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虚拟仪器设计大赛扩大规模首次扩展至京津21所高校
- 格式:pdf
- 大小:111.28 KB
- 文档页数:1
第30章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为了培育高校在校生的科学爱好、锻炼综合素养、展现创新能力;推动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向更广和更深的层次进展;构建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一起支持的拔尖创新人材培育的有效载体和卓越工程师培育平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按期主办“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
大赛官方网址为:。
简要介绍2020年第一届竞赛由清华大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虚拟仪器与网络化系统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分会”、“周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起承办,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协办。
大赛面向全国高校虚拟仪器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相关理工科专业,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运算机、电气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汽车工程、宇航科学等。
参赛资格及作品申报(1)参赛规那么●参赛作品为面向应用的虚拟仪器设计项目,参赛项目为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选手需基于主流的虚拟仪器技术软、硬件平台,完成测试、操纵、自动化或其他创新性的应用开发。
●参赛作品命题软件组:基于主流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完成指定命题。
综合组:采纳主流的模块化硬件平台完成自由命题。
为公平起见,综合组将分为三个基于不同平台的组别进行评比,软件平台不限。
●大赛设置初赛、决赛两个环节。
初赛作品统一提交至大赛指定网络平台——图形化系统设计门户网站,提交作品应包括:代码、视频和说明文档等;经大赛专家委员会评选出的初赛优胜者入围决赛,决赛将到昔时承办高校进行现场展现与答辩。
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高校都可参赛,各高校组织队伍参赛,参赛队伍数量不限,每队由1~2名指导教师,3~5名在校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不限)组成。
(2)2020年第一届大赛时刻表2020年第一届竞赛时刻如表30-1所示。
表30-1 2011年第一届竞赛时刻表竞赛奖励所有参赛队伍将取得由主办单位签发的“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参与奖”荣誉证书。
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目录一、培养目标 (2)1. 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人才 (3)2. 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43. 培养具备工程伦理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5二、培养理念 (7)三、培养路径 (8)1. 课程体系建设 (9)1.1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11)1.2 专业方向特色课程体系 (12)2. 科研实践 (13)2.1 学术研讨与项目资助 (14)2.2 企业实习与合作项目 (16)2.3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17)3. 创新设计 (18)3.1 创新设计竞赛与挑战 (18)3.2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20)四、能力培养 (22)1. 专业技能能力 (23)2. 创新能力 (24)2.1 创造性思维 (26)2.2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27)3. 跨学科知识能力 (28)4. 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29)5. 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能力 (30)五、评价体系 (32)1. 教学评价体系 (33)2. 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35)3. 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36)六、人才培养支撑 (37)七、持续改进机制 (39)1. 定期评估与反馈机制 (40)2. 学会创新与发展机制 (4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应用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的走出国门、领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学原理、基本理论、核心技术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工程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学等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精通工程设计与实践:掌握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和技术,能够独立进行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并拥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拥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创新和创业的能力,能够推动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第六届虚拟仪器设计大赛暨首届京津地区虚拟仪器设计邀请赛章程一、 大赛组织机构【本届大赛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电子实习基地、美国国家仪器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科协承办,清华-NI 虚拟仪器联合教学实验室(精仪系)、清华-NI 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电子实习基地)、电机系电气工程自动化教学实验室作为大赛技术支持承担单位。
】【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和筹备工作。
组委会设立主任、副主任,委员若干名。
】顾 问: 尤 政 清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主 任: 杨建中 清华大学精仪系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邓 焱 清华大学精仪系韦思健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电子实习教研室黄松岭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教学实验室李 健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陈庆全 美国国家仪器中国有限公司委 员: 谭 丰 精仪系学生科协主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大赛设立评委会,主持参展作品的评比工作。
评委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五名、评委若干名。
】二、 大赛背景及宗旨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代表。
不断革新的计算机技术,从各个层面上影响着、引导着各行各业的技术更新。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虚拟仪器系统技术正以不可逆转的力量推动着测控技术的革命。
随着各个高校虚拟仪器实验室的建立和虚拟仪器实验的开放,同学们对虚拟仪器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本届比赛旨在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动手能力,活跃校园科技氛围,并进一步推动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发展,培养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和校风,培养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弘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激发同学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 比赛规则1、本次大赛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比赛和评分。
1)软件命题组:本组设置针对的人群较广,可以是虚拟仪器技术核心软件LabVIEW 的初学者,也可以是对LabVIEW 软件有一定基础的熟练使用者,通过解决组委会提供的具体题目达到增进对虚拟仪器技术的了解,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2 © 2023 大疆创新 版权所有声明参赛人员不得从事或参与任何经RoboMaster 组委会认定的涉嫌公众争端、敏感议题、冒犯大众或某些大众群体或其它破坏RoboMaster 形象的行为,否则,组委会有权永久取消违规人员的比赛资格。
阅读提示符号说明禁止重要注意事项操作、使用提示词汇解释、参考信息修改日志日期版本 修改记录 2023.04.11V2.0首次发布© 2023 大疆创新 版权所有3目录声明....................................................................................................................................................... 2 阅读提示 .. (2)符号说明 ........................................................................................................................................ 2 修改日志 ............................................................................................................................................... 2 1.大赛概要 ................................................................................................................................................ 4 1.1简介 ................................................................................................................................................. 4 1.2参赛队伍名单 .................................................................................................................................. 4 2. 赛制和奖项 ............................................................................................................................................ 7 2.1大赛制度 (7)2.1.1抽签方式 ............................................................................................................................... 7 2.1.2赛制....................................................................................................................................... 7 2.2 奖项设置 . (9)2.2.1 3V3对抗赛 ............................................................................................................................ 9 2.2.2步兵对抗赛 ............................................................................................................................ 9 2.2.3机器人实战奖 ...................................................................................................................... 10 3. 赛季日程 ............................................................................................................................................. 11 3.1场地适应性训练时间表 .................................................................................................................. 12 3.2比赛场序及时间表 ......................................................................................................................... 14 3.3比赛流程........................................................................................................................................ 19 4.场馆信息 .............................................................................................................................................. 20 4.比赛地点 .......................................................................................................................................... 20 4.2场地示意图 .................................................................................................................................... 20 4.3主要交通路线 ................................................................................................................................ 20 4.4餐饮安排........................................................................................................................................ 21 4.5酒店推荐........................................................................................................................................ 22 5. 参赛声明 ............................................................................................................................................. 23 5.1参赛安全须知 ................................................................................................................................ 23 5.2参赛声明........................................................................................................................................ 24 5.3知识产权声明 .. (25)4 © 2023 大疆创新 版权所有1. 大赛概要1.1 简介作为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旗下赛事之一,RoboMaster 机甲大师赛高校系列赛,是由大疆创新发起,专 为全球科技爱好者打造的机器人竞技与学术交流平台。
2022年11月清华大学修缮校园管理中心招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库集锦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选题(共25题)1.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
A.学徒培训B.转岗培训C.适岗培训D.待岗培训答案:D本题解析: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如适岗培训)。
2.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相互响应的五大文明体系。
A.物质文明B.政治文明C.社会文明D.生态文明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
A.教育法治的权威化B.教育治理的法律化C.教育关系的制度化D.法治精神答案:D本题解析: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蕴含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
法治精神也体现了主体的自由平等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以及权利义务观念。
4.关于高等学校埘学生的处分,依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可以给予学生记过和记大过的处分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B.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纪处分的申诉C.学校时学生的处分可以不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D.学校对学生的开除学籍的处分.应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答案:B本题解析:学校可以给予学生纪律处分的种类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因此A项错误;在对学生做出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决定之前,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做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享有陈速和申”的权利,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因此C项错误: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提交校长办公会或者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决定,因此D项错误。
5.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必须经历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时也会不断地出现反复,这就决定教师的劳动具有()特点。
多学科交叉融合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研究范围与限制 (5)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6)2.1 虚拟教研室的定义与特点 (7)2.2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框架 (9)2.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0)2.4 研究流程与步骤 (11)三、多学科交叉融合虚拟教研室的现状分析 (12)3.1 国内外虚拟教研室的发展现状 (13)3.2 多学科交叉融合虚拟教研室的典型模式 (14)3.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5)四、多学科交叉融合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策略 (16)4.1 明确建设目标与定位 (18)4.2 优化教研室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19)4.3 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20)4.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 (21)4.5 构建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22)五、多学科交叉融合虚拟教研室的技术支持与平台建设 (23)5.1 基础设施需求分析与规划 (24)5.2 技术平台的选择与搭建 (25)5.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27)5.4 平台功能与界面设计 (28)六、多学科交叉融合虚拟教研室的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29)七、多学科交叉融合虚拟教研室的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31)7.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2)7.2 评估方法与工具选择 (33)7.3 评估过程与结果分析 (34)7.4 持续改进策略与建议 (35)八、结论与展望 (36)8.1 研究总结 (37)8.2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38)8.3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39)一、内容概览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学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响应这一趋势,我们提出了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虚拟教研室”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教研室的时空限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协同合作。
资源整合与共享:搭建一个集成了丰富多学科教学资源的网络平台,实现教师和学生资源的全面覆盖与高效利用。
智能制造工程训练中心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目的 (3)1.2 背景与意义 (4)二、总体目标与建设内容 (5)2.1 总体目标 (7)2.2 建设内容 (7)2.2.1 硬件设施建设 (9)2.2.2 软件系统建设 (10)2.2.3 人才队伍建设 (11)三、功能定位与业务范围 (12)3.1 功能定位 (14)3.2 业务范围 (15)3.2.1 人才培养 (16)3.2.2 科研创新 (17)3.2.3 社会服务 (20)四、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21)4.1 教学计划 (21)4.2 课程设置 (23)4.2.1 基础课程 (24)4.2.2 专业课程 (26)4.2.3 实践课程 (28)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29)5.1 教学方法 (30)5.1.1 项目式教学 (31)5.1.2 问题导向学习 (32)5.1.3 翻转课堂 (33)5.2 教学手段 (35)5.2.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6)5.2.2 实训基地建设 (37)六、师资队伍与培训 (39)6.1 师资队伍 (40)6.1.1 人才引进 (41)6.1.2 培训提升 (42)6.2 培训计划 (43)6.2.1 入职培训 (44)6.2.2 在职培训 (45)七、运营管理与评估 (46)7.1 运营管理 (48)7.1.1 制度建设 (49)7.1.2 运行监控 (50)7.2 评估体系 (51)7.2.1 教学质量评估 (52)7.2.2 设备设施评估 (53)八、发展规划与政策建议 (55)8.1 发展规划 (56)8.2 政策建议 (57)8.2.1 资金支持政策 (58)8.2.2 人才引进政策 (59)九、结语 (61)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其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点。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技术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未知1.近日,华为全新折叠旗舰华为MateX5正式开售。
作为华为全新一代折叠旗舰,华为MateX5超越自我再立标杆,为消费者带来面面皆长板,真正意义上轻薄可靠的全能折叠体验。
下列关于折叠屏手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折叠屏的设计迎合了当下消费者追求便携和观看体验的多种需求,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B.可折叠技术涉及到材料学、制造工艺、结构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C.屏幕进行折叠和展开后,有明显的界面切换延迟,体现了技术的复杂性D.从彩屏到触屏,再到如今的折叠屏,手机屏幕的形式不断变化,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2.如图所示是一款机械臂万向水龙头延伸器,能大角度3D旋转,满足各种生活用水需求。
下列关于该产品的分析与评价中不恰当的是()A.向上可直接冲洗口腔,不用手持牙杯,体现了技术解放人的作用B.花洒出水,起泡出水两种模式轻松切换,体现了人机关系的高效目标C.万向水龙头延伸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体现了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D.与水龙头相连的接口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设计,适用于市场上大部分水龙头,体现了设计的技术规范原则3.如图所示为今年大疆最新发售的action4运动相机,它小巧便携,防抖能力强,适合旅行拍摄,可以很方便地拍摄旅行中的画面。
以下关于该产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运动相机适合在徒步、骑行、滑雪、冲浪等各项运动中使用,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B.运动相机可以安装在自拍杆上,自拍杆最多可延长至1.5m,使用者在使用自拍杆时容易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体现了技术的复杂性C.大疆action4代相机配备1/1.3英寸coms,相比3代采用了更大的传感器,画面细节更好,尤其是暗光环境下拍摄体验更好,该技术创新属于技术革新运动相机的出现,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运动浪潮,人们在互联网各种平台上分享户外运动视频D.体现了技术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4.“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开始了月球探测工作。
学校科技节的活动方案目录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2)1.1 科技节的意义 (2)1.2 活动目标 (3)二、活动主题与时间 (4)2.1 主题设定 (4)2.2 活动时间安排 (5)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5)3.1 科技展览 (6)3.2 科技竞赛 (8)3.3 科技讲座 (9)3.4 其他活动形式 (10)四、活动组织与参与 (11)4.1 组织机构设置 (12)4.2 参与人员 (12)4.3 各部门职责 (14)五、活动宣传与推广 (15)5.1 宣传方式 (16)5.2 宣传渠道 (17)5.3 宣传效果评估 (18)六、活动预算与资源支持 (19)6.1 预算编制 (20)6.2 资源支持 (20)七、活动评估与总结 (22)7.1 活动效果评估 (22)7.2 活动经验总结 (23)一、活动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我校决定举办科技节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科技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氛围。
本次活动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科技创新成果、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同时增强学生对前沿科技的认知与兴趣,从而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科技节的意义科技节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科技节也是展示学校科技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科技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科技魅力的机会,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科技实验、科技作品制作等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从而培养起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技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科技节期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各种科技创新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