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_动物和天气
- 格式:ppt
- 大小:846.00 KB
- 文档页数:12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和天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与自然》第三节《动物和天气》。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动物与天气的关系,探索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变化。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动物图片、卡片、挂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 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
(2)教师通过挂图讲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变化。
3. 实践(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动物在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天气下的行为。
(2)动手操作:让幼儿根据讨论结果,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场景。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天气现象,找出相应的动物行为。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雪天2. 动物行为:觅食、休息、玩耍、避雨、取暖3. 动物适应天气:换毛、冬眠、储存食物、迁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附近的动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
2. 答案示例:(1)晴天:小鸟在树上唱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2)阴天:猫咪在屋檐下休息,狗狗在树荫下玩耍。
(3)雨天:青蛙在荷叶下避雨,鸭子在水里游泳。
(4)雪天:松鼠在树洞里冬眠,麻雀在雪地里觅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不同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和天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材第三章《自然现象与生活》的第二节《动物和天气》。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天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以及动物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掌握动物适应不同天气的基本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了解动物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动物图片、PPT、板书材料等。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提问: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们知道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动物在适应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图片,讲解动物如何适应天气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请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动物适应天气的方法。
展示成果: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幼儿补充。
4. 课堂互动(10分钟)播放动物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动物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讨论:为什么动物能预测天气?我们如何从动物的行为中获取天气信息?板书设计见下文。
六、板书设计1. 天气对动物的影响生活习性迁徙换毛储存食物2. 动物适应天气的方法换毛迁徙储存食物改变作息时间3. 动物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在天气变化时的行为,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动物与天气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实地观察动物在天气变化时的行为,增强他们对动物与天气关系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024年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动物与天气》一、活动目标1.了解常见动物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活习性。
2.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与动物生活关系的能力。
3.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观察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记录并分析数据。
2.活动难点:理解天气与动物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活动准备1.教具:天气卡片、动物图片、视频资料等。
2.环境布置:模拟不同天气场景的教室环境。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环境,提问:“今天教室里的天气怎么样?”2.幼儿回答后,教师展示天气卡片,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天气。
(二)基本部分1.观察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1)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天气下动物的行为。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它们为什么这样做?”2.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天气卡片。
(2)教师提出讨论要求:“请你们小组讨论,这张天气卡片上的动物会在这种天气下做什么?”(3)各小组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3.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动物图片,要求幼儿将动物图片贴在相应的天气卡片上。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三)拓展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真实天气,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回到教室,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培养环保意识。
五、活动延伸1.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
2.第二天,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观察成果,共同探讨天气与动物生活的关系。
六、活动反思2.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七、活动效果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天气与动物生活关系的认识程度。
2.检查幼儿的观察记录,评价他们的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
3.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活动的实际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重点补充1.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引导幼儿注意天气变化的细节,如温度、湿度、风力等,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细节。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和天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动物和天气》章节,内容包括: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动物与天气的关系,学习预测天气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认识动物与天气的关系,知道一些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
3. 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培养预测天气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动物与天气的关系。
难点:学会观察天气变化,预测天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动物图片、天气符号卡片、挂图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中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2. 讲解天气现象(5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天气符号卡片等教具,向幼儿讲解常见的天气现象,使幼儿对天气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3. 讲解动物与天气的关系(5分钟)教师展示动物图片,讲解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如蜻蜓低飞预示着雨天等。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天气现象,让幼儿根据动物行为预测天气。
例题:夏天,蜻蜓在低飞,蚂蚁在搬家,这说明什么天气要来了?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天气现象,让幼儿根据动物行为判断天气。
6. 创作环节(10分钟)幼儿根据所学知识,用水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动物和天气”的画。
7. 展示与分享(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动物与天气的关系:蜻蜓低飞、蚂蚁搬家等。
3. 天气预测方法:观察动物行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观察家里的宠物或小区里的动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然后预测第二天的天气。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动物行为,进行天气预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天气现象,认识动物与天气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和天气及教学反思大全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和天气》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和天气》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翼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知道一些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的关系。
2.能通过细心观看以及与同伴交流各自对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关系的认识。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欢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预备:1.幼儿用书:《动物和天气》。
2.教学挂图:《动物和天气》3.幼儿活动前做关于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的调查,丰富相关经验。
教学过程:(一)教师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对动物能预报天气的兴趣。
1.教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那你知道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明天会不会下雨呢?怎样才干知道天气会不会变化呢?(鼓舞幼儿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2.教师除了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3.教师:其实小动物们可聪慧了,它们就有许多方法预先知道天气的变化情况,还会悄悄地告诉我们呢?4.教师出示教师挂图《动物与天气》。
教师:它们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幼儿描述图片)(二)通过观察幼儿用书《动物和天气》,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动物"预报天气"的办法。
1.看幼儿用书的图片,引发幼儿思量。
教师:今天教师还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他们就不相信小动物能预报天气,结果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的时候请你注意观看天气有什么变化,小动物都有些什么特殊的地方。
2.教师:图片里的天气都有什么变化?小姐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你发觉小动物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乌龟怎么了?燕子怎么了?蚂蚁在做什么事情?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三)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习性变化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1.教师提问。
教师: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小动物预报天气的办法,到底小姐姐是怎么样知道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来看一看。
2024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和天气》一、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如何感知和预测天气的常识,感受动物的智慧。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行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激发幼儿对动物和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动物如何感知和预测天气。
难点:能够从多个角度探究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讲述有关动物预测天气的趣味小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天气预报的场景设置导入,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天气情况。
探究过程:展示不同的动物图片,如蜘蛛、燕子、青蛙等,让幼儿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行为。
随后,引导孩子们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动物行为与天气的关系。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帮助孩子们理解。
知识拓展:教师可以进一步介绍一些有关动物感知和预测天气的科学知识,如蜜蜂的舞蹈等。
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人类如何利用动物预测天气,如气象学家如何利用蜜蜂的舞蹈来预测天气。
实践环节:组织孩子们模拟动物行为,如模仿蜘蛛织网等,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动物的智慧。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应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同时也要指出孩子们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促进他们的进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动物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行为,使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组织孩子们分组讨论,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中深入了解动物感知和预测天气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实践体验:通过实践环节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动物的行为特点,加深他们对动物智慧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勇于尝试。
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多媒体辅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和天气通用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活动:动物和天气一、教学内容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大自然》第五章,活动内容包括:1. 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2.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3. 探究动物如何适应天气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天气变化的能力;2. 能够说出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3. 培养观察天气变化和关爱动物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天气变化的能力;难点:能够说出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动物的生活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如:鸟儿在树上唱歌,小鱼在水中游动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表现。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让幼儿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旁边注明它们适应的天气。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讨论哪种动物最适合哪种天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动物天气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记录在日记本上。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照片,并注明它适应的天气,下次上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课后自己观察天气变化,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探究,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增进家园合作。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 语言语调:在讲解动物生活习性和天气现象时,教师应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语调要富有变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时间分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理解和参与。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动物和天气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动物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和天气的关系: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环境,如雨天、晴天、寒冷的冬天等。
2. 观察和记录:观察动物在特定天气下的行为和活动,并记录下来。
3. 探究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动物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和活动。
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动物在雨天是否使用雨具等。
3. 记录法: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记录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和活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验材料等。
2. 环境:宽敞的教室,适合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2. 观察活动:带领幼儿观察动物在特定天气下的行为和活动,并记录下来。
3. 实验活动: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动物在雨天是否使用雨具等。
4. 交流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表达和交流。
5. 总结:总结动物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强调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在实验活动中,要确保幼儿的安全,教师要进行指导和监督。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察家庭周围的动物和天气,记录并分享给班级。
2. 实地考察:组织幼儿到动物园或户外环境,观察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适应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评估幼儿观察和记录动物行为和活动的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估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3. 交流分享:评估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动物和天气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大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和天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五章“动物与自然”中,深入学习“动物和天气”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动物如何感知天气变化,天气对动物行为影响,以及动物如何适应不同天气条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天气对动物生活影响。
3. 增强学生对动物生活习性认识,提高关爱动物、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动物如何感知天气变化,以及天气对动物行为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动物适应不同天气条件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动物模型、天气预报卡片。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出示天气预报卡片,引导学生关注今天天气。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气对动物有什影响?”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动物如何感知天气变化,如鸟类迁徙、鱼类洄游等。
分析天气对动物行为影响,如雷雨天气时,狗狗会躲到床下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种动物,探讨它如何适应不同天气条件。
4.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动物和天气”画。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与天气相关趣事?”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物和天气”2. 板书内容:天气对动物影响动物如何感知天气变化动物适应不同天气条件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观察周围自然环境,记录一种动物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行为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动物与天气”主题手抄报活动,提高学生对动物生活习性认识,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观察周围动物行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我需要特别关注是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如何感知天气变化,以及天气对动物行为影响。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和天气》活动目标: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活动准备:1.关于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的录像,如下雨前蚂蚁搬家的录像。
(如果教师找不到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的录像,可以用图片替代,并给幼儿讲述关于”雨天蚂蚁搬家”的故事。
)2.幼儿活动前做关于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的观察,丰富相关经验。
3.纸、笔、展板。
活动过程:(一)教师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对动物能预报天气的兴趣。
教师:明天会不会下雨?怎样才能知道天气会不会变化呢?教师:除了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还有谁会告诉我们?教师:小动物们知道天气要变化了,会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1.教师播放下雨天蚂蚁上树的录像,引导幼儿观察蚂蚁在下雨天的表现。
2.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为什么要这样?3.教师讲述”蚂蚁搬家”的原因。
4.讲述“蜻蜓”“燕子” 低飞的故事。
”除了蚂蚁能预报天气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5.请个别幼儿在大家面前介绍,鼓励幼儿说出与别人不同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图标记录幼儿讲述的动物。
(三)教师请每组幼儿选一名幼儿在集体中介绍本组幼儿讨论的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用展板的形式介绍动物预报天气的情况。
2.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知道的能预报天气的动物及它们怎样预报天气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布置成展板。
(四)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总结成一首儿歌,并游戏。
1.动物世界真奇妙,它能预报天下雨。
蚂蚁搬家要下雨,小鱼水上游要下雨,燕子低飞要下雨,蜻蜓低飞要下雨,乌龟冒汗要下雨,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下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呱呱叫。
真有趣!哗啦哗啦天下雨。
2.小朋友扮演动物玩下雨的游戏。
活动延伸:事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关于天气与动物的关系。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和天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与自然》,详细内容为第3节《动物和天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动物如何感知天气变化,以及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天气。
2. 能够观察、描述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以及动物如何适应天气变化。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物玩具。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天气下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知道这些动物都在做什么吗?它们在不同的天气下会有什么不同的行为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狗、猫、鸟、青蛙等,结合图片和实际观察,讲解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让幼儿了解动物如何感知天气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观察动物玩具,记录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填写记录表。
5. 板书设计(5分钟)利用板书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气、动物、动物行为等。
六、板书设计1. 天气:晴、雨、阴、雪2. 动物:狗、猫、鸟、青蛙3. 动物行为:觅食、休息、迁徙、换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家附近的动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
2. 答案:根据观察填写记录表,描述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幼儿对动物如何感知天气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幼儿在描述动物行为时表达能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2.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实地观察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和天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要求,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动物与自然》第三节《动物和天气》。
详细内容包括:介绍动物如何感知天气变化,讨论动物行为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探索动物适应不同天气的有趣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了解常见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能力,提高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动物行为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动物玩具、天气图片、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户外天气,讨论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如:蜜蜂在阴天不出巢、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为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动物玩具和天气图片,进行匹配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行为与天气之间的关系,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根据所学内容,利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动物与天气”的画。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动物和天气》2. 内容:动物行为与天气关系例:蜜蜂、蚂蚁、鸟儿等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对动物行为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发言不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动物,了解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和天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与自然》,详细内容为第二节《动物和天气》。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同天气下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提高幼儿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提高幼儿的生活常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天气下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动物玩具、气象符号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天气下的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天气情况。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动物与天气的知识。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PPT,讲解不同天气下动物的生活习性。
以问答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举例说明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课堂互动(10分钟)播放动物与天气相关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邀请幼儿模仿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增加课堂趣味性。
提问幼儿关于动物与天气的其他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动物和天气》2. 内容:天气对动物生活的影响不同天气下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与天气的互动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在不同天气下的生活情景。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对动物与天气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多关注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氛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和天气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和天气精选2篇(一)科学教案:动物和天气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动物。
2. 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3.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
4. 让幼儿能够认识天气对动物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材料:图书:《动物全书》、《天气图鉴》图片:不同类型的动物图片、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图片实物:小动物模型、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模型其他:讲解板、黑板、粉笔、幼儿心理学相关教材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游戏“我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教师表演一种动物的特征或动作,幼儿根据教师的表演猜测是什么动物。
2. 引入: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例如,讨论一些动物的外貌特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例如鱼生活在水中)。
3. 教学: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研究。
幼儿使用图书和图片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教师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例如:“这个动物是肉食动物还是植食动物?”、“这个动物生活在哪里?”等等。
4. 结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分享一些他们学到的新知识。
第二课时:1. 导入:出示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并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
例如,幼儿可以描述太阳、云彩、雨等等。
2. 引入:向幼儿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并讨论它们的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教学:利用实物模型和天气图鉴等教具,向幼儿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
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和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会下雨?”、“大风会对树木和房屋造成什么影响?”等等。
4. 结束:引导幼儿讨论天气对动物的生活的影响,例如某些动物可能喜欢温暖的天气而不喜欢寒冷的天气。
第三课时:1. 导入: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复习。
2. 引入:出示一些动物和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和天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2.培养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增进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常见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2.难点:运用观察、思考、表达等方法,探讨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动物图片、天气卡片、视频资料等。
2.学生准备:观察日记、画笔、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a.出示天气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晴、阴、雨、雪等天气现象。
b.展示动物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天气下。
c.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3.实践活动a.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天气现象,讨论在这种天气下,哪些动物会受到影响,以及它们是如何适应这种天气的。
4.拓展活动a.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观察到的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用画笔和彩纸记录下来。
b.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观察到的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b.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生活状态,下节课分享。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观察日记,培养孩子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常见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学生引导方面加以改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燕子低飞预示着什么天气吗?”学生回答:“要下雨了。
”教师引导:“没错,燕子低飞是天气变化的信号,它们这样做是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雨水。
”2.教师展示图片:“看看这张图片上的小蚂蚁,它们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并回答:“它们在搬家。
”教师继续引导:“你们知道吗,蚂蚁搬家也是因为它们感觉到天气要变化了,它们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住。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动物和天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动物和天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天气现象,了解不同天气下动物的行为特点,探讨动物如何适应不同天气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天气下动物的行为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天气变化。
重点:认识天气现象,了解不同天气下动物的行为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动物图片、卡片、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天气现象。
2. 讲解新课(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天气现象。
(2)教师展示动物图片,讲解不同天气下动物的行为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请说出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四种天气下,你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2)教师邀请学生回答,并给予点评。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学生根据所画的动物,描述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雪天2. 动物行为特点:晴天:蝴蝶飞舞、小狗奔跑阴天:燕子低飞、青蛙唱歌雨天:鸭子游泳、蜗牛爬行雪天:麻雀觅食、松鼠跳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动物是蝴蝶。
在晴天,蝴蝶会飞舞在花丛中;在阴天,蝴蝶会躲在树叶下面;在雨天,蝴蝶会待在室内,不出来活动;在雪天,蝴蝶会进入冬眠状态,等待春天到来。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与天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育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动物与自然”,详细内容为第2节“动物与天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探索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理解动物对天气的敏感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动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动物图片、天气符号、观察记录表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天气下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在什么天气下会出现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如:晴天时蝴蝶飞舞,雨天时青蛙跳跃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分组讨论并记录不同天气下动物的行为特点。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扮演不同动物,模拟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增强课堂趣味性。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某种天气下的情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某种天气下的情景。
2. 答案示例:小明画出了一只蝴蝶在晴天飞舞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选择与动物与天气相关的教材内容。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明确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和课程的核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