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 第二章(孔隙度和孔隙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40.71 MB
- 文档页数:99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1.粒度组成:指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百分含量,常用重量百分数表示。
2.岩石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或孔隙内表面积。
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Vp(或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Vb的比值。
4.孔喉比:孔隙直径与吼道直径的比值。
5.岩石绝对孔隙度:岩石的总孔隙度Va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
6.岩石的有效孔隙体积:是指在一定压差下被油气饱和并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体积。
7.岩石流动孔隙体积:是指在含油岩石中,流体能在其内流动的孔隙体积Vff。
相比有效孔隙度:排除了死孔隙和那些为毛管力所束缚的液体所占的孔隙,还排除了岩石表面液膜的体积。
8.岩石压缩系数:当油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9.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地层每下降单位压降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及液体总的体积的变化值。
10.弹性可采储量:地层压力从原始地层压力Pi下降至原油泡点压力(饱和地层压力)Pb时,可采出的流体量。
11.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2.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投入开发以前多测出的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油体积Voi与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
13.原始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油藏投入开发以前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Vwi与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
14.目前油气水饱和度: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测得的油气水饱和度,也称为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
15.残余油饱和度:随着油田开发油层能量衰竭,即是经过注水后还会在地层孔隙中存在着尚未驱尽的原油,他在岩石孔隙中所占的体积分数。
16.岩石绝对渗透率:当岩石全部孔隙中百分百还有某种单相流体,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化学和物理的作用,发生层流流动时的渗透率。
17.达西定律: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量与加在多孔介质两端的压力差和介质中的截面积成正比,与多孔介质的长度和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油层物理教学大纲(杜建芬)-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油气井考研内部题库《油层物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Petrophysics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48,实验学时84、学分:35、先修课程:石油地质、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6、适用专业: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及相关专业7、大纲执笔:石油工程教研室杜建芬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6.10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油层物理》是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好其它后续专业课程如渗流力学、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采油工程、试井分析、保护储层技术、天然气工程、提高采收率等的非常关键的课程。
其主要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掌握有关储层岩石和储层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以及多相流体在储层岩石中的基本渗流机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油层物理相应的实验技能,包括各种物性参数的实验测定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42学时)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一、学科发展概况二、研究对象三、研究内容四、研究目的五、研究方法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七、参考书●教学要求:了解油层物理的学科发展、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明确学习目和方法。
第一章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14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3学时)一、岩石的粒度组成二、岩石的比面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4学时)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二、岩石的孔隙度三、影响岩石孔隙度大小的因素四、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五、孔隙度与表征体积单元六、储层岩石的压缩性第三节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1学时)一、流体饱和度的概念二、几个重要的饱和度三、流体饱和度的测定方法第四节储层岩石的渗透性(3学时)一、达西定律及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二、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原理三、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五、岩石渗透率的估算第五节储层岩性参数的平均值处理方法(1学时)一、岩石物性参数的算术平均法二、岩石物性参数的加权平均法三、岩石物性参数的渗流方程平均法第六节储层岩石的其它物理性质(自学)一、储层岩石的热学性质二、储层岩石的导电性三、储层岩石的声学特性四、储层岩石的放射性第七节储层岩石的敏感性(2学时)一、胶结物及胶结类型二、胶结物中的敏感性矿物三、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教学要求:明确储层岩石的骨架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掌握各种岩石物性参数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明确储层伤害机理及评价方法。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油气储层的物理性质1.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是指岩石在外部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物理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等。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和渗流性能。
孔隙度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流体在岩石中运移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孔隙结构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的形态和大小分布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岩石对流体的储集和运移能力。
孔隙连通性是指储层岩石孔隙之间的互相连接程度,对于流体的渗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油气的密度、粘度、饱和度、渗透率等。
油气的密度是指油气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地下的运移和驱替过程。
粘度是指液体的内摩擦力,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
饱和度是指储层岩石中的孔隙空间中含有流体的比例,它直接影响着储层中的流体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储层流体在岩石孔隙中渗流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3. 储层的物理模型储层的物理模型是指将储层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以便进行评价和预测储层的性质和行为。
常见的储层物理模型包括孔隙模型、细观模型、孔隙介质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储层的物理性质,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油层物理测井技术1. 测井装备和工具油层物理测井是研究储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的一种技术,主要通过在井孔中使用测井装备和工具来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
常见的测井装备和工具包括γ射线测井仪、自感应测井仪、声波测井仪、电阻率测井仪等。
这些测井装备和工具可以在井孔中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分析和评价储层的性质。
2. 测井曲线及解释测井曲线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在井孔中获取的物理数据所绘制出来的曲线,主要包括γ射线曲线、自感应曲线、声波曲线、电阻率曲线等。
流动孔隙度:岩石中能够在一般压差下流动的那一部分流体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绝对孔隙度:岩石中未被碎屑物质或填隙物充填的空间与岩石总体积之比连通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
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空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
毛细管压力:气液分界面以下的液相压力与气液分界面以上的气相压力的压力差地层石油的饱和压力: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石油中的最小压力。
地层原油饱和压力: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原油中的最小压力。
临界凝析压力: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
饱和压力Ps: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石油中的最小压力。
饱和度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管压力。
排驱压力;实验室中用非润湿相排驱润湿相时,非润湿相进入最大连通孔喉所相应的毛细管压力。
绝对渗透率:当岩芯全部孔隙为单相流体所充填并在岩芯中流动,岩石与液体不发生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下流体的流动能力。
相渗透率(有效):岩石孔隙中为多相流体饱和时,其中某一项流体的渗透率。
或饱和着多相的孔隙介质对其中某一流体的传导能力。
相对渗透率;相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岩石的有效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时,岩石让其中两种流体通过的能力。
或多相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当岩石中为一相流体充满时所测得的岩石渗透率叫有效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多相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非润湿相最大相对渗透率点:表示油或气在多相流动中可能获得的最大相渗透率值。
临界水饱和度:润湿相开始流动时对应的饱和度。
交叉点饱和度:该点表示一油(或气)水饱和度值时,两种流体的相对渗透率相等。
非润湿相残余饱和度:或称残余油气饱和度,它用此度量当多相流体流动时,其中的非润湿相停止流动时所对应的饱和度。
非润湿相残余饱和度;岩芯中所残余的非润湿相液体占总的饱和非润湿液体的百分数。
油层物理复习题及答案油层物理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油藏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以及岩石物理参数等方面的研究。
掌握油层物理的知识对于石油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油层物理复习题及其答案。
1. 什么是孔隙度?如何计算孔隙度?孔隙度是指油藏岩石中孔隙的占据空间的比例。
计算孔隙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孔隙度公式:孔隙度(φ)= 孔隙体积(Vp)/ 样品体积(Vr)其中,孔隙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饱和后体积与干燥前体积之差来计算,样品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尺寸来计算。
2. 什么是饱和度?如何计算饱和度?饱和度是指油藏岩石中孔隙中被流体(通常是石油或水)占据的比例。
计算饱和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饱和度公式:饱和度(S)= 饱和体积(Vf)/ 孔隙体积(Vp)其中,饱和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饱和后体积与干燥前体积之差来计算,孔隙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尺寸来计算。
3. 什么是渗透率?如何计算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通常是石油或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力。
计算渗透率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达西定律:渗透率(K)= 流体的体积(V)× 流体的黏度(μ)/ 流体通过岩石的压力差(ΔP)× 岩石的长度(L)× 岩石的横截面积(A)其中,流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流体的质量和密度来计算,流体的黏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流体通过岩石的压力差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岩石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4. 什么是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是油藏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孔隙度决定了岩石中可容纳流体的空间大小,饱和度则表示了岩石中实际被流体占据的比例,而渗透率则决定了流体在岩石中的流动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测量孔隙度和饱和度,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渗透率,从而评估油藏的产能和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