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和视力检测共章
- 格式:doc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96
视力检测培训课件视力检测培训课件:提升眼睛健康的关键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窗户,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眼睛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的用眼习惯、缺乏户外活动等因素,使得视力问题逐渐普及化。
为了保护眼睛健康,视力检测培训课件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视力检测培训课件的作用、内容和应用前景。
一、视力检测培训课件的作用视力检测培训课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它通过一系列的视力检测项目,如视力表、色觉测试、眼动追踪等,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视力水平和潜在问题。
同时,课件还提供了一些眼保健操、用眼习惯改善等培训内容,帮助人们改善视力问题,预防眼疾。
二、视力检测培训课件的内容1. 视力检测项目视力检测项目是视力检测培训课件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了常见的视力测试项目,如视力表、眼底检查等。
通过这些项目,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视力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视力问题。
2. 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视力检测培训课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通过一系列简单的眼部运动,如眼球转动、眼睑按摩等,帮助人们放松眼部肌肉,缓解眼疲劳,提升视力。
这些眼保健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对保护眼睛健康非常有益。
3. 用眼习惯改善视力检测培训课件还包含了一些关于用眼习惯改善的内容。
它通过提供正确的用眼姿势、合理的用眼时间等建议,帮助人们改善不良的用眼习惯,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这些建议包括:定时眨眼、远离电子设备等。
三、视力检测培训课件的应用前景视力检测培训课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学校教育。
学校可以将视力检测培训课件纳入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并提供相应的保护眼睛的建议。
其次,它可以应用于企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可以将视力检测培训课件作为员工健康管理的一部分,提供给员工进行视力检测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视力检测培训课件还可以应用于医疗机构和家庭,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解决视力问题。
视力和视力检测掌握视角的概念、视力表制作原理及远、近视力表正确使用方法,能够准确测得裸眼及矫正视力。
知识要求一、视角和视力1.视角和视力的概念(1)视角外界物体两个点在眼结点形成的夹角称为视角。
视网膜黄斑部有感觉影像的锥体细胞,每个锥体细胞的直径约为0.004 mm。
眼要分辨外界物体距离最小的两个点,必须刺激两个不同的锥体细胞兴奋,且两个兴奋的锥体细胞必须间隔一个没受刺激的锥体细胞。
1852年kollir测得锥体细胞直径为0.004 5 mm,以眼的后焦距为22.78 mm计算,在结点处所夹角定为1分视角,故人类最小视角的单位是1分视角(见图2-1).(2)视力视力是评价人眼视觉功能的重要检查指标,即视网膜中心凹处形觉的视锐度,是指人眼分辨外界两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网膜视觉细胞能分辨的最近距离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即最小视角。
视力检查就是检测该眼视网膜可分辨出的最小视角,视力常用视角的倒数来表达,即视力=1/视角2.视角与视标设计通常使用视角单位来设计视标,视标设计的基本单位是1分视角。
视标每边线条宽度与线条间距都是根据视角设计的。
1分视角的视标为基本视标。
如视力表上1.0行的E形视标是根据5 m距离(在欧洲一些国家定在6 m)与眼成1分视角设计的,每条边线与线条间距的宽度是1分视角,故整个E字是5分视角(见图2—2)。
H=tan(5/60)×5000=7.27 mm式中 H——基本视标的高度;。
5 m(5000 mm)——检测距离。
3.视标的类型(1)字母视标以字母为视标的视力表所测视力,不仅取决于字母基划宽度的视角,而且与被检者认读字母的能力及字母自身的结构有关。
所测得视力并非测量分开两点的最小可分视力,而是最小可认视力。
Snellen于1862年提出用字母作为视标,如常用字母E。
字母每条线宽度及间隔均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为5分视角。
(2)landolt环此类型视标是一个带缺口的C环,C环缺口的宽度为1分视角,环的直径为缺口宽度的5倍。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视力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青少年视力状况,及时发现视力问题,提高视力健康水平,我们于2023年10月对某小学全体学生进行了视力筛查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该校学生视力状况,为制定视力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 掌握视力筛查方法,提高筛查准确性。
3. 增强学生视力保护意识,促进视力健康。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某小学全体学生,共计1000人。
2. 实验仪器:视力表、电脑验光仪、裂隙灯等。
3. 实验步骤:(1)分组:将1000名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100人。
(2)视力检查:采用标准视力表,在明亮环境下,学生裸眼或佩戴眼镜进行视力检查。
(3)屈光检查:使用电脑验光仪,对学生进行屈光检查,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
(4)眼轴长度测量:使用裂隙灯,对学生眼轴长度进行测量。
(5)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视力状况、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1. 视力状况:本次实验共筛查1000名学生,其中视力正常(裸眼视力≥5.0)的有800人,占80%;视力不良(裸眼视力<5.0)的有200人,占20%。
2. 屈光度:近视学生占筛查人数的15%,远视学生占筛查人数的5%,散光学生占筛查人数的10%。
3. 眼轴长度:近视学生的眼轴长度普遍较长,远视学生的眼轴长度普遍较短。
五、实验结论1. 该校学生视力状况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视力不良学生。
2. 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在学生中较为普遍。
3. 眼轴长度与视力状况密切相关,近视学生的眼轴长度普遍较长。
六、实验建议1. 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视力保护意识。
2. 定期开展视力筛查,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并进行干预。
3. 针对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4. 改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用眼负担。
5. 加强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共同关注学生视力健康。
甲方(学校):学校名称
乙方(医院):医院名称
本协定是甲乙双方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为促进学校学生视力健康,共同实施视力检查而制定的。
第1条协定的目的
双方的目的是保护学生的视力健康,为了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视力异常,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第2条协议内容
2.1乙方应根据甲方的要求,在校内设立视力检查室,派遣专业医师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2.2视力检查项目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色觉检查等。
检查结果通知学生和家长,并根据需要提供治疗建议。
2.3甲方应允许乙方设立视力检查室,并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维持检查过程中的秩序。
第3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1乙方将提供视力检测专业知识和技术,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
3.2甲方应给予乙方医生适当待遇,在检查过程中提供协助,并向学生及家长宣传视力保护的重要性。
第4条协定的期限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并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内有效。
有效期到期后,双方均无异议时,自动更新,以后同样适用。
第5条协定之变更与解除
本协定之变更或解除须经双方书面同意。
第6条争议解决
本协定的解释、执行和争议解决均受适用法律所在国家的法律管辖。
发生争议时,双方首先尝试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仲裁机构的名义或管辖法院提起诉讼。
第7条其他
7.1本协议以双方的正式签名和盖章为有效。
7.2本协定制定正本若干份,甲乙双方保留各自持有的正本若干份。
甲方(学校)代表(签名):代表签名
日期:签署日期
乙方(医院)代表(签名):代表签名
日期:签署日期。
一、制度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以及学习压力的增加,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保障学生视力健康,我校特制定以下视力状况检测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提高学生视力健康水平,降低近视发生率;2. 及时发现学生视力异常情况,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早矫治;3. 增强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
三、制度内容1. 视力监测对象:全校学生,包括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2. 视力监测时间:(1)春季学期:4月1日至6月30日;(2)秋季学期:9月15日至12月31日。
3. 视力监测项目:(1)左眼裸眼视力;(2)右眼裸眼视力;(3)左眼屈光度;(4)右眼屈光度。
4. 视力监测方法:(1)学校聘请专业眼科医生或机构进行视力检测;(2)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测;(3)检测过程中,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无误。
5. 视力监测结果处理:(1)对视力异常的学生,学校将及时通知家长,并告知家长带孩子到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2)学校将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视力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3)学校将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生视力监测情况,共同关注学生视力健康。
6. 视力监测经费及设备保障:(1)学校设立视力监测专项经费,用于聘请眼科医生、购买视力检测设备等;(2)学校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视力检测设备,确保视力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7. 视力监测工作责任:(1)学校校长为视力监测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协调全校视力监测工作;(2)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参加视力监测,及时反馈学生视力监测结果;(3)任课教师负责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用眼卫生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制度实施1. 学校成立视力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视力监测方案、组织实施视力监测工作;2. 学校定期对视力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视力监测制度;3. 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视力健康,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
学校学生视力检测方案一、检测对象与范围本视力检测方案主要针对我校全体学生,包括小学、初中及高中各年级的学生。
检测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为早期预防和控制近视等视力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二、检测时间与频率视力检测将在每学年开学初进行,确保每位学生在新学年伊始都能接受视力检查。
此外,对于视力状况不佳的学生,将建议其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以便及时跟踪视力变化。
三、检测地点与环境视力检测将在学校指定的医疗室或临时搭建的视力检测点进行。
检测环境应保证光线充足、安静无干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检测内容与标准检测内容主要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色觉检查。
裸眼视力检测将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矫正视力检测则针对已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学生。
色觉检查采用标准色觉检查图,以判断学生是否存在色觉异常。
检测标准参照国家相关视力健康标准,结合学生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制定适合我校学生的视力评价标准。
五、检测方法与设备视力检测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设备包括视力表、视力检测箱、色觉检查图等。
检测过程中,专业医护人员将按照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六、检测流程与步骤1. 学生按照班级顺序,依次进入检测点。
2. 医护人员指导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测,记录结果。
3. 对于已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学生,进行矫正视力检测。
4. 进行色觉检查,记录结果。
5. 医护人员汇总检测结果,形成学生视力档案。
七、结果记录与反馈检测结束后,医护人员将对每个学生的视力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学生视力档案。
同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对于视力异常的学生,将建议其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八、后续跟进与措施针对视力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将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方面,加强视力健康教育,通过课堂讲解、宣传海报等形式,普及视力保护知识,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视力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对于视力状况不佳的学生,学校将提供个性化的视力保护方案,如调整座位位置、减少用眼时间等,以帮助学生改善视力状况。
学校学生视力检测报告一、学生基本信息本次视力检测共涉及我校在校学生XXX人,包括男生XXX人,女生XXX人。
年龄段分布在XX岁至XX岁之间,涵盖各个年级。
二、裸眼视力检查我们使用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视力表,对学生的裸眼视力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视力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视力问题。
具体数据如下:1. 视力正常(≥1.0)的学生占比约为XX%。
2. 视力轻度下降(0.8-0.9)的学生占比约为XX%。
3. 视力中度下降(0.6-0.7)的学生占比约为XX%。
4. 视力重度下降(≤0.5)的学生占比约为XX%。
三、矫正视力情况对于视力不佳的学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矫正视力情况。
其中,部分学生已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视力矫正,而部分学生尚未采取任何矫正措施。
针对尚未矫正的学生,我们建议其尽快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配镜或治疗。
四、视力变化分析通过对比学生历年视力数据,我们发现学生的视力状况存在以下变化特点:1.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视力下降的比例逐渐增加。
2.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用眼习惯等因素对学生视力产生较大影响。
五、近视发生率统计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我校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XX%,相较于往年有所上升。
其中,高年级学生的近视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
六、视力不良原因导致学生视力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作业、使用电子产品等。
2. 户外运动时间不足,缺乏足够的阳光照射。
3. 用眼环境不佳,如光线过暗或过亮、阅读姿势不正确等。
4. 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
七、改善建议与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建议与措施:1. 加强学生用眼卫生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 增加户外运动时间,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光。
3. 改善用眼环境,提供适宜的读写光线和舒适的阅读姿势。
4.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对眼睛有益的食物摄入。
此外,学校还可定期组织视力检测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视力状况,为预防和控制近视等视力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眼健康宣传教育及视力检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12.03.09•【字号】青教办字[2012]33号•【施行日期】2012.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眼健康宣传教育及视力检测的通知(青教办字〔2012〕33号)各区、市教育(体)局,局属各学校,各有关民办学校: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青发〔2009〕2号),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实现我市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的工作目标,根据《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精神,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近视眼防健康宣传教育及视力检测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青发〔2009〕2号)明确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75%以上的中小学生达到良好等级,耐力、力量、柔韧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肥胖和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止,已经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
各区市教育(体)局、各学校要把预防青少年学生近视作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高度出发,结合本地实际,制订落实近视眼防控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确保我市“防近”工作目标的落实。
二、加大投入,改善中小学“防近”条件各单位要主动加强与卫生等部门协调合作,根据《方案》规定的中小学教室采光与照明、课桌椅配置、黑板及教室布局等教学条件要求,对现有学校的卫生设施设备逐一对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时间表,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配备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为“防近”工作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三、广泛开展“防近”系列活动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视力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和管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用眼习惯,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全社会各部门都来重视关心学生的视力健康,切实解决学生视力下降问题。
视力和视力检测掌握视角的概念、视力表制作原理及远、近视力表正确使用方法,能够准确测得裸眼及矫正视力。
知识要求一、视角和视力1.视角和视力的概念(1)视角外界物体两个点在眼结点形成的夹角称为视角。
视网膜黄斑部有感觉影像的锥体细胞,每个锥体细胞的直径约为0.004 mm。
眼要分辨外界物体距离最小的两个点,必须刺激两个不同的锥体细胞兴奋,且两个兴奋的锥体细胞必须间隔一个没受刺激的锥体细胞。
1852年kollir测得锥体细胞直径为0.004 5 mm,以眼的后焦距为22.78 mm计算,在结点处所夹角定为1分视角,故人类最小视角的单位是1分视角(见图2-1).(2)视力视力是评价人眼视觉功能的重要检查指标,即视网膜中心凹处形觉的视锐度,是指人眼分辨外界两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网膜视觉细胞能分辨的最近距离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即最小视角。
视力检查就是检测该眼视网膜可分辨出的最小视角,视力常用视角的倒数来表达,即视力=1/视角2.视角与视标设计通常使用视角单位来设计视标,视标设计的基本单位是1分视角。
视标每边线条宽度与线条间距都是根据视角设计的。
1分视角的视标为基本视标。
如视力表上1.0行的E形视标是根据5 m距离(在欧洲一些国家定在6 m)与眼成1分视角设计的,每条边线与线条间距的宽度是1分视角,故整个E字是5分视角(见图2—2)。
H=tan(5/60)×5000=7.27 mm式中 H——基本视标的高度;。
5 m(5000 mm)——检测距离。
3.视标的类型(1)字母视标以字母为视标的视力表所测视力,不仅取决于字母基划宽度的视角,而且与被检者认读字母的能力及字母自身的结构有关。
所测得视力并非测量分开两点的最小可分视力,而是最小可认视力。
Snellen于1862年提出用字母作为视标,如常用字母E。
字母每条线宽度及间隔均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为5分视角。
(2)landolt环此类型视标是一个带缺口的C环,C环缺口的宽度为1分视角,环的直径为缺口宽度的5倍。
当标准检查距离为5 m时,C环缺口的宽度为1.5 mm,环的直径为7.5 mm。
缺口对应视角的倒数,即为被检者的最小可分视力,视力正常者能辨认1分视角。
1909年国际眼科学会通过landolt环形视标为国际通用视标。
与字母视标相比较,landolt环辨认有一定难度,但受被测者主观因素影响小,检查结果更准确、客观。
在我国常用于新兵体检。
(3)数字和图画视标数字和图画视标也是按视角原理设计的,主要用于儿童和没有文化人群的视力检测。
4.视力的记录方法视力表的视力记录方法主要有分数和小数两种方法。
(1)分数表示法Snellen视力表记录法以分数形式表达。
视力表测试的标准距离作为分母,被检者实际测试距离作为分子。
表达公式:视力=实际测试距离/对应5分视角字母的标准距离如20/200,20/20。
在美国,距离以ft为单位,临床测试距离为20 ft。
20/200表示测试距离为20 ft,能够读出最小字母的距离在200 ft,在20 ft 处该字母视角大小为50分视角。
20/20表示在20 ft处,该字母视角为5分。
目前,在美国视力表设计逐渐转向用米制,“英尺”或“英寸”已被“米”或“厘米”所取代。
在欧洲多数国家以6 m为测试距离,记录方法为6/6、6/60。
(2)小数表示法分数记录折算为小数就转变为小数表示法。
如20/20(6/6)即1.0;20/200(6/60)即0.1;20/40(6/1 2)即0.5。
5.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最小视角是指视觉细胞能区分外界物体距离最近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标准视力最小视角为1分视角,利用简化眼的数据,环形视标缺口1分视角在视网膜形成像的大小约为0.005 mm,相当于一个锥细胞的直径,因为只有受到视觉刺激的两个兴奋锥细胞中间相隔一个非刺激、未兴奋的锥体细胞,人眼才能区别开两个物点。
人眼视觉分辨能力受到视网膜锥细胞直径的限制,所以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根据Emsley简略眼数据,当眼结点离视网膜中心凹的距离为16.67mm时,两个锥细胞中心对眼结点的夹角为49(弧度)。
最小视角依视觉分辨极限理论,即感受器分辨力理论极限值约为49。
相关链接光的波动理论光线绕角转弯或绕过障碍物传播的能力称为衍射。
光波动学说中的衍射现象表明,点光源通过任何一个光学系统,折射的像也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衍射斑,称为Airy光斑。
光线通过瞳孔缘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点即Airy光斑,当两物点所形成的Airy光斑之间距离小于Airy光斑的直径时,则不能分辨其为两个物点。
该斑的直径对眼结点所夹的角为ω,人眼分辨的最小距离相当于Airy光斑直径的一半,即人眼刚好分辨两物点的最小像点间距。
θ=ω/2=1.22λ/g=47″θ为人眼最小分辨角,λ为光的波长,为555 nm,g为瞳孔直径,约为3 mm。
在中心凹处两个视锥细胞隔着一个锥细胞的间距为0.003~0.004 mm,而衍射缘的最小可分间距为 3.2 mm,可见解剖学与光学上最小可分视力极限基本一致。
光波动理论人眼最小分辨角47″与感受器理论极限值49″非常接近。
二、视力表的设计1.Snellen视力表1862年Snellen提出由笔画粗细相似的字母组成测试视力的表格,即字母视力表。
目前最常用的是E字母视力表,视标笔画宽度约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水平宽度均为5′视角,水平字母之间的宽度为4~6分角。
根据5分视角标准,可以计算出各种设计距离字母高度与大小。
如设计距离为5 m,字母高度h=5000×0.00291×5=7.27 mm设计距离为6 m,字母高度h=6000×0.00291×5=8.73 mm由1 0行以上不同设计距离的字母组成视标行排列在一张纸上,构成视力表。
视标行的字母由大至小依次排列,也可以用设计距离远近次序表示。
设计距离大小次序有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就是视标递增率,用以检测视觉敏感度。
1 955年徐广第设计的国际标准视力表(远用)与相对应的标准近视力表,经全国眼科学会通过采用。
2.对数视力表缪天荣于1 959年设计了对数视力表,其结构特征是视标大小按几何级数增加,而视力记录按算术级数增减,1 990年被定为国家标准视力表,即目前临床应用的《标准对数视力表》(见图2—3)。
其视标仍采用Snellen视标中盲文E形视标,确定1分视角为正常视力标准,视标从小到大按10√1 0=1.258 925 4增率递增,每行增加1.258 9倍。
每行视角增大率恒定,即0.1与0.1 2和0.8与1.0视角增大率均为1.258 9倍。
5分记录表达可与小数记录互换。
各种视力表达方式的对应关系见表2—1。
表2-1 各种视力表达方式的对应关系Snellen分数小数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表达 5分表达最小分辨角20/2000 0.01 2.0 3.0 10020/1667 0.012 1.90 3.1 79.4320/1333 0.015 1.80 3.2 63.1020/1000 0.02 1.70 3.3 50.1220/800 0.025 1.60 3.4 39.8120/667 0.03 1.50 3.5 31.6220/500 0.04 1.40 3.6 25.1220/400 0.05 1.30 3.7 19.9520/333 0.06 1.20 3.8 15.8520/250 0.08 1.10 3.9 12.5920/200 0.1 1.0 4.0 10.0020/160 0.125 0.9 4.1 8.0020/125 0.15 0.8 4.2 6.6720/100 0.2 0.7 4.3 5.0020/80 0.25 0.6 4.4 4.0020/63 0.3 0.5 4.5 3.3320/50 0.4 0.4 4.6 2.5020/40 0.5 0.3 4.7 2.0020/32 0.6 0.2 4.8 1.6720/25 0.7 0.1 4.9 1.4320/20 1.0 0 5.0 1.0020/16 1.2 -0.1 5.1 0.7920/12.5 1.5 -0.2 5.2 0.6320/10 2.0 -0.3 5.3 0.503.儿童视力表幼儿判断空间方位的能力发育较晚,而对各种动物及图形辨认较早。
因此,儿童视力表多采用图形和动物的图画为视标。
1939年Sjoren用手形视标检查幼儿,1980年贾永源设计了儿童手形视力表,1985年孙葆忱设计了儿童图形视力表(见图2—4)。
4.近视力表近视力是人眼在阅读距离上的视觉分辨力,用于测定人眼调节能力和近附加需求量,同时也是检查外眼器质性眼病的简单方法。
例如,当近视力为1.0时,可初步确定该被检者无器质性眼病。
近视力检查采用徐广第1998年设计的国家标准修正版的近视力表进行。
近视力表是远视力表改变了标准距离的版本。
近视力表标准检查距离为30 cm。
能读近标准视力表1.0行视标时,即近视力基本正常。
相关链接视力表距离的米制化在美国,视力表设计逐渐转向米制,英尺或英寸逐渐被米制替代。
眼科杂志文章报告视力表多使用米制。
提议对于远视力检查采用 4 m距离,近视力检查采用40 cm距离,其优点如下:1.检查距离从6m缩短至4 m,节省了诊室的空间。
对4 m的调节为0.25D,所以在观察4 m视标时,扣去0.25D的调节,即为该眼的屈光矫正度。
2.远视力记录的分子、分母均被10除就等于近视力值。
例如,远视力为4/8 m;近视力为0.4/0.8(40 cm/80 cm)。
技能要求检测远视力[操作准备]1.标准照度的房间。
2.我国通常选定距视力表5 m的检测距离。
3.视力表的照度为480~600 lx,均匀无眩光。
视力表的高度为视力表1.0行视标与被检者眼高度在同一水平线。
[操作步骤]1.开启灯箱视力表或投影视力表。
2.被检者端坐视力表对面5 m处,可测裸眼视力,也可以根据需要测戴原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的矫正视力。
3.被检者手持遮挡板遮盖一只眼,通常先遮左眼,后遮右眼,即常规先测右眼视力后测左眼视力。
4.通常从第一行逐行向下指视标,要求被检者尽量读出所能看到最小视标,直至在一行中有一半视标读错,上一行即是该眼视力。
也可以用该行能辨认视标的确切数字表示,如果0.8行辨认字母少于半数,可记为0.6+3,如辨认字母多于半数,可记为0.8-2。
也可采用快捷的方法,从视力表中间行开始检测,如果不能辨认,从上方第一行开始检测。
如果能辨认,可依序向下检测,这样可节省时间。
5.若被检者不能看清视力表第一行的最大视标,则让被检者慢慢地向前走近视力表,当在某一位置能看清最大视标时,记录被检者所站位置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换算成远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