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案例分析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47
---------------------------------------------------------------最新资料推荐------------------------------------------------------生态建筑案例分析分析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生态建筑简介科技生态建筑简介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所处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同时尽可能不破坏所处环境因素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健全运转。
建筑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进步的 1 1. . 生态化: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朴归真,融于自然。
2 2. . 智能化:高科技的运用。
3 3. . 人性化: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人类。
生态建筑的设计意义生态建筑的意义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 1. 人口的增长 2. 非可持续发展方式 3. 能源危机 4. 自然灾难 5. 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生态建筑的意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
1 / 7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呈现夏热冬冷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建筑耗能量巨大,燃煤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80年代初期,截至2002年,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仅为2.3亿平方米。
在每年近20亿平方米的竣工面积当中,只有五六千万平方米是节能建筑,仅占3%左右,其他97%都属于高耗能建筑。
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
通过模仿高效率的自然结构,利用地方材等对对自然的尊重。
赖特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提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有机建筑理论。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Cas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生态| 绿色| 可持续| 适宜PART 01PART 02PART 04PART 03目录/ CONTENTS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龙湖超低能耗建筑主题馆总结诺汉丁大学新校区PART 02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位于天津市中新天津生态城15号地总用地8090m2总建筑面积3467m2结构体系为钢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15m建筑功能分为公屋展示、销售、房管局办公和档案储存该建筑物呈菱形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设计目标:项目场地范围内运行能耗接近零,即年周期内建筑运行消耗的能源数值≤生产的能源数值→ 建筑的能耗限值、国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主要技术措施:1、通过被动技术措施降低建筑的能量需求;2、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用能系统效率,降低建筑能耗;3、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的化石能源消耗,地源热泵;4、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年运行周期的“零能耗”,光伏。
通过被动技术措施降低建筑的能量需求气候分析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北纬39.1°,东经117.1°,属于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炎热潮湿,盛行东南风;过渡季气温适宜,盛行西南风。
因此着重考虑冬季建筑保温,首先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将建筑的场地选址于较有利于采用太阳能的区域。
此外,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避开了冬季主导风向;此外通过建筑自遮阳、积极的引导自然通风等,利用室外新风消除室内余湿余热,朝向东南、西南的建筑立面保证外窗的可开启性等降低建筑夏季的制冷需求。
太阳辐射分析该地区阳光充足,年均日射量为4.073kWh/m2,年日照时数在2778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63%,经场地太阳辐射分析,确定建筑建设位置。
整个地块内太阳辐射呈东北向西南的梯度分布,东北区域高,西南区域低,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增强自然采光、提高光伏发电量等,建筑位于东北区域。
生态建筑实例分析—生态技术的通风策略摘要:自然通风是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不仅具有改善室内热舒适度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而且也是当今建筑物实现节能、生态、环保等目标的重要手段。
建筑中的完全自然通风技术在实现原理上有利用风压、热压以及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等几种形式。
而风压和热压都是不稳定的因素,太阳能在建筑通风中的应用就是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加强风压和热压在建筑物中实现自然通风,其原理类似于机械辅助式通风。
通过太阳能烟囱、Trombe 墙以及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等结构形式,使太阳能成为强化自然通风的动力。
关键词:热回收低压机械式自然通风;烟囱效应;双层皮与被动通风;Trombe墙生态建筑实例(1):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的基地环境条件具有挑战性:东北面是巨大的工业仓储设施,西南面则是典型的英国郊区住宅;设计者霍普金斯以建造一沿基地自然弯曲的水体,软化边界和缓冲来有机的衔接这两个完全不一致的城市肌理,校园的主要建筑体块也因此沿一线展开。
建筑概况:占地面积12万平米,建筑面积4.1万平米。
线性人工湖将建筑与郊区住宅连接起来,成为一处新的“绿肺”。
建筑边缘的水渠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每年可以收集6000多立方米。
通风设计:对于自然风的利用是体现可持续性与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效的自然通风可以创造一种清新自然的人工环境,同时减小依靠机械通风的能耗。
朱比丽校园设计所采用的通风策略可以称作:热回收低压机械式自然通风,它是一种混合系统,即在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辅以有效的机械通风装置。
这一通风系统的使用在建筑上表现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太阳能集热片,它们被集成在中庭屋顶的吸热强化玻璃中,用于提供驱动机械通风扇的能源,同时起到一定的遮阳作用;另一个是“风塔”,其主体为楼梯间,在顶部是集成的机械抽风和热回收装置,在建筑外部呈一造型独特的金属“风斗”:通过其旋转以确保排出气流总是朝下风向,从而形成最大的正负压差,加强抽风效果。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生态建筑的定义与重要性 (3)1.2 生态建筑案例研究的意义 (4)二、生态建筑概述 (5)2.1 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 (6)2.2 生态建筑的主要特点 (7)三、经典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8)3.1 英国伦敦的巑巴比肯艺术中心 (9)3.1.1 案例背景 (11)3.1.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12)3.1.3 建筑评价 (13)3.2 德国柏林的太阳能办公楼 (14)3.2.1 案例背景 (15)3.2.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16)3.2.3 建筑评价 (17)3.3 美国加州的加州科学学院 (18)3.3.1 案例背景 (20)3.3.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21)3.3.3 建筑评价 (23)四、现代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25)4.1 中国上海的世博会中国馆 (26)4.1.1 案例背景 (28)4.1.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29)4.1.3 建筑评价 (31)4.2 中国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 (31)4.2.1 案例背景 (33)4.2.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34)4.2.3 建筑评价 (35)五、生态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37)5.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 (38)5.2 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39)5.3 人本主义的回归 (41)六、结论 (42)6.1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的启示 (43)6.2 对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展望 (44)一、内容简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生态建筑以其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建筑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设计理念、建筑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个案例是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Kalkbrnderiet住宅楼。
该建筑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理念,通过优化建筑朝向、提高保温性能、利用自然光等方式,降低建筑能耗。
建筑物理生态建筑实例分析——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一、生态建筑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二、案例分析——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设计楼从1997年开始进行策划,按照设计意图可归纳成缓冲层策略,利用自然能源策略,健康无害策略和整体设计策略。
针对绿色化目标,设计小组在建筑设计和设备采用了多层次的设计策略,在遮阳、防晒、隔热、通风、节电、节水、利用太阳能、楼宇自动化、绿化引入室内采取大量具体措施。
总体设计介绍:设计楼建筑平面基本呈长方形,设计紧凑、完整减少了冬季建筑的热损失。
长轴为东西方向,楼、电梯间与门庭、会议室等非主要工作室,布置在建筑的东西两侧,缓解了东西日照对主要工作区域的影响。
工作空间划分为大开间开敞式设计工作室区域与小开间办公室,其可以根据不同功能需要加以安排,使工作室的布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建筑南向是一个3层高的绿化中庭,不但能为员工提供一个生机勃勃的良好景观与休息活动空间,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外部环境对办公空间的影响。
三、绿色设计策略办公建筑作为为工作者提供工作空间的“容器。
而它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资源消费者,其绿色精神”的体现意睐着办公建筑的存在,本身应该真实的反映出环境特征 (场地乃至地域的地理、气候)与使用者的需求由内而外的体现出一种健康、和谐、充满生机的存在状况。
作为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该楼的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了以下策略:1.缓冲层策略2.利用自然能源策略3.无害化、健康化策略4.整体绿色化策略1.缓冲层策略:热缓冲中庭(边庭)在的设计中比较明显的算是在南向的一个体积较大的绿化中庭。
虽然那只是一个位于建筑南部的边庭,但是其物理功能内涵较之传统的位于建筑内心的中庭要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