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疾病小科普:类风湿关节炎是什么类风湿关节炎有“不死的癌症”之称,它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主要集中在22-55岁,女性多于男性。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影响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那么,类风湿关节炎到底是什么?有哪些治疗及预防方法?下面为大家科普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缓慢、隐匿,其特征是全身小关节,包括手、腕、足趾等关节,会出现多发性、对称性、侵袭性关节内滑膜炎症,经常累及关节软骨和骨皮质。
疾病早期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关节痛和压痛,随着疾病的进展,开始出现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甚至发生关节畸形,丧失关节的正常功能。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就目前来看,RA的发病原因没有明确的界定,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在临床研究及治疗中发现,自身免疫、遗传、感染、吸烟等因素可能会导致RA,而寒冷、潮湿的环境暴露与RA发病没有明显的关联。
2.1基本病因(1)自身免疫:患者的免疫系统认为正常的关节组织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因此对其进行攻击,使软骨、滑膜、韧带和肌腱等组织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2)遗传:由于RA有家族聚集的特征,所以和遗传密切相关。
当前,相关研究认为,RA的遗传易感性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有着较大的关联,由于基因位点不同,所以在不同种族中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2.2诱发因素(1)微生物感染:对于RA患者来讲,微生物感染是诱发疾病的关键因素,病原体包括:奇异变形杆菌、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2)吸烟:吸烟是诱发RA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发生RA的风险较高,病情也比较严重。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3.1关节症状表现(1)晨僵:关节部位晨僵,有胶着感,早晨起床时症状比较明显,活动后有所缓解。
类风湿关节炎健康宣教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酸痛、
肿胀、红肿等症状,会导致关节及骨骼活动受限,引发功能障碍。
类风湿
关节炎的治疗有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等,但是,除了治疗外,预防也
是控制关节炎的一大关键。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多在30岁以前,由于早期
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希望以下健康宣教能有助于大家尽早发现,早
部署,早控制疾病。
1、合理饮食维护膳食平衡,多食植物性膳食,如水果、蔬菜等,少
食肉类和油腻食物,这样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因血脂升高对关节的影响,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生。
2、增加运动适量运动是关节炎疾病的重要控制,但要注意活动量,
建议一定要先找医生做详细的体检,避免运动过量引发关节肿痛。
关节炎
合适的适当运动,可以活跃关节,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痛症,加强肌肉力量,增进活动灵活度,助于减少关节炎症状。
3、适时缓解症状关节炎有病因性的炎症反应,在炎症反应发作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及时服用抗炎利尿药物缓解症状,加强协同其他治疗,提高药物疗效,及时缓解痛症,调理体质。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最佳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疲劳。
虽然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但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治疗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1.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消炎药(Nsaid)、短期的类固醇、疾病修饰抗风湿病药(DMARDs)、生物治疗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
减轻疼痛、减少关节炎和控制炎症进展。
2. 物理治疗:热敷、冷敷、按摩可以缓解关节炎疼痛和肌肉紧张,并促进关节活动度。
3. 运动疗法:适度的低冲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增加关节灵活度和肌肉力量,缓解炎症。
4. 康复治疗:通过关节炎康复治疗,包括理疗师的指导下的特定运动、关节保护和姿势训练,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5. 营养保健: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保持关节健康。
6. 心理健康:应对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伴随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对疾病的应对更为有效。
重要的是要记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因此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个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同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也非常重要,以避免关节受损和疾病进展的严重后果。
类风湿关节炎最佳治疗方法•引言•非药物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目录•免疫抑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及预防CATALOGUE 引言定义发病率类风湿关节炎概述及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助于预防潜在的并发症,如关节畸形、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等。
治疗方法的重要性预防并发症控制疾病进展CATALOGUE非药物治疗方法热疗水疗按摩和体位摆放030201物理疗法职业咨询技能培训日常活动训练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DMARDs)CATALOGUE药物治疗方法阿司匹林同样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同时不会对胃造成太大的刺激。
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非甾体抗炎药地塞米松抗炎作用较强,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强的松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和肿胀。
甲基强的松龙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ATALOGUE免疫抑制治疗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抑制抗体产生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机制免疫抑制药物的种类及用法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生物制剂感染风险增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特别是肺部感染和结核病。
因此,需要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感染情况。
肝肾功能损害部分免疫抑制药物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胃肠道反应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需要注意饮食调整和补充营养。
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因此需要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进行骨密度检查。
免疫抑制治疗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CATALOGUE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术治疗03软组织修复术01滑膜切除术02关节置换术手术种类及适用范围禁忌症注意事项手术禁忌症及注意事项CATALOGUE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及预防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关节畸形节省医疗资源预后及预防的重要性避免诱发因素避免接触和诱发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环境因素,如潮湿、寒冷等,注意保暖和保持室内干燥。
类风湿关节炎名词解释类风湿关节炎,又称为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和破坏性的关节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主要累及手、腕、脚、膝等多个关节,以对称性关节炎为特征,病程波动,并伴有全身性炎性反应和多系统受累。
1.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健康组织。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免疫系统攻击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导致炎症和关节损害。
2. 慢性、进行性和破坏性的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即它通常持续存在,且病程较长,数月至数年不等。
它还是进行性的,即炎症和关节损害会逐渐加重。
此外,类风湿关节炎也具有破坏性,即慢慢破坏关节组织,导致关节变形和功能受限。
3. 对称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通常在多个关节同时出现,而且同时出现的关节往往是对称的,即左右对称的关节同时受累。
例如,如果某个手指关节受累,通常会同时影响另一只手的相同位置的关节。
4. 病程波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是波动的,即在不同时间点病情会有所改变。
有时炎症会加重,导致关节痛和肿胀加重,而在另一些时候症状可能减轻或消退。
5. 全身性炎性反应:类风湿关节炎不仅累及关节,还会导致全身范围内的炎症反应。
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低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6. 多系统受累:类风湿关节炎不仅影响关节系统,还可能累及其他系统和器官,包括皮肤、眼睛、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
例如,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红斑、巩膜炎、心包炎等相关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临床表现和病因都较为复杂的疾病,并且其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缓解疼痛和炎症、减轻关节损害、改善功能障碍等措施,早期的早期干预和规范的治疗是降低疾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治疗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功能障碍。
RA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影响全身,包括肝脏、
肾脏、心脏、血液和免疫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理疗、休克疗法和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RA最常用药物,它能够减少
炎症反应,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疼痛和肿胀;
2.受体阻断剂:受体阻断剂是一类用于治疗RA的新型药物,它可通
过在炎症反应中阻断受体,减少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改善
关节功能,减轻症状;
4.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类抗RA新型药物,它可以抑制RA引起的
细胞因子,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二、理疗治疗
1.肩膀牵引:肩膀牵引可以帮助拉伸肩关节、肌肉,缓解肩部疼痛。
2.膝关节牵引:膝关节牵引可以缓解膝关节的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3.中医理疗:中医理疗可以通过采用拔罐、推拿、针灸等方式,有效
改善RA患者的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治疗方案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目前尚无根治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但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来缓解症状、减轻炎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相关参考。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1.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NSAIDs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不能改变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
常用的NSAIDs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抑制炎症反应,并减轻疼痛和肿胀。
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严密监控并控制剂量。
3.疾病修饰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DMARDs是用于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进展的关键药物。
常见的DMARDs包括甲基泼尼松龙、甲基多巴胺等。
DMARDs需要经过长期使用,才能显现疗效。
4.生物制剂(Biological Agents):对于抗DMARDs治疗无效的患者,生物制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生物制剂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能够明显减轻关节炎症状和疼痛。
常见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IL-6)抑制剂等。
二、辅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关节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理疗、按摩和康复运动等。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关节炎的疼痛、肿胀和僵硬,并帮助恢复关节的功能。
2.饮食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当避免过多摄入脂肪、糖分和盐分。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最佳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认为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等。
NSAIDs可以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胃肠道和肾脏造成损害。
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和其他副作用。
抗风湿药是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药物,可以改善关节炎症和减轻疼痛,但需要长期服用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其次,物理治疗也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按摩、理疗等。
热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关节疼痛;冷疗可以减轻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关节活动。
理疗包括运动疗法和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改善关节功能。
最后,对于一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手术等。
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康复周期较长。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但适用范围有限,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选择。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结合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也是帮助患者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的重要因素。
希望本文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改善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
疾病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
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废。
类风湿关节炎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8%~1.07%,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印地安人高于白种人,白种人高于亚洲黄种人。
在我国的总患病人数逾500万。
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高峰年龄在30~50岁左右,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疾病分类常根据起病的缓急程度或发病时受累部位分类。
根据起病缓急程度可分为隐匿性、亚急性和突发性起病三大类;根据发病时受累关节数可分为多关节、少关节、单关节及关节外表现起病。
发病原因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级亲属中患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1.5倍。
孪生子研究结果显示,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50%~60%。
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HLA-DR、PADI4和PTPN22等。
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始动因子,启动携带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
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病原体包括EB 病毒、细小病毒B19、流感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
性激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提示性激素可能参与发病。
另外,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孕激素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其他因素吸烟、寒冷、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姓名:吴仕琼病区:内科床号:60床住院号:3370
姓名:吴仕琼年龄:59岁性别:女职业:务农
婚否:已婚民族:汉籍贯:四川达县住址:四川省达县幺塘乡平洞村5组
入院时间:2016-11-04 13:00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记录时间:2016-11-04 17:40 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反复多处关节疼痛3+年,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多处关节疼痛,活动关节时疼痛加剧,主要位于双侧肩关节,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及膝关节,关节肿痛明显,伴有间断发热,体温37.2-38℃,自觉全身不适,乏力,无头痛,无皮疹,无恶心及呕吐,无胸闷及呼吸困难,无腹痛及腹泻,无腰痛及肉眼血尿,三年来患者症状反复,且逐渐加重,掌指关节出现屈曲畸形,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抗炎止痛处理(具体用药用量不祥),症状无明显缓解,一月前起,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关节疼痛不能耐受,夜间尤甚,生活不能自理,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患者夜间睡眠差,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输血史。
婚姻史:已婚已育,爱人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6.5℃ P:110次/分 R:18次/分 Bp:134/74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颜色正常,温度、湿度适中,弹性良好,无水肿、皮疹、瘀点、紫癜、皮下结节、肿块、蜘蛛痣、肝掌、溃疡和瘢痕,毛发生长及分布正常。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波动、压痛及瘘管等。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未扪及肿块、凹陷及瘢痕;眉毛无脱落,无倒睫,眼睑无水肿及下垂,眼球运动自如,无斜视及震颤,结膜无充血水肿,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等,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调节及辐辏反射正常;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血溢液,乳突无压痛,听力良好;鼻无畸形,未见鼻翼扇动,无分泌物、出血及阻塞,鼻中隔无偏曲,鼻旁窦无压痛;扁桃体不肿大,无假膜形成。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胸廓形态正常,无肋间隙增宽,乳房对称,未扪及肿块及压痛,胸壁未见静脉曲张及皮下气肿。
双肺呼吸运动正常,腹式呼吸;语颤对等,无胸膜摩擦感及皮下捻发感;叩诊清音;呼
姓名:吴仕琼病区:内科床号:60床住院号:3370
吸音增粗,双肺可闻及明显细湿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1cm;未扪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正常;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腹部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无皮疹、瘢痕及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肝胆胰脾肾查体未见异常。
肛门及外生殖器检查未见异常。
腰椎棘突轻度叩击痛,无压痛,生理弯曲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检查:双侧肩关节外展及背伸受限,双侧腕关节无肿胀,皮温稍高,关节压痛明显,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关节肿胀,有压痛。
双侧膝关节肿胀,压痛,关节屈曲及背伸受限。
检验及其他检查结果
胸片:1、胸部平片未见异常;2、颈椎病;3、腰椎2-5增生;4、双膝关节增生及疏松。
心电图:窦性心律。
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
2、颈椎病
3、腰骨质增生症
4、双膝关节骨质增生
医师:
日期:2016-11-04
姓名:吴仕琼病区:内科床号:60床住院号:3370
2016-11-04:13:30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患者中老年女性,病程长,起病缓。
2、以反复多处关节疼痛3+年,加重1+月为主临床表表现。
3、入院查体:T:36.5℃ P:110次/分 R:18次/分 Bp:134/74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增粗,双肺可闻及明显细湿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未扪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正常;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腹部平坦,无皮疹、瘢痕及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肝胆胰脾肾查体未见异常。
肛门及外生殖器检查未见异常。
腰椎棘突轻度叩击痛,无压痛,生理弯曲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双侧肩关节外展及背伸受限,双侧腕关节无肿胀,皮温稍高,关节压痛明显,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关节肿胀,有压痛。
双侧膝关节肿胀,压痛,关节屈曲及背伸受限。
辅助检查:胸片:1、胸部平片未见异常;2、颈椎病;3、腰椎2-5增生;4、双膝关节增生及疏松。
心电图:窦性心律。
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2、颈椎病;3、腰骨质增生症;4、双膝关节骨质增生
诊断依据:1、患者中老年女性,病程长,起病缓;2、以反复多处关节疼痛3+年,加重1+月主要临床表现;3、查体:T:36.5℃ P:110次/分 R:18次/分 Bp:134/74mmHg。
腰椎棘突轻度叩击痛,无压痛,生理弯曲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双侧肩关节外展及背伸受限,双侧腕关节肿胀,皮温稍高,关节压痛明显,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关节肿胀,有压痛。
双侧膝关节肿胀,压痛,关节屈曲及背伸受限。
4、辅助检查:胸片:1、胸部平片未见异常;2、颈椎病;3、腰椎2-5增生;4、双膝关节增生及疏松。
鉴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骶髂及脊柱关节,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外周关节受累以非对称性的下肢大关节为主,极少累及手关节,可有家族史,结合辅助检查可排除此诊断。
诊疗计划:内科护理常规,Ⅱ级护理,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给予抗炎、抗风湿、护胃及等对症支持治疗。
医师:
2016-11-05 09:00 罗建仁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罗建仁副主任医师查房后指出:1、患者因“反复多处关节疼痛3+年,加重1+月”入院;2、患者中老年女性;起病缓,病程长;3、入院查体:T:36.5℃ P:110次/分 R:18次/分 Bp:
姓名:吴仕琼病区:内科床号:60床住院号:3370
134/74mmHg;心肺各瓣膜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莫非氏征(-),双下肢无水肿。
腰椎棘突轻度叩击痛,无压痛,生理弯曲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双侧肩关节外展及背伸受限,双侧腕关节无肿胀,皮温稍高,关节压痛明显,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关节肿胀,有压痛。
双侧膝关节肿胀,压痛,关节屈曲及背伸受限。
4:辅助检查:胸片:1、胸部平片未见异常;2、颈椎病;3、腰椎2-5增生;4、双膝关节增生及疏松。
心电图:窦性心律。
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2、颈椎病;3、腰骨质增生症;4、双膝关节骨质增生。
鉴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骶髂及脊柱关节,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外周关节受累以非对称性的下肢大关节为主,极少累及手关节,可有家族史,结合辅助检查可排除此诊断。
罗建仁副主任医师查房后指出:同意当前诊断及治疗方案,继续给予抗炎、抗风湿、护胃及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经治医师:
2016-11-08 10:00
今日查房,患者精神、睡眠差,食欲可,大小便正常。
诉腕关节及膝关节疼痛较昨日好转,无其他特殊不适。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
心肺各瓣膜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莫非氏征(-),双下肢无水肿。
腰椎棘突轻度叩击痛。
双侧肩关节外展及背伸受限,双侧腕关节压痛明显,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有压痛,无肿胀。
双侧膝关节肿胀,压痛,关节屈曲及背伸受限。
辅助检查:血清钾:3.31mmol/L。
类风湿因子“+”。
血常规及大小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肘关节DR片:右肘关节骨刺形成。
余治疗同前,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经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