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与失语症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8
《当代语言学》第6卷2004年第2期154-158页,北京汉语失语症研究综述梁洁 安乐新疆师范大学提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去10年间汉语失语症的研究现状历程,分析了整个失语症研究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汉语失语症的研究成果对整个失语症研究的贡献。
在回顾汉语失语症研究短暂历史的同时,本文重点介绍了一些在汉语失语症研究中较具影响的研究及其成果,在详细分析这些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失语症 汉语百年来失语症言语研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以英、德、法为代表的印欧语言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汉语失语现象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显然,汉语失语的研究将为失语症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点,从而加深对失语症理论潜在的普遍性的理解。
由于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主要是基于对印欧语系语言的研究,而印欧语系的语言与汉语在音系、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汉语失语症的研究也对心理语言学家们提出了挑战。
在解释语言处理和语言习得等方面,汉语失语症研究为语言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心理语言学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1.汉语失语症研究的早期成果Packard(1993)所著的《汉语失语的语言学研究》(A L i nguistic Investigation of A phasic Chi nese S peech)是第一本详细、大量分析汉语失语症言语的语言学著作。
该书最早描述失语症患者的发音障碍在汉语中的表现。
全书包括四章,涵盖了早期的生成语法的基本理论、失语症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语言结构的重新认识和汉语语言的背景知识。
该书四个汉语失语患者的言语缺损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包括一系列有助于汉语失语症诊断的言语特征,并提出了以语言模块理论为基础来解释失语综合症。
该书还附有四个汉语失语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语言纪录资料。
Packard将汉语中的无语法症定义为句法的简化、自由语法词素的省略和使用不全及汉语词汇构成词素的省略或误用。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失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You have hissed my mystery lectures,I saw you fight a liar in the back quad.You have tasted the whole warm.”毫无疑问,这句话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其在语义上完全说不通。
这句话其实是英语中非常著名的首音互换现象(Spoonerism),正确形式应该是:“You have missed my history lectures,I saw you light a fire in the back quad.You have wasted the whole term.”这句话威廉姆?斯本内(Willam Spooner)教授在上课时对学生说的,由于他本人倾向于用这样的方式说话,也因此而著名,首音互换现象(spoonerism)就是由他的名字而来。
然而,这仅仅是口误现象的其中一种。
在心理语言学看来,语言产生主要指的是口头语言。
研究言语产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研究言语失误。
然而,目前的多数研究都是关于言语失误的自身特性,而非分析言语失误的成因。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言语失误的研究历史,言语失误的分类及心理学原因,并提出其在外语教学方面的意义。
一、言语失误的研究历史言语失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口头交际时,由于紧张而产生的不符合句法、语法的非正常言语。
对于言语失误的科学分析,始于Fromkin(1971)在七十年代早期起发表的一篇文章《特异话语的非特异性质》(The Non-anomalous Nature of Anomalous Utterance)。
这篇文章讲述了如何在语言论据建设中使用言语失误,以此观察语言单位在言语产生中的作用,并且论证了言语产生的数据主要来自于观察言语失误。
这篇文章标志着一个时代――在很长一段时期,科学界对于言语失误都是持怀疑的态度――的结束。
神经语言学与失语症的关系摘要:神经语言学与失语症的关系密切。
本文梳理了失语症在神经语言学研究中的作用,讨论了神经语言学对失语症研究的贡献。
关键词:神经语言学;失语症;关系一、引言失语症是一种因大脑损伤而导致的语言障碍。
自从布洛卡、韦尼克等人通过分析失语症与脑损伤之间的联系,发现脑言语中枢以来,失语症研究吸引了许多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临床病理学家和语言研究者的注意。
但是由于大家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产生的结论也不尽一致。
失语症既是病理现象、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但是有的人只关心描述失语症所引起的功能损害,不考察它同心理的关系;有的人则企图在生理和心理之间建立简单的联系,例如把心理功能缺陷同大脑某一区域的损伤联系起来,这些都是不全面的。
人类的言语活动涉及到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三方面的问题。
大脑受损是解剖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损害影响到语言,是生理功能方面的问题。
由此而产生的心理紊乱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
所以仅凭观察大脑失语症现象来研究大脑同语言的关系,容易忽略生理功能同心理功能的关系、大脑功能同大脑结构的关系。
只有从结构、功能和心理等几方面同时进行研究,才能阐明大脑同语言的关系。
因此,神经语言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门学科,它以研究语言的内在神经机制为目的,是语言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用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习得、语言掌握、言语生成、言语理解和言语加工的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研究人脑如何接收、存储、加工和提取言语信息。
它的研究成果对语言的脑机制奥秘的揭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研究、语言障碍的治疗、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都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由于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失语症,所以失语症的分类存在多种类型。
按脑损伤部位从神经解剖学角度可分为布洛卡失语症(Broca’s aphasia)、韦尼克失语症(Wernicke’s aphasia)等,依照大脑皮层的生理功能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可分为运动性失语症(motor aphasia)、感觉性失语症(sensory aphasia)、传导性失语症(conduction aphasia)等类型,也可按照患者的语言表现分为流利型(fluent aphasia)和非流利型失语症(non-fluent aphasia),另外还有其它的分类。
失语症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在探索人类语言奥秘的无垠海洋中,失语症研究犹如一艘破浪前行的航船,不断寻找着新的航向。
近年来,这艘航船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语言学转向”,从传统的医学和心理学视角,逐渐转向更加关注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功能。
这场转变不仅为失语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更为我们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失语症研究的历史背景。
长久以来,失语症被视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脑损伤与语言能力丧失之间的关系上。
然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失语症并不仅仅是大脑损伤的结果,更是语言系统本身复杂性的体现。
因此,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语言的内在机制,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解读失语症。
这一转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意味着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失语症患者“不能说什么”,而是更加关心他们“为什么不能说”。
通过深入分析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
那么,这场“语言学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研究者开始关注失语症患者的语言产出过程。
他们发现,这些患者在语言表达上往往存在特定的模式和规律,而这些模式和规律恰恰反映了语言系统的内在结构。
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会在特定类型的词汇或句式上表现出困难,这提示我们语言系统可能具有模块化的特征。
其次,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理解过程。
他们发现,即使是严重受损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仍然能够理解复杂的语言信息。
这表明,语言理解并不仅仅依赖于完整的语言系统,还涉及到其他认知过程的参与。
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语言与其他认知领域之间的紧密联系。
此外,这场转向还促进了跨学科合作的发展。
语言学家、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开始共同参与到失语症研究中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研究群体。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不仅为失语症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也为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失语症的名词解释语言学概论失语症是指由于大脑受损而导致语言能力受到影响的一种病症。
它可以是由于脑部结构的异常,如中风、头部创伤或脑肿瘤等因素所引起。
也可以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病情进展所导致。
失语症会使患者的听、说、阅读和写作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他们与人沟通和表达意思的能力。
在语言学中,失语症被视为一种障碍,研究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语言能力和大脑之间的关系。
研究失语症的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直到20世纪才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
失语症的症状和表现形式可以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一些患者可能无法产生和发出语言,这被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而另一些患者则可以产生语言,但无法理解和理解他人的意思,这被称为感觉性失语症。
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同时受到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症的影响,这被称为全面性失语症。
在研究失语症的过程中,语言学家发现,人类的语言能力被分为多个部分,包括语音知觉、词汇选择和语法处理等。
在脑部受损后,这些各部分可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不同类型的失语症症状。
例如,一个患有语言知觉失语症的人可能无法辨别语音中的不同音节,而一个患有逻辑性失语症的人可能无法理解复杂的语法结构。
除了研究失语症的表现和症状外,研究者还致力于探索不同的疗法和康复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其中一种常见的康复方法是语言疗法,通过带给患者特定的言语训练,以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
此外,一些技术手段也正在被应用于失语症康复。
例如,针对某些患者,将脑机接口与语音合成技术相结合,可以帮助他们通过思维控制计算机来产生声音,从而重新获得语言表达的能力。
除了研究失语症的病因和疗法外,语言学家还对失语症研究产生的神经学和认知学等相关领域的进展感兴趣。
他们希望深入了解大脑中与语言能力相关的区域以及其在语言处理中的具体功能。
在这方面,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全面、更精确地了解大脑中与语言有关的结构和机制。
儿童语言障碍的语言学研究发布时间:2006-09-28 来源/作者:本站整理发布者:admin【内容提要】儿童的大脑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儿童语言障碍的语言学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大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也能帮助我们研究儿童习得语言的规律。
本文综合介绍了儿童失语症、专门性语言障碍以及兰达-克莱夫纳综合症三种儿童语言障碍以及相关的语言学研究。
【英文摘要】Since children's brains ar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study of children' s language disorders is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brain and the process of languag e acquisition.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introduced three main kinds of chi ldren's language disorders, including child aphasia, specific language imp airment and Landau-Kleffner Syndrome, and reviewed the related linguistic studies.【关键词】儿童失语症/专门性语言障碍/兰达-克莱夫纳综合症child sphasia/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Landau-Kleffner Syndrome 一、引言语言学一般以正常人的语言为研究素材,但是对于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来说,语言功能障碍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语言的理解与产生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而正常人的话语又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起来而且以流利的语流表达出来的,从而掩盖了语言产生和理解的复杂过程。
汉语失语症研究:回顾与展望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汉语失语症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汉语失语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汉语失语症是指由于大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等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表现为患者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国内外学者对汉语失语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汉语失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次,现有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有限,难以全面了解汉语失语症的特点和规律;此外,对于汉语失语症的康复治疗和心理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开展汉语失语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对汉语失语症的研究,可以揭示大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等导致失语症的病理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康复治疗和心理干预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加强汉语失语症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语言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 汉语失语症的概念和特征汉语失语症是指由于大脑语言区损伤或功能障碍导致的语言障碍,表现为患者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出现严重困难。
汉语失语症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语言习得、发展和功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回顾汉语失语症研究的历程,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汉语失语症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因脑损伤导致的语言障碍问题。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大脑皮层在语言产生、理解和表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汉语失语症的研究逐渐从对脑损伤的关注转向对大脑皮层功能异常的研究。
语音障碍:汉语失语症患者在发音方面存在明显困难,可能表现为音节错误、音素替换、声调错误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模仿能力下降的现象,即无法模仿他人的语音。
词汇障碍:汉语失语症患者在词汇方面存在严重困难,可能表现为词汇量减少、词汇识别困难、词汇运用不当等。
外国语言文学6个学科方向外国语言文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其下包括了多个学科方向。
以下是外国语言文学的六个主要学科方向:1. 语言学,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探讨语言的起源、演变和变体,以及语言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
语言学家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也研究语言的习得和失语症等问题。
2.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过程,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结构、风格和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理论家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意义等方面。
3.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研究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文学流派、文学风格和作家风格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学批评的方法。
文学批评家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和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等问题。
4. 翻译学,翻译学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原理、方法和技巧,探讨翻译的文化差异、语言表达和意译等问题。
翻译学家关注翻译对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作用,以及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5.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和文学风格等方面,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意义。
外国文学研究者关注外国文学作品与本国文学的关联和对比,以及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文化中的传播和接受等问题。
6. 外国语言教学,外国语言教学研究外国语言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等方面,探讨外国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教学实践。
外国语言教学者关注外国语言教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教学策略,以及外国语言教学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和作用等问题。
以上是外国语言文学的六个主要学科方向,每个方向都涉及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学术内容,对于理解和探索外国语言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心理学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是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教育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涉及到语言和思维科学。
语言与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语言活动承担有认知功能。
语言的功能单位——词汇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和概括,具有概念性质,是抽象思维和认识事务本质的开端。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产生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神经语言学,试图揭示语言和思维的神经机制。
语言与思维•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思维的生理机制•语言与思维的障碍失语症——语言活动的生理基础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一、脑内特化的语言区二、语言活动与大脑功能的一侧化三、脑内语言系统四、语言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五、语言能力的遗传性脑内特化的语言区1、失语症的发现2、大脑优势半球巴黎郊外的医院里一位男性患者,没有其他病症,只是不能说话。
他从1831年住在医院内,直到1861年,因患病就诊于布罗卡医生。
布罗卡细心地在患者身上作了5天检查,发现他的喉头肌肉和发音器官都不足以阻碍其正常的语言运动,也没有其他瘫痪的症候可以妨碍发音,而且患者还很聪明,他能借助符号来进行交际,其他方面也都显得正常,不至于不能说话。
Pierre Paul Broca (1824-1880)患者死后当天,布罗卡当天就进行了尸体解剖,他发现在大脑左半球的第三个前额沟回有一内伤。
1863年法国神经病学家布罗卡(Broca)发表了他的8例病例报告。
这些病人因损伤左半球额叶(额下回后部,44、45区)而产生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困难,但病人一般能理解读到或听到的简单语言。
由于Broca区靠近运动皮质的嘴和唇代表区,故认为Broca失语症主要是语言加工困难。
布罗卡区在大脑功能分区中的位置布罗卡区发现的意义布罗卡区的发现是对弗卢朗的大脑功能整体学的挑战。
布罗卡区的发现,认为神经系统内的机能各有其较特殊的定位,可以脑沟回作为脑的机能分区的明确标志。
语言学sense的定义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
它探究语言的起源、演变、结构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语音学,它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通过语音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语言中的语音差异,如声调、音素和音节等。
语音学还研究语音如何与其他语言元素结合,如语法和语义。
另一个重要方向是语法学,它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语法学包括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句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词义和句义的意义,语用学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方式和效果。
语言学还研究语言的变体和多样性。
语言的变体可以是地区性的,如方言和口音,也可以是社会性的,如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
多样性研究还包括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和翻译研究。
语言学还关注语言的习得和失语症。
习得研究语言的学习过程,包括婴儿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失语症研究语言障碍和失去语言能力的原因,帮助人们理解和治疗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语言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研究语言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通过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
入探索语言的奥秘,从而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思维和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