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物的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气味、硬度等-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的分类: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第二章:材料常见的物理性质1. 颜色与光- 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颜色的三原色和三基色2. 热与温度- 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温度的测量和单位3. 声音与噪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 电与电路- 电的产生和传导-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和电器第三章: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光泽等 - 非金属的性质:不良导电性、脆性等2. 酸、碱和盐- 酸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碱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盐的性质和应用领域3.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性质和重要性第四章:机械运动1.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牛顿定律和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质量的关系 - 摩擦力的产生和减小方法3. 功和机械能-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第五章: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速度-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 光的反射特性:平面镜、凸镜和凹镜3.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光的成像规律和应用第六章:声的传播与反射1. 声的传播- 声的传播介质和速度- 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2. 声的反射和回声- 声的反射规律和应用- 回声的产生和特点3. 声音的利用- 声音的放大和捕捉- 声音的运用:通讯、音乐等第七章:电的传输与应用1. 电的传输-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电阻的作用和测量方法2. 电的应用- 电的加热效应和电灯的原理- 电的化学效应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电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的原理第八章:常见现象与科学思维方法1. 声光电效应与光电池- 光电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晶体管和光电池的作用和结构2. 磁场与电磁铁-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电磁铁的结构和应用3. 科学思维方法- 观察、提问、实验和推论的过程- 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这是《科学》上册各章的知识要点概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动物的变化大班教案第一章:认识动物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在不同季节中的外观和行为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动物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外观变化:如羽毛、体色、角的生长等。
2. 动物的行为变化:如迁徙、冬眠、繁殖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图片:展示不同动物在不同季节中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动物变化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动物变化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幼儿观察到的动物变化,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幼儿是否观察过动物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
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动物在不同季节中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 讲述故事:讲述一个关于动物变化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动物变化的原因。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幼儿观察到的动物变化,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总结动物在不同季节中的外观和行为变化,强调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五、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记录下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并和家长分享。
第二章:动物的迁徙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和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迁徙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动物迁徙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迁徙的原因:如寻找食物、繁殖、避免恶劣环境等。
2. 动物迁徙的过程:如迁徙路线、迁徙季节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图片:展示不同动物迁徙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动物迁徙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迁徙的原因和过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幼儿观察到的动物迁徙,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幼儿是否听说过动物迁徙,引导幼儿思考。
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动物迁徙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 讲述故事:讲述一个关于动物迁徙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迁徙的原因和过程。
动物的变化第一章:认识动物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动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变化过程图片,如蝴蝶、青蛙等。
3. 观察和描述:让幼儿观察图片,并描述动物的变化过程。
第二章: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生长和繁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图片,如鸟、鱼等。
3. 观察和描述:让幼儿观察图片,并描述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第三章:动物的适应和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和保护自己。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适应和保护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动物如何适应环境和保护自己。
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动物适应环境和保护自己的图片,如鸟巢、蜘蛛网等。
3. 观察和描述:让幼儿观察图片,并描述动物的适应和保护方式。
第四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教学目标:1. 学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类别的动物图片,如哺乳动物、鸟类等。
3. 观察和描述:让幼儿观察图片,并描述动物的特征。
第五章:动物的变化游戏教学目标:1. 巩固对动物变化的理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回顾动物的变化。
2. 游戏活动:进行动物变化的游戏,如猜谜游戏、角色扮演等。
3. 观察和描述:让幼儿在游戏中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变化。
第六章:动物的迁徙和迁徙路线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和迁徙路线。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迁徙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动物迁徙的原因和迁徙路线。
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迁徙路线图片,如鸟类的迁徙、鲸鱼的迁徙等。
初中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及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及温度计标尺垂直,及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外表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外表,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到达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外表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及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第7章物質的變化_評量練習理化(二)7-1 ~ 7-3(1)()1. 當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時,有何種現象發生?ˉ(A)溶液溫度上升ˉ(B)產生白色沉澱ˉ(C)產生大量氣泡ˉ(D)溶液顏色變紅。
()2. 下列哪一項屬於放熱反應?ˉ(A)水的電解ˉ(B)光合作用ˉ(C)電池放電ˉ(D)藍色硫酸銅晶體變成白色硫酸銅粉末。
()3. 石油是混合物,若經過分餾,收集沸點在70℃~120℃範圍之物質即是汽油,則此汽油是(A)混合物ˉ(B)純物質ˉ(C)元素ˉ(D)以上皆非。
()4. 若反應方程式為2A+B→3C,8公克的A和20公克的B可以完全反應,則生成C的質量為ˉ(A)36公克ˉ(B)24公克ˉ(C)12公克ˉ(D)28公克。
()5. 欲從食鹽水中得到食鹽須用ˉ(A)溶解法ˉ(B)過濾法ˉ(C)結晶法ˉ(D)層析法。
()6. 市面上有一種暖暖包,它的主要成分是鐵粉、水和食鹽等,因鐵粉曝露在空氣中,且水和食鹽會加速鐵的氧化,而使暖暖包產生熱,可做為熱敷用,請問下列反應中,和暖暖包的反應過程是相似的是哪一項?(A)樟腦丸昇華ˉ(B)鎂帶燃燒ˉ(C)冷劑的製造ˉ(D)晾乾衣服。
()7. 鎂燃燒產生強光的反應中,反應物是ˉ(A)氧ˉ(B)氧化鎂ˉ(C)強光ˉ(D)酒精燈。
()8. 將少許的大理石和稀鹽酸裝在試管中,如右圖,一段時間後,將發現試管的總質量將減少,原因為ˉ(A)此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恆定律ˉ(B)因為產生了白色沉澱ˉ(C)氣體逸散到空氣中ˉ (D)消耗掉一部分的大理石。
( )9. 鐵生鏽、食物被消化、冰棒熔化、水受熱蒸發、酒變酸,屬於化學變化者有多少種?ˉ(A)1ˉ(B)2ˉ(C)3ˉ(D)4。
( )10.下列這幾種物質中,有幾種是混合物? 醬油、酒精、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空氣、葡萄糖、18K 金、青銅、生鐵、甲醇、聚乙烯、稀硫酸(A)8種ˉ(B)9種ˉ(C)10種ˉ(D)11種。
( )11.下列哪一項為吸熱反應?ˉ(A)氫氧化鈉加稀硫酸ˉ(B)光合作用ˉ(C)太陽發光及熱ˉ(D)木柴燃燒。
高中热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热能与温度1. 热能的传递热能是一种能量,在自然界中可以通过导热、对流、辐射等方式传递。
导热是指物质内部热能的传递,通常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中。
对流是指流体内部热能的传递,通常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辐射是指热能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递,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程度的表现,是一种度量热能的物理量。
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F)或开尔文(K)来表示。
摄氏度和华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而开尔文是绝对温度单位,它的零点是绝对零度,即摄氏度和华氏度的-273.15℃。
3. 热平衡与温度计量当两个物体接触后,如果它们的温度分别相等,那么它们之间不存在热能的传递,这种状态称为热平衡。
温度计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仪器,通常使用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机热机是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等。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机的效率等于所做的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即η=W/Qh。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系统的内能的增量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和所做的功的和,即ΔU=Q-W。
3. 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准静态过程等温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保持温度不变的过程,绝热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的过程,准静态过程是指系统状态变化缓慢、连续的过程。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 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一种理论上最有效的热机循环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绝热压缩四个过程。
根据卡诺循环的定义,任何热机的效率都不能超过卡诺循环的效率。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在任何孤立系统的准静态过程中,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即ΔS≥0。
它指出自然界中所有热量不能完全转化为有用的功的事实。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如热泵原理、热力机械、热力机器和热力循环等。
第七章物質的變化講義
★7-1 物質的變化
一、物質的變化:在日常生活中,周圍的物質不停地發生變化,可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一)物質發生變化時,若只有外表的形態發生改變,未產生新物質,稱為______變化。
如:物質的三態變化、溶解等。
(二)物質經由反應後,產生與原來物質不同的新物質,這種變化稱為_______變化。
如:燃燒、鐵生鏽、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例題】1.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寒冷的夜裡______成露珠,露珠受陽光照射又______成水蒸氣,這種變化屬於_______變化。
2.溫度計中水銀的變化,乃因______變動而引起體積的改變,是屬於_____變化。
3.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與_____發生反應,產生鐵鏽,是屬於_______變化。
4.大理石與鹽酸反應產生_________,這是一種______變化。
5.下列變化中,哪些是物理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食物腐敗(B)汽油揮發(C)色布漂白(D)生蛋變皮蛋(E)糖燒成焦黑
(F)汽油燃燒(G)紙燒成灰(H)電燈發光(I)光合作用(J)衣服水洗後褪色
(K)呼吸作用(L)火藥爆炸(M)酒變醋(N)銅生銅綠(O)濕衣服曬乾
(P)衣服撕破(Q)樟腦昇華(R)將麥磨成麵粉(S)溫度計熱脹冷縮
(T)牛油融化(U)鉛筆寫字(V)打破玻璃杯(W)飯燒焦變黑
(X)牛奶變酸(Y)碘溶於酒精(Z)食物在胃中消化。
★7-2 純物質與混合物
一、物質的分類:
金屬元素
元素非金屬元素純物質
物質化合物無機化合物
混合物有機化合物
(一)純物質:具有一定的組成和性質(如熔點、沸點、密度…..)。
(二)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純物質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仍保有其成分物質的性質。
混合物純物質
二、物質分離的方法:
(一)溶解過濾法:利用物質對水的溶解度不同及不同而分離。
(二)蒸餾法:利用物質的不同而分離,收集沸點的液體。
(三)結晶法:利用物質的不同而分離,收集沸點的固體。
(四)層析法:利用物質的附著力不同而分離。
三、粗鹽精製:溶解過濾結晶
【例題】1.(A)銅(B)墨水(C)泥沙(D)水銀(E)酒(F)空氣(G)自來水(H)二氧化碳(I)白金(J)氯化氫(K)蠟燭(L)大理石(M)氧(N)汽水;
上列何者為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罐裝商品(如:果汁、藥水等)會標示「使用前搖一搖」,這一類商品的成分是
屬於(A)純物質(B)混合物(C)無法判斷。
答:_______。
3.純物質與混合物的主要區別為(A)前者組織均勻;後者組織不均勻(B)前者具有
一定的特性;後者無固定的特性(C)前者有一定的形狀;後者無一定的形狀(D)
前者有特定的顏色;後者無一定的顏色。
答:______。
4.小花測量一不知名液體的沸點,實驗結果發現其沸點介於150℃~158℃之間,請問此
液體為純物質或混合物?__________。
5.根據課本「分離食鹽與沙粒」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過濾食鹽水與沙粒時,需用到下列哪三項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熱食鹽水時,需用下列哪一項器材盛裝較適當?___________。
(3)根據本實驗,不能得到下列哪一項推論?_______。
(甲)食鹽密度小於沙子(乙)食鹽比沙子易溶於水
(丙)食鹽的沸點比水高(丁)食鹽水是混合物
6.有糖與甲物質的混合物。
為了將糖與甲物質分離,將此混合物放入燒杯中加
利用適當的分離方法
水充分攪拌後過濾,試回答下列問題:
(1)過濾時使用下列那一裝置最佳?_______。
(2)過濾能分離糖與甲物質,乃因(A)甲溶於水,糖不溶於水(B)甲不溶於水,糖溶於水(C)糖與甲物質都溶於水(D)糖與甲物質都不溶於水。
答:______。
7.下列有關混合物的敘述,何者錯誤?(A)混合物可能是由二種以上的純物質組成(B)混合物的成分比例固定者,可稱為純物質(C)以甲、乙兩種物質所組成的混合物,其性質會隨著混合時的比例不同而不同(D)水溶液是一種混合物。
答:_____。
★7-3 化學反應的現象
一、化學反應發生時,經常會伴隨一些現象發生:
(一)反應後可能產生氣體或沉澱。
例:A.鹽酸加大理石會冒出氣泡,此氣體是________。
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會產生____色沉澱(成分__________)。
(二)反應後可能產生顏色或氣味的改變。
例:A.加有酚酉太的氫氧化鈉溶液呈紅色,若用吸管吹氣後,溶液會變____色。
B.黃色的硫粉在純氧中燃燒,會產生色火焰且有刺激性臭味的氣體產生。
(三)反應後可能伴隨光能或熱能的變化。
例:A.鎂帶在氧氣瓶中燃燒產生白光
B.電鍋煮飯:電能熱能
二、(一)不同類型的能量之間可以互相轉換。
(二)化學變化都伴隨能量的變化,有的反應吸熱,有的反應放熱。
(三)有些物理變化也會使溫度發生改變,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時會放出熱量而使其附近溫度上升。
三、質量守恆
(一)化學變化時參加反應的物質稱為,產生的新物質稱為(產物)。
如: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鈣溶液都是無色溶液,兩者反應後會產生白色的碳酸鈣沉澱和無色的氯化鈉溶液,其中反應物是和,生成物則是
和。
碳酸鈉溶液+氯化鈣溶液氯化鈉溶液+碳酸鈣
(無色)(無色)(無色)(白色沉澱)
(二)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裡,反應前所有物質的總質量恆等於反應後所有物質的總
質量,稱為____________定律。
【例題】1.當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反應時,會產生_____色的沉澱。
2.在反應的過程中會釋放出熱量、光能或電能為_______反應;
若需要吸收外界的熱量、光能或電能,則為_______反應。
3.夏天午後雷陣雨前,天氣為什麼會感到悶熱?(A)因為是夏天,所以悶熱(B)下
雨前,空氣乾燥(C)因空中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會放熱。
答:_____。
4.(A)木柴燃燒(B)水的電解(C)光合作用(D)螢火蟲發光(E)電池放電(F)
酸鹼中和(G)藍色硫酸銅晶體加熱變成白色硫酸銅粉末和水;以上屬於放熱反應者
為________________。
5.設20克的A物質分解生成5克的B及C,則C的質量應為_____ 克;可根據
___________定律而得。
6.選出下列正確的敘述:(A)10克雙氧水加熱可得到10克的水(B)10克蠟燭完全
燃燒所得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和等於10克(C)10克銅在空氣中燃燒所得氧化銅的
質量為10克(D)10克鐵生鏽後其質量大於10克。
答:_____
7.若反應方程式為2A+B 3C,假設8克的A與20克的B可以完全反應,則生成的C 的質量為_______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