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38
间作、套种和轮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间作是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
2、套种主要是在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种上另一种作物,其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玉米地套种竹荪3、轮种是指前后两季种植不同的作物或相邻两年内种植不同的复种方式。
意义:间作套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对阳光的吸收与利用,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
底层喜阴植物还可以起到保水、保湿的作用。
但间作套种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所以在生产上要注意控制施肥量,还有就是对作物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将有助于提高间作套种的生产效果。
轮作方式便于对土地中多种元素的充分利用,尽可能的提高土地的最大产出量。
典型例题:浙江某地家庭农场模式简图如下,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1)农场主将种植、养殖、旅游副业(采摘、垂钓)等进行了合理优化。
还将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的转化、再生及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实现对能量的。
这种做法正是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模式,遵循的基本技是和。
(2)由于果树与幼苗之间空间很大,农场主将甘薯、油菜在果园中。
打落菜籽以后,农场把这些油菜秸秆置还果园地,覆盖在果树的根部上,又把榨油以后的菜籽饼施入果园,保持,提高水果的品质,求得最大化的生态效益和。
该生态农场能生产出无公害水果的原因是减少了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1)该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这种做法遵循的基本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和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2)由于果树与幼苗之间空间很大,可以将甘薯和油菜套种在果园中,提高对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
打落菜籽以后,把油菜秸秆置还果园地,覆盖在果树的根部上,又把榨油以后的菜籽饼施入果园,保持土壤的肥力,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水果的品质,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间作与套作》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间作”和“套作”两种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的“间作”和“套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设计目标:1. 熟悉“间作”和“套作”两种写作手法的定义和特点;2. 能够分辨文学作品中的“间作”和“套作”;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4.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学生阅读指定文学作品,并分析其中是否存在“间作”和“套作”;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间作”和“套作”的分析论文,包括定义、特点、举例等内容;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看法;4. 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练习,尝试运用“间作”和“套作”写作手法。
四、设计步骤:1. 学生阅读指定文学作品,对其中的“间作”和“套作”进行标注和分析;2. 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间作”和“套作”的分析论文,包括定义、特点、举例等内容;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互相进修和交流;4. 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练习,尝试运用“间作”和“套作”写作手法,并进行互相评判和修改。
五、评判标准:1. 对“间作”和“套作”两种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辨能力;2. 论文的逻辑性和周密性;3.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贡献度;4. 创作练习作品的创意性和表现力。
六、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指定文学作品,准确把握其中的“间作”和“套作”;2. 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关于“间作”和“套作”的分析论文;3.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看法;4. 完成一篇文学作品的创作练习,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间作”和“套作”两种写作手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
农作物生产技术总论第三节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间作与套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间套作的田间配置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间套作物边行争夺养分、水分最激烈的地方。
4、是指农作物之间的距离。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间套作时,高杆农作物表现为边际劣势,矮杆作物表现为边际优势。
()
2、间作与套作都有共生期,不同的是间作农作物的共生期较短,套作农作物的共生期超过了全生育期的一半。
()
3、间套作时,矮杆农作物的种植密度要高于单作。
()
4、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宽带种植。
()
5、间作是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用“/”表示。
()
6、间作节约利用了时间和空间。
()
7、套作节约利用了空间。
()
三、名词解释(共计40分)
1、单作:
2、间作:
3、套作:
4、种植密度:
5、边际效应:
6、幅宽:
7、带宽:
8、间距:
四、简答题(共计6分)
1、间作与套作时如何选择农作物品种?(6分)。
《间作与套作》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间作和套作的观点及特点;2. 能够区分间作和套作,准确运用于实际写作中;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间作和套作?2. 间作和套作的区别和联系;3. 间作和套作的应用范围;4. 经典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段相关的故事或现实案例,激发学生对间作和套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详细介绍间作和套作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实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间作和套作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其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和价值。
4. 案例讨论:分组讨论一些具体的写作情境,让学生运用间作和套作的技巧,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5.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篇关于间作或套作的作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评判。
四、评判标准:1. 对间作和套作的理解是否准确;2. 是否能够准确区分间作和套作;3. 是否能够灵活运用间作和套作于实际写作中;4. 是否具有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平时写作中多尝试间作和套作,不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2. 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作家或学者来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间作和套作方面的经验和见解;3. 组织一些写作比赛或活动,让学生有机缘展示自己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间作和套作的观点及特点,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其未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概念辨析|间作、套种、轮作与休耕、连作、熟制与复种指数间作:同一田地(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图间种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种,如玉米间种大豆或蔬菜。
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就总体来说由于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
其中高作物行数越少,矮作物的行数越多,间种效果越好。
一般多采用2行高作物间4行矮作物叫2:4 采用4:6或4:4也较多。
间种比例可根据具体条件来定。
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
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
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种植(播种或移摘)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
如图套种作物的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也就是说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栽种后季作物,即甲还没收就把乙种下,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两季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能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
套种侧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间作、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产量稳定性;增加产品多样性;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保护资源环境;缓解作物争地的矛盾。
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农作物生产技术》习题及答案《农作物生产技术》习题汇编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农作物: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2.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简答题1.通常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答: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2.简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答: 农作物生产的特点是(1)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2)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3)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是露天性的农田,其涉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4)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1)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第1章耕作制度第一节农作物布局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耕地的轮作八旬作/套种/免耕/垄作/连作/休耕目录1 .轮作 (2)1. 1.年间单一作物轮作: (2)2. 2.作用: (2)2 .间作、套种 (2)2. 1.概念: (2)3. 2.作用: (2)3 .免耕 (3)3. 1.概念: (3)4. 2.作用: (3)4 .垄作 (3)4. 1.概念 (3)5. 2.作用: (3)4. 3.缺点 (4)5.顺坡垄作 (4)5. 1.概念 (4)5. 2.作用: (4)6.等高种植 (5)6. 1. 1.概念 (5)6. 2.作用: (5)7.休耕 (5)7. 1.概念 (5)7. 2.休耕基本原则 (5)7. 3.技术路径 (6)8. 4.实施意义 (6)7. 5.正确看待休耕 (7)7. 6.作用: (7)8.连耕 (7)8. 1.概念 (7)8. 2.作用: (7)1.轮作概念: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1.1.年间单一作物轮作:1)一年一熟的大豆f小麦f玉米三年轮作;2)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一水稻一水稻一油菜一水稻一小麦一水稻一水稻轮作,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
1.2.作用:1.减少土壤中的病菌病虫害数量,降低土壤病害传染几率;2.减少田间杂草,降低成本;3.避免4)单一作物其片面消耗,均衡利用土壤养分;5)还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6)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调节土壤肥力。
7.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5,改善耕地质量,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2.间作、套种2.1.概念: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种: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种。
2.2.作用:1•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间、光照、土壤、水分等资源,改善作物通风条件;2.增加土壤养分;3.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作物种类,增强市场适应性,提高经济效益;4.减少病虫害;5.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6.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7,套作还可以缓解农忙时期用工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