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MR水成像的形态
- 格式:ppt
- 大小:481.00 KB
- 文档页数:1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彭斌博士突发性亦称特发性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一侧耳居多,听力损失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
发病年龄以4O岁左右中年人居多,发病率每年约5~20/10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本病属于耳科急症,应在发病后尽早治疗,以抢救听力。
少数患者有自愈倾向,则疗效较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成为永久性耳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暴聋,指出:“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
古代文献中所谓风聋、卒聋、热聋、火聋、厥聋、气聋、肝火聋、痰火聋、窍闭等,可能与此病有关。
暴聋之名最早见于《素问·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可能是指流行性腮腺炎所致。
“暴聋多实”,古代文献中凡论暴聋而病机属实者,可能与本病有关。
《内经》中对暴聋实证病机论述颇多。
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热论”等篇,指出了暴聋因于风、寒、暑、湿、燥、火为患的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耳属清窍,贵在清空通利。
凡六淫外感,脏腑不平,气机逆乱,生气不足,皆致耳窍窒塞,清窍不利,功能失司,发为突聋、耳鸣。
然暴起多实,渐起多虚,故本病以实证病机居多,但亦有虚证病机者。
其病程长者,与“感音神经性聋”辨治无异。
1、风邪犯耳:外感风邪,肺金不利,邪闭葱笼,故令。
清·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说:“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则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鸣不能闻音声也。
”《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亦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
2、肝火上扰:情志忧郁,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气机上逆,肝火上扰清窍,致耳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内耳的成像研究及应用研究生:明洁导师:贾文霄教授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 MRH)的三种后处理方法,即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对内耳显示分别有各自优势,为不同内耳原因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选择简单、合理、有效的扫描序列和最佳后处理方法,为临床无创评估内耳病变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对80例无听力障碍的正常人及45例临床确诊为SNHL的患者行高分辨率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序列(3D TSE T2WI)行横断面扫描,然后行3D TSE T2WI双侧斜矢状面扫描。
对45例SNHL患者加扫T1WI,若该序列显示有异常信号则行T1WI扫描。
数据采集后传至工作站利用ViewForum后处理软件行MPR、MIP、VR 重建。
观察正常内耳及内听道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并进行测量。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测量值及不同后处理技术对内耳各解剖结构评分,分别行组间及不同后处理方法间的差异性检验。
结果:(1)正常志愿者组80例160耳均能清晰地显示耳蜗前庭神经、面神经、蜗神经及内耳膜迷路的细微解剖结构。
(2)VR、MIP测量前、水平、后半规管最大径及管径,蜗管管径及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R、MIP图像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R、MIP、MPR显示膜迷路诸结构及神经的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5例病人中MRI内耳发现有9例异常(阳性率20%),共7种病变,其中儿童(小于14岁)以先天性异常-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最常见。
结论:(1)内听道及膜迷路的细微结构可利用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技术得以立体而直观的显示,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2)MRH对SNHL病因的诊断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是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3)在多种内耳水成像技术的后处理方法中,MPR在显示神经方面具有优势,VR在观察膜迷路形态方面更具优势,其图像更清晰,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显示的更加确切,能对内耳形态是否具有改变进行更有效地评估。
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MRI内耳水成像的影像特点分析闫一敏;巩红娟;陈子涵;刘永刚【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22(20)11【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MRI内耳水成像的影像特点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8只患耳)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资料为突聋组,另选择41例单侧耳鸣患者(41只对侧健耳)为耳鸣组,均进行MRI内耳水成像和MIP重组。
观察2组所有内耳MRI水成像表现、内耳外淋巴液信号强度变化及膜迷路积水。
结果2组内耳耳蜗底转MRI水成像形态图均获取成功,突聋组患耳可见11只(16.18%)形态异常,患耳局部显影可见中断不连续,部分伴有边缘粗糙不光滑,突聋组和耳鸣组的对侧健耳出现显影中段分别为3只和1只,突聋组双侧耳和与其耳鸣对侧健侧的形态异常耳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突聋组患耳较健耳的耳蜗底转与同层脑干信号强度比有显著降低(P﹤0.05),较耳鸣组对侧健耳的上述强度有所显著降低(P﹤0.05)。
突聋组膜迷路积水有18只(26.47%),突聋组和耳鸣组的对侧健耳无膜迷路积水征象。
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患耳MRI水成像可见半规管显影中断并部分伴有边缘毛糙,耳蜗底转外淋巴液增强信号与健耳相比有明显降低,且部分患耳伴有膜迷路积水情况。
【总页数】2页(P33-34)【作者】闫一敏;巩红娟;陈子涵;刘永刚【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一病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7;R445.2【相关文献】1.分析突发性聋伴及不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及前庭功能状态2.视频眼震电图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变化及特点分析3.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4.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临床特点分析5.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状患者临床特征、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转归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内耳水成像技术我是柳桂勇!我在MR技术培训工作室在此呼吁大家一起学习MR,欢迎大家加入!每天学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不要懒惰,不要任何理由的懒惰!一.常规扫描序列1.AAHEAD Scout2.T2 tse tra3.T2 tse fs cor 384 2mm4.T1 tse tra 2mm5.T2 spc tra iso 0.56.ep2d diff 3scan trace7.Contrast agent8.T1 tse r tra 2mm9.T1 tse r cor 2mm二.定位1.冠状位定位选择显示内耳听神经干较好的层面,在轴位上平行于双侧听神经干连线,前后包全整个内耳结构;冠状位上将内耳置于FOV中心。
2.轴位定位调取序列3的冠状位扫描图像,在冠状位上中心定位线与两侧面听神经干连线重合,或者平行于两侧脑底连线,上至颞岩骨上缘,下至颞岩骨下缘;轴位上将内耳置于FOV中心,并将其左右径平行于双侧听神经干连线。
扫描图像:abT2 SPACE扫描图像图a为原始扫描图像;图b为后处理后内耳水成像图,能够较好的显示内耳迷路、半规管及面听神经干管。
三.序列分析:T2 spc tra iso 0.5TR=1000ms,TE=136ms,FA=120°,FOV=200mmX200mm,层厚=0.5mm,层数:1组56层,Slice oversampling=14.3%,相位编码方向:R-L,Averages=2,Phase partial Fourier:Allowed,Slice partial Fourier:Off,Turbo factor=96,3D模式。
此序列为SPACE序列,即可变翻转角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采用3D模式及较长的回波链进行水成像扫描。
此序列进行内耳水成像扫描具有以下优点:1)膜迷路信号更突出,内听道内神经与脑脊液的信号对比更明显;2)后处理图像立体逼真,任意角度的三维旋转可使各部分完整的显露出来,使得内耳复杂的结构变得直观而易于理解。
低场磁共振内耳水成像的初步探讨(附30例报告)
丁凯;沈桂权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12(36)1
【摘要】由于内耳结构较为复杂,对内耳结构的直观影像学显示,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它一度成为影像学检查的盲区.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软、硬件的不断开发、利用,特别是水成像技术,使内耳膜迷路成像成为可能,国内外的学者都在不断研究利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显示内耳精细解剖结构,而且已经应用于临床,目前关于内耳水成像的研究报道[1、2、3]所利用的磁共振设备均为高场磁共振,利用低场磁共振开展内耳水成像的研究报道甚少,现将我院最近利用低场磁共振扫描的30例正常志愿者60侧内耳结构情况作一介绍,目的在于探讨低场磁共振显示内耳结构的价值.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丁凯;沈桂权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222300;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5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
【相关文献】
1.低场磁共振CISS序列内耳水成像相关参数的控制 [J], 蔡建忠;许淑惠;陈向荣;高凤才
2.低场强磁共振三维时飞法脑血流成像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附52例报告) [J], 蔡宗尧
3.低场强磁共振MR胆胰管造影在低位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附41例报告) [J], 陈南;黄政;杨振刚
4.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附43例分析) [J], 先正元;张国明;关晶
5.低场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的应用体会(附33例报告) [J], 江勇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