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15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排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和排序》,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有趣的排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排序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排序的概念,学会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排序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排序卡片、磁性教具。
学具:磁性动物玩具、彩色积木、水果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PPT课件,展示一组动物赛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做什么呢?他们在比赛跑步,可是谁跑得最快呢?”(2)邀请幼儿回答问题,引导幼儿说出排序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排序卡片,讲解排序规律,如大小、长短、高矮等。
(2)教师用磁性教具演示排序过程,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排序规律。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磁性动物玩具,让幼儿按照规律进行排序。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排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活动(15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彩色积木和水果卡片。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指定规律的排序任务。
(3)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1)每组展示排序成果,分享排序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排序》2. 内容:(1)排序规律:大小、长短、高矮等。
(2)磁性动物玩具排序示例。
(3)彩色积木和水果卡片排序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可以按照规律进行排序?2. 答案:例如,玩具的大小、书本的厚薄、家庭成员的年龄等。
中班数学幼师教案《有趣的排序》含课件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发现物品的某一特征,如大小、长短、粗细等。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物品的特征并进行排序。
2.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排序,并讲述排序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同的玩具、长短不一的小木棒、粗细不同的绳子。
2.课件:大小不同的苹果、长短不一的香蕉、粗细不同的胡萝卜。
3.贴纸、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将玩具按大小排序。
(二)基本环节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小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短。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将小木棒按长短排序。
3.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绳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粗细。
4.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将绳子按粗细排序。
5.课件展示(1)教师展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大小不同的苹果。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将苹果按大小排序。
(3)教师展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长短不一的香蕉。
(4)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将香蕉按长短排序。
(5)教师展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粗细不同的胡萝卜。
(6)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将胡萝卜按粗细排序。
6.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大小、长短、粗细不同的物品。
(2)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进行排序,并尝试排序。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排序过程中的问题。
7.展示与分享(1)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展示排序成果。
(2)引导幼儿讲述排序的规律,如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长到短等。
2.邀请幼儿分享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找出大小、长短、粗细不同的物品进行排序,并拍照至班级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讨论和分享,使他们掌握了排序的方法和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数学启蒙》第五章“有趣的排序”。
活动主要围绕“排序”这一主题,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幼儿理解排序的概念,学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对物品进行排序。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2. 帮助幼儿理解排序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排序方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排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难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排序卡片,包括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有规律地排列着。
例如,图片中的水果按照颜色排序,动物按照大小排序等。
让幼儿说说他们观察到的规律。
2. 讲解排序概念(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排序的概念,即按照一定的规律对物品进行排列。
通过示例,让幼儿学会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排序。
3. 动手操作(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排序卡片。
引导幼儿按照指定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对卡片进行排序。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排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交流分享(5分钟)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排序场景,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排序。
如,将教室里的椅子按照高度排序,将玩具按照种类排序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有趣的排序板书内容:1. 排序概念: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物品2. 排序方法:形状、颜色、大小等3. 排序步骤:观察、操作、交流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排序现象,并用照片或画笔画出来,明天分享给大家。
答案:幼儿可以找出如超市商品排序、家里玩具排序等生活中的排序现象。
2. 请幼儿尝试自己设计一套排序卡片,并按照指定的特征进行排序。
《有趣的排序》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AB、ABB)。
2.能按规律排序,尝试自主按规律排序。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能发现规律,并能按规律排序。
活动难点:尝试自主排序。
活动准备:1.PPT2.教具:三个小动物(小兔、小猪),四座房子,三个礼物(毛衣、围巾),不同颜色的方块卡纸。
3.舞会音乐活动过程:感知规律(出示PPT)。
1.引入: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熊)师:小熊他今天可开心了,因为今天是它的生日,小熊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看看他们是谁呀?(小兔、小猪)师: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请可高兴了,很快给小熊准备好了生日礼物!2.观察礼物,发现排序规律。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准备了什么礼物。
小猪的礼物:毛衣师:小猪准备的毛衣是什么颜色的?这些颜色是怎么排列的?师幼一起巩固AB排序方法。
小兔的礼物:围巾师:小兔准备的围巾,围巾上面的花朵是怎么排列的呢?师幼一起巩固ABB排序方法。
三、应用排序规律(运用教具)。
师:礼物准备好的,小动物们要出发了。
1.师:小象家住在小熊家的左边。
小猪走着走着……咦!怎么没有路了,我们来帮帮小象吧。
师请幼儿按照AB排序法帮小象修路。
师:通过小朋友帮忙,小象顺利到达了小熊的家。
2.师:小兔家住在小熊家的对面。
师:小兔蹦蹦跳跳地去小熊家,忽然发现路乱了,遭了,小兔去不了小熊家了,谁来帮帮它?师:有小朋友的帮助,小兔也准时到达了小熊家。
四、自主创作。
师:小朋友们帮助了小熊的朋友,小熊决定请大家一起来参加它的生日舞会。
我们来给自己做一条漂亮的项链去参加小熊的生日舞会吧!师:什么样的项链才漂亮呢?(师引导幼儿说出按规律排列的项链最漂亮。
)幼儿自主制作项链,师指导并点评幼儿作品。
项链制作完成,教师播放音乐,舞会开始。
五、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谢谢大家!现在舞会结束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排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排序》,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序数,理解序数表示的意义;掌握物体排序的基本方法,并能用序数进行描述;通过排序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理解序数的概念,掌握物体排序的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排序活动,提高幼儿观察、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序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物体排序的方法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排序卡片、积木、水果、动物玩偶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PPT课件,展示一组动物赛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如何表示它们的名次?2. 例题讲解:教师用排序卡片展示一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排序。
讲解排序方法,如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等。
3. 随堂练习:发放积木、动物玩偶等教具,让幼儿分组进行排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游戏活动:组织“排序接力赛”,每组幼儿按照指定的排序方法,将教具进行排序,最快完成的组获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排序》2. 内容:序数、排序方法、排序游戏七、作业设计(1)将家庭成员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排序。
(2)将水果图片按照从小到大排序。
(3)将交通工具图片按照速度从快到慢排序。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理解和掌握了排序的方法和意义。
但在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序数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排序的例子,如家庭成员的年龄排序、玩具的大小排序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中班数学《有趣的排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有趣的排序》。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序数,理解序数的意义,学会使用序数进行物品排序,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排序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序数的概念,学会使用序数进行排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序数的意义,使用序数进行排序。
教学重点:认识序数,学会用序数进行物品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卡片、磁性教具。
学具:小棒、扣子、三角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小动物赛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序,提问:“哪个小动物跑得最快?哪个跑得最慢?他们是怎么排列的?”2. 新知识学习(1)教师通过磁性教具展示序数的概念,解释序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观察磁性教具上的序数,学会使用序数进行排序。
(3)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扣子等学具进行排序练习。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序数描述图片中的物品排序。
(2)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排序》2. 内容:(1)序数的概念(2)序数的意义(3)排序方法七、作业设计答案:①③②④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寻找序数排序的例子,与家长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序数的概念和排序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教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