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回顾:文言翻译短板提升
- 格式:pdf
- 大小:10.13 MB
- 文档页数:33
【高中语文】2021备战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编者按】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六个方面进行:保留、替换、补充、删除、调整和渗透。
“刘”指保留的朝代、年、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
“变”是指现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替换为双音节词,词性柔性词替换为柔性词,常用词和假词替换为成本词。
所有这些都应该被替换。
“补语”指对古代简明语句中省略或隐含的内容进行补充,尤其是对省略句。
“删除”是指删除无意义或不必要的虚词。
“调”是指根据现代汉语的要求,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型进行调整。
“关”是指文言文中的一种修辞表达,根据语境灵活连贯地翻译。
可记住口诀:文言文翻译注重直译,把握主旨,权衡字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偏移,被动省略,翻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湖北卷2022)将阅读材料中带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
……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
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公深入其阻。
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
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
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
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分析](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
“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
谈提高高中生文言翻译能力的几点策略提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与学的重难点,特别是含有重要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更让学生感到棘手。
一些教师在文言文复习过程中急功近利,要么忽视手中最重要的课本资源,要么只重视练习不注重方法归纳。
本文就高考复习阶段文言文翻译的问题进行探讨。
高考文言文铁定都考课外选文,为了提高考试中文言翻译题分数,一些同学抛开课本,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堆中忙得昏天黑地。
某些教者认为将精力花在课本知识点上是浪费时间,将重点放在对课外文言文的训练上。
我不敢认同这样的做法,我认为高考貌似考课外内容,解题的钥匙其实还在课内。
一、重视课本资源,切实提高基本能力重视课本资源,不是让教者把课本内容重新给学生讲解一遍,而是让学生根据手中的资料自己归纳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可以将重点放在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虚词用法”的归纳与整理上。
(一)积累一词多义现象。
文言文翻译,一般看点给分,如果重要实词翻译正确,则得分会很高,所以应该重点积累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必修课本上文言文中这类词有很多,我建议学生用本子加以摘录,这些词一般都有很多义项,摘录时,如果在每个义项后附上课本上的例句,则更好。
如:若①更若役,复若赋,何如?(你)――《捕蛇者说》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像,如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④山有小口,仿佛~有光(好像,似乎)――《桃花源记》。
做个有心人,认真归纳平常老师讲解文言文时讲解的文言知识点,编织文言知识网络体系。
(二)积累词类活用类型。
文言文跟现代汉语在语法上是有不同之处的,文言文中,词性常存在临时移用现象,我们称之为活用。
文言词语的活用,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出现,只有在很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才会发生。
单凭死记硬背效果不太好,掌握语言规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如果两个名词或名词与代词连用,没有动词作谓语动词则后一个名词一般作动词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易错题诊断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
“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007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
……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
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公深入其阻。
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
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
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
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
“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
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
高考冲刺之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战略文言文翻译得好不好,是否贴切,很能体现考生的古文理解水平。
以下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十个误区,给大家作为参考。
误区1: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2: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考点练透4 抓得分点,字字落实——文言翻译要精准高分技法一、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1.信:真实,准确。
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2.达:通顺,流畅。
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
3.雅:生动、优美、有文采。
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富有表现力。
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主)、意译(辅)1.直译:字字落实,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
【注意】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2.意译:文从句顺,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
意译不拘泥于原文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
三、抓住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1.重点实词①对译。
即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以该词为词素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如:“吾尝为鲍叔谋(谋划)事(事情)而更(更加)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愚蠢),知时(时运)有利(顺利)不利(顺利)也。
”②替换。
即用现代汉语替换那些没有共同构词成分的词。
如:“其(他)不碎(摔破)首(头颅)折支(肢体)也幸矣,何(什么)中之望哉?”③拆分。
即把文言文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拆开来翻译,这两个单音节词是两个词,不可等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
如:“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面向北)而事之!”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翻译文言实词时,需先判断所要翻译的实词是否具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等情况,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重点虚词①利用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方面的作用。
尤其要利用好结构助词,如“之”字在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定语的标志;二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