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见病药方子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科病验⽅四则的⽂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1.⼩⼉⼝腔溃疡取蛋黄油(⽤鸡蛋6~7枚煮熟,取黄炒⿊压油)加珍珠粉1克,拌匀,清洁⼝腔后涂⼝腔溃疡处,每⽇3~4次。
⼀般涂3~5次明显见效,2~3天可愈。
2.⼩⼉⽔痘取⾦银花、⽯膏各30克,⽞参、紫草、泽泻各15克,薄荷9克,荆芥6克。
⽔煎服,每⽇1剂,分早晚2次服。
可治⽔痘、⾼热不退,⼀般服药数剂可愈。
3.⼩⼉包⽪⽔肿取⽣栀⼦50克(打碎),黄柏、地肤⼦、苍术各15克,⽩酒200克。
将以上4味中药浸泡在⽩酒内,1⼩时后即可使⽤。
以医⽤棉签蘸药酒涂抹患处,每⽇3~5次。
⼀般⽤药1~3天可愈。
4.新⽣⼉尿布疹取紫草80克,当归70克,冰⽚10克,⿇油1000克。
将⿇油煮沸后,略降温⾄摄⽒95度左右,加⼊紫草、当归饮⽚。
将药在热油中浸泡24⼩时,滤去药渣,加⼊研细的冰⽚粉,搅拌溶解即成。
⽤时以其涂擦患部,每⽇4次,直⾄痊愈。
⼉科常见疾病的⽤药处⽅ 由于⼩⼉的⽣理病理特点,尤显使⼉科望诊重要性。
现在就跟着店铺⼀起来了解⼀下⼉科常见疾病的⽤药处⽅吧。
⼉科常见疾病的⽤药处⽅ ⼩⼉腹泻 典型症状:排便不成形、⽔样或蛋花样,或次数增多可伴或不伴腹痛、呕吐。
代表药物:蒙脱⽯散、⼩⼉腹泻贴 联合⽤药⽅案⼀:蒙脱⽯散+腹泻贴+阿莫西林颗粒 联合⽤药⽅案⼆:蒙脱⽯散+妈咪爱+头孢克洛 ⼩⼉消化不良 典型症状: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反酸)、嗳⽓等。
常有没胃⼝、肚⼦胀等不适。
代表药物:⼩⼉化积⼝服液、和胃疗疳颗粒 联合⽤药⽅案⼀:健⼉消⾷⼝服液+午时茶颗粒 联合⽤药⽅案⼆:⼩⼉七星茶+健胃消⾷⽚+葡萄糖酸锌⼝服液 ⼩⼉便秘 典型症状: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次,⽆规律性,粪质⼲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
代表药物:⼩⼉七星茶、⾦银花露 联合⽤药⽅案⼀:⼩⼉七星茶+开塞露+蜂蜜 联合⽤药⽅案⼆:四磨汤+乳酸菌素⽚+开露塞 ⼩⼉厌⾷ 典型症状:呕吐、⾷欲不振 代表药物:赖氨酸B12颗粒、复⽅锌铁钙颗粒 联合⽤药⽅案⼀:葡萄糖酸锌⼝服液+健胃消⾷⽚+⼉童鱼油 联合⽤药⽅案⼆:赖氨酸B12颗粒+钙铁锌⼝服液+成长快乐 宝宝多动症的三⼤特征 注意⼒不⾜过动症简称“过动症”,⼀般称患过动症的⼉童为“过动⼉”。
⾃1980年,美国精神医学会提出过动症的诊断准则之后,⼤家对过动症的诊断有了⽐较明确的操作定义,但和欧洲对过动症的看法有所不同。
虽然欧美的诊断标准的认定宽严不⼀,但皆同意过动症包含三个主要⾯向,即活动度过⾼、注意⼒差和冲动控制差。
活动度过⾼表现出来的⾏为很多,譬如坐着时⼿脚忸怩动个不停;在课堂上随便离开座位;明显和情境不适切的跑跳、爬上爬下;⽆法安静地玩耍,话特别多;感觉上就像装了马达般地动个不⽌,停不下来。
在注意⼒⽅⾯,从选择注意的事项、抑制不相⼲的刺激、注意⼒的持续和抑制分⼼等等,都可能出现缺损。
表现出来则是⽆法注意该注意的细节;常粗⼼犯错;做功课或游戏时亦⽆法持久专注;与⼈谈话时常⽆法专⼼聆听;常⽆法遵守规定或按时完成作业;会逃避需要专⼼的⼯作;会健忘或常掉东掉西;常会因外来的刺激⽽分⼼。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方剂(出处、主治、功用)
1.小儿感冒颗粒
出自《伤寒论》及传统方剂。
主治小儿感冒,进风发热,肌肉酸痛,喉痛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5.小儿肚泻止痢颗粒
出自《金匮要略》及传统方剂,主治小儿腹泻,痢疾,里急后重等症状。
8.小儿气喘口服液
出自《伤寒论》及传统方剂,主治小儿气喘病,胸闷气急,喉咙干燥等症状。
总结:中医医院儿科常用方剂是中药在治疗小儿常见疾病方面的集中体现,选择合适的方剂,可以很好的解决小儿常见疾病的问题,促进小儿身体的健康。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说明: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13、五苓散《伤寒论》【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女科时常使用圆剂50尾之阳早格格创做1.人参五味子汤[根源]《幼幼集成》[组成]人参黑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炙苦草死姜大枣[服从]益气健脾.[主治]肺脾气真证.2.七味黑术集[根源]小女药证直诀》[组成]藿香木香葛根人参黑术茯苓苦草[服从]健脾止泻.[主治]脾真鼓泻.3.八正集[根源]《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木通萹蓄车前子瞿麦滑石炙苦草大黄山栀灯心[服从]浑热泻火,利火通淋.[主治]干热下注之淋证.4.三拗汤[根源]《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麻黄杏仁苦草[服从]宣肺解表.[主治]风热袭肺证.5.三子养亲汤[根源]《韩氏医通》[组成]苏子黑芥子莱菔子[服从]落气快膈,化痰消食.[主治]痰壅气滞证.6.大青龙汤[根源]《伤热论》[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苦草石膏死姜大枣[服从]解表浑里定喘止咳.[主治]中热内热之哮喘.7.三妙丸[根源]《医教正传》[组成]苍术黄柏牛膝[服从]浑热燥干.[主治]干热下注证.8.小修中汤[根源]《伤热论》[组成]桂枝黑芍炙苦草死姜大枣饴糖[服从]温中补真,战里慢慢.[主治]真热背痛.9.小青龙汤[根源]《伤热论》[组成]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半夏搞姜五味子苦草[服从]解表集热,温肺化饮.[主治]中热内饮证,热哮.10. 小柴胡汤[根源]《伤热论》[组成]柴胡黄芩人参苦草半夏死姜大枣[服从]妥协少阳.[主治]伤热少阳证.11. 六君子汤[根源]《医教正传》[组成]人参黑术茯苓陈皮半夏苦草[服从]益气健脾,燥干化痰.[主治]脾真夹干证.12. 六味天黄丸[根源]《小女药证直诀》[组成]死天黄山萸肉搞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服从]滋阳补肾.[主治]肾阳真证.13. 五虎汤[根源]《医宗金鉴》[组成]麻黄杏仁石膏苦草细茶死姜[服从]泻肺落气,定喘涤痰.[主治]痰热关肺证.14. 五皮饮[根源]《三果极-病证圆论》[组成]桑黑皮死姜皮陈皮大背皮茯苓皮[服从]利火消肿,理气健脾.[主治]火肿皮火.15. 五苓集[根源]《伤热论》[组成]猪苓泽泻黑术茯苓桂枝[服从]利火渗干,温阳化气.[主治]火干内停、痰饮、蓄火证.16. 没有换金浩气集[根源]《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苍术薄朴陈皮藿香苦草[服从]调战脾胃,运脾启胃.[主治]脾得健运证.17. 玉女煎[根源]《景岳齐书籍》[组成]石膏死天麦冬牛膝知母[服从]浑胃热,滋肾阳.[主治]胃热阳真证.18. 玉屏风集[根源]《医圆类散》[组成]防风黄芪黑术[服从]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真自汗证.19. 四顺汤[根源]《伤热论》[组成]附子搞姜苦草[服从]回阳救顺.[主治]少阳病.20. 四神丸[根源]《内科纲要》[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服从]温肾温脾,固肠止泻.[主治]脾肾阳真泻.21. 苦桔汤[根源]《小女药证直诀》[组成]桔梗苦草[服从]宣肺利吐.[主治]吐炎.22. 死脉集[根源]《医教起源》[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服从]益气死津,敛阳止汗.[主治]气阳二真证.23. 华盖集[根源]《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麻黄桑黑皮紫苏子杏仁赤茯苓苦草陈皮[服从]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风热咳嗽.24. 导赤集[根源]《小女药证直诀》[组成]木通死天黄死苦草梢灯心竹叶[服从]浑心利火养阳.[主治]心经火热证.25. 防己黄芪汤[根源]《金匮要略》[组成]防己黄芪苦草黑术死姜大枣[服从]益气祛风,健脾利火.[主治]风火或者风干证.26. 血府逐瘀汤[根源]《医林改错》[组成]当归死天黄牛膝黑花桃仁柴胡枳壳赤芍药川芎桔梗苦草[服从]活血祛瘀,止气止痛.[主治]血瘀证.27. 百合固金汤[根源] 《医圆集解》[组成] 死天黄死天黄麦门冬百合黑芍当归贝母苦草玄参桔梗[服从] 滋肾保肺,止咳化痰.[主治] 肺肾阳真,真火上炎证.28. 同功集[根源] 《小女药证直诀》[组成] 人参黑术茯苓苦草陈皮[服从] 益气健脾,止气化滞.[主治] 脾胃气真兼气滞证.29. 杏苏集[根源] 《温病条辨》[组成] 杏仁苏叶橘皮半夏桔梗枳壳前胡茯苓苦草大枣死姜[服从] 沉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 中感凉燥证.30. 黄芪桂枝五物汤[根源] 《金匮要略》[组成] 黄芪桂枝芍药死姜大枣[服从] 调战营卫.[主治] 真证感冒.31. 沙参麦冬汤[根源] 《温病条辨》[组成] 沙参麦门冬玉竹苦草桑叶黑扁豆天花粉[服从] 浑养肺胃,死津润燥.[主治] 肺胃阳真证.32. 补阳还五汤[根源] 《医林改错》[组成] 死黄芪当归尾赤芍药川芎天龙桃仁黑花[服从] 补气活血通络.[主治] 中风,脑瘫回复期.33. 良附丸[根源] 《良圆集腋》[组成] 下良姜香附[服从] 止气疏肝,祛热止痛.[主治] 气滞热凝证.34. 泻黑集[根源] 《小女药证直诀》[组成] 桑黑皮天骨皮苦草粳米[服从] 浑泻肺热,仄喘止咳.[主治] 肺热喘咳证.35. 参苓黑术集[根源] 《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 人参黑术茯苓苦草薏苡仁桔梗山药黑扁豆莲子肉砂仁大枣[服从] 益气健脾,渗干止泻.[主治] 脾真夹干证.36. 金匮肾气丸[根源] 《金匮要略》[组成] 搞天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服从] 补肾帮阳.[主治] 肾阳缺累证.37. 青蒿鳖甲汤[根源] 《温病条辨》[组成] 青蒿鳖甲死天黄知母丹皮[服从] 养阳透热.[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阳分证.38. 定喘汤[根源] 《摄死寡妙圆》[组成] 麻黄黑果黄芩半夏款冬桑黑皮苦草杏仁苏子[服从] 宣肺落气,浑热化痰.[主治] 哮喘中热内热证.39. 茵陈蒿汤[根源] 《伤热论》[组成] 茵陈栀子大黄[服从] 浑热利干退黄.[主治] 干热黄疸.40. 保战丸[根源] 《丹溪心法》[组成] 山楂六直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服从] 消食战胃.[主治] 食积.41. 养阳浑肺汤[根源] 《沉楼玉钥》[组成] 死天黄麦门冬玄参丹皮黑芍药贝母苦草薄荷[服从] 养阳浑肺,解毒利吐.[主治] 肺气阳真证.42. 射搞麻黄汤[根源] 《金匮要略》[组成] 射搞麻黄细辛半夏紫菀款冬花五味子死姜大枣[服从]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主治] 咳而上气,喉中有火鸡声者.43. 麻杏石苦汤[根源] 《伤热论》[组成] 麻黄杏仁石膏苦草[服从] 辛凉宣肺,浑热仄喘.[主治] 表邪已解,肺热咳喘证.44. 浑热泻脾集[根源] 《医宗金鉴》[组成] 山栀石膏黄连黄芩死天黄赤苓灯心[服从] 浑心泻脾.[主治] 心脾积热证.45. 菟丝子集[根源] 《医宗必读》[组成] 菟丝子鸡内金肉苁蓉牡蛎附子五味子[服从] 温补肾阳,固涩小便.[主治] 肾气缺累证.46. 参附龙牡救顺汤[根源] 《验圆》[组成] 人参附子龙骨牡蛎黑芍炙苦草[服从] 温补心阳,救顺固脱.[主治] 心阳真衰证.47. 温胆汤[根源] 《千金要圆》[组成] 半夏陈皮苦草竹茹枳真死姜[服从] 理气化痰,浑胆战胃.[主治] 胆胃战睦,痰热内扰证.48. 犀角天黄汤[根源] 《千金要圆》[组成] 犀角死天丹皮芍药[服从] 浑热解毒,凉血集瘀.[主治] 热进血分证,热伤血络证.49. 新加香薷饮[根源] 《温病条辨》[组成] 香薷银花陈扁豆花薄朴连翘[服从] 祛热解表,浑热化干.[主治] 热邪感冒.50. 缩泉丸[根源] 《校注妇人良圆》[组成] 山药黑药益智仁[服从] 温肾祛热,缩尿止遗.[主治] 膀胱真热证.。
儿科常见疾病用药处方小儿消化不良典型症状: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
常有没胃口、肚子胀等不适。
代表药物:小儿化积口服液、和胃疗疳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一:健儿消食口服液+午时茶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二:小儿七星茶+健胃消食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小儿便秘典型症状: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
代表药物:小儿七星茶、金银花露联合用药方案一:小儿七星茶+开塞露+蜂蜜联合用药方案二:四磨汤+乳酸菌素片+开露塞小儿厌食典型症状:呕吐、食欲不振代表药物:赖氨酸B12颗粒、复方锌铁钙颗粒联合用药方案一: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健胃消食片+儿童鱼油联合用药方案二:赖氨酸B12颗粒+钙铁锌口服液+成长快乐小儿多汗典型症状: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代表药物:虚汗停、儿童蛋白质粉联合用药方案一:钙铁锌颗粒+黄芪口服液+虚汗停联合用药方案二:牡蛎碳酸钙颗粒+玉屏风+蛋白质粉维生素D缺乏症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
患儿爱哭闹、易激惹、睡眠不宁、多汗与室温和季节无关及枕秃。
维生素AD滴剂、小儿四维葡钙颗粒、三合钙咀嚼片联合用药方案一:维生素AD滴剂+钙+牛初乳片联合用药方案二:小儿四维钙+维生素AD滴剂+蛋白质粉+DHA软胶囊一、睡梦中出现呼吸快慢不均、屏气等现象新生儿胸腔小,气体交换量少,主要靠呼吸次数的增加维持气体交换。
正常的呼吸频率是40—50次/分,由于小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节律有时会不规则,特别是在睡梦中,会出现呼吸快慢不均、屏气等现象。
二、打嗝、溢乳新生儿胃呈横位,靠近食道的贲门括约肌不发达,而靠近十二指肠的幽门括约肌发达。
尤其是吸吮急、奶水较冲或喂奶后未排气方法:竖抱小儿,轻拍背部约5—10分钟,待打嗝后再放下,右侧卧。
的情况下易打嗝、溢乳。
另外小儿剧烈哭闹时也会出现打嗝、溢乳现象。
三、鼻塞、打喷嚏因为婴儿鼻粘膜发达,毛细血管扩张且鼻道狭窄。
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方歌: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原著无用量)。
功效:酸甘化阴,健脾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3克漂白术4.5克白云苓3克北五味1.5克杭麦冬3克炙甘草2.4克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白芥子(主痰)莱菔子(主食痞兼痰)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方歌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熟地黄知母(盐炒)黄柏(盐炒)龟甲(制)猪脊髓功效:滋阴降火主治: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干地黄各六钱,麦冬、连心各六钱,麻仁、五味子各二钱,生龟版、生牡蛎、炙甘草、生鳖甲各四钱,阿胶三钱,生鸡子黄二枚。
功效: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动风证。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2克(去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 石膏20克{碎)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婴儿感冒发烧中药方概述婴儿感冒发烧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给父母带来了困扰。
中药有一些有效的方剂可以帮助缓解婴儿感冒发烧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希望能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方剂一:柴胡疏肝散组成- 柴胡5克- 黄芩3克- 青皮3克- 泽兰3克- 寄生10克- 白芍3克- 枳壳3克- 生姜3片用法与注意事项1. 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500毫升清水煮沸。
2. 微火煮约20分钟,取出药渣,加入适量糖搅拌均匀。
3. 让婴儿温服即可,每天服用1-2次。
注意事项:-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并遵循医嘱。
方剂二:麻黄汤组成- 麻黄10克- 桂枝3克- 白芍3克- 干姜3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用法与注意事项1. 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500毫升清水煮沸。
2. 微火煮约30分钟,取出药渣,加入适量糖搅拌均匀。
3. 让婴儿温服即可,每天服用1-2次。
注意事项:- 麻黄汤性温散,治疗感冒时要特别小心剂量,不可滥用。
-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剂,以确保剂量和使用方法正确。
方剂三:板蓝根颗粒组成- 板蓝根颗粒10克用法与注意事项1. 将板蓝根颗粒倒入一小勺中。
2. 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其变成糊状。
3. 让婴儿温服即可,每天服用2-3次。
注意事项:- 板蓝根颗粒可直接溶于水中,方便婴儿服用。
- 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并遵循医嘱。
方剂四:黄连上清丸组成- 黄连6克- 黄芩4克- 黄柏4克- 牡丹皮4克用法与注意事项1.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末。
2. 每次取适量药末,加入适量糖中搅拌均匀。
3. 让婴儿温服即可,每天服用2-3次。
注意事项:-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并遵循医嘱。
结论以上所述的中药方剂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每种方剂的用法和剂量都有所区别,请遵循医嘱并注意婴儿的个体差异。
如果婴儿的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中医⼉科⽅剂中医⼉科学⼀、胎怯1、肾精薄弱证: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减。
2、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硬肿证1、阳⽓虚衰证:益⽓温阳,通经活⾎。
参附汤加味。
2、寒凝⾎涩证:温经散寒,活⾎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三、黄疸1、湿热郁蒸证: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减。
3、⽓滞⾎瘀证:化瘀消积。
⾎府逐瘀汤加减。
四、感冒1、风寒感冒:⾟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新加⾹薷饮加减。
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证候、治法、⽤药1、夹痰:⾟温解表,宣肺化痰;⾟凉解表,清肺化痰。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三拗汤、⼆陈汤,风热夹痰证加⽤桑菊饮加减。
2、夹滞:解表兼以消⾷导滞。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保和丸加减。
若⼤便秘结,⼩便短黄,壮热⼝渴,加⼤黄、枳实通腑泄热,表⾥双解。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镇惊丸加减。
另服⼩⼉回春丹或⼩⼉⾦丹⽚。
五、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咳。
⾦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咳。
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咳。
清⾦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温宣肺,化痰⽌咳。
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杏⽯⽢汤加减。
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枣泻肺汤加减。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虚:补肺健脾,益⽓化痰。
⼈参五味⼦汤加减。
七、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咳平喘。
⿇杏⽯⽢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青龙汤合三⼦养亲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定喘⽌咳。
⼤青龙汤加减。
缓解期:1、肺脾⽓虚:健脾益⽓,补肺固表。
儿科常用【2 】方子50首1.人参五味子汤[来源]《幼幼集成》[构成]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肺性格虚证.2.七味白术散[来源]小儿药证直诀》[构成]藿喷鼻木喷鼻葛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用]健脾止泻.[主治]脾虚泄泻.3.八正散[来源]《宁靖惠平易近和剂局方》[构成]木通萹蓄车前子瞿麦滑石炙甘草大黄山栀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下注之淋证.4.三拗汤[来源]《宁靖惠平易近和剂局方》[构成]麻黄杏仁甘草[功用]宣肺解表.[主治]风寒袭肺证.5.三子养亲汤[来源]《韩氏医通》[构成]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功用]降气快膈,化痰消食.[主治]痰壅气滞证.6.大青龙汤[来源]《伤寒论》[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石膏生姜大枣[功用]解表清里定喘止咳.[主治]外寒内热之哮喘.7.三妙丸[来源]《医学正传》[构成]苍术黄柏牛膝[功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证.8.小建中汤[来源]《伤寒论》[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寒腹痛.9.小青龙汤[来源]《伤寒论》[构成]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半夏干姜五味子甘草[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寒哮.10. 小柴胡汤[来源]《伤寒论》[构成]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功用]息争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11. 六正人汤[来源]《医学正传》[构成]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虚夹湿证.12. 六味地黄丸[来源]《小儿药证直诀》[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功用]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13. 五虎汤[来源]《医宗金鉴》[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细茶生姜[功用]泻肺降气,定喘涤痰.[主治]痰热闭肺证.14. 五皮饮[来源]《三因极-病证方论》[构成]桑白皮生姜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主治]水肿皮水.15. 五苓散[来源]《伤寒论》[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水湿内停.痰饮.蓄水证.16. 不换金正气散[来源]《宁靖惠平易近和剂局方》[构成]苍术厚朴陈皮藿喷鼻甘草[功用]折衷脾胃,运脾开胃.[主治]脾掉健运证.17. 玉女煎[来源]《景岳全书》[构成]石膏熟地麦冬牛膝知母[功用]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18. 玉屏风散[来源]《医方类聚》[构成]防风黄芪白术[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证.19. 四逆汤[来源]《伤寒论》[构成]附子干姜甘草[功用]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20. 四神丸[来源]《内科摘要》[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主治]脾肾阳虚泻.21. 甘桔汤[来源]《小儿药证直诀》[构成]桔梗甘草[功用]宣肺利咽.[主治]咽炎.22. 生脉散[来源]《医学来源》[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气阴两虚证.23. 华盖散[来源]《宁靖惠平易近和剂局方》[构成]麻黄桑白皮紫苏子杏仁赤茯苓甘草陈皮[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24. 导赤散[来源]《小儿药证直诀》[构成]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灯心竹叶[功用]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25. 防己黄芪汤[来源]《金匮要略》[构成]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证.26. 血府逐瘀汤[来源]《医林改错》[构成]当归生地黄牛膝红花桃仁柴胡枳壳赤芍药川芎桔梗甘草[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血瘀证.27. 百合固金汤[来源] 《医方集解》[构成] 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百合白芍当归贝母甘草玄参桔梗[功用] 滋肾保肺,止咳化痰.[主治]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28. 异功散[来源] 《小儿药证直诀》[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功用] 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主治]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29. 杏苏散[来源] 《温病条辨》[构成] 杏仁苏叶橘皮半夏桔梗枳壳前胡茯苓甘草大枣生姜[功用]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 外感凉燥证.30.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 《金匮要略》[构成] 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功用] 折衷营卫.[主治] 虚证伤风.31. 沙参麦冬汤[来源] 《温病条辨》[构成] 沙参麦门冬玉竹甘草桑叶白扁豆天花粉[功用]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主治] 肺胃阴虚证.32. 补阳还五汤[来源] 《医林改错》[构成] 生黄芪当归尾赤芍药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主治] 中风,脑瘫恢复期.33. 良附丸[来源] 《良方集腋》[构成] 高良姜喷鼻附[功用] 行气疏肝,祛寒止痛.[主治] 气滞寒凝证.34. 泻白散[来源] 《小儿药证直诀》[构成]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功用]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主治] 肺热喘咳证.35. 参苓白术散[来源] 《宁靖惠平易近和剂局方》[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薏苡仁桔梗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大枣[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 脾虚夹湿证.36. 金匮肾气丸[来源] 《金匮要略》[构成] 干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功用] 补肾助阳.[主治] 肾阳不足证.37. 青蒿鳖甲汤[来源] 《温病条辨》[构成] 青蒿鳖甲生地黄知母丹皮[功用] 养阴透热.[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38. 定喘汤[来源] 《摄生众妙方》[构成] 麻黄白果黄芩半夏款冬桑白皮甘草杏仁苏子[功用]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主治] 哮喘外寒内热证.39. 茵陈蒿汤[来源] 《伤寒论》[构成] 茵陈栀子大黄[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 湿热黄疸.40. 保和丸[来源] 《丹溪心法》[构成] 山楂六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功用] 消食和胃.[主治] 食积.41. 养阴清肺汤[来源] 《重楼玉钥》[构成] 生地黄麦门冬玄参丹皮白芍药贝母甘草薄荷[功用]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主治] 肺气阴虚证.42. 射干麻黄汤[来源] 《金匮要略》[构成] 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紫菀款冬花五味子生姜大枣[功用]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主治] 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43. 麻杏石甘汤[来源] 《伤寒论》[构成]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功用]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44. 清热泻脾散[来源] 《医宗金鉴》[构成] 山栀石膏黄连黄芩生地黄赤苓灯心[功用] 清心泻脾.[主治] 心脾积热证.45. 菟丝子散[来源] 《医宗必读》[构成] 菟丝子鸡内金肉苁蓉牡蛎附子五味子[功用] 温补肾阳,固涩小便.[主治] 肾气不足证.46. 参附龙牡救逆汤[来源] 《验方》[构成] 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炙甘草[功用]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主治] 心阳虚衰证.47. 温胆汤[来源] 《令媛要方》[构成] 半夏陈皮甘草竹茹枳实生姜[功用]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48. 犀角地黄汤[来源] 《令媛要方》[构成] 犀角生地丹皮芍药[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 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49. 新加喷鼻薷饮[来源] 《温病条辨》[构成] 喷鼻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功用]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主治] 暑邪伤风.50. 缩泉丸[来源] 《校注妇人良方》[构成] 山药乌药益智仁[功用] 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 膀胱虚寒证.第11页,-共11页。
;‘’;宝宝常见病药方子汇总(网上收集的,给妈妈们备用)
宝宝常见病药方子汇总
日常保健:
*珠珀猴枣散<保和堂>:主治感冒、消化不良、受惊
*王氏保赤丸:主治轻微感冒、消化不良、舌苔厚
*小儿七星茶:清热、助消化、通便、定惊
感冒初起:
*喝葱白汤(葱白3-4段+2-3片生姜),可加点小儿专用蜂蜜。
*用姜末炒干,睡前包在脚心,可通鼻塞
*喝“健儿清解液”(如有腹泻就停喝)
*泰瑞宁牛磺酸颗粒
风热感冒或流行性感冒:
*小儿金丹片(中药)
*王氏保赤丸
*樋屋奇应丸<日本>
*小儿感冒解毒灵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同仁堂>
*小儿速效感冒冲剂
*板蓝根
*库克
风寒感冒:
*保婴丹<香港余仁生>
*小儿感冒茶
*小柴胡
*清宣止咳颗粒
轻微感冒(打喷嚏流清涕):
*小儿宝泰康
*小儿金丹片
重症或病毒性感冒:
*鸿泰牌小儿感冒颗粒(中成药)
*双黄连口服液
*艾畅滴剂<强生>
感冒带咳嗽:
*七厘散
咳嗽:
*双黄连+川贝煮梨(喝水吃梨)――适用于肺热咳嗽
*罗汉果泡开水(喝汁)
*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同仁堂>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小儿咳喘宁糖浆(纯中药)――适用于肺热咳嗽
*小儿羚贝止咳糖浆――适用于肺热咳嗽
*克咳止咳糖浆――适用于肺热咳嗽
*通宣理肺…. ――适用于肺寒咳嗽
*清宣止咳颗粒――适用于肺寒咳嗽
*肺力露――针对干咳不止
*沐舒坦――针对袪痰
发烧:
*小儿热速清(糖浆,中药)――发热初期
*小儿退热宁(糖浆,中药)――发热初期
*清开灵
*臣功再欣
*美林
*泰诺林滴剂
*鱼腥草(输液)――高烧(39.c以上)
腹泻:
*妈咪爱(适合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或母乳性腹泻,生物制剂,调节肠胃,帮助消化吸
收,还可用于治便秘)
*婴儿素(又名“小儿健脾散”,能调节肠胃,消食,止泻)
*醒脾养儿颗粒<贵州>
*丽珠肠乐
*马齿苋煮水喝(偏方)
消化不良:
*一捻金胶囊
*四磨汤口服液
*金双歧
*合生元
*肠痛水<英国吴德物次>或肥仔水
*儿康宁糖浆
*乳酸菌素片
*健胃消食片
*脾可欣
湿疹:
*郁美净
*铍宝
*艾洛松
*俄罗纳英膏
热痱:
*施比灵洗液
*炉甘石擦剂
*强生热痱粉
*金银花煮水洗澡
尿布疹:
*鱼石脂软膏
*紫草油
便秘:
*开塞露
鼻炎:
*鼻渊舒
咽喉发炎:
*小儿咽扁冲剂或咽扁颗粒
支气管炎:
*博士小儿止咳露+消炎药
*富露施
中耳炎:
*阿莫仙
*希刻劳
*注射用西力欣
消炎药:
*双黄连
*力欣奇
*再林
*阿莫西林
*新博林
(轻微炎症不用抗生素,如必须用,最好先选择头孢类红霉素类或大环内脂类)
夜惊:
*珍珠末
蚊虫叮咬:
*白塔油
*完美芦荟胶
轻微外伤:
*完美芦荟胶
*好得快**
烫伤:
*京万红
*宝肤灵<宝树堂>(注:2岁以上用)
厌食:
*同笑
*黄芪精
轻微感冒打喷嚏、流清鼻涕珠珀猴枣散(保和堂)牛磺酸感冒颗粒小儿金丹(中药)、板兰根小儿宝泰康馥感琳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宝婴丹治风寒引起的感冒小儿感冒颗粒(同仁堂)臣功再欣好娃娃羚羊感冒口服液护彤。
感冒好后流鼻涕:香菊颗粒博宁冲剂如果老流鼻涕,总是不好,吃药并没有太大作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穿得太多或者睡觉盖得太厚。
平时不能让他出汗,穿得越多流得越多刚感冒,用姜末炒干,包在孩子脚心,晚上睡
觉,孩子鼻子通窍,好得快。
感冒初起:健儿清解液、泰瑞宁牛黄酸颗粒小宝宝鼻塞用KARVOL清鼻塞药水最好拉。
不是滴鼻剂,是滴在枕头或手帕上让宝宝闻着通气的。
非常好用
感冒带喷嚏:小儿新感冒颗粒小儿宝泰康馥感林口服液感冒伴咳嗽: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库克双黄连+川贝煮梨喝水吃梨沐舒坦安
奇七厘散小儿止咳糖浆清宣止咳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枇杷糖浆(苏州),沐舒坦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小儿羚贝止咳糖浆小儿喧肺止咳颗粒
重度咳嗽:小儿平喘止咳露(医院自配的)中药+猴枣散轻度咳嗽:罗汉果泡开水喝汁
咳克止咳糖浆甘草合剂
感冒发烧羚羊角粉(退烧)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退热贴(贝亲)贝贝降温贴(物理降温)宝宝发烧先要保护大脑小儿泰诺林(38.5度以上)、小儿新,功臣在欣(38。
5度以下)美林。
注射鱼腥草(39-40度)安瑞克先锋五号、双黄连鱼腥草、病毒唑双黄连口服液1岁以下的宝宝1/3支,一天3次,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1/2支,一天3次,3岁以上就可以1支,一天3支。
最主要还是多喝水!!发烧38度以下,如果小孩精神好,建议不吃退烧药,其它药也可以不吃,只需多喝水,补充点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注意保暖和休息,耐心等两天,自已会好的。
物理退烧,用解热贴敷额头,温水擦身一贴凉
发热、扁桃体炎:小儿咽扁冲剂
病毒感染:新博林抗病毒口服液(湖北午时制药)利巴韦林强生出的艾畅滴剂重度感冒:“鸿泰牌小儿感冒颗粒”(可能中药店要好买些),宝宝感冒较重,睡不好时,用了此药效果显著,妈妈们对此药一致好评。
上医院,一般给配希刻劳、新博林,如
炎症较重,用西力欣静注。
小儿鼻炎:鼻渊舒鼻子堵用滴宁沐舒坦、开瑞坦小儿鼻塞应慎用滴鼻药消炎:希克劳罗力得新博林美力泰小儿应用抗生素应合理,最好不要用太高档的抗生素。
*双黄连*力欣奇*再林*阿莫西林*新博林(轻微炎症不用抗生素,如必须用,
最好先选择头孢类红霉素类或大环内脂类)
中耳炎:口服阿莫仙和西刻劳(苏州礼来药厂),注射用西力欣腹泻:蒸胡萝卜或苹果(带皮)马齿苋煮水喝(偏方)思密达合生元小儿泄泻停胡庆余堂,将克力沙药丸的粉末敷在肚脐眼上轻度腹泻用丁桂儿脐贴配合饮食条理腹泻轻时先用保济丸再喂妈咪爱丽珠肠乐安奇醒脾养儿(可安神)母乳性腹泻(妈咪爱)效果不错.
但要注意奶温,水温不能超过40度,会把有益菌杀死
消化不良观察到便便变稀:妈咪嗳(预防作用还是挺有效)珠珀猴枣散(保和堂)化积口服液四磨汤、一捻金胶囊、小儿化食丸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脾可欣、儿康宁、乳酸菌素片小儿化食丸醒脾养儿颗粒小儿七星茶金双歧丽珠肠乐炒过山楂干熬汁当开水喝鸡内金武汉健民制药的婴儿健脾散(原名婴儿素)用过抗生素后会拉肚子,用合生元补充肠道益生菌,没有负作用.拉肚子用王氏保赤丸有奇效培菲康增加有益菌肠痛水<英国吴德物
次>或肥仔水儿康宁糖浆
便秘:开塞露
热痱:施比灵洗液炉甘石擦剂*强生热痱粉*金银花煮水洗澡
指甲抓伤,擦伤,碰伤,蚊虫叮咬:完美芦荟胶万花油好得快日常保健: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吃一次小儿七珍丹(清火、通便、镇惊)每月头一周:江中健胃消食片(助消化)每周一吃一次小儿至宝丸(同仁堂)保婴丹,宝宝风寒感冒效果
很明显王氏保赤丸(感冒、震惊、积食)猴枣散:可治感冒,消化不良,受惊,平时保健使用镇惊--- 珍珠粉,一小瓶0.3克,1岁以内每次1/2每个星期都吃半丸天津本地生产的“小儿至宝丸”,如果感冒就略微加大剂量平时多喝开水,特别是早上起床要喝盐开水,不仅能预防感冒,盐开水能清肠胃防肠胃病,这是我母亲从小让我练成的好习惯,受益非浅,特别提醒,盐开水不能太咸,宝宝肾脏受不了,盐开水只能白天喝,晚上不能喝,不然会泡肾,朝盐晚蜜,盐水一天一次够了*珠珀猴枣散<保和堂>:主治感冒、消化不良、受惊*王氏保赤丸:主治轻微感冒、消化不良、舌苔厚*小儿七星茶:清热、助消化、通便、定惊烫伤:京万红*宝肤灵<宝树堂>(注:2岁以上用)
消炎,治脓肿,尿布疹:鱼石脂软膏
厌食:同笑黄芪精
湿疹:可润尤卓尔紫草油尢卓儿炉烤洗剂舒肤特洗剂艾洛松郁美净铍宝
艾洛松俄罗纳英膏
去火:七珍丹
舌苔厚:王氏保赤丸婴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