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2_2个体行为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行为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弄清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人会更愿意投入工作,会更愿意留在分派的岗位上,会工作得更有效率。
行为管理还要求找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劳动者会把工作自己看作一种享受。
行为管理,就是要造成这样一种尽可能理想的环境,是人工作得更有效率。
第一节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讲解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华生反对自察法,倡议客观察见解,主张心理学应该有两种根本功能:一是正确展望人的活动;二是依赖各种规律和原那么,组织控制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
1.见解认为:抛弃了心理学中认知、感情、意志对人行为的影响,人的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必然的刺激必然引起必然的反响。
简单刺激带来简单反响,复杂刺激带来复杂反响。
公式 :S —R( 刺激—反响〕2.意义 : 华生的这些见解关于研究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如何改变和调治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拥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这个理论没有全面的说明人的行为的全过程,把人看作是对外界其反响的机器人,所以致使了此后新行为主义的责怪。
二、新华生主义主流内容:个体里面包括需要变因如认识变因。
个体行为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与个体的身心情况不同样,表现出不同样的反响。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公式: S— O— R 中间增加思想加工系统。
意即:输入刺激,在人脑中进行思想加工系统办理,输出的是行为。
这个思想加工系统即心理加工过程是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
三、勒温的见解借用物理学“磁场〞见解,把人的过去、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看作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作是外在的心理力场。
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要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定认识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心理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
函数关系式: B=f(p.E) B 、P、E 分别代表:人的行为、个体特点、环境特点勒温认为,个体特点和环境特点不是孤立的两个因素,而是亲近有关、相互作用。
《组织行为学》(重点考点)课程代码:00152 版本:2016年新版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一、人性假设。
识记:(1)人性假设的4种基本观点;“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2)X理论;X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一,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第二,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第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第四,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第五,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3)Y理论。
麦格雷戈在总结并归纳马斯洛、阿吉里斯及其他人类似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管理,提出了著名的Y理论,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第二,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第三,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第四,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
第五,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
第六,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领会: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1“经济人”也叫“唯利人”或“实利人”。
这种假设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这一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2“社会人’’假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意义、特征、规律、角色、类型,以及决定个体行为的个性因素、共性因素、职业生涯的设计等内容。
第一节个体行为概述一、个体行为的意义组织中的个体行为是组织整体行为的基础,是组织中群体行为的具体体现。
任何组织目标都要通过个体行为去实现,组织行为的效能与价值最终取决于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效能与价值之和。
所以,认识个体行为的规律,加强对个体行为的管理,是组织行为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个体行为是构成组织行为的基本元素个体行为作为构成组织行为的基本元素,是由个体行为的结构属性所决定的。
组织行为是由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的整体行为构成的,而群体行为、整体行为又是以个体行为为元素所形成的,是个体行为的有机组合。
(二)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对象个体行为作为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对象,是由个体行为的主体属性所决定的。
人是组织管理的主要对象,组织目标要靠人去实现,其他资源的能量要靠人来释放,只有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
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就必须以具体的人即个体的人为基本对象,以个体人的行为为管理的基本点。
(三)个体行为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动力个体行为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动力,是由个体行为的功能属性所决定的。
个体是构成群体、整体的基本单位,群体、整体所具有的功能都是在个体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功能的有机组合。
(四)个体行为是体现组织文化的基本形式个体行为作为体现组织文化的基本形式,是由个体行为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
组织文化有行为化的、物象化的、符号化的等多种表现形式,而以个体行为为基础的行为化的表现形式是组织文化的主体形态。
二、个体行为的特点(一)个性化——主体特征与组织中的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整体行为相比较,个体行为作为以个体成员为主体的行为必然具有个性化的主体特征。
(二)职业性——角色特征与社会中一般的个体行为相比较,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具有职业性的角色特征。
应掌握的概念:1、组织、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正式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由组织建立的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霍桑实验(P5)、科学管理学派(P4).3、个性、人性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人性:即人的本性4、X理论P73-74、Y理论P75—76、超Y理论P76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了有关人性的两种载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本上消极的X 理论(Theory x);另一种是基本上积极的Y理论(Theory Y)。
通过观察管理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麦格雷戈发现,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而管理者又根据这些假设来塑造他们自己对下属的行为方式。
1、X理论以下面四种假设为基础:A、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B、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C、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D、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2、与这些消极的人性观点相对照,麦格雷戈还提出Y理论,它基于这机关报假设:A、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B、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作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
C、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D、绝大多数人都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超Y理论(Super Theory Y),权变理论(Contingency approach)或应变理论的代表超Y理论是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
第一篇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知识框架第二节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华生主张心理学应当摒弃意识、意象等主观的东西,只研究能观察到的并能够进行客观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没有必要理会这一过程的中间环节。
(2)行为源于后天学习在华生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用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映的一种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上,有的隐藏在内部,人和动物没有多大差别,都遵循相同的规律。
(3)刺激影响行为华生认为,行为受到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一定的反应。
用公式表示为S-R(刺激一反应)。
在众多场合,华生都采用这一公式来描述行为,采用较为直接的物理学和生理学术语来设想这些刺激和反应。
2.对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的评价(1)否认遗传的作用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一反应,从刺激可以预测反应,从反应也可以推测刺激。
在他看来,刺激是指客观环境和体内组织本身的变化,反应是指整个身体的运动,包括手臂、腿及躯干的活动,或者所有这些运动器官的联合运动。
因为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遗传,而行为反应又是因为刺激引起的,所以行为也不取决于遗传。
华生的心理学把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进行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华生否认了遗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他在提出此观点时虽然注意到了个体遗传基础,但是却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在忽视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还忽略了促进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因。
二、新华生主义新华生主义又被称为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爱德华•托尔曼、克拉克•赫尔和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改造,加入了中间变量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