魟鱼养殖需要使用一些设备,如过滤设备、加氧设备等。
这些设备正常运行对保证魟鱼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测量水质指标。
养殖魟鱼需要定期测量水质指标,如水温、溶氧量、PH值等。
通过监测水质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保证鱼类健康生长。
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
养殖魟鱼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养殖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养殖者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了解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养殖效益。
以上是养殖魟鱼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养殖者能够有所帮助。
魟鱼养殖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养殖者要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保证魟鱼的健康生长。
魟鱼及其养殖技术魟鱼又称魔鬼鱼,是于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的鲨的同类,它们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
魟 hong ㄏㄨㄥˊ〔魟鱼〕身体扁平,略呈圆形或菱形,软骨无鳞,胸鳍发达,如蝶展翅,尾呈鞭状,有毒刺。
生活在海底。
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
魟鱼(Stingray)(hong yu)目前在台湾其实已经有很多魟鱼成功繁殖的纪录,如珍珠魟、黑白魟、豹魟等。
对饲养稀有鱼类的鱼迷来说,使鱼类成功繁殖是最终目标,这是毋庸置疑的。
魟鱼在繁殖期间,公鱼会有咬母鱼的行为,这会让母鱼变得遍体鳞伤,影响它们的观赏价值。
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鲨的同类,它们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这便是现在的魟鱼。
将身体潜在沙地中生活,有等待住在海底的鱼或贝类接近予以捕食,或防御敌人的功能。
中文学名魟鱼拉丁学名 Stingray 别称魔鬼鱼界动物界分布区域南美洲,亚洲,非洲又称魔鬼鱼生存于中生代的侏罗纪目录1 基本生活习性及状况▪生存状况▪物种分类▪活动力▪毒棘▪人体中毒现象2 现存物种种类▪黑白魟▪黑帝王魟▪新帝王魟▪帝王老虎魟▪豹魟▪金点魟▪巨型龟甲魟▪米白龟甲魟▪珍珠魟3 其他▪健康状况▪进出口贸易▪饲养心得▪会飞的鱼基本生活习性及状况编辑生存状况魟鱼类的背鳍变化而产生一种尖锐的毒刺,人被刺时,有时会因此而死。
毒刺每年会更新。
魟鱼一般生活在水深约浅于100米的海域。
魟鱼是以形如翅膀形状的胸鳍以波浪状的摆动方式来游动,就如同在水中飞翔一样,非常美丽。
魟鱼为了避免在多沙的海床下吸入过多的沙粒,在身体的上方,靠近眼睛的部分有一个具有如单向阀功能的孔口,魟鱼可从这个孔口吸入海水,再从身体下方的鳃孔排出,可以过滤海水,避免吸入过多的沙粒。
某些生活在远洋的魟鱼,如:Manta Ray(蝠魟),其呼吸方式则与其他海洋鱼类相同。
魟鱼特有的单向阀孔口使他们能够在沙床下生活,并以贝类、甲壳类及小鱼生物为食。
魟鱼与鲨鱼的血缘关系相近,都具有软骨骨架的身体,鳃为细长条切口状。
魟多半是吃底栖小型无脊椎或是滤食浮游动物,所以它们的牙齿变成平板铺石状,而不像鲨牙的三角形锐牙这么可怕。
所以魟鱼性情温和也没有攻击性,在海里如果看到魟,一点也不用惊慌,可以慢慢靠近魟鱼魟鱼 (6张)仔细地观察。
尾巴特别细长的黄土魟,尾巴上的毒棘清晰可见。
当然魟也有它寻求自卫的方法,在它们的尾柄上通常有1~3根毒刺,必须要特别小心。
一旦不小心被它扫起来刺到,会引起红肿发烧,甚至丧命,所以渔民一旦捕获它们常先把它的尾巴剁掉。
潜水人员在沙泥底活动时也要小心不要踩到隐身躲在沙地上的魟,或是故意去逗弄和激怒它们。
中国沿海因为大量捕捉,所以在海里已经甚少看到鲨或魟。
魟在分类上属于软骨鱼类的亚目,全世界共有六个科158种。
除了“深水尾魟”科台湾没有外,其他五个科台湾都有。
包括有六对鳃,吻部长而透明的“六鳃魟”,全世界的五种里有四种还是台湾发现的。
其余的魟都是五对鳃,其中的“魟”科,尾细长没有尾鳍;“扁魟”科有背鳍和尾鳍;“燕魟”科体盘特别宽,尾巴很短;以及头部明显鼓起来比体盘高,使眼睛和喷水孔变成长在头两侧,胸鳍只延伸到眼的后面为止的“扁魟”科,包括了前面所提到体型很大的蝠,牛鼻和魔鳐三大类。
这其中的蝠魟长相最为奇特,因为在它的头上还有向前突出,看起来像耳朵的头鳍,它就是利用这两片头鳍把小鱼或小虾等猎物驱赶进入口中来帮助摄食。
如果把这双头鳍也算作是附肢的话,那么蝠魟大概是脊椎动物中唯一具有三对有功能附肢的动物了。
活动力魟鱼活动力不强,活动深度在5~100公尺间,常把身体隐藏在沙泥中,部分种类体色鲜丽,多以小鱼及沙泥地的甲壳类和底栖动物为食。
只有少数种类具食用价值,但毒刺前端有倒钩,极难拔除,因此渔民在捕获后就把鱼尾毒刺部分切断。
毒棘魟鱼的毒棘主要由象牙质的软骨组织所组成,一般成鱼的棘长约5~10公分,在毒棘的两侧有小锯齿状的突出,棘的外层是外皮鞘,内含有腺上皮细胞而形成毒腺。
魟鱼毒素的分泌是全分泌型,也就是说当毒棘刺入敌人体内时,外皮鞘会破坏而把毒液释放到敌人体内。
魟鱼毒素是分子量超过10万以上的中性不安定蛋白质,在室温下放置4~18小时或冷冻干燥后,毒性几乎会消失。
人体中毒现象被魟鱼的毒棘刺伤后,毒素会释放到人体内而引起一连串的症状。
首先伤口会剧烈疼痛,约1小时后转变为间歇性的抽痛,且患部会肿大,伴随有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痉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麻痹等现象,有些严重的如毒棘刺到胸部或腹部则易致死。
刺伤后,若伤口未做及时处理,极易受细菌二次感染而导致溃烂坏死。
现存物种种类编辑黑白魟产地:巴西、申古河流域盘体可达50cm水质:pH 5.5~7.2水温:24~32℃黑色的盘,体上点缀着白色圆点(通常成3、2、1排列),是其最大的特征。
永不退流行的黑白双色系,造就黑白魟成为市场上超高人气的鱼种黑白魟身上白色圆点的大小、形状、排列、颜色,及表面的粗糙度,会因采集地不同而有所差异。
当饲养过程中水质出现变化(水温、PH剧烈震荡、亚硝酸太高...等)魟鱼(图4)常会出现白点拖长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跑点”。
这是水质劣化的警讯,应立即加强水质管理。
虾、泥鳅、小鱼....等饵料接受度高。
在淡水魟鱼中属于饲养难度不高的品种。
黑帝王魟英文俗名:earl raypH值属于弱酸性,约为6.2~7.0,水温维持在22~28度。
属名后面出现“sp”表示这鱼虽和这个族群鱼种类似,但是还没办法确定它的学名,或许是个尚待鉴定的个体。
近4年来,新发表鱼种,对其品系仍有许多争议,最初出现在日本杂志上,曾引起一番的讨论。
此鱼的基底色为浅黄色,而斑纹为黑色的圆形斑点,部分斑纹会呈不规则,部分斑点上会呈现8字纹。
曾被称为88魟,曾创下魟鱼史上的高价位…….....谁叫中国人爱“8”这个字。
一直以来都被认为珍珠魟类的变异个体,但依其进口数量来看,可能是一独立族群,尚待确认。
饲养上,应与珍珠魟类似,未普及所以资料有限,最大体盘直径40cm。
新帝王魟英文俗名:FLOWER RAY又称:金帝王魟;黄金帝王魟;巴西帝王魟;梅花帝王魟。
由于黑黄相间的纹路,黑白相间的尾部(尾刺后)以及白色的腹部,而被归为帝王魟。
早期,因从巴西进口,故称巴西帝王,与秘鲁进口的帝王魟(Potamotrygon menchacai)做区分。
经查证,主要产地为委内瑞拉,转口巴西再出口,进口数量不多。
近2年,市场上改以金帝王魟或黄金帝王魟称之由于每年进口均为20cm左右幼体,故价格上并不算高(比同size的帝王魟便宜)。
但是,德国的讯息,此鱼报价比一般帝王还高,与台湾完全相反,岂不怪哉?饲养上具有较高难度,未见成体。
帝王老虎魟学名:Potamotrygon menchacai英名:Tiger ray水温:24~29℃pH值:5.8~6.5体盘长:50~60㎝产地:以南美秘鲁一带为主魟鱼(图5)[2]又称为帝王魟或老虎魟。
在澹水魟鱼中算是体形较大的种类。
圆形体盘的正前端,有略向前突的尖形模样,与其他种类相比体盘较扁平。
体表由不规则的条状及圆圈状之黑色或黄色花纹组合而成,勾画成一幅迷幻的图腾,十分美丽,突出的体色表现也使其成为广受欢迎且知名度极高的品种,而其黄、黑条纹的色彩搭配,犹如老虎身上黄黑相间的皮毛,老虎魟(Tiger ray)之名由此而来。
此种算是较文静的魟鱼种类,饲养上不会太困难。
豹魟(豹魟、龟甲满天星、绿豆魟…等)产地:秘鲁、亚马逊流域盘体50cm以上水质:pH 5.5~7.2 >温度24~32℃大型的南美魟鱼,体健容易饲养,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胃王。
豹魟变异种繁多,在纹路、点、棘刺等表现上有相当大的变化,所以很难具体描述其特征,比较容易识别的有:体色多为黑、咖啡色系;圆点较小且多而密,分布均匀;体幅边缘成整圈的浅色细边。
金点魟又称:假黑白魟据AQUALOG的鉴别目录“澹水魟(Freshwater Rays)”上简称代号~P12,和黑白魟极为类似。
主要产地:在巴西,只是河域不同,容易饲养的入门鱼种魟鱼(图6)魟鱼(图6)最大个体可达60cm。
金点魟和黑白魟最大的差异:金点魟的体色较偏褐色;而点多为金黄色,点比黑白多且乱;体盘的正负两面外围有碎金点环绕,腹部有明显斑点;皮肤表皮有明显疣状秃起物,为粗糙面,黑白则为绒质表皮。
巨型龟甲魟pH:6.5~7.2之间水温:22~25℃特征:背部呈现出蜂窝状的纹路魟鱼(图6)[3]产地:巴拉圭境内的河系和巴拉那河的下游地区。
这是澹水魟鱼之中最大型的品种,通常都在1公尺以上,最大者可超过1.5公尺。
其全身呈灰褐色,并布满暗褐色的大龟甲形状,尾部短而胖,只要喂食虾,小鱼即可,因此饲养并不困难。
而它们很容易经由以下共同性的特征而辨别出来:比较小的眼睛;尾长明显的比体盘的直径还短。
米白龟甲魟pH:7.0上下水温:26℃左右产地:巴西及哥伦比亚体累:最大45公分左右其基本的体色是明显的白色的底色,成体身上的斑点颜色也比较澹,而体盘边缘的圆点较小,且有二、三列之多。
鱼体的背部很粗糙,鱼体尾柄前半段的小型突刺比一般魟鱼较大而明显,是它们的特征之一。
珍珠魟学名:Potamotrygon motoro英名:Ocellate river stingray;Motoro Stingray水温:24~26℃;pH值:5.0~6.0体盘长:50㎝产地: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境内亚马逊河、奥利诺、科河及乌拉圭、巴拉圭河水域魟鱼(图7)魟鱼(图7)与多数的澹水魟一样,此类魟鱼在自然环境中多生活在澹水河域中的底层。
观赏价值高且价位合理的珍珠魟类,在魟鱼中算是较普及且爱好者接受度很高的一种。
虽然同样名为珍珠魟,但由于产地的变异性、个体间的杂交及花纹的多样化,使得以Potamotrygon motoro为名的珍珠魟类个体,每只的花纹及颜色皆有着不同的表现。
魟鱼(图7)其他编辑健康状况基本上,一尾健康的魟鱼是随时都会进食的。
所以,在挑选时就要注意它们的体形略圆无伤口,体盘饱满平滑,无黏膜覆盖,尾部完整无断裂,胸、腰骨无浮出,体盘无红斑、血丝,边缘无伤口缺角破损,静止时平贴于缸底或缸壁,盘面无浮隆状紧紧吸附。
鳃孔完整,呼吸匀称缓慢,频率规律,上呼吸膜薄舒张正常。
而由于每尾魟鱼都会因为长时间的运输而变得较虚弱,加上国外产地的不同水质条件,以及魟鱼本身属于软骨鱼,所以体内的渗透压调解机制是不同于一般硬骨鱼类的,再加上魟鱼体表并没有鱼鳞保护无鳞鱼类,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一旦水质变化太快,其渗透压调解机制就会发生状况。
进出口贸易由于魟鱼的产地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所以进口的魟鱼大约以7月到12月的旱季(繁殖期因种类而有所不同)产量及价格会比较便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