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2
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08-13T16:46:27.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余丰胜[导读] 观察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余丰胜(平桥区中医院内科河南信阳 464194)【摘要】目的观察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常规调整血压,降颅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洛伐他丁胶囊,静滴胞二磷胆碱、降纤酶;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抗生素。
治疗组:口服涤痰汤200ml日二次口服治疗,疗程14天;以评分方法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痰涎消除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认知功能、饮食流利程度,肢体活动功能等综合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P<0.01)。
结论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痰浊瘀阻缺血性脑卒中涤痰汤脑梗死(中风)发病急,病情重,特别是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程长,花费大,护理烦锁,并发症多,后遗症大,临床治疗困难。
笔者运用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2例均为我院2007年5月~20011年5月住院病人,均为第一次发病,急性期入院治疗,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及家属比较配合。
按病情轻重,性别、年龄、并发症等情况,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年龄61.7岁;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0岁~72岁,平均年龄为61.3岁。
使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诊断及辨证标准,西医诊断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的诊断标准。
中风急救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
秦峰
【期刊名称】《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6(030)002
【摘要】目的观察中风急救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急救合剂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ADL,Barthel Index)、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急救合剂口服可以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秦峰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中风复元合剂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孟繁玲
2.中风急救合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理论探析 [J], 周盈;黄迟;赵杨
3.复方中风愈正合剂联合阿司匹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J], 李军
4.复方中风愈正合剂联合阿司匹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J], 李军
5.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期的疗效观察 [J], 徐成成;巫遥;俞悦;梁艳;唐莉莉;赵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22.055工作单位:410004 长沙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杨宏: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林航:通信作者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卫生计生委课题(20180468)收稿日期:2019-06-27※急诊科护理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杨 宏 林 航 向 瑶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对DNT时间(DoorToNeedleTim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
方法 采用抽样法,收集本科室2018年1月—11月的124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资料,其中将2018年1月—6月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将2018年8月—11月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采用优化后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比较两组的DNT时间、DNT时间≤60min的例数及溶栓前、溶栓后2、24h的NIHSS评分。
结果 观察组的DNT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DNT时间≤60min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后24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优化急诊流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DNT时间,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NIHSS评分降低),还可提升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化流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DNT;NIHSS评分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第一位致残和死亡的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
静脉溶栓治疗是实现血管再通的重要方法,应尽快进行,尽可能在DNT60min的时间内进行,越快越好[1]。
保证患者在最佳的抢救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2]。
本院自成立卒中中心以来,一直在寻求最优化的流程,更是采用了信息系统、品管圈收集数据,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6月第20卷第6期脉血康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李全伟1刘爱菊1邵文君2(1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新密452370;2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08)摘要:目的:探究脉血康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缺损评分。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脉血康胶囊;丁苯酞;神经功能损伤;血流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06.053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临床表现为突发眩晕、复视、双眼黑矇、对侧肢体麻木、力弱、感觉障碍等[1]。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患者不及时救治,可致肢体瘫痪、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口服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康复训练也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丁苯酞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单一服用疗程较长、起效慢,治疗效果不太理想[2]。
有学者指出,中药单方制剂脉血康胶囊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且疗效快,无副作用[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上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死亡率高、致残率高[1]。
脑卒中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诸多后遗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2]。
因此,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随着中医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中药在治疗中风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并累积了宝贵经验[3]。
本研究应用千年名方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中选取符合风痰瘀阻型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抽取31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31例为治疗组。
两组均无患者中途退出研究。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1~71岁,平均(65.80±7.17)岁,发病时间13~67h,平均(35.76±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姜祖超1朱文宗2刘斐雯1金永喜11.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浙江温州325000;2.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温州325000[摘要]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自愿参加试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6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抽取31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31例为治疗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
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组(10.16±2.33)分,对照组(14.98±2.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12.29±3.31)分,对照组(16.50±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药对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导致的病症。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麻木、语言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以溶栓、手术和药物为主。
然而,随着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脑卒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中药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脑卒中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一些中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有效性。
首先是丹参。
丹参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一种,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止咳的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丹参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脑组织损伤。
其次是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研究发现,冬虫夏草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脑水肿,增加脑组织的神经元存活率。
此外,延胡索、红花、川芎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中。
这些中药均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止咳、祛风解表等功效,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的恢复和修复。
二、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中。
针灸治疗脑卒中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调节脑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的修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使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能够减轻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减轻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抑郁症状等,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三、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与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通过中医药的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后遗症。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与常规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将中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双抗药物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徐凤鸣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9(12)8
【摘要】目的评价双抗药物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收治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首日加服硫酸氢氯吡格雷,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 87%,高于对照组的64. 52%(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 61%,低于对照组的12. 90%(P <0. 05)。
结论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可强化非心源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卒中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徐凤鸣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3.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
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现状4.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5.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徐莉;徐明成;夏逸婷;沈翠翠【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构音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43例,随症加减针刺廉泉、玉液、金津、风池、完骨、翳风等腧穴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于1个疗程后参照《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中相关标准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5.35%),治疗后言语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症加减针刺廉泉、玉液、金津、风池、完骨、翳风等腧穴治疗构音障碍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0)006【总页数】3页(P95-97)【关键词】针刺疗法;脑卒中;构音障碍【作者】徐莉;徐明成;夏逸婷;沈翠翠【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无锡21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构音障碍又称运动障碍性构音障碍,其主要病理基础为运动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音、发声、韵律、共鸣、吐字不清等异常,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在30%~40%[1-2]。
构音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精神和心理压力,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
有研究结果发现,针刺有调神导气、醒脑开窍、疏通脑络的功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
目前针刺治疗已广泛用于构音障碍治疗,但是临床研究设计存在不合理方案,对构音障碍无统一的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针刺选穴、操作手法等缺乏有效的规范[4]。
本研究选用两种临床常用针灸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构音障碍,比较其疗效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相关标准制定[5]。
65167 临床医学论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xx年5月至20xx 年1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
对62例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1例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7周后运用Fugl-Meyer(FMA)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BI)与总有效率评定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
结果:护理前,两组病患的FMA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周后,两组患者的FMA及BI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总有效率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脑卒中也称中风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疾病。
据卫生部统计[1],每年新发脑卒中病患数量约150万,相当比例的发病患者生活难以自理,甚至造成身体残疾。
缺血性脑卒中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尽量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广大患者的共同诉求。
本研究对收治的实验组31例病患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xx年5月至20xx年1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1例。
所有患者均满足由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通过的诊断标准,均认知清晰且病情稳定。
已排除以下情况患者:脑两侧均发生病变;有严重脏器疾病;近期已进行过康复训练;有新出血及梗死;不能接受早期康复护理。
62例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
对照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9-78岁,平均(64.2±7.3)岁;实验组31例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53-83岁,平均(66.3±6.9)岁。
胞磷胆碱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胞磷胆碱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胞磷胆碱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给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胞磷胆碱治疗方案)与实验组(31例:胞磷胆碱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给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4周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MSE)量表得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分别为(26.53±1.17)分、(85.75±2.31)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此外,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胞磷胆碱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给药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胞磷胆碱治疗方案。
【关键词】胞磷胆碱;银杏叶片;联合治疗方案;缺血性脑卒中;记忆功能障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部供血障碍的发生,致使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缺氧性坏死,进而影响患者记忆功能与认知功能,进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发现,银杏叶片中含有的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元再生、提升记忆能力的作用,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应用胞磷胆碱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案以提升缺血性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临床疗效[1]。
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62例分别应用胞磷胆碱治疗方案以及胞磷胆碱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给药方案缺血性脑卒中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磷胆碱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给药方案的31例患者男(n=16)、女(n=15),年龄区间为:54岁~75岁、平均(66.62±1.62)岁,病程/平均病程为:21天~48天,(33.02±2.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