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 格式:ppt
- 大小:425.50 KB
- 文档页数:43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
同学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勉吧!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1.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明确: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范畴。
2.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示例:(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2)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
——萧伯纳;(3)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海伦·凯勒。
(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3.到图书馆查阅书报或借助网络,搜集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4.举办一场故事会,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5.将故事打印出来或抄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讨论交流。
示例:(1)勾践卧薪尝胆;(2)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3)祖逖闻鸡起舞;(4)岳飞,身怀报国之志,一生精忠报国,以满腔热血挥洒在南宋的大地。
6.采访自强不息的人物。
(1)采访准备;(2)实施采访; (3)撰写采访稿;(4)展示交流。
提示:采访对象不一定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一定非得身处逆境,只要他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做出了一些贡献,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以“自强不息”为话题,自主选择演讲主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
7.确定演讲主题。
示例:不可一曝十寒不可知难而退不可见利而进凡事当做则做须坚韧强毅须不屈不挠8.组建演讲团队。
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分别组建“不可一曝十寒”“须坚韧强毅”等若干个话题组。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1、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天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2、关于“自强不息”的古诗词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题竹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1、苏秦刺股勤学苏秦学习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给秦王的信有十封以上都没有被采纳,穷困潦倒地回了家。
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织布,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把他当作儿子苏秦叹气说:“这都是我苏秦的错啊!”于是发愤读书,快要打瞌睡的时候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他最终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佩戴了六国的相印。
2、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他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陈平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陈平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蒲松龄发愤著书蒲松龄从小就刻苦学习,极富才华,可是多次应试,却榜上无名。
他满腔忧愤化作一腔激情,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以自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并没有因考场失意而消沉,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不朽名著——《聊斋志异》。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是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强不息”,通过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让学生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并激发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向前的动力。
本单元的文章包括古代诗词、现代散文、议论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他们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哲理可能还理解不够,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深化理解。
另外,他们对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有一定的追求,但可能缺乏具体的实践方法和动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与鉴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激发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向前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教学难点: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与鉴赏,深刻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文章的深层含义。
2.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小案例,引出“自强不息”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操练(10分钟)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与鉴赏,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九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必背知识点1、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②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竹石》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⑨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苏格兰]卡莱尔2、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
①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
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
②匡衡凿壁偷光。
③祖逖闻鸡起舞。
④范仲淹断齑画粥。
⑤司马光警枕励志。
⑥勾践卧薪尝胆。
⑦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写《史记》。
⑧海伦·凯勒五官三废,凭着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成为著名作家。
⑨屠呦呦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终于在第191次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
⑩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6岁学习打字,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荣获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及“隐形翅膀”的称号。
3、关于“自强不息”的宣传标语。
①自强改变命运,努力成就未来。
②明自强不息内涵,做自强不息君子。
③让自强成就美好的明天。
④做自强少年,让青春无悔。
⑤今天始自强,明天更辉煌。
⑥自强不息,砥砺前行,成就梦想。
⑦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⑧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4、活动形式。
①出一期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黑板报。
②举行关于“自强不息”的演讲比赛。
③举行关于“自强不息”的作文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