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考试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709.00 KB
- 文档页数:6
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是()A.长江流域的石家庄B.黄河流域的二里头C.长江流域的马家村D.黄河流域的大汶口2.古代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A.象形文字B.数字文字C.日常用语D.国画3.盐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货币,它是人们用什么来换得的?A.糯米B.黄金C.稻谷D.稻盐4.中国的长城有多长?A.2000多千米B.6000多千米C.10000多千米D.15000多千米5.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是哪个朝代的人?A.春秋时期B.唐代C.宋代D.元代6.以下哪位是唐朝的著名诗人?A.李白B.苏东坡C.陆游D.白居易7.我国古代一位很有成就的首位女诗人是()A.李清照B.陆游C.蔡文姬D.诸葛亮8.以下哪一位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A.关羽B.孙权C.孙中山D.李世民9.黄河的上游叫做(),下游称之为()。
A.道班滩、酒泉B.治安、陇西C.巩.county、海源D.酒泉、溢故10.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A.隋B.汉C.唐D.明二、判断题1.我国古代最早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
()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3.唐朝是我国的一个民族统一时期。
()4.宋朝时期,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发展。
()5.元代北方蒙古族人迅速入侵我国,建立了元朝。
()6.我国明代是封建社会的完全成熟阶段。
()7.唐朝的酒文化是由民间发展起来的。
()8.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
()9.明代是我国的一个开放时期。
()10.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时期。
()三、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谈谈你对唐诗宋词的理解。
3.简述一下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
4.简单叙述一下中国历史上长城的作用。
5.谈谈你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变革的看法。
四、下面的材料是三个历史人物的成就,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1)马可波罗,出生年代:1254年,死亡年代:1324年,成就:意大利旅行家、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
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①处于旧石器时代②处于新石器时代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 如图所示文物的出现,反映出这一时期()A. 冶铁技术的成熟B.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 耕地面积的扩大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 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到汉武帝时人口达到3600万。
其中,黄河中下游人口六十年增长了约25倍。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 休养生息政策B. “推恩令”的实施C. 盐铁专卖政策D. 北击匈奴的胜利4.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376年)之世……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评述的是()A. 北方民族交融B. 江南地区开发C. 经济重心南移D. 工商业市镇发展5. 有人说:隋朝,好像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 科举制的创立B. 大运河的修建C. 隋炀帝励精图治D. 隋朝统一南北6. 《旧唐书:舆服志》:“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
士庶之家,又相效仿,帏帽之制,绝不行用。
”据此可知,唐朝()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 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 汉族生活完全胡化D. 封建经济高度繁荣7. 如图《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能反映出()A. 中外文化交流B. 经济重心南移C. 疆域面积扩大D. 君主专制强化8. 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2.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4.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
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此次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5.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
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
这说明了唐朝(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6.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奖励耕战D.重文轻武7.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
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部分共50分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2.“典”亮中国,“籍”取力量。
典籍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能在字里行间汲取思想智慧。
我们可以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中汲取的智慧是( ) A.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B.崇尚“自然”,主张“无为”C.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D.反对空谈仁义,强调“法治”3.《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请侯畏惧。
”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A.背景B.内容C.过程D.影响4.入选“2019年十大考古发现”的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是目前新疆地区唯一经考古发掘的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城址,也是迄今新疆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汉代军事要塞。
这一遗址的挖掘有助于深入研究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A.西域B.西藏C.台湾D.青海5.某年级举办主题为“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展览,下面能入选的图片是( )A.张骞出使西域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盛世滋生图》6.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以下四个关于科举制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隋文帝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B.唐朝唐太宗创立殿试,亲自来面试考生C.宋朝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清朝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卷格式为八股文7.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处于( )A.12世纪后期B.12世纪70年代C.13世纪初期D.13世纪70年代8.济南市按察司街北起大明湖路,南至泉城路,长790 米。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条街道名字的出现应该不会早于( )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9.“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一、选择题1.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潮,这源于()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B.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C.置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D.提倡文明开化2.下图是美国“奴隶制扩张”的漫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无法调和。
请问: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焦点是什么?()A.国内市场能否扩大问题B.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问题C.美国领土的扩张问题D.黑人奴隶制的废存问题3.日本是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实施了()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4.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制度腐朽B.军备落后C.经济凋弊D.吏治腐败5.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美国》中有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林肯是美国历史杰出的总统,下列各项不属于林肯的历史功绩的是A.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B.颁布《宅地法》C.领导独立战争D.维护了国家统一6.某学校九(3)同学进行了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专题复习,作出如下比较表,请指出比较有误的一项是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A前者任务是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后者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B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法律文献C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A.A B.B C.C D.D7.19世纪中期,在德克萨斯州,两个陌生人只有以枪相对,他们的见面礼是一个老问题——“拥护奴隶制还是反对奴隶制”,跟在答话的后面往往是开枪。
这说明A.当时社会的焦点问题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B.美国社会不稳定C.奴隶制成为美国人向往的制度D.种族歧视问题严重8.某国驻印度总督本廷克说:“这种灾难,在商业史上无与伦比。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
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A.体现自由平等B.体现“君权神授”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2.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A.海洋B.沙漠C.高山D.河流3.下边卡片归纳的知识对象是A.《法典》B.《查士丁尼法典》C.《汉谟拉比法典》D.《权利法案》4.四大文明古国均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下列大河流域文明成果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B.尼罗河流域——金字塔C.两河流域——太阳历D.黄河流域——甲骨文5.“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的是()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C.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6.以下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A.①B.②C.③D.④7.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
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A.该宗教是伊斯兰教B.它的经典是《古兰经》C.它创立于巴勒斯坦地区D.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8.“瞧,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
/这些就是他的礼物,比金银更贵重。
”“他”是指()A.尼罗河B.埃及法老C.金字塔D.象形文字9.有一种古老的文字,它有以下特点:由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主要书写材料是黏土做成的泥版。
“它”指的是( )A.象形文字B.甲骨文C.楔形文字D.拉丁文10.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
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6.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他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A.张骞出使西域B.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C.文成公主入藏D.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B.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C.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D.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A.航空航天技术发展B.生物科学技术发展C.交通运输技术发展D.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非选择题部分共5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答案解析1.B2.B3.C4.D5.C6.C7.C8.A9.A 10.A 11.B 12.B 13.B 14.A 15.C 16.D 17.A 18.A 19.D 20.B 21.D 22.B 23.C 24.D 25.D26.(1)说明图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在争霸过程中,分封削减瓦解,一些弱小诸侯国被灭掉.图二: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展开兼并战争,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体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2)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变法:商鞅变法27.(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2)实施:经济特区主张:利用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发展经济,争取外援的同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8.观点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论述:略29.原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市场的不断扩大,技术的发明和革新特点:大机器生产成就: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蒸汽机车影响:①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第一个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②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3年中考模拟试题(一)史期时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 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A. 定居生活B. 学会用火C. 饲养家畜D. 种植粮食3. 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最可靠的资料来自于()A. 考古发掘B. 史书记载C. 神话传说D. 学术论著4. 某同学在对中国早期人类的历史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列出了如表考古成就。
据此我们可知()A. 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远古人类B.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C. 我国境内早期人类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D.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5.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A. 房屋结构样式B. 农作物的种类C. 使用火的水平D. 石器制作技术6.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7. 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
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A. ①B. ②C. ③D. ④8. 一位同学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参加原始农耕体验活动,他使用的工具应是()A. 打制石器B. 骨耜C. 铁锄D. 曲辕犁9.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B.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C.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D. 三星堆青铜面具10. 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
2022年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 梁漱溟说:“中国以偌大民族,偌大地域,各方风土人情之异,语音之多隔,交通之不便,所以树立其文化之统一者。
”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 尊崇儒术B. 实施推恩令C. 铸造五铢钱D. 北击匈奴2.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图片反映这一主题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3. 史书中记载,495年,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汉语)……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这段记载叙述的史实是()A.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B. 光武中兴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王安石变法4. 这是摘自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段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 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B. 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C. 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D. 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5. 有学者指出“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
”材料旨在强调三大发明()A. 改变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经济结构B.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C. 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近代化的开端D. 摧毁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6.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到:他们连战连胜,我国屡战屡败,日本占了台湾,俄国占了旅顺,英国占了威海卫,法国占了广州湾,德国占了胶州湾,把我们十八省都画在那各国的势力圈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
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局面,美国则推波助澜()A. 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力B. 发动新一轮战争抢夺地盘C. 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D. 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7.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其中提到“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以下为根据题目自行判断应该用的格式,写的初三历史模拟试题文章)初三历史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A. 辛亥革命的爆发B. 五四运动的爆发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2. 古埃及的经济基础主要是以什么为基础的?A. 农业B. 渔业C. 工业D. 商业3. 我国第一位道教人物是谁?A. 张角B. 李世民C. 赵飞燕D. 张骞4. 巴比伦在全球历史上是一座重要的古代城市,它位于今天哪个国家?A. 伊朗B. 印度C. 约旦D. 伊拉克5. 以下哪个不是五行学说中的五行?A. 金B. 木C. 土D. 水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
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终结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为中国的政治体制的变革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2. 请简要介绍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古希腊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民主政治的国家之一。
在古希腊,人民通过公民大会的集会、抽签决策、执政官的轮换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
这种民主政治体制为后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根据你对历史的理解,自由发挥,以准确、详尽的论述方式回答以下问题:1. 印度的几个历史时期对印度文化发展的影响。
答:印度的历史经历了多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都对印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古印度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影响是印度教的形成和发展,印度教成为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古代的波斯、希腊、罗马等外来文明对印度的影响,带来了宗教、哲学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然后是中世纪的伊斯兰教徒统治,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影响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深刻的改变。
最后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和变革。
总结起来,印度的几个历史时期对印度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印度的文化变得丰富多样,并形成了独特的印度文化特色。
2009年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一)注意事项:1.答案请写在答卷纸上,不要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2.选择题按题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涂黑,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卷纸相对应题目的指定区域内。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华文明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
下列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成就的是A 种植粟B 种植水稻C 半地穴式房屋D 烧制彩陶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 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B 正确的军事策略C 正确的外交策略D 重视水利,发展生产3、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这部史书是A《孙子兵法》B《论语》C《史记》D《资治通鉴》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下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①西周②秦③北魏④隋⑤元⑥明A ①④⑤B ②④⑤C ②④⑥D ②③⑤5、与丝绸之路的形成联系密切的事件是A 回族的形成B 昭君出塞C 张骞通西域D 文成公主入藏6、科举制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科举制创立和发展的过程,表述错误....的是A 隋文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B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拨C 武则天时开始殿试和武举D 唐玄宗时把诗赋变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7、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A.六朝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8、四大发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发明有①造纸术②指南针③火药和火药武器④印刷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9、一首诗、一幅画都会引发对历史的回顾,下列反映宋朝市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是A《红楼梦》B《清明上河图》 C 龙门石窟D《兰亭序》10、《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A、割地B、赔款C、开设工厂D、设立使馆区11、近代以来,中国进入了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时期。
其中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争取民主共和而掀起的运动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12、以下正确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A 五四运动——井冈山会师——新中国的成立B长征——中共一大——西安事变C 中共一大——五四运动——平津战役D 南昌起义——北伐战争——新中国的成立13、七十年前,李宗仁指挥了一场战役,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重大胜利,这场战役是A 百团大战B 淮海战役C 抗美援朝D 台儿庄战役14、“中国创造”是中国伟大复兴的目标之一,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实现中国创造的是A 侯德榜B 袁隆平C 王进喜D 詹天佑15、下列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A 林则徐B 邓稼先C 邱少云D 章西女王16、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土地改革的完成C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D 国内反革命势力基本肃清1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其主要含义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A 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 C 思想工作 D 拨乱反正18、中国共产党十分注意理论创新,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三大”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五大”19、小军对建国以来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整理如下,请帮他指出错误..的一项A 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 运用“一国两制”,我国已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C 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D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A 种姓制度B 《汉漠拉比法典》C 阿拉伯数字D 佛教21、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是A伏尔泰 B 达•芬奇 C 但丁 D 哥伦布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共同使命是A 废除封建制度B 打碎殖民枷锁C 推翻专制制度D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23、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宏伟的林肯纪念堂,这是为了纪念林肯A 使美国取得“二战”的胜利B 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C 实施新政,摆脱经济危机D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4、科技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
其中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是A 乘飞机旅游不再是梦想B 铁路运输日益繁忙C 电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D 电灯照亮千家万户25、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苏联人民取得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一“转折点”是A 斯大林格勒战役B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C 诺曼底登陆D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26、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共同著作中,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勾画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新社会蓝图,这本著作是A 《人权宣言》B 《独立宣言》C 《共产党宣言》D 《法典》27、当今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显著表现是A 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新秩序过渡B 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C 由美国称霸到美日欧三足鼎立D 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制度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据此回答第28-30题28、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政治制度上创立的制度是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焚书坑儒C 废丞相,分权六部D 文字狱29、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 开国大典B 土地改革C 三大改造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3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A 处死了专制国王B 创立了议会民主制度C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 1649年建立共和国二、非选择题(3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图一:西周形势图图二:秦朝疆域图图三:隋大运河图四:清朝疆域图(1)图一中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该制度的实行起到怎样的作用?(1分)(2)图二中秦朝为了巩固北方,修筑了“万里长城”,其起止点分别是哪里?(2分)(3)图三中隋朝为了巩固统治,开凿了大运河,运河的中心在何地?(1分)客观上起到怎样的作用?(1分)(4)图四中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今天的新疆和西藏地区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当地事务?(2分)新疆:西藏:(5)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获得解放的时间和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起来,必须锐意改革、着力发展、坚持开放、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材料二: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胡锦涛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1)材料一中“促进和谐”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位思想家,一位主张“兼爱、非攻”倡导社会和谐,一位提出对自然资源要注意持续使用。
这两位思想家分别是?(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党在哪一年的哪一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2分)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措施是什么?(1分)(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是通过那次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1分)结合这次改革和日本在二战后的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4)请列举两个史实来证明材料二中提到的“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九年级下册)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1958年夏秋之际,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八年级下册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的闯。
——八年级下册材料四: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九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列宁是通过什么措施来改正错误的?(1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了怎样的失误?(1分)这个失误类似于苏联什么发展模式?(1分)(3)根据材料三,我国开展了建设经济特区的试验。
请说出广东省的几个经济特区?(3分)(4)根据材料四,美国是如何解决经济危机的?(1分)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1分)2009年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30分)二、非选择题(共30分)31.(1)分封制(1分)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分答出一点即可给分)(2)西起临洮,(1分)东到辽东。
(1分)(3)洛阳;(1分)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1分)(4)新疆:伊犁将军(1分)西域:驻藏大臣(1分)(5)1951年;(1分)西藏和平解放(1分)32.(1)墨子(1分)孟子(1分)(2)1978年(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3)明治维新(1分)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1分)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1分)(4)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吸收唐朝文化(答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即可)(或学习隋唐,实行大化改新)(1分);鉴真东渡(1分)等。
33.(1)新经济政策(1分)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1分)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分)(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斯大林模式(1分)(3)深圳、珠海、汕头(3分)(4)实行“新政”(或实施罗斯福新政)(1分)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答出后半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