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结石的X线诊断分析(附65例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十二指肠第二段的X线解剖(附99例报告)
陈巨坤;李瑞兰;高育璈;李晖
【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1986(5)5
【摘要】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自1955年Liott氏首先报道以来,无论在方法,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1-4),但我国对正常造影表现报道不多,本文通过99例我国正常成人造影的分析,着重描述第二段的X线解剖,报道一些正常数据,供临床应用参考。
【总页数】4页(P251-253)
【关键词】十二指肠;X线解剖;第二段
【作者】陈巨坤;李瑞兰;高育璈;李晖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数理统计组【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3
【相关文献】
1.十二指肠腺癌的X线诊断(附4例报告) [J], 高雅
2.胃十二指肠结石的X线诊断分析(附65例报告) [J], 冯铁新;韩建民
3.胃十二指肠结石的X线诊断分析(附65例报告) [J], 冯铁新;韩建民
4.胃和十二指肠异位胰腺X线造影表现(附5例报告) [J], 李桂萍;安永胜
5.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解剖技巧与手术体会(附30例报告) [J], 马晨阳;胡明华;王小明;孙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藏!十二指肠良性及恶性肿瘤各种影像表现(附病例)学霸整理,速速收藏!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瘤(Villous Duodenal Adenoma)58岁男性,餐后消化不良。
内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第二、三部粘膜呈结节样;邻近十二指肠乳头(箭)可见绒毛状腺瘤。
超声内镜:无蒂肿物,呈中等回声,分叶状,固有肌层(箭)完整,呈环状低回声。
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二、三部可见无蒂充盈缺损,粘膜不规则,呈皂泡样表现(箭)。
CT【冠状动脉晚期(层厚1mm)及轴位延迟期(层厚5mm)】: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可见相对富血供的增厚的分叶状病变(箭),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c图❉)。
正常十二指肠粘膜如十二指肠近段(箭头)所示。
镜下:a,×20,腺瘤样息肉,局部高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b,×200,高度不典型增生;c,×200,原位腺癌。
小结腺瘤(adenomas)约占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1/2。
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s)是腺瘤样息肉的一种亚型,有高度恶性潜能。
小肠绒毛状腺瘤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但是在所有十二指肠肿瘤中仅占1%。
大部分绒毛状腺瘤见于十二指肠第二部(降段),起源于壶腹或壶腹周围区域的恶变率高达30-60%。
大部分绒毛状腺瘤为散发,部分见于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综合征患者。
平均年龄为56岁,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有关,可无症状,或消化不良,或梗阻性黄疸。
由于肿瘤脆性较高,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瘤最易发生隐匿性出血表现,其次为肠梗阻表现。
消化道造影:病灶体积小不易显示,较大时可表现为结节样或皂泡样、菜花状充盈缺损。
对怀疑肿瘤的病例均应行内镜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绒毛状腺瘤,但不足以除外癌。
可行内镜下活检,但有较高的假阴性率。
超声内镜可评估肠壁结构及粘膜下浸润深度。
CT表现:无特异性,密度不均,不同程度强化,体积较大病变可呈脑回样。
CT的作用在于明确肿瘤的腔外侵犯程度,评估局部有无肿大淋巴结,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
胃十二指肠疾病的X线诊断胃钡餐造影片(负像):显示成串珠状排列的“颗粒息肉样”病灶,粘膜皱襞增粗、扭曲。
胃钡餐造影片:充盈相示狭窄的胃窦部,粗锯齿状的轮廓。
胃钡餐造影片(同病例):双对比相示已舒张的狭窄段及增粗的环行皱襞。
[影像诊断] 慢性胃炎;慢性胃窦炎。
[临床提醒]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变一般局限于粘膜表层而腺体结构无变化,钡餐造影无异常改变,须依靠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
但就此认为X线造影无甚价值,则有失偏颇。
对于因炎症使胃粘膜水肿、冗长、活动性增加,随胃蠕动经幽门脱入十二指肠球部,这种动态的胃炎征象只能由X线检查观察到。
此外,胃炎常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存,检查时应注意观察。
二、胃溃疡[图像特征]胃钡餐造影片:单对比充盈相上显示胃体小弯侧腔外龛影及“项圈征”,龛影底部光整。
胃钡餐造影片:单对比充盈相,加压后胃小弯侧显示较小的楔形腔外龛影。
同心圆状影为胃肠机压迫器影像。
[影像诊断] 胃小弯胃溃疡。
[临床提醒] 多相法X线钡检是发现和诊断胃溃疡最常用的手段,检出率达89.4%。
更适用于有胃镜检查禁忌证或不愿做胃镜检查者。
溃疡治疗随访复查亦可以多相钡检完成。
与胃镜检查相比,X线造影的精确性有限,但资料可以永存,便于复查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有长期症状的患者即使X线检查未见异常,也需进行胃镜检查.对X线钡餐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应建议其行胃镜检查,结合多点活检排除癌变。
笔者根据经验认为,如考虑恶性的可能性较小时(根据年龄或溃疡的特征),可推迟到12周后再行胃镜检查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和做粘膜活检。
与胃镜不同的是,X线造影对粘膜下病变及胃动力异常很有意义。
在一些疑难病例,X线造影与胃镜检查应互为补充,任何一种检查都不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诊断方法。
三、胃间质瘤[图像特征]X线胃钡餐造影片:(1)胃底后壁肿块,境界光滑整齐,轻度分叶;(2)肿块周围粘膜纹被推移分离,覆盖肿瘤上方的粘膜皱襞则被展平;(3)钡剂均匀涂布于肿块表面,在切线位呈环形高密度带,勾勒出肿瘤之轮廓。
胃大部切除后空肠输出段植物性结石的X线诊断(附24例分
析)
张延昌;于宗润;谭士岑
【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1996(0)S1
【摘要】胃大部切除后空肠输出段植物性结石的X线诊断(附24例分析)张延昌,于宗润,谭士岑消化道结石,以胃山渣石、柿石等植物性结石多见。
胃大部切除术后常在空肠输出段近段形成结石。
以高位小肠梗阻或不全梗阻为主要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
文献中专题报道较少。
我院近4年来...
【总页数】2页(P121-122)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后;X线诊断;输出段;胃内结石;植物性;钡剂造影;充盈缺损;吻合口;例分析;高位小肠梗阻
【作者】张延昌;于宗润;谭士岑
【作者单位】山东乳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5
【相关文献】
1.B—Ⅱ式胃大部切除加空肠输入输出段侧侧吻合120例报告 [J], 张士兴
2.胃大部切除Roux-Y型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段远端小肠内疝扭转1例 [J], 汪华
霖
3.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出段空肠套入胃内一例 [J], 薛连才;王树地;姜兴朝
4.胃大部切除术后空肠输出段植物性结石的X线诊断:(附24例分析) [J], 张延昌;于宗润
5.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空肠输出段逆行套叠1例 [J], 葛巨刚;李红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十二指肠石的X线诊断(附70例报告)叶永保;刘荣国;林德荣;李加夫;崔高明;张新力;孔凡之;刘梦麟;荣永贵;刘禄清;冯恩孚;刘世海;钟瑞鸾;孟昭琥;马志;孔繁农;吴荣生;崔致占;刘恩佑;吴犇;石成山;车治广;宣晓宁;彭福成;张福祥;徐满长;阚明德;梁希蔚;贺增德;梁建设;郭均;冯光【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年(卷),期】1985(4)3【摘要】胃十二指肠石,也称胃,肠内结块或粪石,在消化道疾病中并非少见,国内大宗病例报告甚少,多为个案及短篇报导(1,2,3)。
为总结经验,现就19所医院共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70例胃十二指肠石综合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156-157)【关键词】胃下二指肠石;X线诊断;病理;临床表现;发病率;病因【作者】叶永保;刘荣国;林德荣;李加夫;崔高明;张新力;孔凡之;刘梦麟;荣永贵;刘禄清;冯恩孚;刘世海;钟瑞鸾;孟昭琥;马志;孔繁农;吴荣生;崔致占;刘恩佑;吴犇;石成山;车治广;宣晓宁;彭福成;张福祥;徐满长;阚明德;梁希蔚;贺增德;梁建设;郭均;冯光【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地区医院;河北省邢台地区医院;河南省商丘地区医院;广西省融安县人民医院;广西省三江县人民医院;北京铁路分局西山疗;北京铁路分局西山疗养院;山东省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中国人民武警部队甘肃总队医院;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解放军第89医院;解放军第35医院;解放军第232医院;湖南省怀化铁路分局医院;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湖北省孝感市花园镇第二人民医院;空军郑州医院;湖南省嘉禾县人民医院;内蒙古托克托县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8;R816.5【相关文献】1.胃十二指肠结石的X线诊断分析(附65例报告) [J], 冯铁新;韩建民2.胃十二指肠结石的X线诊断分析(附65例报告) [J], 冯铁新;韩建民3.胃良性肿瘤脱垂于十二指肠(球)的X线诊断(附8例报告) [J], 周连高;李方坤;汪志杰4.胃柿石的X线诊断(附1例报告) [J], 宋君5.胃柿石的X线诊断和消溶治疗(附10例报告) [J], 高生江;杨淑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X线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X线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以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诊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字化X线造影诊断与分析。
结果:58例患者中,X线造影成像达Ⅰ、Ⅱ级质量分别为33例与24例,共占98.3%,而Ⅲ级1例,只占1.7%。
X线造影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疾病56例,检出率为96.6%,其中1例胃溃疡、1例胃恶性淋巴瘤在造影中未能发现。
结论:X线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具有很好的图像显示质量,能提高诊断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X线造影;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价值;图像成像质量【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33-02胃十二指肠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脏器之一,且恶变几率比较高,为此需要进行早期诊断与干预,但胃十二指肠的解剖结构特殊,表现复杂,其定性诊断一直是一个难点[1]。
随着数字化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化成像X线造影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发展,其能快速显示病变部位,避免肠腔相互重叠,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图像质量,对胃黏膜结构有良好的显示能力,且对胃黏膜下及胃腔外生性病变的检出能力比较高[2]。
本文具体探讨了X线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主要症状为烧心反酸、进食梗噎、上腹隐痛、腹胀等;病理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疾病;年龄20~80岁,心、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肿瘤;合并严重心肝肾异常;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完全性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患者。
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24±4.19)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2.13±5.31)kg/m2;疾病类型:胃炎14例,胃溃疡16例,胃癌6例,胃恶性淋巴瘤2例,十二指肠炎14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
胃十二指肠结石的X线诊断分析(附65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57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249-01【摘要】目的探讨胃结石、十二指肠结石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采用上消化道造影、ct、胃镜对65例胃结石、十二指肠结石病人的检查结果分析。
结果单发胃结石57例,多发9例,巨大胃柿结石1例,十二指肠结石1例,结石大者易形成胃小弯溃疡,多发胃结石易形成胃溃疡及胃黏膜糜烂。
结论 x线钡餐检查,ct扫描检查对胃结石及十二指肠结石,有极高诊断符合率,并易做出鉴别诊断,且钡餐检查易发现伴发病变,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结石上消化道钡餐双重造影ct扫描胃镜检查胃十二指肠结石,也称胃、肠内结块或粪石。
因进食某种物质后在胃内形成的石性团块状物。
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小的如乒乓球,大者似婴孩头。
按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植物性、毛发性和混合性3种,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植物性的胃柿石。
在消化道疾病中,胃结石较常见,十二指肠结石较少见。
为了总结经验,现将收集经临床确诊65例胃十二指肠结石综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计65例,男54例,女1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
期中胃结石64例,十二指肠结石1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有食用柿子、黑枣、山楂等物,病程最短8小时,最长12个月。
46例经胃镜及十二指肠镜证实,30例行ct 检查。
9例经中药及治疗排出结石。
胃结石;毛发结石3例,枣结石5例,十二指肠结石1例(为枣石)。
病人有上腹不适、胀满、恶心或疼痛感38;有些病人有类似慢性胃炎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胀,钝痛,反酸,烧心27例;部分病人可合并溃疡7例;1例合并肠梗阻(为十二指肠结石病人),15胃柿石病人,可在上腹部触及活动的质硬包块。
有空腹吃涩柿子,空腹吃生山楂后喝茶、饮酒及多进食增高胃液酸度的食物,枣、鲜杏、毛发等病史的,有上述症状、体征,可行x线胃十二指肠钡餐双重造影或胃镜检查。
10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论 著胃石症可由进食某种植物性食物如“柿子、黑枣、山楂”等在胃内形成巨大纤维网格状团块或实性硬块,不能通过幽门而滞留在胃内,临床上以上腹部胀痛不适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
该病并非少见。
本院2007年至2009年间,经X-线钡餐造影诊断2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因使用新鲜软柿子与柿饼子而致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13例,上腹部疼痛6例,恶心、呕吐4例,食欲不振15例,消瘦12例,腹部压痛10例,扪及包块感2例,2例结石特别巨大,几乎填满整个胃腔,进食后呕吐,不愿进食,1例胃石随胃肠蠕动到达回肠,距回盲部约50cm处,不能前进,引起阻塞性肠梗阻,而手术取出。
1例因结石较大、硬,引起幽门梗阻亦行手术取出。
12例经胃镜下碎石后中西医结合,口服西咪替丁、碳酸氢钠溶液等保守治疗后,分别于4d~4周复查胃内结石消失。
4例明确诊断后,患者及家属不愿住院,自行回家处理(情况不详)。
1.2 检查方法(1)使用青岛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火圈牌”产气粉和硫酸钡Ⅱ型干混悬剂;(2)先服产气粉6g(2包),再服稀钡剂(硫酸钡50g加水50mL,总量约60mL)。
然后取卧位连续翻身2周,使钡剂在胃内分布均匀。
2 典型病例2.1 (图1)患者女,27岁,主因中上腹不适胀痛,在当地卫生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2周后症状逐渐加重,进食后胀痛明显,无恶心、呕吐;查体:体温36.5℃,脉搏76次/min,血压100/70mmHg,消瘦,慢性病容,心肺无异常;B超检查:肝、胆、胰无异常声像。
腹软,轻压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7×109/L,中性粒细胞胃石症的X 线诊断与临床贾云岭 晏正光 欧仕洪 陈昊炜 郑永兰 邝双鑫(中国人民解放军169医院放射科 湖南衡阳 421002)【摘要】目的 分析胃石症的临床表现与X线钡餐造影的影像学特征与价值,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胃十二指肠结石的X线诊断分析(附65例报告)
作者:冯铁新韩建民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R57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249-01
【摘要】目的探讨胃结石、十二指肠结石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采用上消化道造影、CT、胃镜对65例胃结石、十二指肠结石病人的检查结果分析。
结果单发胃结石57例,多发9例,巨大胃柿结石1例,十二指肠结石1例,结石大者易形成胃小弯溃疡,多发胃结石易形成胃溃疡及胃黏膜糜烂。
结论 X线钡餐检查,CT扫描检查对胃结石及十二指肠结石,有极高诊断符合率,并易做出鉴别诊断,且钡餐检查易发现伴发病变,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结石上消化道钡餐双重造影CT扫描胃镜检查
胃十二指肠结石,也称胃、肠内结块或粪石。
因进食某种物质后在胃内形成的石性团块状物。
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小的如乒乓球,大者似婴孩头。
按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植物性、毛发性和混合性3种,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植物性的胃柿石。
在消化道疾病中,胃结石较常见,十二指肠结石较少见。
为了总结经验,现将收集经临床确诊65例胃十二指肠结石综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计65例,男54例,女1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
期中胃结石64例,十二指肠结石1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有食用柿子、黑枣、山楂等物,病程最短8小时,最长12个月。
46例经胃镜及十二指肠镜证实,30例行CT检查。
9例经中药及治疗排出结石。
胃结石;毛发结石3例,枣结石5例,十二指肠结石1例(为枣石)。
病人有上腹不适、胀满、恶心或疼痛感38;有些病人有类似慢性胃炎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胀,钝痛,反酸,烧心27例;部分病人可合并溃疡7例;1例合并肠梗阻(为十二指肠结石病人),15胃柿石病人,可在上腹部触及活动的质硬包块。
有空腹吃涩柿子,空腹吃生山楂后喝茶、饮酒及多进食增高胃液酸度的食物,枣、鲜杏、毛发等病史的,有上述症状、体征,可行X线胃十二指肠钡餐双重造影或胃镜检查。
X线表现
除1例以急性肠梗阻就诊只做了腹部平片外,CT示软组织肿块影,经肠镜检查在回肠末端40厘米处柿石两枚。
其余的全部病例均做了X线钡餐双重造影及部分胃镜检查及CT检查。
在钡餐检查时所作的常规透视时所见:8例触诊可扪及胃腔内有移动性肿块,3例胃内潴溜液,1例不见胃泡显示。
手术证实为巨大胃结石。
钡餐双重造影所见(计64例)在64例胃结石中,可见胃腔内有大小不等类圆形及不规则形肿块影,有的肿块影显示充盈缺损,边缘稍呈分叶状,胃轮廓尚光滑。
经胃镜检查确诊证实为两个及三个胃结石。
在21例病人发现凹凸不平的肿块上,涂布薄层钡影,不甚均匀,在肿块表面呈现网格状,蜂窝状或不规则状,构型特殊,形如绣球。
在32例肿块“充缺”影在胃腔内均随体位和扪挤而上下移动,仅有5例肿块无明显移动现象,这可能是因肿块过大或与胃壁粘连之故。
24例患者吞钡后,见钡剂短暂受阻,随之沿胃腔内肿块边缘分流,1例病例由于肿块过大或与胃壁紧贴,出现钡柱从一侧绕流而下,胃黏膜未显影,经手术证实为巨大结石。
此外,还发现20例粘膜皱襞粗糙,25例胃蠕动减弱。
十二指肠结石1例,经十二指肠镜取出证实,发现由胃内结石排出而致,嵌顿在球部,导致不同程度肠梗阻,胃内有大量潴溜液。
CT所见;本组30例病人行上腹部CT平扫,表现为:胃腔内软组织团块或较高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缘不规则,但胃壁光滑,无增厚,黏膜规整,俯卧位扫描,团块位置有变动。
胃镜检查;有13例病人进行检查,可见圆形、类圆形结石,有9例胃腔内见多枚结石。
都可见不同程度胃黏膜损伤,尤以病史较长者为重。
并发胃溃疡及并发多灶性糜烂。
溃疡并出血3例。
讨论
一发病率与结石形成胃结石的发病率,各国报道不甚一致,欧美以毛发性胃结石居多,约占50%,植物性结石约占40%;日本以胃柿结石最多,占胃结石70%。
我国许多地区盛产柿、枣,故植物性结石较多,而胃结石尤著。
在胃肠结石中,分毛发石、动植物石、矿物石、混合石等,以胃结石最多。
肠石多有胃结石排出或胆结石进入所致。
毛粪石的形成多系食入毛发及植物纤维后,与胃内缠绕并与胃内粘液凝结形成团块而致;植物性胃结石,如胃柿、枣石,则多由于化学作用引起。
由于柿和黑枣都含有鞣酸,未成熟柿和黑枣鞣酸含量更高可达25%,鞣酸可与胃酸、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而沉淀下来;枣类含有树胶和果酸,一旦遇胃酸也可凝集,并将沉淀物粘合成块,更可与食物纤维残渣聚合,愈积愈大,并形成大小不等的结石。
二胃石与溃疡的关系本组病例中并发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对于发生溃疡,同时发现胃黏膜不同程度糜烂,原因可能系:(1)胃蠕动引起胃石移动致胃黏膜机械损伤;(2)胃石反复刺激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了胃黏膜的损害,甚至形成溃疡;(3)也有认为患胃溃疡者,胃酸增多,易诱发胃结石形成。
三鉴别诊断胃石应同胃占位性病变相鉴别:(1)胃石移动范围大,胃占位性病变无移动性;(2)胃石者胃壁多方位观察连续性好,胃占位性病变者可见胃壁中断及偏侧充盈缺损;(3)胃石者蠕动对称,胃占位性病变者蠕动在充盈缺损区附近消失;(4)胃石者胃黏膜正常,胃占位性病变者可形成胃黏膜皱襞破坏中断。
(5)胃石并发溃疡的龛影与充盈缺损不相关联,而癌性溃疡时二者不能分开,且溃疡不规则呈“火山口状”等特殊征象。
四影像学检查对胃石的诊断价值胃石的诊断需有食用柿、枣、山楂等水果的病史及相应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主要确诊及确定胃石的大小、数目、致密度,以及有无并发症。
X线钡餐检查可以达到以上目的,且经济实惠,为首先检查方法。
CT检查特别是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多层面重建图像,更易显示胃石形态、大小、致密度、与胃壁关系及有无并发症的存在,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秀红,岳冬梅。
植物性胃结石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厂矿医学,2007年,20卷,1期:67-68
[2]闫再宏,郭文有等,胃结石引起肠梗阻1例。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年,6卷,13期:2650-2651
[3]刘武,郑永。
十二指肠结石梗阻1例。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年,2卷,12期:1881-1881
[4]张兴亚,张晓鹏。
胃山楂结石症23例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报。
1993年,22卷,6期
[5]郭启勇主编,实用放射学。
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6]张雪林主编,临床影像诊断指南。
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100082 总参管理保障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