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章节测试题1.【答题】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的连接方法。
A.一种B.两种【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电路的并联和串联。
【解答】电路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
2.【答题】()是指在电路中,所有电阻(或其他电子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被连接在一起。
A.并联电路B.串联电路C.家用电路D.电【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电路图的知识点。
【解答】串联就是电路中各个元件被导线逐次连接起来,并联电路是指在电路中,所有电阻(或其他电子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被连接在一起。
3.【答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B.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在两端连接上导线C.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D.在画电路图时,元件可以随意摆放。
【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电路图的知识点。
【解答】画电路图的基本要求: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放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4.【答题】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______。
【答案】电池【分析】本题考查简单电路的知识点。
【解答】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5.【答题】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有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
【答案】串联并联【分析】本题考查电路的串联和并联【解答】为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
串联就是电路中各个元件被导线逐次连接起来,并联电路是指在电路中,所有电阻(或其他电子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被连接在一起。
6.【答题】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______、______、______就能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
【答案】导线电池小灯泡【分析】本题考查简单电路。
【解答】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能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
7.【答题】______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
【答案】电池盒【分析】本题考查电池的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单选题】1.高兴时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烦恼时则相反。
实际上时间是()。
A.有时候流逝快,有时候流逝慢B.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C.上述观点都不对2.下列计时器中,()的计时精度是最准的。
A.日晷B.摆钟C.水钟3.在学校田径运动会60米跑的项目中,测量速度的工具是()。
A.秒表B.手表C.发令枪4.古人用到的计时工具是( )。
A.指南针B.日晷C.地动仪5.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A.天B.月C.年6.摆钟、机械手表中都有摆。
这些摆的主要作用是()A.动起来更有趣,吸引人B.持续提供指针旋转动力C.控制指针旋转7.如图是探究小组制作的小水钟,这个水钟是( )。
A.泄水型水钟B.受水型水钟C.A和B都不是8.在同一个底部有小孔的瓶子里分别装入50毫升和100毫升水,流出前10毫升水用时情况( )A.装50毫升水时流出前10毫升用时短B.装100亳升水时流出前10毫升用时短C.用时相同9.古代利用日晷来测定( )。
A.年B.季节C.时间D.天气10.下面________图所示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最多。
A. B. C.【判断题】11.做摆绳的材料需要有弹性,而且弹性越大越好。
( )12.当我们玩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当我们等车时时间过得很慢,时间的流逝是有快慢的()13.可以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所花的时间。
( )14.我们可以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
( )15.时间在不停地流逝,人类发明的钟表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
( )16.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的螺母。
()17.我国古代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小时。
( )1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机械钟来计时。
( )19.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水滴的速度是一样快的。
( )20.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
( )【填空题】21.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附参考答案)
填空
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核、外核、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板块运动和地热运动有关。
2.由于受风化、冻融、化学或生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3.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物质的混合物。
二、判断
三、单项选择题
四、我会做
1.实验过程:将岩石放入冰箱冷冻,然后取出用锤子敲击
岩石,重复多次。
实验结果:岩石破裂,出现裂缝。
2.实验方法:将土壤放入漏斗中,加入适量水分,用玻璃
棒搅拌,观察漏斗底部是否有气泡产生。
实验现象:漏斗底部会产生气泡。
三、我会写
1.岩石风化是指岩石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而破碎的过程。
风化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受到自然界的物理力量(如温度变化、冻融作用、风蚀等)而破碎。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受到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的作用而破碎。
岩石风化是土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2.实验方案:选取相同种类的土壤,分别放在不同坡度的
斜面上,保持降雨量和植被覆盖相同,观察不同坡度下土地的侵蚀情况。
在实验中,可以用降雨模拟器模拟不同强度的降雨,用水平仪测量坡度,用相同方式浇水,同时观察土壤表面的沟壑和颗粒流失情况。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坡度越大,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和地核往往会瞬间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由于受(风)、(水)、气温或(生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泥)。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4、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而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在(植物)生长中必不可少。
5、土地坡度的大小、(植被)、(降雨量)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6、由于河流速度、冲击力的不同,在不同的河段会有不同大小的岩石颗粒,如在中游往往(鹅卵石)很多;而细沙和黏土则出现在(下游),并长期因此会出现(平原)地形。
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之间的(碰撞)造成了山,如喜马拉雅山;而大洋和裂谷的形成则是板块之间的(分离)引起。
8、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9、土壤是(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空气)、(微生物)和(根系)等物质的混合物。
10、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平原)。
二、判断题: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3、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5、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6、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7、流水、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8、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三、选择题: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C)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中间高,东西面低2、地表面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C)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一、填空(38分,2'×19)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4.土壤的成分中,()和()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20分,2'×10)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8.动物能为植物的根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三、单项选择题(18分,3'×6)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多高山,()多平原。
A.东部B.西部2.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3.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B.相互拉张4.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A.土壤B.腐殖质5.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A.重的颗粒先沉积B.轻的颗粒先沉积6.(),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四、我会做(20分,2'×10)1.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请你简单地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B卷)36一、填空1.________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2.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
3.在河流的下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在河流入海口形成________。
4.在自然界中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如图所示,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我们会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6.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土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8.杭州东北部一般海拔在20米以下,属于________地形;北高峰海拔355米,属于________地形。
二、判断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10.只有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11.地震会产生湖泊。
()12.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13.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地貌都是随着地球的诞生一起形成的,并且永不改变。
()14.中游河床由于流速减缓,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
()15.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洋的深浅不同。
()16.我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地势西低东高。
()17.高原的特征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18.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19.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20.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21.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全都表现得很猛烈。
()2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五年级科学上册三单元A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1 分)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成了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3、水钟的准确度与水钟的大小()。
4、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的。
5、在相同时间内,摆的摆动快慢与()有关,与()()无关。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 分)1、下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描述时间所用的语言,其中比较精确的是()。
A、一小会儿B、一顿饭的时间C、一刻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睡觉时候时间不流失B、玩游戏时候时间流逝快C、时间一去不复返3、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工具是()A、日晷B、蜡烛C、水钟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工具是()。
A、日晷B、浑天仪C、水钟三、判断题(每空3分。
共45 分)1、燃香不可以用来计时。
()2、人类曾经经历过一段没有钟表的时期。
()3、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4、精确计时不重要,知道大概的时间就可以。
()5、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 )6、人类为了精确计时而做出了许多努力。
( )7、石英钟表是最精准的计时工具。
( )8、利用钟表可以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
( )9、精准计时在生活中很重要。
( )10、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 )11、机械摆钟不受天气和温度的影响。
( )12、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并不相同。
( )13、机械摆钟是一种利用摆来计时的钟表。
( )14、任何摆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 )15、我们能相信只做了一次的实验结果。
()四、简答题。
1、怎样控制水滴的速度?(7分)2、说一说在没有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判断时间?(8分)3、请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7分)答案:一、填空题。
1、太阳2、昼夜交替3、无关4、相同5、摆线长短、摆的大小、摆锤质量二、选择题1、C2、C3、B4、A三、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 5对 6、对 7、错 8、对 9对 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错四、简答题1、控制开口的大小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判断题(22分)()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地震。
()2.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3. 丘陵的地形地势较高,海拔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4.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一样,在不断的运动。
()5.喜马拉雅山是两大板块受挤压而形成的大山脉。
()6. 流水、风、冰川、河流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7.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早暴雨袭击受到的灾害。
()8.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小,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越明显。
()9. 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10.地球表面的形态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很猛烈,有的则表现得极其缓慢。
()11.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二、选择题(20分)1.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A.上游B.中游C.下游2.我们家乡的地形是()A.平原B.山地C.丘陵D.盆地3.()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他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A.沙砾B.腐殖质C.黏土D.盐分4.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有()A.冷热作用B.植物的作用C. 流水的作用D.动物的活动5.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沙砾——粉沙——黏土——沙B.沙砾——沙——粉沙——黏土C.黏土——粉沙——沙——沙砾6.()可以让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
A.河流的沉积 B. 雨水的侵蚀C. 岩石的风化D.火山和地震7.许多科学家认为,东非大裂谷是由于()而形成的。
A.两个板块碰撞 B. 两大板块受拉张 C.火山和地震8.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A.弱 B. 强 C.颗粒小 D.颗粒大9. ()的地形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教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验教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验⼀、我会填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地震和⽕⼭是地球()引起的,绝⼤部分地震发⽣在()内。
⽕⼭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或()的作⽤,岩⽯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4、⼟壤的成分中,()和()是植物⽣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的⿊⾊物质。
5、在地形图上,蓝⾊表⽰(),绿⾊表⽰(),⽩⾊表⽰(),棕⾊和褐⾊表⽰()。
6、⾃然界每时每刻都有()和()现象发⽣,()使得⼀些地⾯突起的地⽅⼟壤流失,⽽()却填平了⼀些低洼的地⽅,()和()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7、⾬点降落时的⼒可以()并()⼟壤的微粒,⾬⽔在地⾯流动时,()了这些微粒,⼀部分⼟壤便被带⾛了,这就是()。
()便是⼟壤被侵蚀的开始。
8、⼟壤中的颗粒由⼤到⼩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9、影响⼟地侵蚀的因素有()、()、()等。
10、⼤江⼤河的上游布满了(),中游堆积了很多(),下游河床堆满了()。
⼆、我会判1、地震和⽕⼭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表⾯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3、各种形状的岩⽯都会改变模样。
()4、⼟壤的坡度越⼤,越易被⾬⽔侵蚀。
()5、微风的⼒量很⼩,对⼟地没有侵蚀作⽤。
()6、在地形图上,蓝⾊表⽰海洋,且颜⾊越深,表⽰海洋的深度越浅。
()7、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压⼒越⼤。
()8、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9、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10、⼭上的岩⽯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的结果。
()11、⾬⽔对⼟壤的侵蚀是从⾬⽔在地⾯上流动时开始的。
()12、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壤,为空⽓和⽔营造空间。
()13、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评分
一、填空1、一个简单的电路要由()、()、( )、( )四部分组成。
2、电池有两极,( 和)。
正极用 + 表示,负极用-表示。
3、根据物体容易导电何不容易导电的性质,可以把物体分为(、)两大类。
4、()、大地、不纯净的()都是导体。
5、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表示。
6、当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异极()。
7、给电磁铁通电时有(),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8、改变电磁铁中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者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
9、()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0、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把缝衣针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
二、判断1、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时,灯泡才亮。
()2、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3、磁铁在水中也能吸铁。
()4、所有的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
()5、电池的电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6、导体就是能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能导电的物体。
()7、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8、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9、电话的听筒和收音机的扬声器里都有电磁铁。
()
三、选择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
A、用大灯泡 B、用大电池 C、用新电池2、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A、透明胶带 B、磁带 C、塑料贴片4、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吸的铁钉多,( A )吸的少。
A、中间 B、两端
5、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增大电流 B、增加铁
钉 C、增加线圈6、从电池中得到的电一般是( B )从发电机中发出的电一般是( A )。
A、比较强大的 B、比较微弱的
四、填表①铁②干木材③食盐溶液④炭棒⑤陶瓷⑥人体⑦玻璃⑧潮湿的木头⑨干布⑩塑料尺
五、问答
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4例)答
2、避免触电有哪些方法?(至少写出3条)答:
3、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异同?答:相同点:
不同点:
4、有两根铁棒,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不许用任何东西,你能辨认出哪根铁棒有磁性吗?答:
5、你应该怎样节约用电?答:
科学实验
1、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
2、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