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第一章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7.98 MB
- 文档页数:38
《药剂学》教学大纲Pharmaceutics课程编码:27A20407 学分:5.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112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48适用专业:药学、制药工程推荐教材:崔福德,《药剂学(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1.王东凯,《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平其能,《现代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
3.周建平,《工业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4.刘燕,Martin 物理药剂学与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药剂学课程是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药剂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安全用药,以及研究探索药物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医药卫生事业服务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和质量要求,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本理论、制剂处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2、掌握常用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处方设计与制备技能,熟悉主要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3、结合剂型熟悉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以及对制剂质量的影响;4、熟悉制剂中药物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制剂稳定性考察的基本方法和结果处理;5、了解新型给药系统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剂学常用术语及含义、药典和药品标准在药剂中的重要作用,GMP与GLP在生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药剂学分支学科和剂型的分类方法。
了解药剂学的重要性、任务及发展概况;剂型的重要性;处方的概念与种类。
完整版)药剂学简答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是什么?药物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
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方剂调配和制剂制备的原理和技术操作大致相同,因此将两部分合在一起论述的学科称为药剂学。
2.什么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处方药,简称RX药,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的药品。
需凭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
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
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
3.什么是GMP、GLP与GCP?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
它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
简要的说,GMP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
GLP是英文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直译为优良实验室规范。
GLP是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方面。
中药药剂学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3.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包括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
第二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均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非均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按给药途径分:内服液体制剂和外用液体制剂2.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①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②半极性溶液(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③非极性溶液(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3.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着色剂(天然色素、合成色素)4.常用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商品名为尼泊金5.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醑剂、酊剂、甘油剂、涂剂。
6.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溶解法: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稀释法: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再用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得。
7.糖浆剂的制备方法:溶解法(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8.单糖浆(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的浓度为85%(g/ml)或64.7%(g/g)9.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有限溶胀(高分子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子)无限溶胀(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10.混悬剂稳定剂:助悬剂(甘油、糖浆、阿拉伯胶)、润湿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洛沙姆)、絮凝剂、反絮凝剂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将粗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粉碎时采用加液研磨法;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采用水飞法)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评定混悬液质量的方法:沉降体积比(F)的测定:F=V/V0=H/H0;F值在0-1之间,越大混悬液越稳定絮凝度(β)的测定:絮凝度表示有絮凝所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
药剂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是什么?2。
什么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3。
什么是GMP 、GLP与GCP?第二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按分散系统如何分类?2。
液体制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3.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4.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有哪些?何为潜溶剂?5.何为絮凝,加入絮凝剂的意义何在?6.乳剂和混悬剂的特点是什么?7。
用Stokes公式描述影响沉降的因素,并说明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具有哪些作用?8。
乳化剂的作用如何?如何选择乳化剂?9.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10。
简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11。
简述助溶和增溶的区别?12。
什么是胶束?形成胶束有何意义?13。
表面活性剂分哪几类,在药剂中主要有哪几个作用?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有哪些?2.常用的除菌过滤器有哪些?3.灭菌参数F和F0值的意义和适用范围?4。
洁净室的净化标准怎样?5.注射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6.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7.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的区别?8。
热原的定义及组成是什么?9.热原的性质有哪些?各国药典检查热原的法定方法是什么?10.简述污染热原的途径及去除热原的方法。
11.注射剂等渗的调节方法及调节等张的意义。
12。
制备安瓶的玻璃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性质的药液?13。
输液按规定的灭菌条件灭菌后,为什么还会出现染菌现象?14.输液常出现澄明度问题,简述微粒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第四~五章固体制剂1.散剂的概念、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2.用什么方程来描述药物的溶出速度?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3.什么是功指数?4.影响物料均匀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达到均匀混合?5.片剂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6。
片剂的可分哪几类?各自的特点?7.片剂常用的辅料有哪些?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有哪些?8.湿法制粒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9.片剂产生裂片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的方法.10.片剂的包衣的目的何在?11。
《药剂学》章节重点第一章绪论1、概念:药剂学、药物剂型(剂型)、药物制剂(制剂)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的设计理论、处方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综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
药物剂型:是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简称剂型。
药物制剂:是指剂型确定以后的具体药物品种。
2、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无型不成药(原料药无法给药)疾病——剂型(急症缓症)药物——剂型(作用疾病类型、作用速度、作用部位、毒副作用、疗效等)3、药剂学的三大支柱是什么?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4、下面缩写字母代表的意思:DDS、GMP、OTC、SFDA、GLP、GCPDDS:药物传输系统,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OTC:非处方药,SFDA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LP:药品安全试验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5、GMP的检查对象和三大要素分别是什么?它适用于制药的哪个阶段?检查对象是人、生产环境和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三大要素: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防止对药品的污染和降低质量;保证高质量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药品的生产阶段第二章表面活性剂1.概念:界面、表面、表面张力、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剂、胶束、CMC、HLB、Krafft点、昙点界面: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
表面:通常将有气体组成的气—固,气—液等界面称为表面表面张力:是指一种使表面分子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并使表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积的力。
表面活性:甲物质的加入能降低乙液体的表面张力,则称甲对乙有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胶束: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自相结合,形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
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HLB(亲水亲油平衡值):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能力大小的值(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章绪论(选择题)#1、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
#2、剂型是指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不同的形态.#3、药物制剂是指药物具体的品种。
#4、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药剂学的基本理论;2)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3)新技术与新剂型;4)新型药用辅料;5)中药新剂型;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7)制剂机械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①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②1963年版(第二版)药典分为两部(中药,化学药与生物制剂);③2005年版(第八版)药典分为三部(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三部生物制品;④2010年版药典是第九版(现用),自1985年(1985年版,第四版)起每隔5年修订和补充新内容的《中国药典》出版发行;不定期发行的药典三部1953、1963、1977年版。
#6、1)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2)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临床前(非人体)研究工作的管理规范.3)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用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第二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选择题)1、药物溶剂的种类:①水;②非水溶剂:醇与多元醇类(醇、丙二醇、聚乙二醇)、醚类、酰胺类(二甲基亚酰胺)、亚砜类(二甲基亚砜万能溶媒)等7种.2、药物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度,溶剂的极性大小以介电常数和溶解度参数的大小来衡量。
极性大的容剂介电常数、溶解度参数大,反之数值小。
数值越相近的溶剂和溶质,越能互溶。
3、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
第一章绪论一、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药物:能够用于诊断、缓解、治愈或预防疾病的化学物质.药品:药品是用于诊断、缓解、治愈或预防疾病的药物产品.药物剂型:为适应临床应用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药剂学的核心药物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制剂学: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及其基本理论的科学.二、药剂学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1、药剂学基本理论: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粉体学基础、流变学基础、药物制剂的设计2、新剂型3、制剂新技术4、辅料:制剂必不可少的组成,没有辅料就没有制剂5、研发中药制剂6、生物技术药物特点:药理活性强,剂量小,药物本身毒副作用小;分子量大、稳定性差、吸收性差、半衰期短;提取、纯化工艺复杂,极易染菌、腐败,而失活,并产生热原或致敏物质,生产过程要求低温、无菌操作。
7、新机械和新设备三、药物剂型与药物传递系统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是药物的传递体,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
不同的剂型产生不同治疗作用、作用速度、毒副作用,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2、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②经非胃肠道给药剂型(2)按分散系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形态分类:液体制剂、气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4)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3、药物传递系统(DDS)是能够改变药物动力学特征或/且能够起到储库作用的药物载体.DDS设计理念:把药物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输送到必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疗效和最小毒副作用.四、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辅料的作用:①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③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④调节有效成分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药物辅料将继续向安全性、功能性、适应性、高效性等方向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