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三部曲式_总复习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16
三部曲式摘要:1、概述:意义特点;呈示部;中部;再现部;2、对比性三部式;3、插部性三部式第一节概述一、意义与特点1、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部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2、来源:⑴三部曲式和巴洛克时期古代组曲中的“双阙舞曲”现象有关;巴罗克时期[1]的古代舞曲包含四首基本舞曲:阿列曼德舞曲(Allemande)中速库朗舞曲(Courante)快速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慢速吉格舞曲(Gigue)急速四首舞曲缺一不可,速度各不相同。
乐章内部速度不变,整体上呈现快的愈快,慢的越慢。
常在第三首与第四首之间插入一些舞曲。
关于插入:a、不能重复基本舞曲;b、插入的基本上都是舞曲(偶尔是咏叹调);c、通常采用同名舞曲,以成双配对的方式插入,且一大一小,一难一易;d、当时演出习惯是:演奏完插入的双阙舞曲后,把第一手重复一次后,再进入吉格舞曲。
⑵三部性原则和巴罗克时期歌剧咏叹调中“Da Capo”的演出方式有关;⑶三段式的单位升级;二、关于呈示部1、呈示部的结构不能小于二段曲式,大则可无限,常常是二段式或三段式;2、呈示部内部的不稳定性要作必要的“远距离” 保留;3、在典型情况下,呈示部最后的终止需要完全而完满;4、在一些含有交响性思维的三部曲式中,呈示部可能采用二段式、三段式的变体,或者使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更复杂的曲式。
三、关于中间部1、对比性中部:⑴具有呈示性,曲式结构较完整、主题相对稳定、结构比较方整,可以反复,所以独立性程度较高。
⑵在主题、速度、织体以及题材等方面,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⑶调性变化不是必须,常常调式变换来实现色彩对比。
所以中部除了“Trio”的标识外,还常用“Maggiore(大调的)”、“Minore(小调的)”中部标识。
⑷古老的三声中部写法通常采用收拢性结构。
2、插部(Episodie)Epi/Ep:特点在于,中部插入一个新的主题,而后进行展开性加工处理[2]。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作品分析
1.《六月——船歌》是复三部曲式。
曲式结构是:引子+A(a+b +a’)+B(c+d)A’+(al+bl+al’)+尾声。
2.音乐分析一.呈式部(g小调,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旋律深情,委婉,略带伤感).第1-2小节是引子,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描绘了船桨在水中滑行的场景,形成全曲的基本伴奏音型。
⑴第一部分 A 段行板如歌非常抒情 ,具有非常明显的歌唱性,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起到强调主题,加深对主题的印象,由于在第8小节乐句的走向达到一个高点,延迟了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相比第一乐句来看有所增长。
二.第二部分 B中部中部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展开,开放性的单二部曲式,调性转为G大调,所以情绪显得较为明朗,第二部分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为方整性平行乐段,乐句的走向是由主道主的走向,确定强调了调性,新材料和旧材料的连接由于情绪特点不同,使得听觉上觉得更为紧张,第二乐段为非方整性平行乐段,演奏速度加快,情绪显得格外紧张,调性过渡到#C旋律大调,伴奏织体不变.减七和弦琶音有效地衔接了主题与再现部分.
三.第三部分A’再现部这是第一部分的重复,加上装饰音变化再现,加强内声部的处理,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把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犹如两人在船上倾心对话,使有较深的情、景融合之感。
四.尾声(第83小节——结束)连续的琶音和弦,“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有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
曲式复习题一、填空题1、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称为曲式.研究音乐作品结构规律的学科叫曲式学。
2、曲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我们常采用文字或图片归纳说明。
3、曲式由音乐作品的内容所决定,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回旋原则和起承转和原则。
5、音乐作品在调性功能上,稳定功能常用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不稳定功能则常出现在乐曲的中间部分。
6、音乐构成的复合因素是指织体、和声、旋律及复调。
7、音乐构成的单纯因素主要有节奏、节拍、音色、音区、调式等。
8、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在所有调式类型中,大、小调式是分布最广、应用最多的调式体系。
9、音乐主题发展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模进、模仿、展开等.10、乐曲调性布局的大体规律是:T → D → S → T .11、根据乐句的数量而划分的乐段,最常见的是二句和四句.12、乐段是构成曲式的最小单位,其基本组成部分是乐句,再往下则可能细分出乐节或乐汇。
13、音乐结构外部的延长叫补充;音乐结构内部的扩展叫扩充,其常常通过阻碍终止的和声手法来达到.14、二段曲式的第一段总是带有呈示性的各种特征,根据后段的写法及其与第一段的关系可分为再现和非再现两种类型。
15、再现二段曲式中第二段由对比中句和再现句构成,两个段落间的统一大于对比。
16、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式,其组成部分的名称依次为呈示段、中段、再现段。
17、三段曲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部写法的不同类型,其基本类型有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
18、三部曲式是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成的较大型曲式,双主题是其主要特征,与三段曲式划分的主要区别在于首部。
依据中间部分的性质可分为展开和呈示性两类。
19、三部曲式由三段曲式发展而来,首部应具两段以上的规模,其结构完整、段落清楚,常结束在首调上.20、回旋曲式是以回旋原则写成的一种曲式结构,由交替出现的叠部和插部构成。
曲式分析一、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对于乐段的段落。
按三步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式。
三段曲式的结构图示应为: a b a(或者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三段式的中段类型:1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可称之为引申型,2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称之为并置型。
3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可称之为综合型二、复三部曲式:三部曲式与三段曲式一样,是按照三步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它是单三部曲式的扩大形式。
复三部曲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或至少其中一个部分)的结构为大于乐段的曲式。
引申型的单二部曲式及单三部曲式是构成复三部曲式次一级结构的最常用的曲式类型。
复三部曲式也可以分为引申型和并置型,但单三部曲式以引申型为典型情况,而绝大多数复三部曲式是并置型的。
复三部曲式的基本图式:A B A首部中部再现部{二段式或三段式} {二段式或三段式{ 首部的重复或展开性段落偶尔为乐段}或变化重复}基本类型:1呈示型中部;常用于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中,一般是单二或单三,常常是由三个声部组成。
特点和声比较单纯,调性比较单一,段落很清晰。
2展开型中部:常用于深刻抒情或具有戏剧性,哲理性内容的作品中。
展开型中部也称插部这种中部在写法上即可引用新材料(较多见),也可据首部的素材展开。
特点结构,具有不稳定的陈述特征,不具有独立的完整性,内部的段落界限较不分明,调性与和声也常呈动力性和开放性形态,总之具有典型的中间性,展开性的陈述功能。
3合成型中部,特点结构不明确,中心调性,动----静,静-----动三、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变奏曲中最初陈述的并作为尔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名次变奏,按顺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等,其结构图式为:A+A1+A2+A3+A4+……..变奏式依据变奏方式不同以及历史上形成的某种风格差异,可以分为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严格)变奏,以及自由变奏四种类型,变奏式常用独立的音乐作品,也适合作为套曲曲式的某一个乐章或者其他大型曲式的某一个部分。
复三部曲式1、概述复杂三部曲(复杂再现三部曲)是一部复杂的三部曲,由三部分组成,两端对称地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侧。
一部典型的复杂三部曲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形成了对比。
复杂三部曲和单一三部曲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比文章(单一二部或单一三部)大的结构。
2、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a)的典型结构是一部两部或一部三部曲,通常比独立的小曲更为发达。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单一主题的形式,因为复杂的三部曲强调中间部分和两端的比较。
即使第一部分是比较主题三部曲,两个主题之间的比较程度也低于第一部分和中间部分之间的比较程度。
3.复杂三部曲的第二部分复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即中部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1、中部为三声中部或插部(b)2、中部为展开部(r)3、中部为连接部(t)4.中间部分是第一部分材料的开发(a')5、合成性中部(浪漫派作曲家)(bc,bcd)4、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三声中部(trio)Trio最初的意思是Trio。
后来演变成复杂三部曲中间的代词,但不一定包含三个部分。
具有规范结构的复杂三部曲(两部、三部曲等)的中间部分称为三声调的中间部分。
三个声调的中间部分是一个结构完整的指示性部分。
它通常以两部分或三部曲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可以是一段或一段复杂的段落。
三个声调中间部分的特点是主题相对平静稳定,结构相对方正整洁,没有不稳定的发展。
它通常与调式和调性的第一部分形成对比。
5.插入复杂三部曲的一部分复三部曲式的插部不具有明朗清晰的曲式结构。
而表现为自由松散的不稳定结构。
插部是展开性的部分,特点是和声和调性不稳定,和声变化频繁;结构不稳定、不完整,主题材料常分裂为乐句、乐节或动机展开;主题材料有时比较复杂,有时比较统一。
在以三个声调中间部分为中间部分的复杂三部曲中,两端和中间部分的比较主要是运动和静态的比较。
在以插入部分为中间部分的复杂三段式音乐形式中,两端与中间部分的比较主要是静态和动态的比较。
复三部曲式结构一、引言复三部曲式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叙事结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引子、发展和结尾。
这种结构在文学作品、电影、戏剧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帮助作者有效地组织故事情节,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出深刻的主题和情感。
二、引子引子是故事的开端,通常用来引入故事的背景、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
它的目的是让读者或观众对故事产生兴趣,并为接下来的发展部分打下基础。
在引子中,作者通常会描写故事的起始点,展示主要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目标,以及引发故事发展的事件或冲突。
引子应该简洁明了,同时也要引发读者或观众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继续阅读或观看下去。
三、发展发展部分是故事的主要部分,通过展开情节和发展人物关系来推动故事的进展。
在这个部分,作者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法,如冲突、转折、悬念等,来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在发展部分,作者通常会描写主要人物的努力和冒险,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行为和反应。
这个部分也是展示主题和情感的重要部分,通过人物的成长和经历,作者可以传达出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四、结尾结尾是故事的结束部分,用来总结故事情节和主题,并给读者或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部分,作者通常会解决故事中的冲突或问题,揭示主要人物的命运或归宿,并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结尾应该给读者或观众以满足感,同时也要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作者可以运用悬念、反转、回顾等手法,来增加结尾的吸引力和深度。
五、总结复三部曲式结构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叙事结构,通过引子、发展和结尾三个部分来组织故事情节和传达主题和情感。
在使用这种结构时,作者需要注意引子的吸引力、发展部分的紧张感和结尾的深度。
同时,作者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手法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最重要的是,作者应该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保持逻辑性和连贯性,使读者或观众能够流畅地理解和接受故事的内容和情感。
希望本文对你理解复三部曲式结构有所帮助,并能在你的创作中得到应用。
复三部曲式分析报告前言在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复三部曲式分析法(也称为三步思考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方法。
它通过将问题划分为三个关键步骤,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复三部曲式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第一步:定义问题在使用复三部曲式分析法时,首先需要明确和定义问题。
定义问题的过程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后续分析的方向和侧重点。
在定义问题时,我们应该确保问题清晰明确,并且能够被具体量化和测量。
例如,假设我们正在考虑为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该产品的定价。
这是一个明确且可量化的问题,可以作为复三部曲式分析法的起点。
第二步:分析问题一旦问题被定义,接下来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这一步骤旨在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背景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问题,我们可以对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要素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定价问题的例子中,我们需要分析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成本结构等相关因素。
可以进行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以及成本估算等工作,以获得足够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第三步:解决问题在完成问题分析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
这一步骤旨在制定解决方案,并评估各种可能的选择。
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并最终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对于定价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不同的定价策略,如成本加成法、竞争定价法、市场需求定价法等。
然后,我们可以对每种策略进行评估,包括市场反应、利润预测、竞争优势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定价方案。
应用场景复三部曲式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问题和决策的场景。
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问题,还是组织中的战略决策,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复三部曲式分析法来解决购物决策、职业规划、投资决策等问题。
通过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步骤,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明智的决策。
曲式分析复习(大三)曲式分析复习一、识记1.单二部曲式分类:因本身规模比较小,因此,一般第二部分“B”乐思的展开或对比幅度不太大。
依据单二部曲式“B”段不同的写法,可以将其大致分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与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两大类2.单三部曲式可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并列单三部曲式3.复三部曲式的三个部分:首部、中部和再现部4.三部曲式的中部可分为三种类型:三声部中部(呈示型中部)、插部(展开型中部)、合成型中部5.回旋曲式至少包括五部分:由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的音乐体裁(或主题)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即在A(主题)的初次陈述及其两次(或两次以上)再现中,分别插入内容不同的部分——B、C,呈示出交替,循环的组合特点。
乐思的多次重复与新材料对比的结合,共同构成回旋曲式结构6回旋曲式的分类:(一)早期的回旋曲式(二)古典乐派成熟时期的回旋曲式(三)19世纪以后的回旋曲式7变奏曲式的分类:(一)固定低音变奏与固定旋律变奏(二)装饰变奏(严格变奏)(三)自由变奏(性格变奏)8奏鸣曲式主要由: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大部分构成9奏鸣曲式呈示部包括:主部与副部两个基本部分二、名词解释1.乐段:乐段是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曲式单位。
典型的乐段通常由两个乐句构成。
由于音乐作品在风格、体裁及速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乐段的长度往往在4-8小节或8-16小节之间2.乐句:是乐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情况下,由2-4或4-8个小节组成,乐句已具备相当的结构长度,它既可以以基本形态(2-4小节或4-8小节)表现出来,也可以在基础上做扩充或减缩3.呈示:在各种音乐材料的陈述与展开中,呈示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法。
呈示型陈述就是把音乐的基本内容——主题乐思,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4.对比并置:是指在三部性结构中,中间部分为新主题。
当地一部分的主题经过较充分的陈述,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形象已经初步确立,这是随着音乐内容的发展,需要建立另外一个新的音乐形象与之前的音乐形象形成适当的对比,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