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教材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63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六除法北师大版 (5份打包)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除法”,作为四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带余除法和不带余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编写,遵循“从实际中来,回归到实际中去”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的融合性,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运用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编写也贯彻了这一理念,让学生在理解除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用带余除法和不带余除法计算除法表达式。
2.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算出几个人平分一块蛋糕后每人分得多少等问题。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探索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用带余除法和不带余除法计算除法表达式。
2.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确定选择带余除法还是不带余除法的方法;2.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不带余和带余除法的操作方法。
3.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乘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讲解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具体的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带余除法和不带余除法。
(3)讲解不带余和带余除法的操作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讲解不带余和带余除法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分辨何时需要使用不带余除法,何时需要使用带余除法。
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这两种除法的基本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全册备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PDF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共分八个单元,分别是: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法、方向与位置、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
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大数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意义,能进行数的读、写、比较和简单的计算。
2. 角的度量: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能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3. 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和性质,能进行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5. 除法: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 方向与位置:让学生掌握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进行简单的地图阅读。
7. 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8. 数学广角: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除法运算的原理。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
但在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运算错误,如漏写步骤、算术错误等。
此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难点:除法运算的原理理解,以及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预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除法运算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除数是两位数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场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发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兴趣。
提问:“如果你要买一个价格为68元的玩具,而你只有100元,你会怎么付钱呢?”引导学生思考除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过程,如68÷10。
引导学生发现除数是两位数时,计算方法与除数是一位数时的区别。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原理。
四年级《除法》教学反思这一除法的教学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很严重,如:竖式中经常出现:30—24=16、9—3=3……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平时缺少必要的基本训练。
新教材倡导小单元编排,教学的内容连贯性不强,加上教师对基本计算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的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不熟练。
(这是造成错误的最大原因)2、缺少必要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部分学生存在抄错题目,漏写答案等问题。
其实在计算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很多与态度和习惯有关,真正不会做的人少之又少。
3、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教师相比,无疑是存在很多差距的。
但往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待计算,造成不能关注教学中的细节。
如:教材第7页第6题有这样一组习题:99÷43 208÷38 868÷62996÷83 727÷27 602÷57如果教师不加以研究,就很难发现这里既有商一位数的,也有商两位数的。
而教材的例题仅涉及到商一位数的,因此学生就有可能依赖模仿例题导致错误。
对策:1、强化口算。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令人费解的是以前没有明确提出口算的重要性,但广大教师却能将口算作为一项常规来抓,课改以后的课堂却很难见到口算的风景。
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平时的每节课中。
“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2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
现在的《补充习题》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四年级上册的《补充习题》对每课时计算设置了两课时的作业,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课本练习相对不足的问题。
但是在专项的计算内容教学以外,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每天练一下。
正如沈重予老师所说,每天一题成能力,一天不练成问题。
3、做好各学段的计算教学的衔接工作。
只有所有数学教师都重视计算,将计算作为学生的基本能力来抓,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简算问题导入 怎样计算350÷50更简便?(教材77页下面例题)方法讲解方法一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算式简单化。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10的倍数,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
350÷50= (350÷10)÷(50÷10) =35÷5=7方法二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竖式简算。
7535∅∅35同时除以10,也就是同时去掉末尾的一个0,可直接划去。
归纳总结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同时去掉末尾相同个数的0,使计算简便。
误区警示:慧眼识真知,错误巧规避!【误区一】选择:下面各算式的结果与2800÷140的结果相同的是(B)。
A. 2800÷14B.280÷140C.28000÷1400错解分析A 选项和B 选项与原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没有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错解改正 C温馨提示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题时,被除数和除数应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误区二】250÷60=4……l4625∅∅241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也跟着缩小了。
余数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所以余数应该是10。
错解改正 250÷60=4------104625∅∅2410温馨提示 简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不能随着被除数和除数的缩小而缩小,被除数的末尾去掉几个0余数的末尾就要添上几个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数的认识与运算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首先会从数的认识与运算入手。
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万以内的数位和数的大小,并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
这部分内容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线段、角与图形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教材将引入线段、角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角的分类和度量。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基本图形的初步认识,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三、方向与位置的理解教材还将涉及方向与位置的理解,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物体的相对位置。
这部分内容将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方向感,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简单的统计与概率在数据统计初步方面,四年级上册教材将让学生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以及简单的概率知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
五、分数概念的引入在数的扩展方面,教材将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并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分数和小数运算打下基础。
六、面积与量度知识教材还将涉及面积与量度知识,让学生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认识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这部分内容将培养学生的量度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综合应用与实践教材的最后一部分是综合应用与实践,旨在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教材重点与难点解析本册教材的重点在于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以及简单的数据统计与概率。
难点则在于分数概念的引入和面积计算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方向与位置、数据统计与概率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六除法单元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3、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4、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
课时安排:第五单元共需12课时。
课时分配如下:买文具 2 课时参观花圃 2 课时。
秋游 2 课时练习五 1 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2 课时商不变规律 2课时练习七 1 课时第1课时买文具(1)【学习内容】:课本66-68页上的内容及数学配套上的相关练习题。
【学习目标】:1、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初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尤其其竖式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竖式计算时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数位如何对齐。
【自学指导】:1、我会读(2颗红星等你摘★★)阅读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直线划下来,多读几遍看看是否理解,把不懂得地方做上标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写下来。
北师大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教材分析今天的交流,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单元教材分析。
2.各课时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
3.本单元教学建议及案例片段研讨。
一、第五单元《除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
我们先来看看本单元内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提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平台。
二、单元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除法》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商不变的运算规律。
此外,还有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等内容。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和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
数的除法。
2.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在探索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宗旨是承认学生思维策略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它是提高学
生探索能力,促使学生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
如“买文具”的活动,对于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交错呈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有逐步相减的,有用乘法思考的,也有用竖式计
算的。
又如“参观苗圃”的活动,如何试商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的关键。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各种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建议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关系,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安排都与计算有关。
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呈现的信息,会选择相关的信息。
因为在题目中有些信息是多余的,有些信息是隐蔽的,只有把这些信息合理分析,才能正确地解决相关的问题。
其次是合理地利用题目中的条件,并能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作出简单的推理。
如教材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条件比较多,且具有开发性,
因此,如何根据题目的要求,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当然,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出示一些条件,以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较难掌握的内容。
学生要迅速、准确地计算,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验算和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算的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建议在练习运算时,尽量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课时安排
1 买文具1课时
2 参观花圃 1课时
3 秋游 1课时
4 练习五1课时
5 商不变的规律 1课时
6 路程、时间与速度 1课时
7 练习六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