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物工艺品特点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8.74 KB
- 文档页数:4
炼铁工艺中矿石结构的特性分析矿石结构在炼铁工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矿石的冶炼效果。
因此,对矿石结构的特性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炼铁工艺中矿石结构的特性进行分析探讨。
一、矿石结构的形态特征在炼铁工艺中使用的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黑铁矿、磁铁矿等。
这些铁矿石的结构形态各异,因此在炼铁工艺中的反应过程不尽相同。
第一种铁矿石是赤铁矿,它的结构为菱面体结构,由铁离子Fe2+和Fe3+离子组成的。
其结晶结构为菱面体晶系,结晶呈现出六面体形状,如石头或球形,直径一般在数毫米以上。
赤铁矿与焦炭反应,在氧化气氛下发生还原反应,产生铁、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物质。
第二种铁矿石是黑铁矿,它的结构为立方体结构,由铁离子Fe2+和Fe3+离子组成的。
其结晶结构为立方体晶系,呈现出弯曲的树根状,直径一般在数百微米到毫米级之间。
黑铁矿与焦炭反应,同样在氧化气氛下发生还原反应,产生铁、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物质。
第三种铁矿石是磁铁矿,它的结构为四面体结构,由铁离子Fe2+和Fe3+离子组成的。
其结晶结构为立方体晶系,呈现出梭子形状,直径一般在微米级之下。
磁铁矿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与焦炭反应,以产生还有更高纯度的铁。
通过对这些铁矿石的结构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铁矿石与焦炭产生还原反应的肯定是铁离子Fe2+和Fe3+离子,只是其存在的形态和晶体结构不同。
二、矿石结构的物理化学特性除了铁矿石的结构形态外,其物理化学特性也是进行炼铁工艺必须考虑的因素。
首先要考虑的是铁矿石的密度和重量,因为矿石的分离会根据其密度和重量进行,一般矿石分离的过程是以磁性为基础进行的,因此磁铁矿的分离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铁矿石的熔点和热稳定性,这些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铁矿石在炼铁工艺中的反应效果。
铁矿石容易熔化是炼铁工艺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燃烧温度、浓度和速度会影响铁矿石与焦炭的反应。
此外,铁矿石的热稳定性会决定其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三、矿石结构与炼铁工艺的关系对于不同的铁矿石,其结构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炼铁工艺中采取不同的工艺路线和反应条件,针对不同的矿石结构进行不同的反应处理。
金属类家具工艺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金属类家具是一种在家居装饰中常见的家具类别,其独特的工艺特点为室内空间增添了一份现代感和工业风格。
金属类家具以其坚固耐用、易于清洁、多样化的设计风格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金属类家具的工艺特点。
金属类家具的主要材料是金属,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钢、铝等。
这些金属材料坚固耐用,具有很高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金属类家具可以经受长时间的使用,不易变形破损,使其成为许多家庭和商业场所选择的首选。
金属类家具的强度和硬度较高,可以承受较大的重量,不易变形,有利于保护家具的结构完整性。
金属类家具的表面处理工艺十分重要。
金属材料表面经过处理可以增加家具的耐候性和美观性。
目前主流的金属家具表面处理工艺包括电镀、喷涂、喷砂等。
电镀可以使金属家具表面光滑亮丽,具有金属光泽,同时还具有防腐和防氧化的功能。
喷涂工艺可以使金属家具的表面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纹理,增加了家具的美观度。
而喷砂工艺则可以使金属家具表面带有一定的粗糙度和纹理,特别适合现代风格的家居装饰。
金属类家具的设计风格多样,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金属类家具设计师可以灵活运用金属材料的特点,将其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和风格。
现代风格的金属椅子通常采用简洁而富有线条感的设计,给人一种简洁、时尚的感觉;而工业风格的金属家具则通常采用粗犷的设计风格,表现出一种工业时代的气息。
金属类家具还可以结合其他材料,如玻璃、木材等,在设计上形成更加丰富的元素,满足消费者对于不同风格的需求。
金属类家具以其坚固耐用、易于清洁、多样化的设计风格而受到广泛关注。
金属类家具的工艺特点包括材料坚固耐用、表面处理精细、设计风格多样等,这些特点使金属类家具成为现代家庭和商业场所装饰的优选。
未来,随着人们对于家居装饰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金属类家具必将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为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和时尚的生活体验。
第二篇示例:金属类家具一直以来在家居装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和艺术魅力。
云南民族博物馆藏金属工艺品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云南有“有色金属王国”之誉,是中国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宝地,已发现矿产142种,探明储量的有92种,铅、锌、锡、铜、银等矿产储量均居全国前三位。
早在秦汉时期,以滇池流域为核心的古滇国青铜器就以其精湛的铸造技艺和迥异于中原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沿承至今,以金属为原材料的手工艺品在云南有不少种类,是云南各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
这些金属工艺有的是云南原生的手工技艺,有的是源自外域的工艺技巧,它们在云南这块资源丰饶的土地上被传承流变、发扬光大、变革创新,成为文化积淀深厚的文明成果。
云南的金属工艺有着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同时也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浸润,具有工艺奇绝、内涵丰富、色彩炫目的独特魅力。
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云南永胜银胎珐琅工艺、云南乌铜走银工艺、云南鹤庆银器工艺、云南个旧斑锡工艺、生熟斑铜工艺等数种。
云南民族博物馆针对以上工艺中的部分精品进行了收藏,下面选几件馆藏佳作略作介绍。
一、云南永胜银胎掐丝珐琅银器永胜银胎掐丝珐琅技艺是流传在云南西北部地区的一种金属工艺技术。
珐琅是指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像釉的物质,又称“佛朗”“法蓝”,是外来语的音译词。
珐琅器最早诞生在希腊,后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
也有一种说法,在大理国末期,忽必烈进攻云南时,蒙古军中一部分色目士兵流落滇西北一带,其中有些人身怀绝技,把景泰蓝工艺传入云南,以后这些工艺在云南永胜一带地区代代相传,到民国时期最为兴盛,产品远近闻名。
并在此得以传承和发展。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卷七“古窑器论”中有景泰蓝的记载:“食窑,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朗嵌相似……”景泰蓝以铜为底胎,而永胜大多珐琅制品以银胎为身。
珐琅银器又称银蓝,在中国传统工艺中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釆用的是银胎而不是铜胎。
清代以前,永胜的珐琅银器主要生产首饰等器物,如耳环、手镯、戒指、领排扣、银钮、银章盒等,后来也生产茶具、酒具和火锅等。
金属矿物工艺品特点分析碎裂结构。
该矿区的矿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碎应力作用,毒砂、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辉铜矿等晶体裂纹发育。
黄铜矿细脉沿毒砂、黄铁矿裂隙充填。
少量方铅矿细脉沿毒砂裂隙充填。
磁铁矿、闪锌矿沿黄铁矿裂隙充填。
闪锌矿细脉沿黄铜矿裂隙充填。
聚粒状结构。
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常数粒甚至几十粒各自聚集分布,形成聚粒状结构。
交代结构。
磁铁矿完全交代毒砂并保留其菱形及斜方柱假象,聚集分布于个别矿石中。
少量毒砂沿边缘被臭葱石轻微交代。
少量黄铜矿沿边缘被褐铁矿交代,黄铜矿沿边缘或裂隙交代辉钴矿;铜蓝交代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磁铁矿沿裂隙被褐铁矿交代等。
矿石构造1)浸染状构造。
自然金、银金矿、辉钴矿、硫钴矿微量,不均匀零星分布于矿石之中,形成稀疏浸染状构造。
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常以聚粒状分布于矿石之中,含量20%~45%,形成稠密浸染状构造。
2)块状构造。
部分矿石中硫化物(毒砂、黄铜矿、黄铁矿)含量高达50%以上,形成块状构造。
3)细脉状构造。
黄铜矿常呈不规则的细短脉状穿插于毒砂、黄铁矿、磁铁矿及石英或矿石裂隙之中。
少量毒砂呈细脉状、带状分布。
闪锌矿呈细脉沿毒砂裂隙充填。
金属矿物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1)自然金(银金矿)。
经光片查找,共发现185粒可见金,即大于0.001mm的自然金。
本矿区金和银类质同像普遍,以银金矿为主,自然金和金银矿少量。
颗粒形态以角粒状为主,长角粒状、枝叉状次之,浑圆粒状、麦粒状、板片状少量。
自然金均为包裹金状态存在,其中毒砂包裹金占90.81%;黄铜矿包裹金占8.65%;这些包裹金以微、细粒金为主,中粒金少量,可能尚存在小于0.0002mm的不可见包裹金。
2)毒砂。
毒砂为该矿区矿石中最主要的金属矿物,占矿物总量的23%。
毒砂与金的关系最为密切,是金、钴的主要载体矿物。
矿石中的毒砂包裹体较多,即包含结构发育,可见包裹自然金(银金矿)、硫钴矿、辉钴矿、黄铜矿(包裹金)、黄铁矿、闪锌矿(包裹黄铜矿)、方铅矿、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碲铋矿、铜蓝、褐铁矿等。
浅谈金银细金工艺的类型及特征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因色彩艳丽,制造工艺独特而闻名世界。
金银细金工艺也被称为金银细作,或被称为花丝工艺,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银细金工艺制作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对贵金属拉丝、圈丝、填丝等各种手法制成的金属首饰及工艺品。
标签:花丝工艺;镶嵌工艺;“结合”发展;传统文化一、金银细金工艺说明金银细金工艺是中国最传统,最经典的金属工艺。
它是各种金属工艺(如金银丝,雕刻和镶嵌)的总称。
金银细金工艺是利用贵金属的延展性把金和银拉成细丝,因工艺复杂,制作精湛而被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金、银被拉成细丝状,并通过金或银片装饰或直接成型,工艺要求极其严格。
花丝工艺使得在相同体积的金属制品中,质量最轻,大大减少了金属的使用量,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制作成本。
金属工艺中使用的金属丝几乎达到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最小结构,这种制造工艺能使金属的柔韧性达到极致。
一层层的累丝叠加使作品更有立体感,表达的形象更为生动丰富,其中再加上宝石作为点缀,更能体现出作品的价值,宝石与花丝图案互相衬托,更能体现作品的主题。
在古代,花丝工艺主要用于装饰、祭祀、宗教、法令、服饰等。
现代花丝除了继承古老的花丝工艺外,还应继续研究新的技术和表现形式。
另外,中西方工艺的结合也是现代花丝工艺的主要流势,使其具有很高的佩戴效果、欣赏特点和收藏价值。
1、歷史沿革从商代到汉初,是金银细金工艺的发展的开始阶段,到了汉代,金的使用最常见形式为象征权位的印玺和货币。
明代建立后,全国已拥有30多座经济规模较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并成为了手工业生产的中心,广州、扬州、北京等地都是金银手工制品的主要加工产区。
自建国后,政府对传统金银制品加以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和发展传统金银制品的制度,使金银制品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还设立了工艺美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培养人才。
北京依靠老艺人,恢复了花丝镶嵌传统产品中的炉、瓶、熏、罐、盒等品种,成功研究了濒于失传的浮雕挂屏工艺,继而开发了以人物、动物、建筑为素材的中、高档陈设摆件和花丝、镶石的各种款式首饰。
金属工艺品介绍
金属工艺品是利用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塑造和装饰而制成的艺术品或实用品。
金属工艺品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礼品、艺术品和室内外环境等领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金属工艺品及其特点:
1. 铜器:铜器是使用铜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铜器可以包括铜雕、铜镶嵌、铜浮雕等形式,常见的有青铜器、钟、缸、瓶等。
铜器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古典美感和触感。
2. 银器:银器是使用纯银或合金制作的工艺品,常见的有银首饰、餐具、文具等。
银器制作精致,具有光泽和贵重感,常被用于礼品赠送或家居装饰。
3. 锻铁工艺品:锻铁工艺品是通过加热铁材料后进行锤击和塑造而制成的,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常见的锻铁工艺品有铁艺门窗、花架、灯具等,具有古朴、粗犷的风格,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园林装饰。
4. 雕刻工艺品:金属雕刻工艺品使用各种金属材料进行雕刻和雕塑,常见的有铜雕、铁雕、金属浮雕等。
雕刻工艺品形式多样,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图案、人物和自然景观。
5. 金属饰品:金属饰品包括金、银、铜等金属材料制作的项链、手链、耳环、戒指等,常用于个人装饰和时尚配饰。
金属饰品可以通过各种工艺如铸造、镶嵌、刻花等制作,展现出独特的设计和品味。
以上只是金属工艺品的一些常见类型,实际上金属工艺品的形式和风格非常多样,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技法都能带来独特的艺术效果。
金属工艺品不仅展示了金属材料的优良特性,也体现了工匠的技
艺和创造力。
各种矿物形状、颜色、比重、硬度特征及用途各种矿物形状、颜色、比重、硬度特征及用途(2007-04-26 11:09:32)转载▼分类:五矿化工知识名称:红柱石英文名称:andalusite说明:成分组成为Al2 〔SiO4 〕O 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与蓝晶石、矽线石成同质多象。
正交(斜方) 晶系,晶体常呈柱状,横断面接近四方形。
有些红柱石在生长过程中俘获部分碳质和粘土矿物,在晶体内定向排列,在横断面上呈十字形,称空晶石。
集合体多呈放射状或粒状。
粉红、玫瑰红、红褐色或灰白色。
玻璃光泽,柱面解理中等,莫氏硬度 6.5〜7.5 ,比重3.15〜3.16。
常见于泥质岩和侵入体的接触带,是典型的接触热变质矿物。
中国北京西山盛产放射状红柱石,俗称菊花石。
产地有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奥地利蒂罗尔州,巴西米纳斯吉拉斯等。
加热至1300 C 红柱石变为莫来石,是高级耐火材料。
淡红色或绿色透明的晶体可作宝石。
空晶石因在粉红、灰白的底色上衬托有黑十字,常被加工成工艺装饰品。
磁铁矿名称:磁铁矿英文名称:magnetite说明:成分为铁的氧化物(Fe3O4) 的矿物。
含铁量72.4 %,是重要的铁矿石矿物,有时可直接用于平炉炼钢。
若伴有钛、钒、铬等元素,可综合利用。
可作为中药,具镇静安神功效。
等轴晶系,晶体磁铁矿石标本常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
集合体呈块状或粒状。
铁黑色,半金属光泽,莫氏硬度 5.5〜6.5,比重 5.2 。
具磁性。
分布广,有多种成因,如瑞典的基鲁纳为典型的岩浆矿床,智利的拉科磁铁矿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含铁矿浆直接溢出而形成。
主要是由规模大、品位较低的沉积变质作用形成的,它常与赤铁矿一起产出。
在海滨或河床中也常富集。
赤铁矿名称:赤铁矿英文名称:hematite说明: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铁(Fe2O3 )的矿物。
含Fe 70 %,是炼铁的重要矿物原料。
三方晶系,晶体呈菱面体或板状。
集合体常呈片状、鳞片状、肾状、鲕状、块状或土状。
雍容华贵,细腻精⼯——明清⾦银⾸饰赏析Artmade艺之造“爱美之⼼,⼈皆有之”。
佩戴⾸饰,增加美感,⾃古以来就是⼀种风尚。
⾸饰,俗称“头⾯”,本指男⼥戴在头上的装饰品,后来主要指⼥性佩戴的饰品,今则泛指⼈们⾝上所佩戴的⽿环、项链、戒指、⼿镯等各种饰物。
我国早在商代就已经制作出套、组⾦⾸饰,到唐代⾦银饰品制作和使⽤发展到⿍盛时期。
⾦、银、珍珠、宝⽯相互搭配,发挥不同材料的特点,充分展⽰出饰品绚丽多姿、豪华富贵的风采,这种独具匠⼼的设计制作对以后的⾦银制作有着深厚的影响。
清累丝嵌珠宝虾形⾦饰⾸都博物馆藏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都城,制作⾦银器有它独特的地域优势。
明代是我国黄⾦制造史上的⼜⼀个⿍盛时期,有着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
对⾦银矿的开采、熔炼实⾏严格的控制,专门设⽴宫廷内府银作局监管,制作供帝王、后妃们需要的⾦银器。
这些从全国各地抽调上来的⼯匠,都是制⾦⼯艺的⾼⼿,他们把各⾃的智慧和技术特长相互融合,制作出许多绝世精品。
所以明代的⾦银饰品极为丰富,其数量之多、⼯艺之精美,都是空前的。
明累丝嵌宝⽯⾦凤簪⾸都博物馆藏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银⾸饰有了很⼤发展。
⾦银⾸饰的⼯艺造型⼀改唐宋以来丰满富丽、清秀典雅的风格,⽽越来越趋向于华丽、浓艳,宫廷⽓息愈来愈浓厚。
器形雍容华贵,宝⽯镶嵌⾊彩斑斓,特别是满⽬皆是的龙凤图案,象征着⾼贵与权势。
这⼀切都与明清两代宫廷装饰艺术的总体风格和谐⼀致,与贴近世俗⽣活的宋元⾦银⾸饰迥然不同。
但明清⾦银⾸饰的艺术风格也不尽⼀致,从总体上来看,明代⾦银⾸饰仍未脱尽⽣动古朴之⽓,⽽清代的⾦银⾸饰制作却极为⼯整华丽、细腻精⼯。
明累丝嵌宝⽯⼈物纹⾦簪⾸都博物馆藏明代⾦银⾸饰的制造,⾸先注重了样式设计,款式较之前代更为新颖,加强了富有吉祥意义的图案设计,⼤量运⽤了龙、凤等富贵造型。
在⾦器制造中⼤量采⽤镂空技术,使较少的材料表现出较⼤的体积,镂空后的⾦器不但没有空虚感,反⽽精致、醒⽬,极具⽓势。
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
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是对矿物在加工过程中的性质和行为进行分析的学科。
它涉及对矿物的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性的研究,以及这些特性对选矿、冶炼和材料加工等工艺的影响。
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可以了解矿物的粒度、形状、硬度、比重、颜色、磁性等物理特征,以及矿物的化学成分、化学键合、晶体结构等化学特征。
这些信息对于设计合理的选矿流程、选择合适的选矿方法和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选矿过程中,了解矿物的粒度分布和 liberation 特征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破碎和分选条件,以提高选矿效率和回收率。
同时,研究矿物的表面性质和润湿性可以指导浮选药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实现有效的浮选分离。
此外,工艺矿物学还关注矿物在冶炼过程中的行为,例如熔点、沸点、反应性等。
这些特征对于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和控制工艺参数至关重要。
通过对矿物在高温下的相变和化学反应的研究,可以优化冶炼过程,提高金属回收率和产品质量。
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还可以应用于材料加工领域。
例如,研究矿物的显微结构和晶粒尺寸对于制备高性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矿物的结晶习性和缺陷分布可以指导材料的加工和热处理,以获得所需的性能。
总的来说,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为矿物加工和材料制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它有助于深入了解矿物的性质和行为,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样的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你对工艺矿物学的某个具体方面或应用有更具体的问题,我将很愿意为你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和解释。
1.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⑴矿物组成、结构与构造该矿为构造破碎岩型铅锌多金属矿,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白铅矿、铅黄、密陀僧、铅丹、菱锌矿、铜兰、辉铜矿、兰辉铜矿、褐铁矿等。
脉石矿物简单,主要是石英、白云石,少量绢云母和绿泥石。
原矿主要矿物组成及矿物含量详见表1-1。
由于该矿经受过多次构造活动和多次成矿过程,矿物与矿物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矿石的结构类型也相应较多,主要是压碎结构(包括:破碎结构,碎斑结构,糜棱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交代环边(带)结构,交代残留结构,包含结构),其次包括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不等粒浸染状结构,压碎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是角砾状构造,其次为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等。
表1-1原矿矿物组成及目测百分含量/%⑵矿物的嵌布特征及粒度分析铅锌矿物均以小于0.03mm的粒径为主,含量超过70%。
而且小于0.01mm 的粒径占据较大比例,且这些细小的颗粒多被其它矿物包裹或连晶,这部分矿物在碎磨过程中难以单体解理,将直接影响矿物的分离和富集。
从矿物的赋存状态研究看,该矿矿石不仅结构多样,不同矿物相互包裹或穿插,或破碎后以角砾和胶结物形式存在,或被其氧化物交代,呈细粒状残留在氧化物中,这使得矿石的选矿分离难度很大。
总之,其矿石属于细粒复杂嵌布的铅锌混合矿,只有细磨才能得到较高品位的合格产品。
方铅矿和闪锌矿的粒度测定结果见表1-2。
从表1-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方铅矿还是闪锌矿均以小于0.03mm的粒径为主,含量均大于70%。
而且小于0.01毫米的粒径都占据着相当的比例。
这些细小的颗粒从镜下观察都被其它矿物包裹或存连晶,这一现象对选矿不利。
表1-2 方铅矿、闪锌矿粒度测定结果1.2 原矿分析1.2.1原矿化学分析矿石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3。
表1-3 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注:Au、Ag、As的含量单位为g/t。
从表1-3中可见,Pb、Zn是该矿的主要金属元素,Au、Ag、Cu可综合回收,特别是Au 、Ag已达到工业品位要求,其价值更值得注意。
矿物的工艺性质有哪些方面
矿物的工艺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性质:包括矿物的硬度、脆性、密度、磁性、颜色、光泽等。
这些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矿石的破碎性、选矿性能和成品矿的外观质量等。
2. 结构性质:矿物的晶体结构对其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如晶格结构决定了矿物的稳定性、硬度和断口形态等。
3. 矿物破碎性:矿物的破碎性包括脆性和韧性,影响矿石的破碎和研磨过程。
脆性矿物容易破碎,适合采用机械破碎方式;而韧性矿物则难以破碎,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破碎。
4. 密度和比重:矿物的密度和比重直接影响选矿过程中的重选、浮选和沉降分选等工艺操作。
5. 磁性:矿物的磁性用于磁选过程,可以通过磁选技术对磁性矿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6. 浮选性:矿物的浮选性用于浮选过程,浮选性取决于矿石和选矿剂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
7. 酸碱性:矿物的酸碱性对选矿过程中的浸出、脱硫和脱碳等工艺有影响。
8. 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决定了其在冶金和化工过程中的应用性能,如矿物中所含的金属元素可用于提取金属,非金属矿物可用于制造建材、化肥、玻璃等。
工艺美术产品的特征包括
1. 独特性和个性化:工艺美术产品通常是手工制作的,因此每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展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2. 精密和高质量:工艺美术产品通常需要艺术家或工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制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精密度。
3. 手工制作:工艺美术产品大多数是通过传统的手工技艺和技巧制作而成,这使得产品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纹理。
4. 富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工艺美术产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通常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艺术家的审美眼光。
5. 使用特殊材料:工艺美术产品通常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如瓷器、陶瓷、金属、木材等,这些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使得产品更加独特和有吸引力。
6. 富有文化和历史内涵:许多工艺美术产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反映了当地的传统和民俗。
7. 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工艺美术产品通常既具有实用性,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又具有装饰性,可以为空间增添艺术氛围。
8. 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价值:由于工艺美术产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许多人将其作为艺术品进行收藏和鉴赏,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黄金的工艺及特点黄金是一种非常重要并具有特殊意义的贵金属,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黄金不仅在经济领域中被广泛使用,还在珠宝、艺术和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金的工艺与特点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黄金工艺主要包括黄金提炼、黄金合金、黄金制造和金饰加工等过程。
首先是黄金提炼,目的是将含有黄金矿石或黄金盐的矿石提取出黄金。
传统的黄金提炼方法主要是冶炼法,通常是通过高温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黄金与其他金属分离。
现代黄金提炼技术更加先进,常见的方法包括氰化提取法、浸出法和电解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将黄金提取出来,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黄金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是黄金合金,黄金很少以纯金的形式存在,通常会与其他金属进行合金化。
黄金合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黄金含量,以达到更好的性能和使用要求。
常见的黄金合金包括18K黄金、14K黄金和9K黄金等。
这些合金中的金含量分别为75%、58.3%和37.5%。
黄金合金不仅能够提高黄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还可以改变其颜色和光泽,使其更加适合制作各种珠宝和工艺品。
黄金制造是黄金工艺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黄金铸造、黄金压延、黄金精炼和黄金冶炼等。
黄金铸造是将熔化的黄金倒入铸模中进行形状制作,常见的方法有投射法和静压法等。
黄金压延是将黄金块或黄金带通过轧机进行连续轧制,使其得到更薄的厚度和更大的面积。
黄金精炼是通过高温和其他化学物质对黄金进行处理,以消除杂质和提高纯度。
黄金冶炼是通过高温将黄金与其他金属相融合,常用于制作合金和珠宝。
最后是金饰加工,黄金是制作珠宝首饰的主要材料之一,其特点是贵重、光泽和柔软。
黄金可以通过黄金丝拉制、珠宝镶嵌和雕刻等技术制作出各种精美的金饰。
黄金丝拉制是将黄金拉制成细丝,然后编制成各种花样和形状。
珠宝镶嵌是将宝石或其他材料嵌入到黄金饰品的表面,以增加其美观和价值。
黄金雕刻是通过人工或机器刻划在黄金表面上,形成各种纹饰和图案。
黄金的特点主要包括稀有性、不锈性、延展性和导电性等。
浅谈金属艺术的工艺特征作者:邵斐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7期金属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之前就有发现,最早为人类应用的金属是铜,铜在中国以至于世界金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墓葬考古发现,早在6000年前的史前时期,埃及人就使用铜器。
铜是人类祖先最早应用的金属。
在青铜器慢慢发展起来之后相应人类掌握了更多的金属冶炼以及金属艺术的东西,作品也逐渐精致化和完整化。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直接影响到以后的金属工艺中。
当前人类步入了丰富多彩的,以电气化和电子信息为特征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为金属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人们的审美标准及意识形态的转变也使现代金属艺术有别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具有更鲜明的“现代性”、“人性化”以及“符号化”等特色,呈现出生机勃勃、形式多样的现代化创作理念。
表现形式由青铜器至今金属不论在工艺上还是美感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发展到现代金属已经不仅仅是用来欣赏或承重的物品,已经有了多元化的应用。
虽然金属有了各方面的应用,但是在金属应用中的艺术创作与工艺方法永远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种工业技术,焊接的出现迎合了金属艺术发展对新的工艺手段的需要,在早期的时候只能由熔铸来进行,对金属造型上有了很大的限制,而焊接在热量作用下所产生的独特美妙的变化也满足了金属艺术对新的艺术表现语言的需求,焊接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在金属的艺术创作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焊接是由高温融化下产生的一种变化,它通常是在高温下进行的,由于金属的特制在高温下会产生各种美妙丰富以至于奇特新颖的变化。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焊接裂纹、气孔、咬边、未焊透、未熔合、夹渣、焊瘤、塌陷、凹坑、烧穿、夹杂等。
金属工艺由于焊接而变的更有客观性,并且把焊接作为一个亮点用做艺术设计的造型和点缀中。
焊丝熔化后会形成很多奇特漂亮的肌理;而焊接中所谓的缺陷在焊接艺术中更是经常被应用。
焊接所谓的缺点则是焊接在应用中不可避免的疤痕和延伸出来的金属凝固物,但是在现在这种张扬个性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在正确的应用中让自己的创作在一种具有开拓性的理念下进行,结合新事物,把这种个性的随性的东西溶入自己的创作中。
金属矿物工艺品特点分析
碎裂结构。
该矿区的矿石均受到不同水准的破碎应力作用,毒砂、
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辉铜矿等晶体裂纹发育。
黄铜矿细脉沿毒砂、黄铁矿裂隙充填。
少量方铅矿细脉沿毒砂裂隙充填。
磁铁矿、闪
锌矿沿黄铁矿裂隙充填。
闪锌矿细脉沿黄铜矿裂隙充填。
聚粒状结构。
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常数粒甚至几十粒各
自聚集分布,形成聚粒状结构。
交代结构。
磁铁矿完全交代毒砂并保留其菱形及斜方柱假象,聚集分
布于个别矿石中。
少量毒砂沿边缘被臭葱石轻微交代。
少量黄铜矿沿
边缘被褐铁矿交代,黄铜矿沿边缘或裂隙交代辉钴矿;铜蓝交代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磁铁矿沿裂隙被褐铁矿交代等。
矿石构造
1)浸染状构造。
自然金、银金矿、辉钴矿、硫钴矿微量,不均匀零星
分布于矿石之中,形成稀疏浸染状构造。
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磁
铁矿等常以聚粒状分布于矿石之中,含量20%~45%,形成稠密浸染状
构造。
2)块状构造。
部分矿石中硫化物(毒砂、黄铜矿、黄铁矿)含量高达50%以上,形成块状构造。
3)细脉状构造。
黄铜矿常呈不规则的细短脉状穿插于毒砂、黄铁矿、
磁铁矿及石英或矿石裂隙之中。
少量毒砂呈细脉状、带状分布。
闪锌
矿呈细脉沿毒砂裂隙充填。
金属矿物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
1)自然金(银金矿)。
经光片查找,共发现185粒可见金,即大于0.001mm的自然金。
本矿区金和银类质同像普遍,以银金矿为主,自
然金和金银矿少量。
颗粒形态以角粒状为主,长角粒状、枝叉状次之,浑圆粒状、麦粒状、板片状少量。
自然金均为包裹金状态存有,其中
毒砂包裹金占90.81%;黄铜矿包裹金占8.65%;这些包裹金以微、细
粒金为主,中粒金少量,可能尚存有小于0.0002mm的不可见包裹金。
2)毒砂。
毒砂为该矿区矿石中最主要的金属矿物,占矿物总量的23%。
毒砂与金的关系最为密切,是金、钴的主要载体矿物。
矿石中的毒砂
包裹体较多,即包含结构发育,可见包裹自然金(银金矿)、硫钴矿、
辉钴矿、黄铜矿(包裹金)、黄铁矿、闪锌矿(包裹黄铜矿)、方铅矿、
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碲铋矿、铜蓝、褐铁矿等。
同时,可见毒
砂被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包裹。
毒砂普遍受到不同水准的碎裂
作用,其碎裂结构发育,沿裂隙充填有黄铜矿细脉、少量方铅矿细脉
及树枝状铜蓝(应为交代黄铜矿所致)、黄钾铁矾细脉等。
因为该矿区
主要为石英脉型多金属矿石,故毒砂与石英关系最为密切,以石英粒
间毒砂为主,占48.69%,石英与绿泥石、黄铜矿、黄铁矿、磷灰石、电气石等矿物粒间毒砂占29.96%,石英包裹毒砂占7.87%,故与石
英相关的毒砂共占86.52%。
矿物粒间毒砂相对较易单体解离,占87.64%;包裹类型的毒砂较难与其载体矿物完全单体解离。
3)黄铜矿。
黄铜矿为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之一,占矿物总量的6%,为本次选矿回收的主要伴生矿物。
黄铜矿呈散粒状或聚粒状不均匀分布
于矿石之中,受碎裂作用的影响,晶体常有裂纹发育;有时呈细脉穿插
于毒砂、黄铁矿、磁铁矿及石英裂隙之中。
黄铜矿主要与石英、黄铁矿、毒砂关系密切,其次与磁铁矿、褐铁矿、辉铋矿、辉钴矿等相关。
粒间黄铜矿相对含量占48.70%,以石英粒间黄铜矿为主,石英与黄铁矿或与毒砂粒间黄铜矿次之。
裂隙黄铜矿占17.83%,以石英裂隙、黄铁矿裂隙及毒砂裂隙黄铜矿为主,磁铁矿裂隙黄铜矿次之。
粒间和裂
隙黄铜矿较易单体解离,共占66.53%。
包裹黄铜矿占33.47%,以毒砂、黄铁矿包裹黄铜矿为主,磁铁矿、闪锌矿包裹黄铜矿次之。
4)硫(辉)钴矿。
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有硫钴矿谱线。
因为辉钴矿与硫
钴矿的性质相似,尤其在反射光下的反射色很相似,难以辨别,加之
含量少,均为微量矿物,故粒度分布统计及嵌布状态统计合并在一起
描述,简称硫(辉)钴矿。
硫(辉)钴矿的嵌布状态以毒砂包裹硫钴矿为
主,占90.85%,石英包裹硫钴矿仅占1.22%;而黄铜矿包裹硫钴矿往
往是毒砂包裹黄铜矿,黄铜矿又包裹硫钴矿,或者说是黄铜矿沿周边
交代硫钴矿,硫钴矿残留于黄铜矿之中。
这类包裹硫钴矿很难与其载
体矿物完全单体解离,占95.73%。
石英粒间硫钴矿和石英裂隙硫钴矿含量较少,仅占4.27%,这些硫钴矿相对较易单体解离。
5)黄铁矿。
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之一,占矿物总量的6%,多呈不规则状,少量呈自形立方体状,粒径0.038~1.69mm。
黄铁矿不均匀分布于矿石中,局部较聚集。
晶体常碎裂,个别破碎成极细碎粒。
沿黄
铁矿裂隙充填有黄铜矿、磁铁矿、闪锌矿、毒砂等,这些充填物常呈
脉状。
可见,黄铁矿包裹黄铜矿、闪锌矿(包裹乳滴状黄铜矿)、方铅矿、毒砂、磁铁矿等;少量黄铁矿又被毒砂、黄铜矿、磁铁矿、黝铜矿
等包裹。
黄铁矿常与黄铜矿、毒砂、闪锌矿、石英等连生。
6)辉铋矿。
辉铋矿在矿石中虽然微量,但已达到综合利用指标,可加
以回收利用。
辉铋矿常包裹于黄铜矿及毒砂之中,以前者为主,个别
分布于石英粒间、石英和黄铜矿粒间或辉铋矿与黄铜矿交互连生。
黄
铜矿单矿物分析铋元素含量3.63g/t,毒砂单矿物分析铋含量
1.06g/t。
金属矿物毒砂、黄铜矿嵌布粒度
金、钴、铋以微细粒包裹体形式富含于毒砂和黄铜矿中,只能综合回收,毒砂和黄铜矿的嵌布粒度见表3。
金、钴、铋在毒砂与黄铜矿中的分布
单矿物分析是查清目标矿物在其他矿物中分布的最有效方法。
为了查
清金、钴、铋的分布状况,根据主要金属矿物的嵌布特征对毒砂和黄
铜矿做了单矿物分析。
其分析结果见表4。
分析结果表明,金和钴主要赋存有毒砂中。
经选矿试验,毒砂精矿中Au和Co的回收率分别达到81.73%和88.29%,与嵌布状态分析一致。
结论
1)矿石为石英脉型含金钴多金属矿石,金、钴、铜达到工业利用品位,自然金、硫(辉)钴矿、黄铜矿为主要回收对象。
辉铋矿、锡石可以综
合利用。
矿石中金属矿物种类多,嵌布关系复杂,毒砂、黄铜矿是金、钴、铋矿物的载体矿物,且呈复杂包裹关系。
2)包裹金含量高,且浸出的有害杂质As、Cu、Bi、Sb含量也较高,
毒砂与Au关系密切,金及银金矿和硫(辉)钴主要以微细粒包裹体形式
赋存有毒砂中,难以通过磨矿解离,可采用浮选回收得到含金和钴的
毒砂混合精矿。
3)黄铜矿大多数以粒间和裂隙充填存有,占66.53%,容易单体解离,可以采用浮选回收,但占33.47%的包裹黄铜矿将影响黄铜矿总的回收。
辉铋矿包裹于黄铜矿中,可与黄铜精矿一起回收。
金属矿物工艺品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