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业的污染及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简析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规模化畜牧养殖在满足人们食品需求的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应对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水资源消耗规模化畜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不仅用于畜禽的饮水和清洗,还用于冲洗畜舍、饲料种植和加工等环节。
这些大量的水资源的消耗不仅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还可能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2. 土壤污染规模化畜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尿液、饲料残渣等废弃物质,往往会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这些废弃物质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超标,容易使土壤肥力失衡,对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气体排放规模化畜牧养殖中,由于畜禽排泄物的分解和发酵,会释放出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不仅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直接威胁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4. 生物多样性减少规模化畜牧养殖常常会导致土地使用的单一化,大片的饲料种植、畜禽饲养等会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大量的土地开发和环境破坏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破坏,部分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二、对策1. 加强水资源管理对于规模化畜牧养殖中的水资源消耗问题,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
采取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的措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行循环农业在规模化畜牧养殖中,应加强对畜禽粪便、尿液等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通过科学的堆肥、沼气等技术,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利用。
3.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应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通过合理设计畜禽舍、粪便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备等,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4. 促进生态畜牧养殖推动绿色生态畜牧养殖模式的发展,采用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使养殖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范文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环境管理1.建立健全畜禽养殖业污染监测系统,定期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检测,确保达标排放。
2.加强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加大对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的投入,加强畜禽养殖场环境监督管理。
二、提高污染治理效率1.推动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
2.通过政策激励和扶持措施加大对环保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畜禽养殖场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
3.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环保技术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技术水平,确保污染治理效果。
三、加强监督管理1.建立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加强对污染源头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环保行为的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环保问题的畜禽养殖场及时进行整改。
3.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社会监督,推动畜禽养殖业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政策支持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完善畜禽养殖业的环保政策体系,强化环保执法力度。
2.依法惩治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法治化环保管理格局。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畜禽养殖场改善环保设施、引进环保技术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协作,才能有效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范文(二)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民提供了可靠的收入来源。
然而,长期以来,畜禽养殖业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适当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是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速。
然而,规模化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制定一系列的污染整治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整治措施,减少畜禽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2.原则: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综合治理、源头控制。
三、整治方案1.废水污染整治(1)建立废水收集处理设施: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废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确保废水的集中收集和有效处理。
(2)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于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和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达到净化废水的效果。
(3)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加强处罚力度,确保整治效果。
2.废气污染整治(1)建立废气收集系统: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的废气进行集中收集,并建立相应处理设施,减少废气的排放。
(2)加强废气处理技术研究: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废气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推广清洁能源替代: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
3.废物污染整治(1)完善废物收集和处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废物收集和处理体系,确保废物的集中收集和有效处理,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2)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废物转化成有价值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加强废物处置监督: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置的监督力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废物处置达到规定要求。
四、操作步骤1.制定规划方案:制定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的规划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具体措施。
2.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整建制改造:对于污染严重的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整建制改造,完善废水、废气、废物的收集和处理设施。
规模化养殖污染情况及措施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规模化养殖污染现状•规模化养殖污染的危害•规模化养殖污染的防治措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的案例分析01规模化养殖污染现状1养殖废弃物产生量23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畜禽粪尿是主要的养殖废弃物,其产生量巨大,对环境造成严重负担。
畜禽粪尿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也是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清洗圈舍、饲料加工等产生的污水。
污水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难免会有病死动物的出现,这些动物尸体也是养殖废弃物之一。
病死动物直接排放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对废弃物处理不够重视,直接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堆肥处理部分规模化养殖场采用堆肥处理的方法对畜禽粪尿进行处理,但堆肥处理过程中易产生恶臭气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污水处理设施部分规模化养殖场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但处理效果参差不齐,处理不彻底的污水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水质污染01规模化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易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
大气污染02养殖废弃物堆积发酵易产生恶臭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影响周围居民和动物的健康。
土壤污染03部分废弃物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长期堆放易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
02规模化养殖污染的危害对环境的危害空气污染规模化养殖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污染周围空气。
水质污染养殖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
土壤污染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重金属积累。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健康风险养殖场恶臭气体影响周边居民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居住环境部分养殖户使用违禁药物和添加剂,导致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养殖污染对农业生态造成破坏,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
农业生态养殖污染影响当地投资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
投资环境由于环保标准不达标,影响养殖产品出口,损害国家经济利益。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防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生产、经营畜禽规模养殖的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条定义本条例所称“畜禽规模养殖”,是指以规模化的方式养殖畜禽,包括但不限于集约化畜牧场、养殖场、养鸡场、养猪场等。
第二章畜禽规模养殖设施建设与管理第四条设施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养殖场地选址、场地规划、养殖设备、饲养环境等。
第五条污染防控设施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配备相应的污染防控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污水处理设备、粪便处理设备等,并按照规定进行运行和维护。
第六条环评与验收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规定进行环境验收,取得环境保护部门的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章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第七条废弃物处理畜禽规模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不得随意倾倒、堆放或排放。
第八条废弃物利用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积极探索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科研推广和示范工作。
第九条监测报告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定期向环境保护部门提交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监测报告,确保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工作的合法性和效果。
第四章畜禽规模养殖废气排放与噪声控制第十条废气排放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废气排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严格控制产生的氮氧化物、硫化物、氨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第十一条噪声控制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采取降低噪声污染的措施,减少动物鸣叫、机械设备噪声等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第十二条监测与检测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定期进行废气排放和噪声的监测和检测,确保排放和噪声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第五章畜禽规模养殖水源保护与防治寄生虫病第十三条水源保护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合理规划和使用水资源,并采取措施防止养殖废水对水源的污染和损害。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为减少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加快推进全乡畜禽粪污的综合治理工作,力争今年___月底前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考核验收,根据省、市、县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总体目标,坚持畜牧业发展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并重、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种养结合资源化、源头控制减量化、综合治理长效化措施落实,全力推进“生态”建设。
二、基本原则源头控制,一场一策的原则。
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严格环评审批,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管住新建的,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治理改造,实现达标排放,管好原有的。
结合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方案。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
重点开展121沿线、东小河两侧、薄壳山核桃基地养殖业污染整治,根据畜禽种类、饲养规模、分布地域,分批次、分步骤推进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
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原则。
以种植业为依托,以有机肥、沼气利用为手段,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小区)与农户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的生产关系,通过畜禽粪污肥料化和能源化的方式,努力实现区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资源循环利用。
政策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
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形式,对治理成效显著并实现长效管理的畜禽养殖企业给予资金奖励,调动养殖经营主体自觉自愿治理的积极性。
三、总体目标___年___月___日前,全乡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完成畜禽粪污治理改造任务,实现达标排放。
___月底前,121沿线范围内所有养殖场全部进行整改,东小河两侧所有养殖场关停并搬迁,实现零排放;其它区域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整改,实现达标排放。
建立稳定的农田消纳机制,采取工程化和农牧结合等污染治理模式,发展标准化养殖、生态发酵床养殖,___%实现达标排放。
四、实施步骤(一)___发动阶段(___年___月___日-___年___月___日)乡党委、政府召开全乡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作,并与村(居、队)签订目标责任状。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规模化畜牧养殖是指通过大规模集中养殖方式提高农业畜牧业生产效益的一种模式。
然而,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养殖粪便的排放、水资源的浪费、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本文将详细讨论规模化畜牧养殖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规模化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养殖粪便排放问题是对生态环境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大规模畜禽养殖场所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堆积,无法得到合理的处置,导致环境污染。
对此,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养殖废弃物处理系统来解决问题。
例如,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养殖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者将其作为能源利用,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规模化畜牧养殖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大问题。
养殖场对水的需求量很大,而养殖业往往位于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
因此,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如采用高效节水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以防止漏水等。
另外,规模化畜牧养殖还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养殖业使用大量的饲料和饮水,其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被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藻类过度生长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减少排放量和建立水资源的监测和治理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
例如,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与养殖废水进行混合处理,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量;定期监测水质,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此外,规模化畜牧养殖还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大规模养殖场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建设养殖舍和储粮设施,导致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因此,可通过加强合理土地管理和保护措施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例如,改善土地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土壤的保育能力。
总之,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但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和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减少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2024年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方案一、背景概述近年来, 我国畜禽养殖行业发展迅速, 养殖规模扩大, 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尤其是县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噪音、臭气、废水和废气排放等给周围环境和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 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 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实现县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环境的明显改善。
2.控制噪音、臭气、废水和废气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提高县级畜禽养殖场的科学管理水平,推动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措施1.完善管理机制(1)建立县级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部门, 并负责监管和督促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
(2)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对养殖场的巡查和抽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3)建立畜禽养殖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公开养殖场的排污情况和治理效果。
2.污染物控制(1)加强养殖场的环境设施建设, 包括粪污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废气净化设施等。
确保养殖场所有污染物的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
(2)鼓励养殖场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如生物发酵、厌氧消化等方式处理粪污, 减少臭气的排放。
(3)加强对废水的处理, 推广利用生物滤池等技术, 使养殖场废水经过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
(4)推广废气净化技术, 如生物滤芯和活性炭过滤器等, 减少养殖场病毒、细菌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3.精确监测(1)建立全县范围内养殖场的废水、废气和噪音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养殖场的排放情况。
(2)定期进行环境质量评估, 对养殖场的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增强科学管理能力(1)加强对畜禽养殖场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
(2)鼓励养殖场采用科学管理模式, 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经营。
(3)制定并执行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规范, 明确责任和措施, 确保治理措施的贯彻执行。
五、预期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 预计到2025年, 全县范围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将得到明显改善, 养殖场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和噪音水平将大幅改善, 养殖废水排放水质将符合国家标准, 县级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养殖业将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规模化养殖业的污染及防治
摘要详细阐述了畜禽污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养殖不良行为对畜禽的污染,提出了污染处理的应对措施,以期为规模化养殖提供借鉴。
关键词规模养殖;畜禽;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 x32.0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289-01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从分散饲养到规模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最严重问题就是养殖场污物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
为此,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畜禽污物对环境的污染
1头家畜就是1个污染源,1个养殖场就是1个环境污染物的生产场。
据有关资料显示,1个饲养10万羽鸡的工厂化养鸡场,每天排放的鸡粪及污物约达10t,1年可达3 600t;若处理不当,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环境污染源;1头猪日排泄粪尿6kg左右,年产粪尿达2.16t。
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20kg。
1个万头猪场日排泄粪尿就达200t,年排粪尿7.2万吨。
(1)污染空气。
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为co2、水和无机盐类,不会有臭气产生。
当这些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带刺激性的特殊臭味,粪便的恶臭是污染空气的最大问题,养殖场恶臭主要来源于粪尿在堆放过程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
同时畜禽场废弃物中可以携带100余种细菌、病毒,这些病原
体可随灰尘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2)污染水体。
畜禽饲养场的污水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养殖场每天排污物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流缓慢的水体(如水库、稻田等水域),水中的水生生物(如藻类)得到丰富的营养后立即大量繁殖,使水中的溶氧大幅度降低,水中生物因缺氧而难于生存;在稻田使稻谷晚熟或不熟,水变浅,溶解氧耗尽,生物死亡导致其死亡、腐败等,污染水体;在水底产生h2s、nh3等恶臭物质,使水体呈黑色,富营养化。
(3)传播疾病。
至今已知有人畜共患传染病90种以上,加上寄生虫病等已达几百种之多。
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主要载体之一就是畜禽排泄物。
为此,畜禽粪尿的污染将严重影响动物防疫工作,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4)土壤污染。
畜禽饲料中的一些促生长剂,如抗球虫药物、抗生素及高铜、高锰、高铅等微量元素,饲料原料中(如茶籽饼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等均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渗入土壤,当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和性状改变,破坏土壤原来的基本功能。
锌、铜、锰等元素在动物体内尚未充分吸收,如成年单胃动物对锌的吸收能力仅为7%~15%,铜的吸收能力仅为5%~10%,未被吸收部分都从粪中排出体外而渗入土壤,污染环境。
(5)其他影响。
洁净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条件,如对养殖业的发展不作科学规划,对畜禽粪尿不作相应治理,
将严重影响旅游业发展。
2养殖不良行为对畜禽的污染
(1)产地环境污染。
饲养场舍离城镇、工业区、生活区很近,生活垃圾或工业三废污染水源、空气、土壤,从而污染畜禽。
(2)不卫生饲料对畜禽的污染。
饲料中某些原料本身所含的有害成分以及饲料在通过产地、用药、运输、贮存过程中被污染。
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产地高剂量铜、砷等元素在饲料原料中的累积,农药污染,饲料霉变等均可通过食物链污染畜禽。
(3)不合理用药。
畜禽养殖过程中,如用药不遵守使用的种类、剂量、配伍、期限及休药期的规定,或使用违禁药物,均可造成对畜禽的污染。
(4)消毒剂、杀虫剂污染。
在动物饲养过程中,消毒剂的使用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有可能超过抗生素的使用及污染程度。
如不按规定使用酚类、醛类消毒剂和使用有毒农药灭虫、灭鼠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
3污染处理的应对措施
(1)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有关部门应将养殖业的生态工作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加强畜禽及产品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认证,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制定配套政策,加强养殖场的选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新建畜禽养殖场审批等内容的管理,对养殖场要严格审核防疫条件,加强畜禽污染环境监测。
(2)合理规划饲养区域。
在规划饲养区域时,应考虑交通便利、用水条件良好,尽可能将牧场规划在远离城镇、人口密集的地方。
可有规划、有步骤地建立牧业生态示范小区,便于粪尿及污水的集中处理,解决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3)开发绿色环保饲料。
根据畜禽营养需要合理配制饲料,也可开发应用生物饲料。
生物饲料是采用有益的微生物与饲料混合,经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含活性益生菌的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优质饲料,是营养丰富、有利环境治理的畜禽绿色饲料。
(4)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残留。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规范饲养行为,杜绝国家明令禁止的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有毒有害物进场;二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禁用药物的滥用,确保畜禽粪尿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超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生物净化畜粪污水。
主要利用厌氧发酵原理,将污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
生物净化畜禽粪尿、污水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处理量较大、费用低廉、适应性较强且比较经济的方法。
对已建的规模饲养场,原来没有建立粪尿污水处理设施的,应考虑从多方面
改进弥补,在确保畜禽粪尿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超标的基础上,
将畜禽便制作成单一的有机肥;其次是建设沼气设施,将畜禽粪尿
及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全部引入沼气池,以净化环境,减少污染。
(6)加强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病死畜禽尸体容易滋生蚊蝇、繁殖细菌、传染疾病,从而造成生物源的污染。
因此,大型养殖
场一般不要采用土埋的方法处理病死畜禽,更不要到处乱扔,必须
进行无害化处理。
(7)对粪便进行干燥、除臭处理。
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或堆积发酵的方法,把畜禽粪便制成粮食作物、果树、花卉、蔬菜、牧草的专用肥,变废为宝。
或在饲料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如天然沸石、硫酸亚铁、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等,减少粪便中的水分和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