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05.17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摘要:能力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践,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抓好实验环节,搞好实验教学。
要认真研究、该进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连贯性和计划性。
使学生才能带着需要解决的化学问题来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关键词:化学实验绿色化实验技能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
一、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的认识(一)化学教材调整体现实验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内容由原来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变为从实验学化学,原教材中演示实验为必作实验,而学生实验为单独内容列在最后,凡是要求“通过实验”的教学内容都安排了实验,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
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
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学生实验一样,都是学生活动。
在新课标中也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实现从“单兵作战”的自发研究向群众性研究与组队研究的“两条腿走路”转变。
(二)化学实验的生活化、现代化和绿色化。
新课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
此外,还列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情景素材,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启发教师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和新的科技发展中吸取新鲜的信息,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可采用设疑激思、多媒体辅助演示、学生探究和实验改进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生探究实验改进应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物质的性质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质的制取要通过实验来完成。
真实的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应物质特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色、有味气体的逸出等,都是帮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地形成对物质特性的深刻认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1.实验演示,设疑激思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
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提供依据,便于学生进行讨论、探索。
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
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要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教师可设下疑问: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何现象呢?很快有的学生就说出“钠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并臆造了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教师开始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钠的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
2024年浅谈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实验教学不仅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实验教学师资培养以及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对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化学现象,通过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实验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入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意义的实验项目。
同时,也要关注实验的科学性、探究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此外,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还应该注重与理论教学的衔接。
实验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确保实验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模仿,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新课标下,实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作者:吕文娟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4期一、关于中学实验教学的概念界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规律是长期生产实践和化学实验的经验总结。
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又是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有力措施,所以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一)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1. 实验教学观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思想。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认为是辅助性教学。
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他们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他们侧重于思维能力培养;在实验课上老师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去主持,让学生正襟危坐,不让学生动手,正是这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们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维不足。
2. 教学方式机械、认识僵化,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偏差。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或按照黑板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
结束后,教师提出有关实验结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学生既没时间做实验,也没机会去思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真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3. 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
由于学生多,教师只是走马观花地指导实验,经常是学生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该下课了。
一次实验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还没学到什么,实验效率很低。
(二)实验教学困境的解决途径1. 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
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让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应鼓励学生在试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总结、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试验方法和步骤,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兴趣自由、思想自由。
2. 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寻找解决困难的突破口。
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1)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摘要:微型实验是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它节约药品,节省时间,操作安全,污染少,让学生找一些实验用品的替代品、自制实验仪器,这样就可以在缺乏仪器时开展许多原来不能做的实验了。
关键词:化学实践实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与传统的初中化学课程相比,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也将面临新课程对旧理念、旧教学方式的冲击。
新课程怎么教?新教材如何用?已成为教师所关注的也是急切需要思索的重大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九年级化学教材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区别:新教材强调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提倡探究学习,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将其作为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作用。
新教材中有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提倡学生大胆创新。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像原来那样在缺乏实验器材、药品的条件下画实验、讲实验,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同时,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器材、药品的基础上,利用身边的废弃用品来完成实验。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笔者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大家商榷。
一、在启蒙课中突出实验的重要性以往初三化学的绪言课一般只需要一节课就可以结束了,而人教版新教材的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安排了三个小节,内容不是很多,一个课时也可以结束,这样简单的化学启蒙课是不会激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好奇和热情的。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化学学习兴趣对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为此,我安排了两次课(4个课时)来完成化学的启蒙课。
在第一次课上安排了“化学研究什么?”、“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和“怎样学好化学?”三个主题。
让大家踊跃作答提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有人说化学是“有趣的科学”,这时可展示“无字天书”、“绿色烟火”等小实验,虽然相关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学,但是色彩光辉的明显现象足以让学生们趣味盎然;有的同学认为化学是“可怕有毒的”,我首先肯定了化学的确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危害、污染,然后顺着其他学生提出的“化学是实用的科学”的说法,讲述化学在化工生产、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各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让他们不再畏惧;还有的学生说是“化学需要计算”、“化学要做实验”……第一次课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让学生各抒己见。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实践措施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背景1.时代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教育改革: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1.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通过改革,使中学化学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
三、实践措施1.转变教学观念(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调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创新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3.改革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2)加强教师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