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纹样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了解纹样教学设计纹样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纹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份纹样教学设计的示例,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纹样。
一、教学目标1.了解纹样的定义和作用。
2.学习不同类型的纹样,如几何纹样、植物纹样等。
3.学会设计和绘制纹样。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纹样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纹样的定义和作用。
随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纹样的认识和看法。
2.纹样种类介绍(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纹样,包括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等。
在介绍过程中,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并向学生解释每种纹样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3.纹样设计与绘制(40分钟)(1)几何纹样设计教师向学生介绍几何纹样的基本形状和构图原则。
然后,教师给学生分发纸和彩色铅笔,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几何纹样,并在纸上进行绘制。
(2)植物纹样设计教师将植物纹样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讲解给学生,并展示一些植物纹样的例子。
接着,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植物作为参考对象,设计一个植物纹样。
学生可以使用铅笔、水彩等素材完成设计。
(3)纹样意象绘制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根据纹样意象进行绘制。
教师展示一些纹样意象的例子,比如喜鹊、荷花等。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纹样意象进行绘制,并提供相关素材供学生参考。
4.展示与分享(20分钟)学生完成纹样设计与绘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用PPT、海报等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分享设计思路和创作体验。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随后,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三、教学资源与评价1.教学资源:教师准备纹样图片、彩色铅笔、纸张、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2.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纹样设计和绘制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了解纹样》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了解纹样》。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了解纹样》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是在学习了《单独纹样》的基础上所设置的图案课程,。
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纹样”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花边”,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品都使用了纹样来进行装饰。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技能目标:尝试设计一组美丽的适合纹样;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设计适合纹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重点:纹样的构图形式和组织形式。
难点:如何区分不同纹样的构图形式和组织形式。
二、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情境激励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做法如下:1、情境激励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有一些是比较枯燥的概念知识,对于这类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甚至厌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以游戏导入,把本课的知识点设计成“特点关”、“判断关”、“骨式关”与“应用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并把这一情境贯穿于整堂课,把课堂变成游戏场。
通过创设这种形式,把枯燥无味的说教变成了紧张刺激的游戏,学生在玩乐中整体感知了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愉快的完成了学习过程,同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了解纹样简短教案小班幼儿教案标题:了解纹样简短教案(小班幼儿)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探索,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纹样。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3.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纹样,如斑点、条纹、波浪纹等。
2. 幼儿绘画工具和纸张。
3. 游戏道具,如拼图或纸板。
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5分钟):- 与幼儿一起观察一些物品上的纹样,例如衣服、书籍或玩具。
鼓励幼儿描述他们看到的纹样。
-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不同的纹样?它们是什么样的?2. 探索纹样(10分钟):- 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纹样,例如斑点、条纹、波浪纹等。
让幼儿观察并尝试描述每个纹样。
- 与幼儿一起讨论每种纹样的特点,例如斑点是什么样的形状?条纹是怎样排列的?波浪纹是什么样的曲线?- 鼓励幼儿互相展示自己身上或衣物上的纹样,并互相猜测是什么样的纹样。
3. 纹样分类游戏(15分钟):- 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拼图或纸板,上面有不同的纹样。
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 让幼儿一起玩分类游戏,将相同纹样的道具放在一起。
-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是如何分类的,例如他们是根据纹样的形状、颜色或其他特点进行分类的。
4. 创作纹样艺术(15分钟):- 给每个幼儿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
- 鼓励幼儿使用自己喜欢的纹样进行绘画创作。
- 提供一些参考,如纹样图案卡片或示范作品,以激发幼儿的创意。
5. 结束活动(5分钟):- 让幼儿展示他们的纹样艺术作品,并相互欣赏。
- 回顾今天学到的纹样,与幼儿一起总结不同纹样的特点。
教学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不同的纹样,如家具、街道上的图案等。
- 鼓励幼儿尝试在绘画、手工制作或穿着上使用不同的纹样,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组织幼儿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纹样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不同纹样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在分类游戏和创作纹样艺术中的表现。
《了解纹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纹样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了解不同纹样在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应用;3. 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图形尝试绘制基本纹样;4. 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创意与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纹样主题展开,分为以下部分:1. 纹样知识学习:学生需在课前或课后搜集纹样的相关资料,包括其历史渊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纹样风格以及其代表的寓意等。
要求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纹样的特点和规律。
2. 纹样赏析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或独立欣赏,每位学生选择并赏析三个自己喜欢的纹样图案,记录下对每个纹样的感想及体会。
并围绕“这些纹样在不同场合下有什么不同的用途?”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纹样应用的理解。
3.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线条和图形绘制一个简单的纹样图案。
要求图案设计具有创意,色彩搭配和谐,线条流畅。
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4. 分享与交流:在小组内或班级中展示自己的纹样设计,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灵感来源,进行互评和交流,吸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具体明确,以便学生准确完成作业:1. 纹样知识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2. 纹样赏析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准备一个典型的纹样案例进行深入分析;3. 实践操作部分,学生需独立绘制一个完整的纹样图案,尺寸不小于A4纸大小;4. 分享与交流环节需积极参与,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对作业进行改进;5. 作业提交前需仔细检查,确保作品符合规范要求。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意、色彩搭配、线条流畅度等方面进行评价;2. 小组评价: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关注作品的创意性、实用性和美观度;3. 个人自评:学生自我评价,反思作业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包括: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2.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指导;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4. 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推广,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了解纹样教案初中反思《了解纹样》这一课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纹样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预先制定的教案进行教学,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进行反思。
首先,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兴趣激发。
在教案中,我设计了填图游戏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确实对纹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掌握了纹样的基本骨架线。
然而,我也发现,在游戏中,部分学生过于关注游戏的乐趣,而忽视了对纹样知识的学习。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平衡兴趣激发和知识传授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纹样知识。
其次,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提出了简单明确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介绍不同形式的纹样特点。
通过这个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纹样的理解仍然存在困惑。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教学中缺乏对纹样的深入了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纹样基本概念和特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
此外,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
我让学生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我巡视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想法比较束缚,不够活跃。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缺乏灵感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创新纹样的设计。
最后,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内容的丰富多彩。
我通过展示大量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广泛应用。
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纹样的意义。
然而,我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过于丰富,导致部分学生对纹样的理解过于表面。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简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纹样的内涵。
总之,在《了解纹样》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了解纹样美术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纹样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纹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纹样是指图案、花纹、装饰等在一定空间内的布置和组合。
2. 纹样的分类: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等。
3. 纹样的特点:规律性、对称性、重复性、变化性等。
4. 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服饰、家居、建筑、工艺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纹样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纹样,培养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纹样图片、案例作品、创作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创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纹样,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纹样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通过案例作品进行讲解。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纹样知识,进行纹样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教案设计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创作。
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纹样美术。
3. 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注重教学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纹样设计,运用纹样进行实际应用,如服饰、家居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纹样艺术展览或相关博物馆,加深对纹样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3. 邀请纹样艺术家或设计师进行讲座,分享纹样艺术的经验和创作心得。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作品的质量,包括纹样的设计、创意和表现技巧。
2. 学生对纹样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纹样的概念、分类、特点等。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了解纹样》评课稿1. 引言在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本课程的主题是《了解纹样》。
本评课稿将对这一课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评价,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 课程背景纹样是美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了装饰、丰富和传递意义的作用。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纹样的种类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能力。
3.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不同种类的纹样及其应用;•能够观察和描述纹样的特点和变化;•能够创造新的纹样并加以应用。
4.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纹样的定义和分类•纹样的概念和作用;•不同种类的纹样: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等。
4.2 纹样的观察和描述•观察不同纹样的形状、颜色、重复规律等特点;•描述纹样的对称性、简单性和复杂性。
4.3 纹样的创造与应用•创造新的纹样;•将纹样应用到艺术作品或实际生活中。
5. 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演示和讲解:通过举例和解释的方式介绍纹样的种类和特点;•观察和实践: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像上的纹样,并描述其特点;•创造和应用: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纹样,并将其应用到艺术作品或实际生活中。
6.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6.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各种纹样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纹样的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看到过哪些美丽的纹样?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6.2 纹样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讲解纹样的概念和作用,并介绍不同种类的纹样,如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
同时,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纹样例子,让学生对不同种类的纹样有所认识。
6.3 纹样的观察和描述(15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具体的纹样,并描述其形状、颜色、重复规律等特点。
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发现纹样的对称性、简单性和复杂性。
6.4 纹样的创造与应用(2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新的纹样,并鼓励他们将创造出的纹样应用到艺术作品或实际生活中。
《了解纹样》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提高对纹样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纹样,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与特点2. 纹样的分类3. 纹样的设计方法与步骤4. 生活中的纹样实例分析5. 纹样的创新设计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纹样的概念、特点、分类及设计方法。
难点:纹样的创新设计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纹样的概念、特点、分类和设计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纹样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纹样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设计纹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纹样的创新设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纹样的图片、设计方法等教学内容。
2. 纹样设计素材: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 参考资料:关于纹样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4. 展示平台:如黑板、白板等,用于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纹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纹样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对纹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纹样实例,让学生了解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设计方法讲解:讲解纹样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掌握纹样的设计技巧。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设计纹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的纹样图片,进行分类整理。
2. 选择一个纹样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设计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尝试自己设计一个纹样,可以是抽象的、具象的或者寓意性的。
4.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将纹样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服装、家居、包装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