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共50页
- 格式:ppt
- 大小:5.14 MB
- 文档页数:50
北京城近郊区园林绿地多目标规划
段晓峰;许学工
【期刊名称】《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年(卷),期】2007(020)003
【摘要】北京市城近郊区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作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环境资源之一,园林绿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服务功能.针对研究区降尘大、SO2浓度高以及生产生活耗氧量大等主要环境问题,以满足城市居民环境质量基本要求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决策变量与约束条件的设定,建立起北京城近郊区园林绿地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应用Lingo 8.0软件对规划模型求解,结果表明,规划期(2020年)不同种类园林绿地面积分配较基期(2000年)更为合理,强调通过乔灌草相结合提高园林绿地整体生态服务功能,为北京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规划依据.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段晓峰;许学工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
京,10087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
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31.2
【相关文献】
1.北京城市园林绿地冬季效应的研究 [J], 刘娇妹;杨志峰;李树华;张志国
2.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水平——构建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 [J], 刘秀晨;
3.制定《北京城市园林绿地使用再生水灌溉指导书》的几点说明 [J], 王艳春;古润泽;李延明
4.北京城市园林绿地中的雨水利用 [J], 张国锋;李芳;姜丽
5.抗寒梅花品种在北京城区园林绿地中的引种和示范应用试验 [J], 许联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共绿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日期】2010.10.27•【字号】京绿城发[2010]14号•【施行日期】2010.1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共绿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京绿城发[2010]14号)各区、县园林绿化局,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我市公共绿地建设管理,依据《北京市绿化条例》,市园林绿化局制定了《北京市公共绿地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七日北京市公共绿地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公共绿地建设和管理,规范公共绿地建设管理行为,根据《北京市绿化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称公共绿地是指按照《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以发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发挥休闲游憩等公共服务功能的绿地。
包括市和区、县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隔离地区公共绿地,以及城市道路、公路、河道用地范围内的公共绿地。
建设项目中代征绿地,绿地系统规划确定为公共绿地的,纳入公共绿地管理。
第三条公共绿地建设和管护由市和区、县园林绿化局负责;城市道路、公路、河道等用地范围内的公共绿地建设和管护分别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或区、县园林绿化局负责。
第四条公共绿地建设应依法实行招投标的,招投标活动应符合《北京市绿化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于公共绿地工程招标公告发布30日前,将绿地设计方案报市园林绿化局进行论证。
绿地设计方案通过论证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六条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公共绿地建设工程应当进行质量监督。
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称市监督机构)负责对公共绿地建设中责任主体履责、工程质量、施工资料、工程验收等内容,实施质量监督。
北京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研究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北京也是现代化城市的代表。
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北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市政府启动了一项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研究工程。
这项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一个更加美丽、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为什么城市绿化这么重要呢?城市绿化有许多的好处,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为人们带来美好的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污染,净化空气,并抵制气候变化。
此外,城市绿化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城市生态平衡。
在北京,城市绿化包括了公园、林荫道、街道景观、花园、广场等。
这些绿化空间的规划和管理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城市人口密度、交通流量、水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等等。
因此,北京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研究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
这项研究工程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计划,以“生态—宜居”为主题,对城市绿化空间的布局、设计和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和方法探索,为城市绿化规划和管理提供指导。
该研究工程包括了许多领域的专业研究,如植物栽培、园艺设计、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水资源保护、气候变化等。
这些研究成果将被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绿化规划和管理方案。
这些方案将为北京市政府提供指导,使城市的绿化空间更加合理、合法、生态、宜居。
在实施城市绿化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例如,如何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增加绿色空间?如何保护城市中已有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水资源?如何提高城市公园、花园和林荫道的质量?这些问题并非易解,需要专业人员经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但是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城市绿化系统将会给北京市带来巨大的收益,包括降低污染、提高生态平衡、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等等。
同时,城市绿化也将为北京市创造更加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成为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亮点。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15号——北京市绿化条例(2019)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7.26•【字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15号•【施行日期】2019.07.26•【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正文北京市绿化条例(2009年11月20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11月25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根据2019年7月2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十一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义务植树第四章绿地保护第五章监督与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监督和管理。
法律、法规对森林、古树名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本市绿化工作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统筹和政府组织、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妥善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依法明晰树木权属,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补偿补助机制,保护树木所有权人和管护者合法权益,促进首都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绿化工作的领导,将绿化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本行政区域绿化覆盖率目标,实行绿化目标责任制,保障公共绿地建设和养护经费的投入。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依职责做好本辖区内的绿化工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首都绿化办关于实施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系统总体规划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7.06•【字号】京政办发[2001]53号•【施行日期】2001.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首都绿化办关于实施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系统总体规划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1〕5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首都绿化办(市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06次市长办公会议原则同意。
各有关区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绿化目标、范围、内容、标准和要求,抓紧组织实施。
为了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首都绿化办(市林业局)提出了《关于实施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一年七月六日关于实施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意见(首都绿化办〔市林业局〕二00一年六月二十八日)为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建设,确保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制定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管理办法。
首都绿化办(市林业局)和各有关区绿化管理部门分别制定全市和本区的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管理办法,使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
要建立科学的绿化指标体系,严格控制绿化隔离地区内的建筑用地面积,不再批建新的住宅小区,确保规划绿地的实现,并尽可能增加绿化用地面积。
二、严格控制绿色产业项目的建设用地。
要认真执行市政府关于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有关政策规定,对经营性绿色产业项目用地,要从严控制,严格审批,确保绿色产业项目的建设用地面积限制在绿化面积的3%至5%以内。
三、切实搞好规划绿地的确界钉桩工作。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日期】2014.02.27•【字号】京绿城发[2014]4号•【施行日期】201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京绿城发〔2014〕4号)各区、县园林绿化局:根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园林绿化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北京市市级绿道建设工作的意见》(京发改〔2014〕113号)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此规范开展你区(县)绿道规划设计工作。
附件:1.《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2.《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4年2月27日附件1: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4年3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要求,规范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北京市绿道建设实施有效指导和规划控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北京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特制订本指导书。
第二条本指导书适用于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编制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除参照本指导书的要求之外,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由区县政府组织进行,规划成果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园林绿化局进行审查,最终报区县政府审批。
第五条承担编制任务的规划设计单位必须具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或城市规划编制甲级资质。
第二章绿道及其分级第六条绿道是一种串联各类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适用于步行、骑行等慢行休闲方式的线性绿色空间,具有美化环境、文化展示、健康休闲、沟通城乡等多种功能。
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分析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绿地规划对于这座城市更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1.多样性:北京市的绿地规划涵盖了公园、森林、湖泊、绿化带等多个类别,旨在为市民提供多种绿地休闲场所。
这种多样性使得市民可以有更多种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2.分布均衡: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将绿地分布得相对均衡,方便市民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时享受到绿地的便利。
无论是市中心还是远郊区域,都有相对比例的绿地可供市民使用。
3.连接性: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绿地之间的连接问题,让市民能够在绿地之间形成通畅的路径系统。
这些绿地路径不仅便于市民的通行,也增加了市民与自然的接触面。
然而,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1.面积不足:尽管北京市的绿地相较于其他大城市要多一些,但面对人口大幅增长和城市扩张的挑战,绿地面积仍然不足。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绿地规划系统必须寻找更多的土地资源,以满足市民对绿地的需求。
2.分布不均衡: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虽然分布相对均衡,但在一些老旧区域或偏远地区,绿地的供给不足,导致市民在享受绿化带来的益处时存在不便。
这种分布不均衡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3.环境保护问题: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在注重增加绿地面积的同时,也应重视环境保护。
一些公园和湖泊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为了进一步改进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增加绿地面积:通过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寻找新的绿地资源,并扩大现有绿地面积。
同时,鼓励城市更新和老旧区域改造中增加绿地,以提升整体绿地覆盖率。
2.疏解城市功能:通过合理规划和调整城市布局,将一些公共设施和商业服务转移到城市边缘地区,以减轻市中心绿地的压力,并使绿地规划更趋均衡。
前言为加强对北京地区居住区绿地设计质量技术指导和监督,提高北京地区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质量和水平,依据GB 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04-01)、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CJJ/ T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12-01)、《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公园条例》,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城市新建和改建的多层、高层楼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包括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化设计。
非城市地区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可参照执行。
居住用地内地下设施覆土绿化设计和屋顶绿化设计按照相关规范或指导书执行。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丽莉、朱虹。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85 灌工程技术规范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居住区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
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3.2开放式绿地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
「城市规划」高清图集展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人文的李 2020-03-10 10:55:48图片目录:01.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02.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03.文化中心空间布局保障示意图04.科技创新中心空间布局保障示意图05.市域绿色空间结构规划图06.市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结构规划图07.市域风貌分区示意图08.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09.老城传统空间格局保护示意图10.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11.中心城区功能分区示意图12.中心城区市级绿道系统规划图13.中心城区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14.中心城区蓝网系统规划图15.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规划图16.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东部地区关系示意图17.北京城市副中心空间结构规划图18.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结构规划图19.市域干线公路网及公路主枢纽规划图20.市域轨道交通2021年规划示意图21.市域客运枢纽体系规划图22.市域永久基本农田规划图23.市域两线三区规划图24.市域用地功能规划图01.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02.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构建北京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03.文化中心空间布局保障示意图04.科技创新中心空间布局保障示意图05.市域绿色空间结构规划图06.市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结构规划图07.市域风貌分区示意图08.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面积约92.5平方公里。
09.老城传统空间格局保护示意图10.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中心城区即城六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总面积约1378平方公里。
11.中心城区功能分区示意图12.中心城区市级绿道系统规划图13.中心城区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14.中心城区蓝网系统规划图15.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规划图16.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东部地区关系示意图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约155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进而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章总则与新城规划、中心城“街区控规”紧密衔接,确定全市绿地系统结构,从空间上对全市域范围的绿色空间进行统筹安排.第1条重要性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在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构架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结构,明确北京市城市绿地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不同空间层次(包括市域、中心城、新城)、不同类型(包括城市绿地,农田、林地、水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沙治理区、森林公园、绿色隔离地区、水源保护地、各类防护林带等)的绿地进行定性、定量、定位。
第2条规划依据⑴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0年)⑷《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1990年4月21日)》⑸《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J185~2002)》⑹《北京市区绿地系统规划》(2002年)⑺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5年)。
⑻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城[2004]98号)⑼建设部《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04年)⑽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版)⑾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⑿北京市各新城规划⒀《北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3条规划内容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法则前提下,将各类自然元素全面统筹,构筑合理空间结构;科学配置,建立完善功能系统,综合协调,提出均衡用地规模;集约布局,满足适宜服务半径;将历史、文化元素与“自然元素”紧密融合,体现城市文化特征。
⑴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图1)⑵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图2)⑶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图3)—重点新城是指顺义、通州、亦庄新城;生态新城是指密云、怀柔、延庆、门城和平谷新城;一般新城是指房山、大兴和昌平新城。
—新城绿地系统总体结构布局—重点新城绿地系统分区规划第4条规划期限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一致。
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居民对于生态环境、绿色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绿地系统建设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本文将探讨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北京市的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2%,绿地覆盖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北京对绿色建筑、智慧园林等方面的建设也走在了国内前列。
具体来说,从2005年到2018年,北京市每年绿化面积增加了2万公顷,城市公园数目也从65个增加到了166个。
此外,2007年《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15年)》的实施,更是为北京市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了指南。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北京市的绿地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现有的城市公园存在规模、质量、设施、服务等方面的差异。
部分公园设施老旧陈旧、水质和空气质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有效地引导市民走向绿色休闲和健康生活。
2. 部分环卫工人、管理员和其他人员,缺乏基本环保知识和操作能力。
有些公园景区违法操作、破坏环境,对环保设施不够重视,往往容易造成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
3. 绿色建筑市场亟待培育。
尽管北京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但由于相关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还存在监管不到位、开发商等尤其需要在标准化方面加强培育,如何保障绿色建筑的质量、如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等问题,均亟待解决。
4. 绿地缺少设置路线展示限度标志的平面、立体示划标志设施。
不同的绿化树种、灌木树木、花草、亲水设施等被固定在不同的区域,但市民在绿地活动时往往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指导,容易走失、迷路和引发其他问题。
三、发展方向1. 建立一支专业、有素质的“绿色管理队伍”,全面提升城市公园绿化体系的规模、质量、设施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公园的监管、改善安全等服务功能。
2. 优化绿地设计,注重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公园景观,为市民提供更丰富、更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健康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