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对对联》读书笔记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巧对对联的故事(原创版3篇)目录(篇1)1.巧对对联的定义与特点2.巧对对联的来源与发展3.巧对对联的技巧与方法4.巧对对联的著名故事与应用5.巧对对联的现代价值与意义正文(篇1)一、巧对对联的定义与特点巧对对联,是指在字数、词性、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的两句诗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其主要特点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以及意义相关。
巧对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巧对对联的来源与发展巧对对联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巧对对联已逐渐成熟,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
明清两代,巧对对联更是达到了繁荣的顶峰,不仅在文人墨客之间广泛流传,还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三、巧对对联的技巧与方法要创作一副巧对对联,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注意字数和词性的相对应;其次,要力求结构相同,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最后,要保证意义相关,做到上下联意境和谐、相互映衬。
此外,巧对对联还应注意避免一些忌讳,如重复使用相同词语、平仄不合等。
四、巧对对联的著名故事与应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巧对对联的著名故事,如苏轼与佛印的巧对对联、纪晓岚为乾隆祝寿的巧对对联等。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巧对对联的艺术魅力,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巧对对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以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五、巧对对联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在现代社会,巧对对联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其次,巧对对联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智力水平;最后,巧对对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巧对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目录(篇2)1.巧对对联的定义与特点2.巧对对联的历史与发展3.巧对对联的技巧与方法4.经典巧对对联赏析5.巧对对联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正文(篇2)一、巧对对联的定义与特点巧对对联,又称对仗联,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汉语文学艺术形式。
小学生经典读书笔记小学生经典读书笔记1今年暑假,我又一次仔认真细地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名扬世界的经典著作。
当我再次从头到尾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一位心地和善、活泼开朗、天真可爱、敢作敢为的小豆豆就出此刻了我的眼前。
尤其是那颗闪闪发光的和善之心深深地感动了我。
和善是小豆豆身上最大的闪光点。
在教室里,小豆豆总是喜爱站在教室的窗户旁边,和过往的宣传艺人打招呼。
宣传艺人是社会的下层人物。
小豆豆喜爱同他们打招呼,是出于对他们的尊敬和怜悯。
巴学园里的小学生们都在学校里定下了自我专用攀爬的树,“小豆豆的树”就是其中之一。
小豆豆的同学泰明因为患过小儿麻痹症,从来没爬过树,也就没有自我的树。
有一天,小豆豆邀请泰明去爬她的树。
当他们来到树前,小豆豆先把搬来的梯子架在树的分叉处,再自我爬上去按住梯子,想要叫泰明爬上去。
谁知,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泰明手脚无力,怎样也爬不上梯子。
于是小豆豆又转身下了梯子,从之后托起泰明的臀部,用劲地把他向上推。
小豆豆太瘦小了,怎样也托不上去。
之后小豆豆又从工具房拿来梯凳,经过一番周折,她最终让泰明上了树。
泰明快乐地说:“我明白了,原先爬树是这样的。
”这件事感动了我。
小豆豆动了脑筋,想了办法,最终让一个残疾人完成了自我的愿望。
没有一颗和善的心是肯定做不到的。
在这本的许多故事中,字里行间,都体现了小豆豆有一颗和善的心,一颗布满爱的心。
小学生经典读书笔记2最近漂流图书活动中,我有缘读到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书中叙述了古巴的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
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
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整整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困难考验,与大马林鱼展开了生与死的搏斗,终于把大鱼刺死,老人也耗费了相当多的体力。
虽然鱼被打到了,可鱼太大了,无法放上船,最终老渔夫把鱼的头和上身绑到了船身上。
纪晓岚巧对妙答读后感篇一纪晓岚巧对妙答读后感哎呀,读完纪晓岚巧对妙答的故事,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你说这纪晓岚,咋就那么聪明呢?那脑子转得比风车还快!面对各种刁钻古怪的难题,他总能轻轻松松地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答案。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赋异禀吧,我觉得我要是能有他一半的机灵劲儿,考试的时候都能多拿几分啦!就说他和乾隆皇帝之间的那些对对子,简直太精彩了!乾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那叫一个默契。
可我就在想啊,要是纪晓岚哪次没对上,乾隆会不会龙颜大怒呢?可能不会吧,毕竟乾隆也许就是想考考他,图个乐子。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那宫殿里,周围站着一群大臣,个个都竖着耳朵听,等着看纪晓岚出丑。
可纪晓岚呢,不慌不忙,微微一笑,答案就出来了。
那场面,多紧张刺激啊!再想想我自己,平时别人问个问题,我都得想半天,还不一定能回答得好。
和纪晓岚一比,我这脑子简直就是生锈了嘛!不过,这也让我明白了,得多读书,多思考,才能像纪晓岚那样妙语连珠。
哎呀,不知道我以后能不能也变得这么厉害呢?我看悬!但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篇二纪晓岚巧对妙答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读了纪晓岚巧对妙答的故事,心里那叫一个震撼!这纪晓岚,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他那些巧妙的回答,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剑,瞬间斩断了难题的乱麻。
我不禁在想,他是不是有个超级大脑,装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宝藏?比如说有一次,乾隆出了个超难的上联,周围的大臣们都抓耳挠腮,像热锅上的蚂蚁。
可纪晓岚呢,眼睛一眨,答案就脱口而出,这速度,这反应,难道他是开了外挂吗?不过,我也在琢磨,他这么聪明,会不会也有压力啊?每次都要表现得那么出色,万一哪天状态不好,答错了,那得多尴尬呀!也许他自己心里也会打鼓,但表面上还是镇定自若,这心理素质,我得好好学学。
还有啊,他的那些对子,不仅对仗工整,还充满了趣味和深意。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咱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就好奇啦,他到底是怎么积累这么多知识的?难道是天天不睡觉,抱着书啃?我觉得我也得加把劲,多学点东西,说不定哪天我也能像纪晓岚一样,在关键时刻露一手,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
读书笔记600字初二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还有渊博却邪-恶的克洛德副主教。
老雕从高高的悬崖上扑下来,抓走了羊群里的一只小羊羔。
寒鸦看到后非常眼馋,想要效仿老雕的行为。
它大喊一声,扑向一只公羊。
不料它的爪子被羊毛缠住,再也飞不起来,只好拼命拍打翅膀。
牧羊人猜到是怎么一回事,立刻赶来抓住了寒鸦。
他剪掉了寒鸦的翅膀,晚上带回家给孩子们玩。
孩子们问,这是什么鸟,牧羊人答道:“这是一只寒鸦,可它自以为是一只老雕。
”读书笔记600字初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只要人人都做一只勤奋、胸怀大志的蚂蚁,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昌盛!阿Q正传读书笔记看了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正传》,发现他笔下所写的阿Q是旧社会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为何会写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为了想要宣泄对人性弱点的看法吧!所以鲁迅先生用讽刺意味的手法写出国人病态的社会和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从这篇文章里面,我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那被践踏的人权以及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的“精神胜利法”了,这实在是一个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这个方面来讨论。
“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说好听一点是精神胜利法,其实根本就是驼鸟的心态,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只能够转身就跑。
如果现今社会中有人想靠着精神胜利法来存活下去,我想这应该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吧!因为不可能有老板会想要用这样的员工,不要说在工作了、如果再读书时就有这种心态,我想有这种心态的人未来应该是非常的惨吧,就连在同学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脚。
而在文章中阿Q为了减轻外力给来的欺压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来逃避现实,就因为这样使得阿Q以自负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
也许精神胜利法是给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学,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是却又因为外在种种的失落,于是只有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安慰,但这毕竟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方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人自暴自弃的表现方法吧。
关于巧对对联的故事摘要:1.引言2.对联的起源与特点3.巧对对联的故事背景4.故事一:苏东坡与佛印的巧对5.故事二:纪晓岚的巧妙对联6.故事三:诸葛亮与黄承儿的对联较量7.故事四:康熙皇帝与对联的故事8.巧对对联的意义与启示9.结语正文:1.引言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简洁精炼、寓意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
巧对对联,更是在这一艺术形式上展现了人们的智慧与才情。
本文将介绍四个关于巧对对联的故事,以展示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2.对联的起源与特点对联起源于战国时期,成型于唐代,鼎盛于明清两代。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节奏相同、平仄相调,同时要求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映衬。
3.巧对对联的故事背景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喜欢相聚时以对联相互较量才情。
巧对对联,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应对对联,既展现了才子们的文学修养,也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4.故事一:苏东坡与佛印的巧对苏东坡与佛印是好友,两人常一起游玩、作诗。
一次,他们在游玩时看到一尊观音像,苏东坡出了一个上联:“观音坐莲,手托柳枝。
”佛印听后,立刻对了下联:“学士搂膝,脚踏莲花。
”这个对联巧妙地将两人所处的环境和对联主题相融合,展示了他们的才情。
5.故事二:纪晓岚的巧妙对联纪晓岚是清朝著名文人,他的才子之名传颂千古。
一次,一位自负的富商宴请纪晓岚,出了一道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纪晓岚听后,立刻对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怎比萧和。
”这个对联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示了纪晓岚的巧妙应对。
6.故事三:诸葛亮与黄承儿的对联较量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黄承儿是蜀汉时期的一位才子。
一次,诸葛亮与黄承儿谈论文学,黄承儿出了一个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诸葛亮听后,立刻对了下联:“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这个对联以宇宙为背景,展示了两位才子的才情。
7.故事四:康熙皇帝与对联的故事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文治武功,才华横溢。
有关巧对对联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巧,一个叫对。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在学习和生活上成为彼此最好的伴侣。
两人有一个相同的兴趣爱好,那就是对联。
他们经常一起创作对联,互相挑战对方的智慧和才华。
巧擅长独特的诗句和寓意深远的对仗,而对则擅长押韵和抒发情感。
一次,他们听说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对联比赛,决定一起参加。
比赛的主题是“友谊”,要求参赛者用对联表达两人之间浓厚的友情。
巧和对决定分别创作一首对联,然后交给评委去评判。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巧写下了:“山水相连尽都是陪伴,患难与共只为友谊长坚。
”这句对联富有情感和思考,表达了他们在一起时互相扶持和陪伴的真挚友谊。
对则写下了:“欢声笑语共谐音,真挚友情永相连。
”这句对联抓住了友情中的欢乐和默契,表达了他们之间永远相连的真诚友谊。
到了比赛的日子,巧和对心情紧张地等待着结果。
评委宣布,他们的对联受到了高度评价,并被评为比赛中的佳作。
巧和对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的友谊通过对联的表达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赞赏。
这次比赛让巧和对更加坚信,对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
一种表达情感和塑造友谊的方式。
从此以后,他们一起在世界各地参加对联比赛,在对联的世界中收获了无尽的欢乐和友谊。
巧和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挚的友谊是需要用心经营的。
无论是在对联的创作中还是生活中,相互理解和扶持都是好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品质。
通过对联,他们不仅增进了友情,还将自己独特的才华和智慧分享给了世人。
关于巧对对联的故事(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关于巧对对联的故事2.对对联的特点及历史背景3.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对对联的探讨4.故事的启示和对对联的总结正文(篇1)一、关于巧对对联的故事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的文学形式。
关于对联的故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纪晓岚与和珅的对联。
纪晓岚才思敏捷,被誉为“铁齿铜牙”,是清朝乾隆年间有名的文学家。
一日,乾隆想为难纪晓岚,便出了上联“两碟豆”,要求纪晓岚对出下联。
纪晓岚思考片刻,便对出了“一瓯油”。
此对联既对仗工整,又形象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二、对对联的特点及历史背景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平仄相对。
对联起源于汉朝,在宋朝时发展到了高峰。
对对联的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三、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对对联的探讨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张三的人,他为了参加一个才艺比赛,决定创作一副对联。
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写出了上联“松竹梅岁寒三友”。
他觉得自己的对联非常完美,但评委却认为他的对联缺少深度和内涵。
在评委的启发下,张三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对联,并添加了“兰竹菊四君子”作为下联,成功地创作了一副既符合规则又富有内涵的对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对联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学的理解。
四、故事的启示和对对联的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对联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学的理解。
同时,故事还强调了对对联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总的来说,通过对对联的学习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对美的感受力。
目录(篇2)I.巧对对联的起源和意义II.故事介绍III.故事分析与反思正文(篇2)在中国的文化中,对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常由两个相对的词语组成,旨在表达一个特定的主题或理念。
对联的对仗工整、节奏鲜明,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巧对对联》读书笔记作文(初中初二500字)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桥堆对联》这本书让我领略了100多个有趣的对联故事中汉字的神秘。
说几句我特别喜欢的对联——
有一次,甘龙皇帝送来一副对联,请纪晓岚说:“两碟豆子。
”漫不经心地回答,“一欧的石油。
”我没想到甘龙会改变调子,说:“我说的是两次蝴蝶大战。
”纪晓岚突然大笑起来,改变了他的嘴巴:“我说一只海鸥在游泳!”这叫做谐音对联。
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一个有几千金币的家庭不富裕,一个有五个孩子的家庭没有孩子。
”这是什么意思?原来,这对老夫妇有十个女儿,俗称“女儿”,十个“女儿”就是“万金”;女婿在民间也被称为“半儿子”。
十个女婿正是“五个儿子”。
这叫做谜语对联。
有一对夫妇以极大的气魄,“悬挂太阳和月亮,把太阳和月亮照耀到天空”。
这是什么意思?原来是挂在眼镜店门口的一副对联。
对联通常有相同数量的上下词,但有一个是不对称的。
恶棍袁世凯死后,举国欢庆。
一个人写了一幅绝妙的对联:“袁世凯将永生,中国人民将永生”。
有人提醒他:“上层的袁世凯有三个字,下层的中国人有四个字。
那不是真的!”他解释道:“没错,袁世凯为中国人民感到难过!”
我最喜欢的对联之一是:“舞台小,世界大。
”不仅是形式美,还有哲学。
对联真的很有趣。
我希望我能做这么好的一对。
巧对对联故事作者:来源:《新作文·中考作文智囊》2009年第08期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此对联的来源是这样的。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应邀赴宴的人达三千九百多人。
其中有一老叟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帝便以此为题,与纪晓岚对句。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乾隆出了上联。
按我国古代纪年法,六十为花甲。
“花甲重逢”,即两个“花甲”,为一百二十岁,三七岁月,即三七为二十一岁。
这样一百二十岁,加上二十一岁,共为一百四十一岁。
出联称奇。
纪晓岚思索片刻,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我国俗语:“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双庆,就是两个七十为一百四十岁,再加一度春秋,就是一百四十岁加一岁,也是一百四十一岁。
对句绝妙。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村夫车水。
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毛泽东与周恩来同车联对上世纪50年代,有一次毛泽东与周恩来到湖南视察。
一日,两人同坐一辆车,浏览长沙市,车驶到湘江的橘子洲,毛泽东触景生情,吟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该联出的都是眼前情景,将穿梭的船只与千古不移的江洲自然地融于一联,而且“舟”与“洲”谐音,一时要想对出下联,实在不易。
轿车离开橘子洲开往市内,不久到了天一阁。
这时,周恩来看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受到启发,立即对出下联:天一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周恩来对的下联十分工巧,也是一地名,而且“阁”与“鸽”谐音,毛泽东听后,很满意地点点头,会心地笑了……。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对联故事-巧对对联慑群魔
19世纪末,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
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
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名代表想羞辱中国人,他对清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
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则你们给我们嗑五个头。
”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
在场的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狂笑。
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惶惑不安,头晕眼花。
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位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chi )魅(mei )魍(wang )魉(liang )”是传说中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
那名挑衅的洋人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五个头,引得哄堂大笑。
纪晓岚巧对妙答读后感读完纪晓岚巧对妙答的那些故事啊,我就感觉像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语言杂技表演,可太有意思了!纪晓岚那脑子,简直就像一台超级智能的语言制造机。
他每次对答,就像是从一个装满奇思妙想的魔法口袋里掏出最恰当的话来,而且还能迅速地反击那些想刁难他的人。
比如说面对别人出的刁钻上联,他总能像个解谜高手一样,一下子就找到下联的密码。
这让我想到啊,要是我在生活里也能有这样的本事,那可太酷了。
和朋友斗嘴的时候肯定不会输,说不定还能像他一样把想捉弄自己的人弄得哭笑不得呢。
从他的这些巧对妙答里,我还能感觉到他的知识那是相当渊博。
他得读过多少书,了解多少事情,才能信手拈来那些典故和词汇啊。
就像我们玩游戏得先知道游戏规则和各种道具一样,他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就是他在这个语言游戏里的无敌装备。
我想,我要是想变得像他一样聪明伶俐,那可得多读书,多积累知识,不能总是玩游戏看剧了。
而且啊,纪晓岚的这种巧对妙答不仅仅是一种才华的展示,还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有时候那些刁难是突然来的,就像在路上走着突然有人扔个球过来让你接着,他却能稳稳地接住还把球漂亮地扔回去。
这在生活里可太实用了,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突发的状况或者不太友好的人,如果能像他那样机智应对,那肯定能少很多烦恼。
他的故事还特别幽默。
那些巧妙的对联和回答就像一个个幽默的小炸弹,一下子就能把沉闷的气氛炸开。
我读的时候常常忍不住笑出声来,就感觉他像是一个穿越到古代的脱口秀大师。
他用文字就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这可比现在有些干巴巴的笑话有意思多了。
总之呢,读纪晓岚巧对妙答的故事,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幽默的奇妙世界。
让我既佩服他的才华,又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自己要是能学个一星半点的,也能在生活里做个小小的智慧之星呢!。
巧对对联[5篇]第一篇:巧对对联巧对对联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点错的小数点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
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蒲丰试验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
八年级读书笔记(通用5篇)八年级读书笔记八年级读书笔记篇1《巧对对联》读书笔记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巧对对联》这本书让我在100多条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中领略到了中国文字的奥妙。
说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对联吧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个上联让纪晓岚对:二碟豆。
纪晓岚信口答道:一瓯油。
没想到乾隆改口说:我说的是二蝶斗。
纪晓岚哈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巧对对联》这本书让我在100多条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中领略到了中国文字的奥妙。
说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对联吧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个上联让纪晓岚对:“二碟豆。
”纪晓岚信口答道:“一瓯油。
”没想到乾隆改口说:“我说的是二蝶斗。
”纪晓岚哈哈大笑,也改了口:“我说的是一鸥游呀!”这叫谐音联。
有一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对子:“家有万金不富,膝下五子无儿”。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家老两口有十个女儿,女儿俗称“千金”,十个“千金”就是“万金”;女婿在民间又被叫做“半子”,十个女婿正好就是“五子”。
这叫谜语联。
有一副对子很有气魄,“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
这说的是什么呢?这竟然是挂在一家眼镜店门口的对联。
对联一般上下字数一样多,可有一副却不对称。
坏蛋袁世凯死的时候,举国欢庆。
有一个人写了一副妙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有人提醒他:“上联袁世凯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是四个字,对不齐呀!”他解释道:“这就对了,袁世凯是对不起中国人民啊!”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不仅形式美,而且有哲理。
对联真有趣,希望我也能对出这么好的对子。
八年级读书笔记篇2《名人传》读书笔记寒假期间我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这本书有三个主人公,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贝多芬出身贫寒,他很小就辍学。
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
他孤独的活着,他惟一的亲人辜负了他,他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可他还坚强活下来。
他没有一个朋友,他就像与世隔绝一样进行着创作。
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虽然一直生活在痛苦里,却创作了的传世之作。
关于巧对对联的故事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以其精炼的文字和深远的寓意,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对联的魅力在于其巧妙的对应和寓意,以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
以下是一个关于巧对对联的故事,展现了人们对智慧和文化的热爱,供参考:
故事的主角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名叫解缙。
解缙自幼聪明过人,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对对联。
一日,解缙的父亲带他去观看一个很有名的园艺师傅栽种的花草。
解缙被师傅的花草所吸引,尤其是那些盛开的牡丹花。
这时,园艺师傅提出要与解缙进行一场对对联的比赛,以检验解缙的学问。
师傅出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立即对出下联:“大鹏有志恨天低。
”园艺师傅听后大为赞赏,并说:“好联!好联!只是这大鹏的翅膀还不够硬。
”
园艺师傅转身欲走,解缙又道:“师傅且慢,弟子还有下联!”园艺师傅惊讶地看着解缙,然后微笑着点头。
解缙接着念出下联:“学富五车,看透天机不可欺。
”园艺师傅听后抚掌大笑,称赞解缙的才华和智慧。
这个故事展示了巧对对联的魅力和智慧,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解缙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对对联的热爱,赢得了这场比赛,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我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智慧。
希望这个故事能够激发你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让我们一起欣赏对联的美妙之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纪晓岚巧对妙答读后感篇一纪晓岚巧对妙答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纪晓岚巧对妙答的故事,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说起纪晓岚,那可真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
他那些巧妙的应对和精彩的回答,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对对子嘛,有啥了不起。
可我觉得,这其中的学问大了去了!在那些故事里,纪晓岚面对各种刁钻的难题,他脑子一转,就能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就好像有一次,别人给他出了个超级难的上联,一般人可能早就懵圈了,可他呢?轻轻松松就对出了完美的下联。
这难道不让人惊叹吗?我就在想,要是我在那种场合,可能早就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了,哈哈!纪晓岚的巧对妙答,不仅仅是展现了他的才华,也许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
他能在瞬间抓住问题的关键,然后用巧妙的语言化解难题,这得多厉害啊!不过呢,我又在想,他这么聪明,会不会有时候也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可能他也会有答错的时候,只是没被记录下来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他的这些故事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有这样的机智和灵活。
遇到难题,不能一下子就被吓住了,要像纪晓岚一样,冷静思考,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你们说,要是我们都能有纪晓岚那样的巧思,这世界会不会变得更有趣呢?篇二纪晓岚巧对妙答读后感哎呀呀,纪晓岚巧对妙答,读完真的让我感慨万千!你们能想象到纪晓岚在面对那些奇葩难题时的从容不迫吗?我跟你们讲,那场面,简直绝了!就好像他的脑袋里装了一个超级智慧的宝库,随时都能掏出宝贝来应对。
比如说有一回,对方出的对子那叫一个刁钻古怪,我看了都直挠头,心里想着:“这可咋整?”但纪晓岚呢,微微一笑,信手拈来,给出的答案那叫一个精妙绝伦。
我就在想,他是不是有什么神奇的魔法,能瞬间看穿一切?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些文字游戏,没啥实际用处。
但我可不这么认为!这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那可是太重要了。
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这种机智就能帮我们化解一场尴尬,或者赢得一次难得的机会。
范长江巧对对联
作者:李舟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20年第12期
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联‘閻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请大家对个下联。
”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分得意,登报公开征求下联。
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了绝对。
1945 年著名记者范长江(1909—1970 年)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对子我对起来了!”范长江对的下联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
巧对对联的故事以下是 8 条巧对对联的故事:故事一:有一次,村里举办对联大赛,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呀!我和小伙伴们都去凑了热闹。
比赛中,一位老先生出了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大家都在苦思冥想呢,这时候一个机灵的小伙子马上对出:“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哇,这反应,这对仗,太绝了吧!简直像闪电一样迅速!这不是巧对对联嘛,多有意思呀!故事二:记得小时候去爷爷家,爷爷就特别喜欢考我对联。
有一回,爷爷笑眯眯地说:“听好了啊,上联是‘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哎呀,这可把我难住了,我抓耳挠腮想了半天。
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声说:“我知道啦,下联可以是‘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
”爷爷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说我真聪明。
嘿,这对联对得,多让人开心呀!故事三:在一个古镇上,有一家书院,那里经常会有文人墨客来切磋对联。
有一次,有人出了个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这可难倒了好多人呀!大家都在绞尽脑汁地想。
这时候,一位穿着长袍的先生不慌不忙地说:“书临汉帖翰林书。
”全场一下子掌声雷动,这可真是巧对呀,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故事四:我曾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两个才子互相不服气,老是比试。
有一天其中一个才子出了上联:“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反在孔子上。
”另一个才子想了想,微微一笑,对道:“眉先生,须后生,后生却比先生长。
”哈哈,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想,这两人多有意思呀,对联对得如此巧妙,真让人惊叹不已!故事五:有一次去参加婚礼,婚礼上有人提议让新郎新娘对对联。
新郎想了想,出了上联:“龙凤呈祥喜迎亲。
”新娘也不甘示弱,马上对出:“琴瑟和鸣庆新婚。
”哇,这在婚礼上对出这么应景又巧妙的对联,大家都高兴得拍手叫好,这场面多温馨呀!故事六:有个老学究,特别喜欢出难对联考人。
有一回他出了上联:“。
《巧对对联》读书笔记范文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巧对对联》这本书让我在100多条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中领略到了中国文字的奥妙。
说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对联吧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个上联让纪晓岚对:二碟豆。
纪晓岚信口答道:一瓯油。
没想到乾隆改口说:我说的是二蝶斗。
纪晓岚哈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巧对对联》这本书让我在100多条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中领略到了中国文字的奥妙。
说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对联吧。
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个上联让纪晓岚对:“二碟豆。
”纪晓岚信口答道:“一瓯油。
”没想到乾隆改口说:“我说的是二蝶斗。
”纪晓岚哈哈大笑,也改了口:“我说的是一鸥游呀!”这叫谐音联。
有一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对子:“家有万金不富,膝下五子无儿”。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家老两口有十个女儿,女儿俗称“千金”,十个“千金”就是“万金”;女婿在民间又被叫做“半子”,十个女婿正好就是“五子”。
这叫谜语联。
有一副对子很有气魄,“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
这说的是什么呢?这竟然是挂在一家眼镜店门口的对联。
对联一般上下字数一样多,可有一副却不对称。
坏蛋袁世凯死的时候,举国欢庆。
有一个人写了一副妙联:“袁世
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有人提醒他:“上联袁世凯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是四个字,对不齐呀!”他解释道:“这就对了,袁世凯是对不起中国人民啊!”
我最喜欢的一幅对联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不仅形式美,而且有哲理。
对联真有趣,希望我也能对出这么好的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