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父母沟通》
- 格式:ppt
- 大小:986.00 KB
- 文档页数:12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2、能力: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知识: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中的第一课第二节,也是对上节课《家,温馨的港湾》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是在上一课时激发学生情感,体会家庭温馨和父母养育之恩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访谈: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二是“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前一个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后一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沟通难的问题,讲清道理很容易,但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却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成人感增强,已开始产生了逆反心理;另外,有些学生因为父母经常外出打工,与父母缺少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甚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这也严重影响着子女与父母的沟通。
再加上初中学生阅历浅、处理问题的经验少,也给相互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探究感悟中体会与父母沟通存在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田.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化解沟通障碍,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
教学主要围绕“观察思考案例——探究沟通困难原因—-寻找与父母沟通方法--实现思想彻底转化"四个方面展开。
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关于“观察思考案例”的教学,通过展示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杨家板乡周郑家庄一名16岁孩子因逆反心理杀死亲生父亲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深观察,冷思考: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从而引发对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变化方面的密切注意,导入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3. 引导学生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关爱。
二、教学内容1. 沟通的重要性2. 与父母沟通的困难3. 沟通技巧的学习4. 尊重与理解5. 实践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沟通的重要性、与父母沟通的困难、沟通技巧等内容。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困惑。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实践所学技巧。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教学内容、案例、图片等。
2. 情景剧本:用于情景模拟环节。
3. 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实践沟通的场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2. 讲授:讲解与父母沟通的困难、沟通技巧等内容。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困惑。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实践所学沟通技巧。
5.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交流。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与父母沟通的关键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父母沟通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沟通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沟通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沟通经验和改进建议。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布置一道与父母沟通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
2. 亲子活动: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学生与父母共同参与,增进感情。
3. 家长讲座:邀请家长参加讲座,了解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家校合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案《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案【课程标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一.教与学目标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 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3. 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二、教与学重点:搭建起与父母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三、教与学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四、教法与学法设计:讨论交流法、情境材料分析法五、教与学过程:课堂序曲:时政播报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教师出示下面的情境材料:一个妈妈的话: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
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
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
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
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
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
我的心隐隐作痛……看了上面妈妈的心痛,请你思考:(1)你有类似的经历吗?(2)你知道为什么不再父母亲密无间了吗?(3)你有什么想做的吗?教师进行简要小结:有人说,“世上有中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亲密无间。
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与父母沟通(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
能力: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自己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知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教学内容分析:“学会与父母沟通”这一项目,从探讨影响自己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入手,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渗透着孝敬父母、热爱父母的教育主题。
该项目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以访谈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认清导致自己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原因,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提供认知基础。
第二个层次“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集中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学会与父母主动、积极的沟通。
这一层次是针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主要原因提出,体现了教材的前后照应,同时很好地渗透了孝敬父母的德育主题。
学会与父母沟通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通过辩证的分析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方法与父母进行沟通。
教学思路:本节课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了解影响子女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引导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找到合适的沟通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教学主要围绕“影响沟通的原因——探讨沟通的技巧、方法”展开,通过“情境导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走进生活”等环节实施教学。
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高晨最近有些烦恼。
她与班上的几位同学交往密切,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高晨把她们交往中的一些趣事都一一记在自己的日记中,那可都是她心底的小秘密。
没想到,她的日记竟然被妈妈给偷偷地“检查”了一番,妈妈还批评她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以后不许她和这些同学交往。
对这件事的分析合理的是()①妈妈没有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她的做法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②妈妈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女儿,但他采取的方式是不对的③高晨不应该有自己的小秘密,他应该什么事情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妈妈④高晨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是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她正当的权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假如自己都是上述事件中的高晨,你觉得可以采取下面的哪些办法解决问题()①应该让妈妈向自己承认错误,否则就再也不理她②找个适当的机会给妈妈谈谈,让她知道偷看孩子的日记是对孩子的不尊重③写封信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妈妈理解自己④听妈妈的话,和那几个同学断绝交往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3、学琴六年了,李丽恨透了所有的乐器。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3. 增强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提高家庭和谐度。
二、教学内容:1. 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3. 亲子冲突的类型及处理方式。
4. 如何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
5. 增进亲子感情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亲子冲突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亲子冲突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与父母沟通的感悟,探讨如何增进亲子感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亲子冲突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与父母沟通的感悟,探讨如何增进亲子感情。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与父母沟通的感悟文章。
2. 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的计划,实践并在下一节课分享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与父母沟通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情况。
3. 学生对亲子冲突处理方式的掌握。
4. 学生对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的实践情况。
5. 学生增进亲子感情的实践成果。
七、教学资源:1. 亲子冲突案例库。
2. 与父母沟通技巧相关书籍和文章。
3. 亲子关系增进方法的相关资源。
八、教学要点:1. 强调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 教授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尊重父母,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沟通技巧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增进亲子感情。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3. 引导学生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期望和关心。
二、教学内容:1. 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价值。
3.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时保持尊重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感悟。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出与父母沟通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沟通技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学习,提高沟通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锻炼沟通技巧,并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与父母沟通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沟通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际沟通场景中运用所学技巧的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真实的与父母沟通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手机、笔记本等,用于模拟沟通场景。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意识。
2.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体验与父母沟通的过程。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父母沟通的经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沟通的智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情境道具:如角色扮演卡片、沟通技巧卡片等。
2. 准备典型案例:挑选一些与父母沟通相关的真实案例。
3. 准备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必要性。
3. 情境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与父母沟通的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与父母沟通中的经验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父母沟通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所学技巧。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认识、沟通技巧的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实践情况等。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指标:积极主动沟通、善于倾听、表达清晰、尊重理解等。
七、教学拓展1. 开展“与父母沟通心得”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际沟通经验。
2. 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提高沟通效果。
3. 邀请家长代表参与课堂教学,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家校沟通。
学会与父母沟通(通用2篇)学会与父母沟通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
能力: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自己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知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二、重点难点:重点: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三、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自己与父母交往中成功的做法或遇到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在与父母交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希望,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 学习有关“逆反心理”、亲子关系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收集有关中学生与父母交往的典型事例,充实教学资源。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有人说:“世上有种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是代购。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
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会与父母沟通”。
(多媒体出示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二)分组探究,小组合作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目第二目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活动一:“亲情体验”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让学生观看女儿兰兰在小学毕业之前的四幅照片:第一幅:兰兰周岁时生日party上的喜庆场面;第二幅:兰兰依偎在妈妈怀抱里撒娇;第三幅:兰兰愉快地同父母一起郊游;第四幅:兰兰认真倾听父母的教悔。
师:欣赏了歌曲,观看了照片,同学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师:兰兰拥有一个幸福和睦而又令人羡慕的家庭。
正是这个家,让她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
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是我们栖息的港湾,父母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我们要孝敬父母,热爱父母。
活动二:“共同探讨”可是,升入初中以后,兰兰感到自己不再象以前那样能与父母融洽相处了,父母对她的言行看不惯,她对父母的管教听不进。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会与父母沟通一、教学目标1.知道与父母的沟通可以帮助解决问题;2.了解有效沟通和不良沟通的差异;3.掌握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本技巧;4.实践与父母有效沟通。
二、教学内容1. 沟通的概念•什么是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沟通的重要性。
2. 有效沟通和不良沟通•什么是有效沟通?•什么是不良沟通?•有效沟通和不良沟通的差异。
3. 与父母的沟通•与父母的沟通难点;•与父母的有效沟通技巧;•如何处理与父母的不良沟通。
4. 练习•情景模拟练习;•家长的角色扮演。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5分钟):切入主题,和学生讨论什么是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沟通的重要性。
2.教授知识(15分钟):介绍有效沟通和不良沟通的差异,并强调其影响。
3.解决难点(15分钟):与学生讨论和练习与父母的沟通难点,并介绍与父母的有效沟通技巧。
4.练习(30分钟):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并让家长扮演角色,让学生切身体验与家长的沟通。
5.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强调与父母的沟通对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2.角色扮演;3.讨论交流;4.案例分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与父母的沟通技巧;2.有效沟通和不良沟通的差异;3.练习和体验与家长的沟通。
教学难点1.如何解决与父母的沟通难点;2.如何实践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六、教学评价1.情景模拟练习的表现;2.与家长沟通的实践表现;3.课堂讨论的参与度。
七、教学资料1.教案;2.PowerPoint幻灯片;3.练习题。
八、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在练习中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在实际情况中让他们感受父母的角色,理解父母的难处并与之沟通。
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知道父母的爱,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培养健康的心理态度。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会与父母沟通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认识到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态度,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与父母沟通的效果。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认识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理解沟通的意义和目的。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态度,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理解和尊重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态度,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如何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起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认识和兴趣。
2. 讲解沟通的重要性: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3. 培养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态度。
4. 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
板书设计:1. 学会与父母沟通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2. 学生与父母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记录沟通的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与父母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是本教案中的重点,因为它是学生能否成功与父母沟通的关键。
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理解和尊重等方面,下面将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
学生应该学会倾听父母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保持专注和耐心,不要打断父母的发言,更不要提前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