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共混与合金第七章增容剂及其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应用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81
1.聚合物共混:共混改性包括物理共混、化学共混和物理/化学共混三大类型。
其中,物理共混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混合”。
如果把聚合物共混的涵义限定在物理共混的范畴之内,则聚合物共混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物质的过程。
2.分布混合,又称分配混合。
是混合体系在应变作用下置换流动单元位置而实现的。
3.分散混合是指既增加分散相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少分散相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的工程。
分布混合和分散混合在实际的共混工程中是共生共存的,分布混合和分散混合的驱动力都是外界施加的作用力。
4.总体均匀性是指分散相颗粒在连续相中分布的均匀性,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
5.分散度则是指分散相颗粒的破碎程度。
对于总体均匀性,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表征。
分散度则以分散相平均粒径来表征。
6.分散相的平衡粒径:在分散混合中,由于分散相大粒子更容易破碎,所以共混过程是分散相粒径自动均化的过程,这一自动均化的过程的结果,是使分散相例子达到一个最终的粒径。
即“平衡粒径”。
7.高分子合金:(塑料合金)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常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作工程塑料。
8.熔融共混:将聚合物组分加热到熔融状态后进行共混(应用广泛)。
采用的设备-----密炼机、开炼机、挤出机等。
本方法最具有工业价值。
9.溶液共混:将聚合物组分溶于溶剂后,进行共混。
本方法主要用于基础研究领域10.乳液共混:将不同聚合物乳液共混方法。
本法可用于橡胶共混改性中;以乳液应用的产品可乳液共混改性等。
11.分散度:反映分散相物料的破碎程度;(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和分布表征)12.均一性:反映分散相分散的均匀程度(分散相浓度起伏大小,用统计法)13.相界面:连续相与分散相之间的交界面。
(界面结合好坏对共混物性能有重大影响)14. 所谓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Miscibility),从热力学角度而言,是指在任何比例混合时,都能形成分子分散的、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即在平衡态下聚合物大分子达到分子水平或链段水平的均匀分散。
《高分子材料及改性》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2学时△学分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高分子材料改性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从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出发,对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类、发展,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形态结构、聚合物成型过程混物的形态结构变化、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共混物的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使学生对聚合物的共混改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了解共混改性发展的一些最新进展。
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基本方法来设计、制备聚合物共混物,解决聚合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材料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1章概论掌握: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基本概念、分类;理解:共混改性的目的、意义;了解: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发展概况第2章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掌握: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基本概念、聚合物-聚合物相容性理论。
理解:影响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因素。
了解: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图二元相图,LCST、UCST等类型相图,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测定方法第3章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掌握:影响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因素;理解: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层作用及改善聚合物共混物界面层的方法;了解: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第4章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掌握:聚合物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特征;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强度。
理解:聚合物共混物的冲击性能、橡胶增韧塑料的增韧机理、影响橡胶增韧塑料冲击强度的因素。
了解:聚合物共混物性能与其组分性能的一般关系第5章聚合物共混物的其他性能掌握:共混物的光学性能理解:共混物的流变性能了解:共混物的密度、电性能第6章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掌握: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理解:物理共混过程原理;了解:共混设备。
第7章增容剂及其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应用掌握:增溶剂的作用原理;理解:增容剂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应用;了解:增溶剂的一般制法第8章聚合物改性实例了解PP、PE、PS、PVC、尼龙、聚酯的共混改性三、课程内容1.概论1.1聚合物改性目的1.2基本概念(重点)1.3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类方法(重点)1.4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发展概况2.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2.1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的基本特点2.2聚合物-聚合物相容性理论(重点,难点)2.3改善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的方法(重点)2.4研究聚合物之间相容性方法3.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3.1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3.2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层(难点)3.3影响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因素(重点)4.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性能4.1聚合物共混物性能与其纯组分性能的一般关系4.2聚合物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及力学松弛性能(难点)4.3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难点)4.4橡胶增韧塑料的增韧机理(重点)5.聚合物共混物的其他性能5.1聚合物共混物熔体的流变特性(难点)5.2聚合物共混物的透气性和可渗性5.3聚合物共混物的密度以及电学、光学、热性能6.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设备6.1制备方法(重点)6.2物理共混过程原理(难点)6.3共混设备7.增容剂及其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应用7.1增溶剂的作用原理(重点)7.2增溶剂的类型及一般制法7.3增容剂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应用实例8.聚合物改性实例PP、PE、PS、PVC、聚酰胺、聚酯的共混改性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五、选用教材1.教材:聚合物共混改性.吴培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2.参考教材:塑料改性技术.王经武.华工出版社,2004/2六、说明。
共聚物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I.嵌段共聚物张国颖*,吴 强,汪伟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合肥,230026) 摘要:随着高分子合金领域的研究发展,以共聚物作为增容剂对不相容的聚合物共混体系进行改性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分为两篇,分别介绍利用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所做的增容改性研究。
本篇着重讨论嵌段共聚物(包括两嵌段和三嵌段以及多嵌段共聚物)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和增容机理。
关键词:聚合物共混体系;增容;嵌段共聚物近二三十年来,对于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得到科技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并且已经成为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大分子间的混合熵很小,而通常仅有色散力、诱导力存在的大分子间的混合热又大于零,因此实际上大多数聚合物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是微观相分离的多相体系,相间存在有明显的界面,甚至会形成空隙,使体系成为宏观相分离的多相体系,而界面处也就成为共混材料的薄弱环节,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有时甚至比任一组分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要差。
为了改善相界面的状况,在实践中常选用向共混体系中加入少量共聚物作为增容剂的方法。
选择适当的共聚物,使其分子内一些链段与共混体系中的组分A相容,主要处于A相;另外一些链段则与组分B相容而处于B相,这样两种链段的结点就只能处于两相界面附近,在A相和B相之间提供了一定的化学键连结。
由于共聚物的存在,两相间的界面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界面能减小,界面张力下降,界面粘结力增强;共混分散程度提高,相区尺寸会比没有共聚物存在时有明显的、甚至数量级的减小。
另外,共聚物的存在还对分散相微区起着稳定的作用,使它们不致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发生相的聚集。
在专利、文献及实际生产中,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以共聚物作为增容剂对高分子共混体系进行改性的方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分成两部分,针对相关的以各种共聚物作为增容剂的改性研究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