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关注家中老人
- 格式:docx
- 大小:20.72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课人口老龄化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调查,了解身边的老龄人口情况;2、增强对老龄人口的关注与关心,增强对老年人的了解与理解;3、养成尊老敬老的品德,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增强对老龄人口的关注与关心;难点:中国老龄化的四个特点。
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教授;讨论;演示。
课前准备:1、自由组合,6到5人为一组建立讨论小组。
2、各小组商讨制作“老年人信息表”,并调查填写。
(60岁以上)教学内容:一、课题引入:1、各小组展示“老年人信息表”,组合分析老龄人口的情况。
2、展示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老龄人口的比例,我国正处于老龄化人口的发展趋势,我们年轻人应该怎么处理与老人的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老年人,这节课我们就展开讨论。
二、案例分析与活动一)根据调查表统计班内同学家中一共有多少位老人,和全班人数进行比较,看看能否反映出老龄化的迹象。
二)活动二:积木游戏,感受人口结构比例分析。
做完游戏,进行讨论,谈谈如何理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案例思考:“法律援助91岁老妇向子女索要赡养费”,阅读后讨论问题并作出解答。
1、谈一谈你对子女赡养父母的态度和看法;2、讨论对老年人是否应该提倡以家庭养老为主;3、小组讨论我国先今实行的养老制度,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本节课需要理解的问题: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老师出示“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图,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变化的不同趋势。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比例将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二)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中国老龄化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1、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2、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明显不同步;3、人口老龄化发展在时间上具有不规则性和累进性;4、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
三)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1、人口老龄化会影响社会结构变化,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福利制度受到挑战;3、社会资源分配和供给矛盾重重;4、引发新的老年贫困人口出现;5、可能重塑社会文化、社会秩序和待机关系。
关注家中的老人——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然而,很多小学生往往忽视了对家中老人的关注和关爱,导致老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提高他们的尊老意识和关爱能力,我们设计了这节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关注家中的老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爱。
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基础的科学知识,他们对老年人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他们往往难以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难以将尊老意识和关爱能力转化为实际行动。
因此,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尊老意识和关爱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学会制作简单的家用老年辅助器具;调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提出改进建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老年人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提高尊老意识和关爱能力;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
难点:将尊老意识和关爱能力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老年辅助器具材料、纸张、彩笔等。
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等。
3. 场地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家庭客厅的形式,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人员准备:邀请老年人或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讲座或现场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PPT展示老年人的生活照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家里有老人吗?你们平时是怎么关心他们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关心老人》教学案《关心老人》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关心老人》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谈一谈。
师: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几口人呢?你们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吗?生:我们家里有三口人,我们不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生:我们家里有五口人,我们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师:爷爷奶奶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辛苦操劳,他们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他们的脸上刻满了皱纹。
小朋友,你们想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呢?生:爷爷奶奶,谢谢你们!生:爷爷奶奶,我爱你们!生:爷爷奶奶,我会孝顺你们,让你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二、知识问答,赛一赛。
师:小朋友们都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可是你们了解你们的爷爷奶奶吗?请看一组“爱心小测试题”。
比赛规则是:分三组进行竞答,形式均为抢答,答题要诚实,答出一题给小组加一颗红星。
出示“爱心小测试”题:爷爷的生日是()年()月()日。
奶奶的生日是()年()月()日。
外公喜欢做的事情是()。
奶奶最爱吃的是()。
奶奶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
爷爷(或奶奶、外公、外婆)心中最大的烦恼是()爷爷(或奶奶、外公、外婆)最渴望实现的心愿是()。
能使爷爷(或奶奶、外公、外婆)快乐的事是()。
生:我不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日,我知道外公最喜欢做的事是去钓鱼,奶奶最爱吃的是炒韭菜,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新白娘子传奇》。
师:你能够了解三项,很不错,给你们小组加三颗红星!生:我知道爷爷最大的烦恼是我不听话,老是惹他生气,能使他最快乐的事是我的成绩进步了。
师:您能过了解爷爷最大的烦恼,知道能使他最快乐的事,也很不错。
相信你一定能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爷爷,让他开心的!生:我爷爷的生日是1955年7月20日,我奶奶的生日是1957年4月7日。
师:你真棒!你清楚地记得爷爷奶奶的生日,为你们小组添两颗星!生:我的奶奶的生日是1956年3月22日,她最喜欢看的电视是《水浒传》。
生:奶奶最爱吃的是红烧肉,最喜欢看的电视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她心中最大的烦恼是自己有高血压的病,最渴望实现的心愿是能到北京去看一看。
品德与生活《关心老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关心老人的需要和问题;(2)理解并体会关心老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意义;(3)学会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帮助老人;(4)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1)情感教育指导下诱发学生共鸣;(2)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3)观察、体验、反思;(4)小组合作、角色扮演;(5)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二、教学内容:(一)早读环节老人是社会的重要一员,是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他们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很多优秀的老人,他们爱心无私,乐观向上,学习不倦。
还有一些老人,他们生活困难,身体欠安,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关心过老人呢?(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自己曾经关心过老人的经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通过分享,唤起学生的关心老人的情感,加深对老人的理解和关注。
(三)知识传授根据学生的共鸣与话题展开,在黑板上列出“关心老人”的主题词语。
接着,教师为学生呈现一些关心老人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关心老人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关心老人产生兴趣和探索。
(四)实践环节1.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心老人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其中,可以包括帮助老人过马路、陪老人聊天、给老人送去温暖的问候等。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关心老人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关爱意识和责任感。
2.采访老人:将学生分成小组,有针对性地采访周围的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问题,进而提供帮助。
学生需要事先准备好采访问题,并决定报告形式,如写文章、做展板等。
(五)反思与讨论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进行反思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如:“你们在实践中有什么困难和挑战?”“通过这次实践你们有什么改变和收获?”等。
(六)知识拓展讨论老人福利制度和老人对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老人对于一个社会的价值和作用,并扩大对老人的关心。
教案:《关心老人,了解老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人的生活状态,培养他们关爱老人的情感。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与老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老人的生活现状2. 如何与老人沟通3. 关爱老人的实际行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老人的生活现状,引发他们对老人的关注和关爱。
2. 老人的生活现状1. 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
2. 老师简要介绍我国老人的生活现状,让学生了解老人的需求和困难。
3. 如何与老人沟通1. 讲解与老人沟通的技巧,如:耐心倾听、尊重老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老人沟通的经验和心得。
4. 关爱老人的实际行动1. 讲解关爱老人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关爱老人是每个人的责任。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关爱老人的实际行动,如:帮助老人做家务、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表演节目等。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行动计划,全班共同评选出最佳方案。
5. 总结与反思1. 老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关爱老人从我做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老人生活现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与老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 学生关爱老人的实际行动。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老人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2. 鼓励学生主动与老人交流,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 组织学生参加关爱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老人。
六、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导入环节。
2. 相关书籍、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3. 社会实践基地,用于组织学生参加关爱老人的实践活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关爱老人的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关心老人,了解老人粤教版一、活动主题:关心老人,了解老人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2. 培养学生主动关心、关爱身边老人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学生与老人的感情。
三、活动时间:2课时四、活动准备:1. 调查材料:关于老人的生活状况、兴趣爱好等。
2. 采访器材:录音机、摄像机等。
3. 活动场地:学校会议室、老人活动中心等。
五、活动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主题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老人,引发学生对老人的关心。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老人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关爱老人的情感。
环节二: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老人。
2. 学生提出关爱老人的建议,如陪伴、倾听、关心生活等。
环节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有关关爱老人的案例,如学生关爱老人的事迹、社会上的关爱老人活动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关爱老人的具体做法,总结关爱老人的经验和教训。
环节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学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身边老人的需求和愿望。
2. 学生记录调查结果,准备后续的分享和交流。
第二课时:环节一:成果分享(10分钟)1. 各小组代表分享调查结果,介绍老人的需求和愿望。
2. 学生针对调查结果,讨论如何满足老人的需求,关爱老人。
环节二: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关爱老人的行动计划。
2. 学生讨论如何将行动计划付诸实践,关爱身边老人。
环节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培养学生关爱老人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关爱老人。
环节四:课后实践(1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关爱老人。
2. 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承诺在日常生活关爱老人。
关心老人教案教案标题:关心老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老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需求。
2. 培养学生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1. 老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需求。
2. 如何关心和照顾老人。
3. 学习与老人交流和建立亲密关系的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中的老人,并让学生分享他们与老人的经历和感受。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老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教学主体:1. 介绍老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需求,包括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的特殊需求。
2. 分析老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孤独、健康问题和经济困难等。
3. 探讨如何关心和照顾老人,包括定期探访、提供帮助和支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老人建立亲密关系,例如倾听他们的故事、关心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等。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老人交流的经验和技巧。
展示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老人进行采访,并记录下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2. 学生展示采访结果,分享老人的故事和经验。
总结活动: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关心老人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关心和照顾自己家中的老人以及周围的老人。
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老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需求。
2. 采访问题的清单,帮助学生进行老人采访。
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引导学生分享交流经验和技巧。
评估方法:1. 学生对老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需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如何关心和照顾老人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与老人交流和建立亲密关系的技巧的运用情况。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志愿者工作,为老人提供帮助和陪伴。
2. 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或老人福利机构,让他们亲身体验并了解老人的生活和需求。
通过此教案,学生将了解到老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需求,并培养起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