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2
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08-13T16:46:27.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余丰胜[导读] 观察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余丰胜(平桥区中医院内科河南信阳 464194)【摘要】目的观察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常规调整血压,降颅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洛伐他丁胶囊,静滴胞二磷胆碱、降纤酶;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抗生素。
治疗组:口服涤痰汤200ml日二次口服治疗,疗程14天;以评分方法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痰涎消除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认知功能、饮食流利程度,肢体活动功能等综合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P<0.01)。
结论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痰浊瘀阻缺血性脑卒中涤痰汤脑梗死(中风)发病急,病情重,特别是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程长,花费大,护理烦锁,并发症多,后遗症大,临床治疗困难。
笔者运用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2例均为我院2007年5月~20011年5月住院病人,均为第一次发病,急性期入院治疗,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及家属比较配合。
按病情轻重,性别、年龄、并发症等情况,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年龄61.7岁;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0岁~72岁,平均年龄为61.3岁。
使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诊断及辨证标准,西医诊断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的诊断标准。
中风急救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
秦峰
【期刊名称】《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6(030)002
【摘要】目的观察中风急救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急救合剂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ADL,Barthel Index)、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急救合剂口服可以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秦峰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中风复元合剂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孟繁玲
2.中风急救合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理论探析 [J], 周盈;黄迟;赵杨
3.复方中风愈正合剂联合阿司匹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J], 李军
4.复方中风愈正合剂联合阿司匹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J], 李军
5.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期的疗效观察 [J], 徐成成;巫遥;俞悦;梁艳;唐莉莉;赵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22.055工作单位:410004 长沙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杨宏: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林航:通信作者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卫生计生委课题(20180468)收稿日期:2019-06-27※急诊科护理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杨 宏 林 航 向 瑶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对DNT时间(DoorToNeedleTim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
方法 采用抽样法,收集本科室2018年1月—11月的124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资料,其中将2018年1月—6月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将2018年8月—11月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采用优化后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比较两组的DNT时间、DNT时间≤60min的例数及溶栓前、溶栓后2、24h的NIHSS评分。
结果 观察组的DNT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DNT时间≤60min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后24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优化急诊流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DNT时间,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NIHSS评分降低),还可提升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化流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DNT;NIHSS评分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第一位致残和死亡的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
静脉溶栓治疗是实现血管再通的重要方法,应尽快进行,尽可能在DNT60min的时间内进行,越快越好[1]。
保证患者在最佳的抢救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2]。
本院自成立卒中中心以来,一直在寻求最优化的流程,更是采用了信息系统、品管圈收集数据,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6月第20卷第6期脉血康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李全伟1刘爱菊1邵文君2(1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新密452370;2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08)摘要:目的:探究脉血康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缺损评分。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脉血康胶囊;丁苯酞;神经功能损伤;血流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06.053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临床表现为突发眩晕、复视、双眼黑矇、对侧肢体麻木、力弱、感觉障碍等[1]。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患者不及时救治,可致肢体瘫痪、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口服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康复训练也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丁苯酞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单一服用疗程较长、起效慢,治疗效果不太理想[2]。
有学者指出,中药单方制剂脉血康胶囊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且疗效快,无副作用[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上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死亡率高、致残率高[1]。
脑卒中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诸多后遗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2]。
因此,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随着中医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中药在治疗中风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并累积了宝贵经验[3]。
本研究应用千年名方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中选取符合风痰瘀阻型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抽取31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31例为治疗组。
两组均无患者中途退出研究。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1~71岁,平均(65.80±7.17)岁,发病时间13~67h,平均(35.76±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姜祖超1朱文宗2刘斐雯1金永喜11.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浙江温州325000;2.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温州325000[摘要]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自愿参加试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6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抽取31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31例为治疗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
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组(10.16±2.33)分,对照组(14.98±2.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12.29±3.31)分,对照组(16.50±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