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风能发展现状
目前,全国累计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近20万台,用作解决 西部无电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广东、 福建、内蒙古、新疆等地已建成26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近 50万kw。尽管我国近几年风力发电年增长都在50%左右, 但装备制造水平与装机总容量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 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的0.11%,风力发电 潜力巨大。 但是,我国的风力发电建设规模小,没有形成 经济批量,且风电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我国风电 场每千瓦造价约8000~9000元,风电场的风能年利用小时 数一般为2700h,发电成本约为0.6~0.9元/kWh;一些地方 的风能利用小时数达到3200h,发电成本可降到0.45~0.70 元/kWh,与常规的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相比,成本仍然偏 高。
• 1.3 潮流能 • 据对130个水道估算统计,全国潮流能 理论平均功率14.0×103MW。这些资 源在全国沿岸的分布极不均匀,以浙江 最多,理论平均功率为7.14×103MW, 占全国总量的1/2以上,其次是台湾、福 建、辽宁省沿岸也较多,在1.13×103~ 2.28×103MW之间,合5.87×103MW, 占全国总量的42%。广西沿岸最少,仅 23MW。 • 1.4 温差能 • 温差能资源开发条件较好的是西沙群 岛海区和台湾以东海区。 • 1.5 盐差能 • 据专家估算,中国盐差能资源理论蕴藏 量约为3.9×1015kJ,理论功率为 1.25×105MW。
1.2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解决中国农村无电可用的问题,政府结合江河治理 开发农村水电,解决照明和生产用电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全国一半 以上的农村还是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目前仍有800多个县主要靠农村水 电供电。通过开发农村水电,累计解决了5亿多无电人口的用电中国有 1500多个县开发了农村水电,共建成水电站4.8万座。2003年全国新增农 村水电装机270万kW,全国农村水电总装机达到3120万kW,年发电量 1100亿kW。h,均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和年发电量的40%.2003年中国农 村水电增加值482亿元,税利84亿元,其中税收42亿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务院部署开展了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 设,建成了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有 力地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县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收入、人均用电量“5年翻一番”、“10年翻两番”的目标,经 济结构显著改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水电已经成为中国广大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是中西部 地区税收的重要支柱、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中 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热能和海洋能
地热能
• 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 可分为高温型(>l50℃)、 中温型(90~150℃)和低温 型(<90℃)三大类,高温地 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 ,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 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中国最大的地热能发电站— 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地热能直接利用:
地热供暖:要是在我国北方。 地热温室:北方主要种植比较高档的瓜果 菜类、食用菌、花卉等;南方主要用于育 秧。 地热工业利用: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中 低温热水,地热用于工艺过程是比较理想的 方案。 地热水产养殖:地热水产养殖可以分为大 规模生产性养殖和建立观赏区。
可再生能源种类
Solar energy 太阳能 Wind 风能 samll hydro小水电
Geothermal地热能
Ocean energy海洋能
bliomass生物质能
太阳能
1.太阳能资源情况
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 内蒙古高原均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 区;除四川盆地、贵州省资源稍差 外,东部、南部及东北等其它地区 都是资源较富和中等区。 我国陆地每年接受的的太阳能辐 射能理论估算为14×10^8亿千瓦时 (约合标准煤4.7万亿吨)。 我国拥有130,8万平方公里荒漠 土地资源和200.3亿平方米城市可利 用建筑面积,分别具备安装500亿千 瓦和 20亿千瓦的能力,适宜太阳能 发电的开发 。
1、市场成熟度低,保障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缺乏 明确的和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管理 手段仍沿用旧的方式,缺少和市场结 合的创新机制,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 能源产业发展的、完善的市场保障机 制。对建立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场的 战略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不足; 缺乏完善的市场环境;人才培养不能 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③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微网项目成为保障特定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新能源示范城市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启动
3 截止2010年底全国累计光伏发电容量
风能
1我国的风力资源主要分布:
一是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 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另外,内陆地区 还有一些局部风能资源丰富区。 1.1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可开发利 用的风能储量约2亿千瓦,约占全国可利用储 量的80%。该地区风电场地形平坦,交通方 便,没有破坏性风速,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 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地开发风电场。 1.2东部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冬春季的冷 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 屿,是我国风能最佳丰富区,年有效风功率 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 1.3内陆局部风能丰富地区是在两个风能 丰富带之外,风功率密度一般在100瓦/平方 米以下,可利用小时数3000小时以下。但是 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风 能也较丰富
•
• 2.3 潮流发电 • 中国潮流发电研究始于70年代末,首先在舟山海域进行了8kW潮流发电 机组原理性试验,当流速3m/s时,出力达5.7kW。80年代一直进行立轴直 叶水轮机潮流发电装置试验研究,1989年研制成1台1kW河流发电装置, 经在水库尾水渠试验证明是可行的,现正在采用此原理进行10kW潮流 试验电站的研建工作,在舟山海域的站址已选定。 • 2.4 温差发电和盐差发电 • 中国80年代开始进行温差发电和盐差发电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一定进 展
海洋能
1.1 潮汐能 据对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200kW以上的424处港湾坝址,按资源普查 经公式计算,全国沿海潮汐能资源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21.79×103MW, 年发电量为624×108kWh。这些资源在沿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以福 建和浙江省最多,装机容量分别为10.33×103M8.91×103MW,2省合 计占全国总量的88.3%。其次是长江口北支、辽宁和广东,装机容量分 别为704MW、594MW和573MW。江苏沿海最少,装机容量仅1.1MW。 福建、浙江和长江口北支的潮汐能可开发资源年发电573.8×103kWh, 如能将其全部开发,相当每年为这一地区提供20Mt以上标准煤。 1.2 波浪能 中国海沿岸的波浪能资源据用沿岸代表测波站的资料推算,进入岸边的波 浪能理论平均功率为12.85×103MW。这些资源在沿岸的分布很不均 匀,以台湾省沿岸最多,为4.29×103MW,占全国总量的1/3。其次是浙 江、广东、福建和山东省沿岸也较多,在1.6×103~2.05×103MW之 间,合计为7.06×103MW,占全国总量的55%。广西沿岸最少,仅81MW。
1.3特点与优势
1)小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 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2)小水电资源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有利于调动多 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国家鼓励、引导集体、企业和个人开发。 3)小水电资源可以就近供电,就近消纳,不需要高电压大容量远距 离输电,发电成本和供电成本相对较低。 4)小水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电站的有益补充,可为 “西电东送”提供有力的支撑。 5)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 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相比,其技术比较成熟、造价低,非常适合 为分散的农村供电及电气化建设,其开发利用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 优化,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引言
各种能源的利用现状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对策和建议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 能源需求、改 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 用。过去几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在风能、 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利用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自20世纪80年代起,风电、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应用和 产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水电、太阳能热水器、风电等 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具 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丰富的资源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政策形势、个更具竞争力 的前景
生物质能
目前国内在建的生物质直燃电厂主要依靠国外引进技术,关键 设备基本是直接进口或在国内委托生产,既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设 备价格也很高,电站建设成本达1.2万元/kW,发电成本太高已成为 我国秸秆直燃发电产业化的主要障碍。生物质直燃的另一种方式是 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发电技术,该技术规模灵活,经济性较好。美 国已有300多家发电厂采用生物质与煤炭混燃技术,装机容量达 6000MW[5],但实践中仍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燃煤锅炉 的燃烧温度通常介于1000~1250℃,高于生物质的灰熔点,容易 引起结渣等问题。
2我国太阳能发展现状
光伏发电仍是发展主流
到2012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光伏发电量累计投运容量达到 89万千瓦;累 计并网型光伏发电容量700.96Mwp,新增 551.98Mvp(其中大型并网电站容量 445.88Mwp);累计离网型光伏发 电容量162.6Mwp,新增26.88Mwp
太阳能热发电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过多年探索与科学实践,陆续建成江宁70kw热发电系统与延庆 1Mw塔式热 发电系统等试验项目,为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商业 化应用进行了积水储备;进过多年扎实的前期工作,2012我国成功 组织了内蒙古鄂尔多斯50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发电项目,成 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从小型科技示范项目向大型商业化项目跨 越的重要里程碑,最终中标电价已经在1/kwh以内,初步体现了热发 电对光伏发电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