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及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6.21 MB
- 文档页数:32
山西省吕梁市矿产资源分布概况吕梁市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
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种成因类型的矿产40种,产地40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0处,中型矿产地63处,小型矿产地30处,矿点及矿化点274处,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气层等。
其中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3%,远景储量1101亿吨,探明储量404亿吨。
4号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预测储量达4.4亿吨,为山西之冠;铁矿石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睥29.41%。
吕梁市地质发展历史悠久,成矿条件优越,形成了不同成矿系列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成矿时代多,分布广,矿种多,储量大,质量好,开采方便的特点。
吕梁市2000年底开采的矿产有11种,、生产矿山数569个,产量1593.69万吨,吕梁市矿产采选业产值64913.7万元,约占吕梁市工业总产值525759.4万元的12.35%,其中以煤炭为主,占矿业总产值的89.3%,其次为铁矿、铝土矿、水泥用灰岩、硫铁矿、砖瓦用粘土等。
市内孝义铝矿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山西铝厂的主要原料基地;高阳、柳湾和水峪煤矿为汾西矿业集团的重要的大型矿山基地。
截至2000年底,吕梁市已发现矿产61种,占山西省118种的51.69%,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并上矿产储量表的矿产15种,占山西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63种的23.81%。
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约21711亿元,居山西省首位。
与山西省同类矿产资源储量相比,居前3位矿产有13种,其中煤、铝土矿、含钾岩石、铁和冶金用石英岩居山西省首位。
吕梁市已评价矿床177处,其中大型矿床73处,中型46处,小型58处,主要矿点17处。
吕梁市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1、分布广泛吕梁市可供利用的矿产资源几乎遍及各个地方,煤炭分布在河东、霍西、西山、宁武四大煤田,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吕梁市总面积的54.3%,共有煤炭产地92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19.4463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09.3551亿吨,其中占用资源储量99.749亿吨,未占用资源储量309.6061亿吨;铝土矿吕梁市保有资源储量4.33亿吨,累计探明4.62亿吨,占山西铝土矿总资源量的85%;主要分布在孝义、交口、兴县、柳林等地;铁矿吕梁市保有资源储量98563.7万吨,累计探明98842万吨,主要分布在岚县、交口、交城等地;石灰岩和白云岩分布面积约3400平方公里,占吕梁市面积16.19%;岚县袁家村沉积变质铁矿和临县紫金山含钾岩石分布面积分别为20平方千米和23平方千米,在山西省、仍至全国都是很大的;砖瓦粘土和砂砾石分布面积更为广泛,另外还赋存有煤层气、耐火粘土等矿产。
山西资源调查报告山西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山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
以其丰富的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山西省的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资源状况和潜力。
二、自然资源1.煤炭资源山西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据统计,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这些煤炭资源不仅为山西省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也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矿产资源除了煤炭,山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铁、铜、铝、锌等金属矿产储量较大。
此外,山西还有大量的石灰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为山西的建筑、冶金、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水资源山西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其中,黄河是山西省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此外,山西还有一些湖泊和水库,如阳泉水库、平遥古城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为山西的农业、工业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三、人力资源1.教育资源山西拥有一批高等学府,如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
这些高等学府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山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劳动力资源山西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由于煤炭和矿产资源的丰富,山西的矿工、冶工等劳动力需求较大。
同时,山西的农业和制造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为山西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科技资源山西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为山西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时,山西还吸引了一些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聚。
四、环境资源1.生态环境山西省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尽管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山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山西的自然资源。
2.旅游资源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
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
太原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为丰富,享有“煤铁之乡”美称。
在诸多矿产中以煤、铁、石膏储藏量为最,并以质地优良享有盛誉。
太原旅游资源丰富悠久文明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
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高品质的文物的集中,在国内也是非常少有。
其中晋祠圣母殿内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天龙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经、纯阳宫关羽立马铜像,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辉煌的一页。
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贞观宝翰”《晋祠铭并序》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书碑。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
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292.82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
长治市地处北纬35°49′-3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长治自然风光神奇壮美。
太行“迤丽东北,延袤千里”,峰峦叠嶂,英雄隘险;太岳群耸峙,巍峨峻秀,标密谷幽;漳河三源相汇,滋润上党沃土,蜿蜒潺潺东流。
长治有以山地为主体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东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竞秀,万壑争奇。
山西省煤层气资源1 山西省煤炭资源状况山西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自然开发条件优良。
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煤种: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1/2中黏煤、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尤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西山、离柳、乡宁的稀有焦煤等,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
山西成煤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
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300m~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1.1 煤炭资源总量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度煤炭资源储量简表和山西省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山西煤炭资源储量为6551.98亿t(2000m以浅)。
全省含煤面积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0.4%。
截至2003年底,山西省完成地质勘查面积覆盖山西省含煤面积的40%左右,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2819.07亿t。
在山西省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中,保有查明资源储量为2652.84亿t。
保有查明储量按批准占用情况分,生产和在建矿井占用1151.17亿t,尚未利用1501.67亿t。
保有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中,按煤类分,长焰煤、不黏煤及弱黏煤为85.61亿t,占3.23%;气煤、肥煤、焦煤、瘦煤为1694.66亿t,占63.86%;贫煤、无烟煤872.57亿t,占32.89%。
1.2 三大煤炭基地煤炭资源情况山西素有“煤乡”之称,拥有晋北、晋中、晋东三大国家煤炭基地,18个规划区,自北向南覆盖大同、宁武、西山、河东、沁水、霍西六大煤田和浑源、繁峙、五台、垣曲、平陆等5个煤产地。
晋北煤炭基地包括大同煤田、宁武煤田及河东煤田北部等以动力用煤为主的各煤炭资源矿产地。
有大同、平朔、朔南、轩岗、岚县、河保偏6个国家规划矿区,查明煤炭资源面积6700km2,煤炭资源总量1118.52亿t。
晋中煤炭基地包括太原西山煤田、河东煤田中南部、霍西煤田、沁水煤田西翼等以炼焦煤为主的各煤炭资源矿产地。
山西省运城市矿产资源概况与分布运城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经地质勘探列入山西省矿产储量表的有煤、铁、金、银、铜、铝、锌、铅、钴、钼、芒硝、岩盐、白钠镁矾、卤水、熔剂灰岩、水泥灰岩、水泥粘土、磷、长石、玻璃石英砂岩、重晶石等21种。
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为铜、铅、镁(镁盐、白云岩)、芒硝、石灰岩、大理石、硅石等。
运城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运城地区矿产资源储量表矿产名称及顺序号规模储量单位大中小1、铜矿 1 6 29 362.9 万吨2、钴矿 1 3 4 40.5 万吨3、铝矿 1 3 15.3 万吨4、铝土矿 2 4 9752.7 万吨5、铝矿 2 1156 吨6、锌矿 1 312 吨7、银矿 2 312 吨8、芒硝 1 5862.4 万吨非金属矿煤炭主要分布在河津市的下化、杜家沟,平陆县东部至夏县祁家河,垣曲县窑头、解峪等地。
下化乡一带煤矿,位于河津市西北,较大的煤矿有船窝和寺塔矿,面积120平方公里,煤质为焦煤、瘦焦煤等,储量63916万吨;杜家沟煤矿,位于河津市西北,面积8.6平方公里,煤质为瘦煤,储量3282.5万吨;关窑煤矿,位于平陆县三门乡,为天然焦煤;祁家河东南,煤质属烟煤;窑头煤矿位于垣曲县窑头村,局部开采。
地热是本区的优势矿种,主要分布在新绛、闻喜、稷山、夏县、临猗等县,其能量相当于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1.5倍,折合标准煤3715.3亿吨。
主要有:北池—七级热田,位于新绛县阳王镇北池村至稷山县清河镇七级村一带,面积78.16平方公里,起算深度128米,热储温99.6°C;万荣热田,位于万荣县城关附近,面积107.28平方公里,起算深度107.28米,热储温度76°C;北京热田,在临猗县北景村附近,面积206.4平方公里,起算深度345.469米,热储温度58.2°C等。
铌钽矿本区主要有:杨家堡铌钽矿,位于闻喜县礼元镇东北约6公里处,属伟晶岩型;王官峪铌钽矿,位于永济市王官峪南仙百二盘,1976年发现,含铌0.037%,含钽0.03%;文家坡铌钽矿,位于闻喜县城南东80°方向,属伟晶岩型。
山西省的地理条件与资源矿产一、地理条件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黄河中游的东岸,东临太行山,西靠吕梁山,北接内蒙古高原,南界黄河与陕西省相望。
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
1.地形特点:山西省地势北高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北部是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太行山脉,西部是吕梁山,中部是太原盆地,南部是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
2.气候特点:山西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二、资源矿产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煤炭资源最为著名。
1.煤炭资源: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全省几乎每个市都有煤炭资源。
山西煤炭品种齐全,质量优良,发热量高,被誉为“乌金”。
2.其他矿产:山西省除煤炭外,还有铁、铜、铝、锌、金、银、钼等多种金属矿产,以及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
3.资源开发:山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全省的主要工业部门。
近年来,山西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
总结:山西省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资源矿产方面,山西省以煤炭资源最为著名,同时还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山西省的主要工业部门,近年来,山西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
习题及方法:1.习题:山西省的地形特点有哪些?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山西省地形特点的描述,提取关键信息。
答案:山西省地形特点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习题:山西省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描述其气候特点。
解题方法:查阅课本中关于山西省气候类型的描述,分析其特点。
答案:山西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习题: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分布情况如何?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描述,了解其分布情况。
040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三稀矿产资源是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的总称。
近年来,三稀矿产资源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稀土资源消耗过于迅速,在稀散金属的利用效率还很低,因此,我们应该对三稀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地质特征矿区位于中条山北东段,中条山在华北大地构造位置上地处华北地块南缘,其东衔华北东部地块,西邻鄂尔多斯地块,南邻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位置独特。
在前寒武纪构造格架划分方案中,属华北地块中部造山带的范畴,正是这特殊构造位置,中条山地区前寒武纪构造研究对探讨华北地块前寒武纪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
1.1 地层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自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元古界,至古生界、新生界均有出露。
区内地(岩)层类型复杂,既有中浅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岩地层,又有未变质的火山岩、沉积岩地层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现将不同时代地层概述如下。
1.1.1 新太古界新太古界地层自下而上为宋家山群和绛县群。
1)宋家山群主要出露于勘查区中部的“同善天窗”内即同善镇北宋家山—绛道沟—杜家沟—大犁沟一带,可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绛道沟组(Ar j)和大犁沟组(Ar d),其中22绛道沟组主要出露于芦苇沟以西至槐树庄一带,岩性主要为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绢英岩、绢云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及变基性火山岩;大犁沟组出露于槐树庄—葫芦峪一带,岩性主要为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绢英岩、含炭绢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变基性火山岩、磁铁石英岩。
2)绛县群主要分布于勘查区西北部绛县南华沟以西—垣曲铜矿峪一带,原岩为一套复理石式内源粉砂、泥质和火山沉积建造。
自下而上划分为横岭关亚群和铜矿峪亚群。
横岭关亚群出露铜凹组的一、四段。
其中一段1(Ar t)主要岩性为含炭十字石榴绢云片岩、上部为含炭绢24云片岩,四段(Ar t)主要岩性为绢(白)云石英片岩,时2夹石榴绢(白)云片岩。
山西省吕梁市矿产资源分布概况吕梁市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
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种成因类型的矿产40种,产地40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0处,中型矿产地63处,小型矿产地30处,矿点及矿化点274处,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气层等。
其中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3%,远景储量1101亿吨,探明储量404亿吨。
4号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预测储量达4.4亿吨,为山西之冠;铁矿石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睥29.41%。
吕梁市地质发展历史悠久,成矿条件优越,形成了不同成矿系列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成矿时代多,分布广,矿种多,储量大,质量好,开采方便的特点。
吕梁市2000年底开采的矿产有11种,、生产矿山数569个,产量1593.69万吨,吕梁市矿产采选业产值64913.7万元,约占吕梁市工业总产值525759.4万元的12.35%,其中以煤炭为主,占矿业总产值的89.3%,其次为铁矿、铝土矿、水泥用灰岩、硫铁矿、砖瓦用粘土等。
市内孝义铝矿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山西铝厂的主要原料基地;高阳、柳湾和水峪煤矿为汾西矿业集团的重要的大型矿山基地。
截至2000年底,吕梁市已发现矿产61种,占山西省118种的51.69%,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并上矿产储量表的矿产15种,占山西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63种的23.81%。
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约21711亿元,居山西省首位。
与山西省同类矿产资源储量相比,居前3位矿产有13种,其中煤、铝土矿、含钾岩石、铁和冶金用石英岩居山西省首位。
吕梁市已评价矿床177处,其中大型矿床73处,中型46处,小型58处,主要矿点17处。
吕梁市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1、分布广泛吕梁市可供利用的矿产资源几乎遍及各个地方,煤炭分布在河东、霍西、西山、宁武四大煤田,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吕梁市总面积的54.3%,共有煤炭产地92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19.4463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09.3551亿吨,其中占用资源储量99.749亿吨,未占用资源储量309.6061亿吨;铝土矿吕梁市保有资源储量4.33亿吨,累计探明4.62亿吨,占山西铝土矿总资源量的85%;主要分布在孝义、交口、兴县、柳林等地;铁矿吕梁市保有资源储量98563.7万吨,累计探明98842万吨,主要分布在岚县、交口、交城等地;石灰岩和白云岩分布面积约3400平方公里,占吕梁市面积16.19%;岚县袁家村沉积变质铁矿和临县紫金山含钾岩石分布面积分别为20平方千米和23平方千米,在山西省、仍至全国都是很大的;砖瓦粘土和砂砾石分布面积更为广泛,另外还赋存有煤层气、耐火粘土等矿产。
1 引言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且矿业开发历史悠久,不仅是能源大省,也是矿产资源大省。
截至2019年底共发现矿产120种,其中查明的矿产65种,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29种。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铝土矿、铁矿、铜矿、金矿、耐火粘土、铁钒土、石灰岩矿等。
其[1]中,煤炭、铁矿、铝土矿为山西省优势矿种。
本文选择铝土矿作为研究对象,从全省铝土矿的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铝土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2 山西省铝土矿资源和开发利用基本情况山西的铝土矿分布相对集中,集中分布在宁武—原平、兴县—保德、阳泉、沁源、临县—中阳、孝义、交口、平陆等8个铝土矿矿集区。
截至2019年底,共有铝土矿勘查区131处,累计查明铝土矿资源量16.94亿t。
其中保有铝土矿资[1]源量15.57亿t,约占全国总量的28.48%,位居全国第一。
铝土矿为沉积型矿产,赋存于奥陶系灰岩古侵蚀面之上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段以铁铝岩为主的地层中,一般称[2]之为铝土矿含矿岩系。
其形成过程主要为:山西陆台在中奥陶纪碳酸盐岩系沉积后整体上升遭受长达1.5亿年的风化剥蚀,至上石炭世早期自北东向南西的海侵将丰富的风化壳物质携带入奥陶系碳酸盐岩洼地内,在温暖湿润的条件和介质的作用下,在不同地区陆续沉积形成了绿泥石、菱铁矿、黄铁矿、铁质粘土岩(山西式铁矿)、铝土矿、粘土矿、硬质耐火粘土矿或粘土岩以及与其相伴生的稀有、稀土等矿产,形成了山西省铝土矿含矿岩系中一套具有成[3]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
受奥陶系侵蚀面凹凸不平的影响,含矿层在垂向及横向、纵向变化都较大。
矿体与顶、底板之间为连续沉积的渐变过渡关系。
矿层底距奥陶系侵蚀面0.00-5.00m,矿层顶距上部最近一层稳定可采煤层38-58m,个别矿煤层底板下3-5m即为铝土矿层。
铝土矿矿体厚度一般0.80-10.00m,平均2.00m左右;主要化学成分为:Al O48.52%-79.58%,平均2372.61%;SiO1.04%-19.90 %,平均6.81%;A/S2.91-7.52,平2均5.3;矿石以一水硬铝石为主,品位中等;矿体的形态复杂,一般呈窝状、漏斗状,矿体规模无明显规律,往往在古[4]地貌低洼处沉积较厚,凸起处较薄甚至缺失。
山西省情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74.6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煤矿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截至2006年,已探明储量的有62种。
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镓的储量居全国各省(区)同种煤矿储量的首位,金矿石(含钛矿)、镁盐、芒硝的储量居第二位,钾长石、钛铁、石灰石、长石、石膏、钴、铜等矿藏的储量也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
煤炭是山西省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储量达8700亿吨,2006年保有资源储量为2070.7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是我国煤炭储量最大的省份之一,故有“煤乡”之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
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
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
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
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
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
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
山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