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2.了解土壤复习巩固十二
- 格式:docx
- 大小:46.10 KB
- 文档页数:17
4.果实的外部有(),内部有()。
5,种子是由()、()、()等构成。
6.不管种子怎样放置,发芽后根都朝()长,茎、叶朝()长。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香蕉是果实,大蒜不是果实。
()2.种子萌发离不开水和空气。
()3.有阳光时,种子才会发芽。
()4.桨果的种子可以靠小鸟来传播。
()5.有些植物的种子可以吃,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6.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种子发芽的速度会更快。
()7.椰子是椰树的果实。
()2课、根和茎一、填一填。
1、菠菜的根是()根,葱的根是()根。
2.胡萝的根是一种特殊的()根。
3.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和()。
4.大多数植物都有(),茎有()的形态。
5.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的任务——把土壤中的养料从()运送到()中去,又把()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
6.植物的根可以分为()、()、()。
7.植物的地上茎按照生长状态可以分为()、()、()、().8.肥壮的“特殊根”含有丰富的()和()。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上,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下。
()2.植物发出的小芽是没有茎的。
()3.我们吃的土豆(马铃著)是植物的茎。
()4、植物的根都不能食用。
()5.发芽是植物关键的生长期。
()三、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答:取一林有茎、叶的新鲜植物,切除根部,插入滴有红墨水的花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颜色。
如果茎和叶显红色了,则说明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
3课、叶和花一、填一填。
1、叶子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的,叶片上有()。
2、针叶和阔叶是按植物叶的()分类的。
3、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
如油菜花、桃花。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蜂、蝴蝶等。
4.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如玉米、水稻的花。
5.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了解土壤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还将通过沉淀法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1.观察土壤: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体会两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看到的情况,并采用各种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记录。
2.认识土壤的成分。
3.研究土壤的种类:第一:观察比较出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重点);第二:通过比较三种土壤的透水性来认识土壤的性质;第三: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摸、看、捻、握、搓)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
4.拓展部分:调查自己家乡土壤的种类及适合种植的植物。
二、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二)科学知识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等主要特征和性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
2.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通过上一课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周围的土壤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颗粒大,有的颗粒小?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了解土壤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还将通过沉淀法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1.观察土壤: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体会两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看到的情况,并采用各种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记录。
2.认识土壤的成分。
3.研究土壤的种类:第一:观察比较出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重点);第二:通过比较三种土壤的透水性来认识土壤的性质;第三: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摸、看、捻、握、搓)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
4.拓展部分:调查自己家乡土壤的种类及适合种植的植物。
二、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二)科学知识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等主要特征和性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
2.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通过上一课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周围的土壤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颗粒大,有的颗粒小?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一.我们周围的土壤1.在土壤中,没有生命的物质有沙、石块、落叶等。
2.土壤里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屎壳郎、青蛙、蚂蚁。
3.常见的土壤颜色有黑色、红色、黄色。
4.植物的根牢牢的抓住土壤,从土壤中吸收养料和水分。
二.了解土壤1.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2.按土壤中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3.陶器、砖都是由土壤烧制出来的。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5.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6.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7.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8.沙土渗水性最好,壤土渗水性一般,黏土渗水性最差。
9.通过观察,我发现土壤中含有泥土、沙、水分、空气、腐殖质等物质。
10.有哪些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答:(1)用放大镜看;(2)用手捻一捻;(3)和点水握一握。
三、肥沃的土壤1.土壤可以简单的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含有腐殖质的土壤分布在表层土,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2.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3.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4.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5.有些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6.科学家们在土壤中发现了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7.贫瘠的土壤可以增加腐殖质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8.你知道哪些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答:(1)种植绿肥;(2)收集落叶沤肥;(3)收集粪便沤肥9.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1)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了解土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观察、探究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粒、黏粒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及各类土壤的特性。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土壤中的动植物有了初步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深入探究土壤的成分及种类,基本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学习目标1.通过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成分。
2.知道土壤的成分及和土壤的三种类型,了解土壤中沙粒、黏粒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分类。
3.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土与黏土的差异。
5.形成探究土壤,关心家乡的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土壤的成分及其种类。
五、评价任务1.知道土壤的三种类型:沙土、黏土和壤土。
2.学会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六、教学准备采集好的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1.观察土壤。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采集好的土壤: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土壤里有什么?(2)分组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研究土壤的成分。
(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3)取一些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有什么现象?小结:纸巾变湿了,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土壤散开,过一会儿看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搅动后看到土壤全部散开,静止一段时间土壤分层,说明土壤中含有沙粒;烧土块时有烧焦的气味,土块变硬,变成了灰白色,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研究土壤的种类。
教师讲述。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三年级(下)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层的一层疏松物质。
土壤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沙土、黏土、壤土)。
(含沙粒特别多的)是沙土,沙土的特点(颗粒大松散,渗水性强);(含黏粒特别多的)是黏土,黏土的特点(具有粘性,渗水性差);(沙粒、粘粒、粉粒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表层土)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丰富。
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她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土壤的流失与(无植被)有关系。
(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土壤增强肥力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土壤是由(水、空气、沙、粘土、腐殖质)组成的混合物。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具有果皮和种子的是果实。
(香蕉的种子退化了)种子的结构具有种皮、子叶、胚(包括胚根、胚芽)。
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根有(直根和须根)两种形态。
根的作用:(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把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
茎常见的形态有:缠绕茎(牵牛花)、直立茎(香樟)、攀缘茎(爬山虎)、匍匐茎(西瓜);茎的作用是(把植物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蒸腾作用:植物中多余的水分从叶片中散发出来。
光合作用: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并释放出氧气。
花的结构:花瓣(吸引昆虫)、萼片(保护未开的花)、雌蕊(接受花粉,一朵花只有1个)、雄蕊(制造花粉,有多个)。
(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叫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植物传粉最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
自然传粉不足的进行人工辅助传粉。
风媒花虫媒花特点P24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牙膏是混合体。
固体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体之间的分离可以用(筛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了解土壤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还将通过沉淀法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1.观察土壤: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体会两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看到的情况,并采用各种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记录。
2.认识土壤的成分。
3.研究土壤的种类:第一:观察比较出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重点);第二:通过比较三种土壤的透水性来认识土壤的性质;第三: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摸、看、捻、握、搓)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
4.拓展部分:调查自己家乡土壤的种类及适合种植的植物。
二、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二)科学知识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等主要特征和性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
2.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通过上一课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周围的土壤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颗粒大,有的颗粒小?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单元课时分配1.我们周围的土壤:2课时;2.了解土壤:2课时;3.肥沃的土壤:2课时;4.土壤的保护:1课时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材分析本课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起始课,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去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这一课主要在室外进行。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引发学生展开关于土壤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土壤的已知情况和想知道些什么,引发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2、指导学生亲近土壤,发现土壤中的物质(如:植物的根、落叶、石头和蚯蚓……)。
3、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动物及其生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2、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亲近土壤。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学生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我们周围的土壤田野、树林、花坛、草坪、花盆……土土壤里有:蚂蚁、蜗牛、蚯蚓……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教后记表层土 底层土 植物地上部分植物地下部分2、了解土壤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还将通过沉淀法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1、观察土壤: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体会两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看到的情况,并采用各种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记录。
2、认识土壤的成分。
3、研究土壤的种类:第一:观察比较出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重点);第二:通过比较三种土壤的透水性来认识土壤的性质;第三: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摸、看、捻、握、搓)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的主要成分有:空气,水分,腐殖质。
2、我们挖取土壤时需要挖取土壤表层的土。
3、在土壤中生长的小草依靠(根)吸取土壤中的(养分)。
4、屎壳郎一般会把自己的卵产在(土壤)中。
5、(颗粒状)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6、土壤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答: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如果植物生活在被污染的土壤中,就有可能会发生中毒或死亡现象.这样一来我们食用蔬菜等食品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此外,没有优质的土壤就不可能有洁净的水源空气。
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8、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9、土壤由上而下分为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10、常见的土壤动物有:(蚯蚓) (蚂蚁),(屎壳郎),(蜈蚣),(蚂蚁)等。
11、把土壤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用纸巾包住土壤会发现纸巾上有水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
12、把土壤放到火上烧,我们能够闻到刺激的气味,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燃烧所散发的气味。
13、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4、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5、(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最丰富。
(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稀少。
16、增加土壤的肥力,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等。
17、为什么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答:在土壤成肥过程中蚯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蚯蚓的一些活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18、一节旧电池烂在土壤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一.我们周围的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土壤】是植物的母亲。
3.我们在【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4.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5.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6.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二.了解土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7.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8.下例三幅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请在图下填出它是哪种土壤中的颗粒。
【沙土】中的颗粒【黏土】中的颗粒【壤土】中的颗粒9.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壤土】的渗水性【黏土】的渗水性【沙土】的渗水性三.肥沃的土壤1.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土】.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动物】.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会更多】.在下层土之下是【岩石层】。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一、我们周围的土壤1、晴朗干燥的时候挖泥土,表层的土壤颜色,挖下去的深层土壤颜色。
2、大部分植物的总是牢牢得抓住土壤,从土壤里吸收营养和水分。
3、你在土壤里发现了。
二、了解土壤1、通过观察我发现土壤中有等物质,所以称它为物。
2、土壤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三、肥沃的土壤1、土壤中的腐殖质是由变成的,它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
2、土壤中的是改良土壤的能手,所以被称为“天然的犁”,它喜欢生活在的土中。
3、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
4、富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主要分布在。
5、增加土壤腐殖质的方法有。
6、岩床位于和之下的最底层。
四、土壤的保护1、土地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人类的衣食资源。
为了增强人民珍惜土地、保护土地的意识,我国规定每年月日为我国的“土地日”。
2、土壤是覆盖在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
也为人类提供了和制作物品的。
3、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一、果实和种子1、果实包括和两部分结构。
2、观察种子萌发时,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小苗朝上。
3、利用等方法,可以看到果实有、内部有。
4、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和适宜的。
5、种子的种皮具有的作用。
二、根和茎1、植物的是连接根和叶的部位,承担着的任务。
2、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能将植物牢牢得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和。
3、菠菜的根是根,葱的根是根。
4、植物长叶的部位,如树干、树枝、秸杆、藤、秧等叫做。
三、叶和花1、大多数植物利用、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2、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
3、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4、花粉落到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5、树叶的相同之处:叶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
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制造的。
四、植物和我们1、一件完整的植物包括。
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2019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2•了解土壤复习巩固十二第1题【单选题】土壤由()组成。
A、沙、黏土B、水、空气C、腐殖质D、全部都有【答案】:D【解析】:【解答】土凄由沙、黏土、水、空气和腐殖质等组眩D迭项符合题意。
故答秦为:D。
[分析]土穗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沮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田言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源生物残体解产生的有利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瑁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第2题【单选题】将硬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
A、间隙B、养分C、水分D、空气【答案】:【解析】:[解答】将通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D选项符合题盘故答云:Do【分析】土穗指地豕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莉颗检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第3题【单选题】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时,保持不相同的量是(A、相同多的土B、倒入相同多的水C、同时把水倒入D、土的颗粒要相同【答案】:D【解析】:【解答】匕成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时,需要腐寺相同的是土、水、并且同时把水但入;故选D。
【分忻】本题考直t做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第4题【单选题】陶器和砖是由()烧制出来的。
A、沙土B、壤土C、黏土D、高山土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答案】:C【解析】:t解答】图瓷和砖是由黏土烧制而成的。
C选项符合题意。
故兼为:C。
t分析】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土壤中渗水能力最强的是()。
A、壤土B、黏土C、黑土D、沙土【答案】:D【解析】:【解答】渗水能力最强的土壤类型是沙土。
D选项符合题意。
故兼为:D。
【朝】靠晒地,土4殷分为:砂杜黏H»第6题【单选题】加点水可以很容易团成团的土是()。
A、沙土B 、 黏土C 、 腐殖质D 、 壤土【答案】:B【解析】:[解答】加点水可以很容易团成团的土是蕤土。
B 选项符合题意。
故蒲E 3。
t 分忻】艰据含有颗粒多少可以将土壤分为沙土、黏土和凝土三类。
A 、 沙土B 、 黏土C 、 壤土 【答案】:A【解析】:[解答】土漉按含沙和黏土量的不同可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癸,其中沙土的渗水性最差。
[赫】本题考查渗水性的t 龚L1=1三种土壤中渗水性最差的土是(在烧土壤的时候,只看到了冒气,没发现其他现象。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t解答】在烧割土壤时,既可以看见有气体冒出,还有液汰,防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忻]土渣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能物质,由各种颗粒状小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绢成,能生长植物L 土壤由吉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型物质)、空气(气怕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第9题【判断题】黏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解答]沙土的渗水能力星最弼的,黏土的渗水能力是最差的,而壤土的渗水能力居于黏土川沙土之间。
【分忻]根信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陶器和砖都是由土壤烧制出来的。
A、正确【答案】:【解析】:t解答】图温和砖部是曰黏土烧制而成的。
防以题目约说法是借误的。
[分忻】一股的菇土都曰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一殷在原地风化,颗粒较大而成分接近原来的石块的,称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
达种黏土的成分主要为氧(沽与氧化铝,色白而耐火,为国制洛土之主荽原机>第n题【判断题】土壤中的中等颗粒为黏粒。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解答】土建中的中等颗粒是册。
所以题目的I兑法是正确的。
t分忻】演土境质地,土壤一殷分为三大关:砂质土、黏质土、埃土三类。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星多,颗粒粗糙,咨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枝纽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 合沙星一股,颗泣一段,渗水速度一殷,保水性能一股,通风性能一凯>第12题【判断题】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攥,纸巾湿了,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A、正确【答案】:正确【解析】:【解答】纸巾湿了,说F月土壤中含有水分。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忻】土廉中含与水分和空气等物质。
>第13题【填空题】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答案】:【第1空】沙土【解析】:【解答】土羡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其中渗水性肓强的是沙土;【撕】本题考直渗水性。
A第14题【填空题】根据土壤中含大小颗粒多少可分为【答案】:【筮1空】沙土【第2空】黏土【第3空】契【解析】: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解答】技土壤质地,土壤一殷分为三大宾: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笑【分忻】砂质主的性质:含沙星多,颗粒粗槌,渗水枣度快,保水性有窿,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星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段.颗粒 Y,渗水速度 f,保水性能f,通风性能—瓯》第15题【填空题】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了,说明土壤里有【答案】:【第1空】湿【第2空】水分【解析】:【解答】为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可以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就是说明土壤里有水;【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水分。
[第16题【填空题】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答案】:【第1空】气泡【第2空]空气【解析】:【解答】为了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可以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分析】本题考查土壤中含有空气>第17题【填空题】土壤由、、、、等物质构成。
【答案】:【菜1室】水【第2空]空气【第3空】沙【笫4空]黏土【第5空】腐醐【解析】:【解答】经过一系列实验,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疽质等物质构成;【分忻】本题考查土壤的构成。
>第18题【填空题】土壤中的固体部分按颗粒大小可以分为三种颗粒类型。
【答案】:【第1空】观、胰、蜘【解析】:[解答】土湛中的固体部分按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粒、粉粒、黏粒三种颗粒类型。
咐】本题考球>第19题【填空题】土壤按含沙和黏土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答案】:【第1空】沙土、壤土、黏土【解析】:【解答】土漉挨含沙和黏土量的不同可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分忻】本题考亘土壤的分类。
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 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解答】观察菜园地里的土壤里都有沙子、小虫、石料和枯树叶。
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 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第1空】用戏鼬隙【第2空】用手埒女【解析】:【蟀答】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的方法有:用放大瞪观察、用手捻一捻。
[分析]食土埃质地,土埃一股分为三大关:砂成土、黏质土、埃土三英。
砂质上的性质:合沙星多f 颗地粗槌r 渗水速度 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垃佥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境土的性质: 含沙星一股,颗粒一段,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股,通风性能一段。
>第23题【填空题】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闻到,说明土壤中含有【答案】:【第1空】土壤发白【第2空】焦糊味【第3空】腐砺【解析】:【解答】超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回到焦瑚味『说E 月土壤中含有腐殖质;这是证明土■含有腐殖质的实验。
【分析】本题考查证明土壤含有腐殖质的实验。
观察菜园地的土壤里都有【答案】:【第1空】沙子【第2空】小史【第3空】石料【第4空】柘树叶【解析】:[分忻]土液是措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沮成,能生长植物。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柜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第25题【解答题】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哪些?【答案】:(1)月放大镜看:沙土腿大,黏土颜色深;(2 )用手捻一逢:沙土颗粒建,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有瞰团,沙土握不成团。
【解析】:【略】I:匕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看:沙询—,;(2 )用手捻F :沙土领粒通,黏土细腻;(3 )和点水捱一握:黏廿治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分忻]本题考登做沙土和黏土的方法。
>第26题【解答题】实验一一研究土壤。
1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水的杯子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壤的水,然后静置,会看到杯中的物质沉淀后分为三层,上层颗粒较小,下层颗粒较大。
发现:上层颗粒细小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的物质是沙粒。
3把土块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盖上一块玻璃片,过一会儿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解答】观察菜园地里的土壤里都有沙子、小虫、石料和枯树叶。
会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结。
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4把土壤放在火上加热,会看到土壤的颜色变浅、发白,同时会闻到一股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实验结论是?【答案】: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解析】:[解答】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可以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分忻】本题考查土壤的构成。
>第27题【解答题】用手捻时,不会粘在一起的土壤是哪种?【答案】:用手捻时,不会粘在7的土壤是沙土。
【解析】:[解答]土凑饮含沙和黏土量的不同可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用手捻时,不会粘在一起的土壤是沙土。
[泌]本题算沙土的瓠。
[第28题【解答题】为什么沙土、壤土、黏土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答案】: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漆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穿,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解析】: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