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方法研究_金江军
- 格式:pdf
- 大小:174.23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论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中国正面临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任务,这不仅对于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层面论述如何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首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入。
政府还应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和指导,保证其符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要求和标准。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科技创新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要素之一,只有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才能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投入,鼓励他们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
同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以满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
第三,加强产业协同与合作,构建全球价值链。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各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全球化的产业价值链。
中国应鼓励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重组,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最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的工业发展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中国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加大对信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意识和认识。
综上所述,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和创新能力,产业加强合作与协同,以及社会各方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工信部力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引言工业化和信息化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其相互融合能够产生更加强大的推动力。
工信部作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主管部门,致力于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本文将分析工信部力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背景、意义以及推动措施。
背景当前,全球范围内工业正在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转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中国作为世界工业大国,也面临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因此,工信部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作为战略任务,努力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意义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工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水平,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向中高端发展。
3. 促进创新和创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新和创业机会,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新兴产业的兴起。
推动措施工信部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1. 制定政策支持工信部在深度融合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改造、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结合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倡导,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进程。
2. 建设创新平台工信部还积极推动建设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
通过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3.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工信部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标准化工作。
地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方法研究
金江军
【期刊名称】《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年(卷),期】2011()8
【摘要】两化融合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阐述了两化融合的内涵,建立了两化融合总体框架,即四大方面、三个层次。
然后提出了地方政府推进两化融合的策略建议,包括理顺两化融合体制机制,加强两化融合扶持力度,保障两化融合资金投入,壮大两化融合人才队伍,营造两化融合良好氛围。
【总页数】3页(P87-89)
【关键词】两化融合;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
【作者】金江军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
【相关文献】
1.高校图书馆促进地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 [J], 黄玉兰;罗天相;刘莎
2.推进河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 [J], 李维维
3.高校图书馆促进地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 [J], 杨颖
4.开展社会服务,推进地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J], 于锦萍;宋微
5.推进西部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研究——以陕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例 [J], 张鸿;齐晶晶;冯家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贵州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研究“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在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本文主要对贵州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度发展进行研究。
标签:信息化工业化“两化” 深度融合2011年4月,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颁发了《关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十二五”规划又明确提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任务之一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和工业化(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
2011年9月16日,全国“两化”深度融合首发式在贵阳市举行。
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在会上指出,“两化”融合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关键是全面提高全省信息化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此,本文主要对贵州省“两化”深度融合进行研究。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内涵界定“两化”深度融合是“两化”融合深化发展的过程和高级阶段,融合的领域从某些点和局部发展到全面覆盖,从关键环节发展到全流程集成,从企业个体发展到产业链和区域集群整合,融合的层次也从资源利用和业务创新发展到组织结构优化和战略变革引领。
从具体技术方面来讲,这次“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主要有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四个层次。
技术融合主要是指通过对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
例如,工业控制技术、银行系统的自动终端机、新的IPV6 技术等等。
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能够不断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以及产品研发方式,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推动工业企业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产品融合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将信息产品加入到传统的工业产品中,增加原产品的功能、优势、形态、用途、扩展性等,提高产品的附加收益。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这种融合发展是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它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概念工业化是指使用大规模机器设备、专门化的工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来生产商品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现象。
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是指在工业化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采用信息化手段,对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变革。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延伸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是指在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工业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的机遇1.新产业的涌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很多新的产业,如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
新的产业不仅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就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这些新的产业在不断创新,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也带来了新的可能。
2.市场的扩大信息化催生出无数的新产品、新服务,极大地扩大了市场需求。
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变得更加便捷,产品消费的群体和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创新的投入更加高效,市场的发展更加具有前瞻性。
3.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中,生产流程得以优化,生产效率也随之提升。
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信息的跨界整合和智能化应用,都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同时,协同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的实现,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潜力。
三、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的挑战1.人才缺口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需要高端的人才进行支撑,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但是,当前社会上,人才的供给明显滞后于需求,人才缺口已成为当前发展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2.安全问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并不总是安全的,技术的进步也为非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机会。
滁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制造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已成为滁州市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滁州市的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传统制造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制造业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亟需进行转型升级。
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已成为滁州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制造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将为滁州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要实现制造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政府支持。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滁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在全球经济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滁州市制造业要在这一趋势下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步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拓展市场竞争力。
需要针对滁州市制造业现状,制定相应的对策,从加强数字化转型、培育人才、加强技术研发和政府引导等方面入手,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滁州市制造业现状分析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业重镇。
制造业是滁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着经济总量的很大比例。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滁州市的制造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滁州市的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生产效率低下。
传统制造业模式使得企业很难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波动,生产线过时落后,导致产能无法释放。
制造业的发展缺乏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持。
滁州市的制造业大多停留在低端水平,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严重。
滁州市的制造业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
小企业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无法体现。
引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1]。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两化融合发展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
信息化不只是与某个门类工业融合,而且是与所有工业门类都融合。
信息化不只是与工业企业的某个环节融合,而且是与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客服等多个环节融合。
两化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层面,还体现在管理、产业层面。
两化融合不单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还包括与工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包括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技术市场、展会、咨询等方面[2]。
两化融合与企业信息化是有区别的。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
以前往往把企业信息化等同于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强调ERP 、CRM 、BI 等管理信息系统,忽略工业生产自动化、产品本身的信息化、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
两化融合侧重于政府推进企业信息化,不局限于企业层次,还包括行业、区域层次的融合,包括培育衍生产业。
两化融合把企业信息化上升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
1两化融合的总体框架1.1两化融合的四个方面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其中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而产生新的技术,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计算机控制而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如集散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
图1两化融合总体框架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电子产品融入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了产品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对普通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了数控机床。
普通家电采用温控装置、变频电机、液晶显示屏等之后就成了信息家电或智能家电。
普通玩具增加控制芯片、操作杆等之后就成了遥控玩具。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药物筛选,提高新药研发效率。
利用ERP 软件,提高成本核算效率。
通过建立呼叫中心,为地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方法研究金江军(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46)[摘要]两化融合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阐述了两化融合的内涵,建立了两化融合总体框架,即四大方面、三个层次。
然后提出了地方政府推进两化融合的策略建议,包括理顺两化融合体制机制,加强两化融合扶持力度,保障两化融合资金投入,壮大两化融合人才队伍,营造两化融合良好氛围。
[关键词]两化融合;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748(2011)08-87-03[收稿日期]2011-06-09[作者简介]金江军,1978年生,男,浙江省义乌市人,副研究员,2007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信息化。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7月总第8期信息化Modern Industrial Econom y and Inform ationizationJuly ,2011Total of 887--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产业衍生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之后可以产生新的产业,如工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工业软件业、工业信息服务业。
其中工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包括汽车电子产业、船舶电子产业、航空电子产业、机械电子产业等。
工业软件包括工业产品中的嵌入式软件、数控软件、工控软件、工业设计软件(如CAD软件)等。
工业信息服务业是指面向工业企业的信息服务业,包括企业信息化培训、企业信息化咨询、B2B电子商务等方面。
1.2两化融合的三个层次推进两化融合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即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次来推进两化融合。
在区域层次,主要是各级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两化融合政策,编制两化融合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两化融合试验区、示范区等建设,组织实施一批两化融合项目,开展两化融合培训和交流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批准上海市、重庆市、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地区”)、呼包鄂乌地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唐山暨曹妃甸作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目前,许多省市都已编制或正在编制两化融合发展规划,制定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在行业层次,主要是各级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进信息化与本地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的融合发展,各大行业协会开展两化融合宣传、培训,发掘、总结、提升、推广两化融合典型经验,开展本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对本行业企业信息化进行指导。
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批准两批共12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第一批62个,第二批66个。
这些基地涵盖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摩托车、船舶、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钢铁、有色金属、纺织、家电等行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有关行业协会联合开展了钢铁、化肥、重型机械、轿车、造纸、棉纺织、肉制品加工等7个行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
在企业层次,主要是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改造等环节推进两化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从应用的角度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组织编制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调查和发展报告》,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前期研究,组织实施了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计划、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计划、育林计划等,组织建设了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
2地方政府如何推进两化融合2.1理顺两化融合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政府宏观指导有力、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各部门密切配合”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成立省市领导亲自挂帅的“两化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本地两化融合推进工作。
在当地信息化主管部门设立“两化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建立“两化融合联席会议制度”。
经信/工信、发改、财政、地税、科技、商务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及时解决两化融合推进实际问题。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参与”原则,依托当地企业技术中心或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组建两化融合服务中心,开展两化融合宣传、培训、推广、调研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和咨询服务。
组织编制两化融合发展规划,开展两化融合战略研究,制定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
建立两化融合测评制度,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次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指导本地区、本地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两化融合[3]。
2.2加强两化融合扶持力度一方面要在信息化方面加强对本地优秀企业或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的扶持力度。
完善与两化融合推进工作配套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政府采购等有关政策。
将两化融合工作与技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专利信息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
采取无偿资助、贴息补助、税收返还等方式对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予以资金扶持。
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发生的研发费用,以及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电子信息设备购置费用,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对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两化融合创新产品的,财政部门予以一定额度的资金补贴,在政府采购时优先考虑。
组织两化融合专家深入企业现场提供信息化咨询服务。
对企业购买信息化咨询服务并取得较好成效的,政府对咨询费予以补贴。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本地两化融合支撑机构的扶持力度。
出台针对本地从事工业电子产品制造、工业软件研发、系统集成、电子商务、IT培训、IT咨询、IT监理等方面的两化融合支撑机构的优惠政策。
扶持一批本地两化融合支撑机构,引进一批实力较强的两化融合支撑机构。
重点支持有典型示范意义或对本地区支柱产业两化融合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产学研项目和公共平台建设项目。
重点支持本地工业企业和软件企业合作开发的、对行业两化融合有较大促进作用的软件项目。
加大与当地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力度。
鼓励发展社会性、市场化的两化融合培训机构。
2.3保障两化融合资金投入推动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来源的两化融合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现有各类有关专项资金(技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支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两化融合衍生产业培育、两化融合支撑88 --A Study on Prom 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Inform atio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JIN Jiang-jun(China Center of Information Industy Development,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 100846)[Abstract]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ransform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t firs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tent of the integration and establishes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it,that is Four Aspects and Three Levels.T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proposals of local governmen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including rationalizing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efforts,protecting the capital investment,expanding the talent team and creating a good atmosphere.[Key words]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technology integration;product integration;business integration;industry derivation机构扶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