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孔隙结构分析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1.58 MB
- 文档页数:64
地质学知识:多孔介质地质学中的孔隙结构与物理特性分析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质由于经受了多年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在形成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孔隙,例如岩石裂隙、介质间隙、微小的孔洞等等。
这些孔隙在地质学中被称为多孔介质,在研究地球内部物理特性与运动时,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和物理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多孔介质中孔隙结构的主要指标是孔径、孔隙率、孔隙分布、孔隙类型等,其中孔径是指孔隙的大小。
孔径一般越大,孔隙间流通性越好,即液体或气体在孔隙中可自由流动。
孔隙率则是指孔隙在整个介质中所占的比例。
孔隙率越大,介质的吸水性和通透性就越强。
孔隙分布则指孔隙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同样会影响流体的运动和介质的物理特性。
孔隙类型则是指孔隙的种类和形态,不同的孔隙类型会影响流体的过程和转化。
在多孔介质中,常见的流体运动模型有三种,即均质介质模型、非均质介质模型和复合介质模型。
均质介质模型是指孔隙分布比较均匀,孔径大小相近的介质,其流体运动过程符合达西定律。
非均质介质模型则是指孔隙分布不均匀,孔隙大小和形状不同的介质,其中流体运动过程要经历一个由不同阻力区组成的级差体积,这个体积被称为流动各向异性。
复合介质模型则是指多种不同的介质组成的复杂多孔介质,其中每一种介质有着不同的孔隙结构和物理特性,其流体运动过程要经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多孔介质在地质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油气资源开发中,多孔介质的物理特性可以用来预测储层孔隙的大小、分布和渗透性,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和通透性可以用来预测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为水资源开发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方面,孔隙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的运动和分布,避免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灾害和污染。
总结来说,多孔介质是地质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对象之一,孔隙结构和物理特性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和介质的流动规律。
科苑・聚焦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Ξ马新仿 张士诚 郎兆新(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摘 要 储层岩石的孔隙空间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可以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
应用分形几何的原理,对低渗透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毛管压力和孔隙大小概率密度分布的分形几何模型。
并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资料计算了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和孔径大小概率密度分布。
计算结果表明,用该方法研究孔隙结构不仅简单易行,而且精度很高。
关键词 储层岩石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毛管压力中图分类号 TE1321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4051(2003)09-0046-03FRACTAL RESEARCH ON PORE STRUCTURE IN RESERV OIR R OCKMa Xinfang Zhang Shicheng Lang Zhaoxin(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G as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 Abstract:There is fractal property in reservoir rocks,the fractal dimension can describe quantitatively the complexity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pore structure.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fractal geometry,the pore structure can be studied,and the fractal stochastic model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capillary pressure can be set up.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pore structure and size distribution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capillary pressure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more exact.K eyw ords:Reservoir rock,Pore structure,Fractal dimension,Capillary pressure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不仅对油气储量,而且对油气井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影响〔1〕。
用核磁共振分析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王胜【摘要】岩石核磁共振t_2分布能够很好地反映岩石的孔隙特征,通过岩石压汞曲线与核磁共振t_2分布建立的转换关系无法统一转换系数值,在实际应用中产生较大误差.从岩石核磁共振弛豫机理入手,合理制作了标准物理模型,并通过图像及核磁共振分析建立了砂岩核磁共振t_2值与孔隙半径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转换系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核磁共振分析岩石孔隙特征提供了新方法.【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9(030)006【总页数】3页(P768-770)【关键词】核磁共振;岩石孔隙结构;孔径分布【作者】王胜【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室内分析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实验方法很多,有图像分析、电镜扫描和CT等[1]。
随着核磁共振在岩心分析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岩心核磁共振t2分布谱描述其孔隙分布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成为岩心物性分析的新方法和手段。
文献[2]通过岩石孔渗比建立了压汞曲线与t2分布之间的转换关系;文献[3]通过压汞曲线与t2分布形态对比得到毛管压力与t2之间的转换系数;文献[4]进行了核磁共振与压汞法的孔隙结构一致性研究,建立了t2几何平均值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
但这些转化系数受岩心个体和区域性差异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
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新的核磁共振岩心孔隙特征分析方法,具有快速、无损和普遍性的特点。
核磁共振通常是通过对完全饱和盐水的岩心进行CPMG脉冲序列测试,得到自旋回波串的衰减信号,其信号是不同大小孔隙内盐水信号的叠加,经过傅立叶变换拟合得到核磁共振t2谱。
因此t2谱的分布反映了孔隙大小,大孔隙内的组分对应长t2值,小孔隙组分对应短t2值[6]。
如果能够找到孔隙半径与t2值之间的关系,将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孔隙半径分布曲线,就可通过核磁共振资料对岩心孔隙结构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