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5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50
第1章1、什么是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状态中或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位置上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方式。
特点: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恶劣;2)多普勒频移会产生附加调制;3)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的影响;4)频谱资源紧缺;5)建网技术复杂;6)由于移动环境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条件要求较高。
2、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甚高频)和UHF(特高频)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3、移动通信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答:1)单工制(同频单工):指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工作频率的按键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设备交替进行接收和发射,即发射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射。
2)半双工制(异频单工):指收、发信机分别用两个不同频率的按键通话方式。
3)全双工制: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同时工作,任一方发话的同时,也能收到对方的语音,无需PTT按键。
特点:参见课本Page54、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由哪些功能实体组成?):交换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MS)。
5、FDD和TDD的概念和各自的应用场合是什么?答:频分双工(FDD)适合于宏小区、较大功率、高速移动覆盖;时分双工(TDD)适合微小区、低功率、慢速移动覆盖。
6、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缺点: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有限,抗干扰能力差,业务质量比有线电话差,有多种系统标准,跨过漫游难,不能发送数字信息,不能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兼容。
7、2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缺点: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发展,也无法实现移动多媒体业务,而且由于各国的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各种体制之间的全球漫游。
8、3G 的提出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解决频谱资源问题,提高频谱使用的效率;二是解决移动通信的全球漫游问题;三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
扩频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及补偿方法多普勒频移是指当发射信号源和接收信号源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信号的频率会受到运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扩频通信中,多普勒频移是一种主要的信道参数,需要进行补偿以确保正常的数据传输。
本文将介绍多普勒频移的原因、影响以及常用的补偿方法。
多普勒频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天体运动引起的多普勒效应,即接收信号源和发射信号源之间的相对运动;二是多径传播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即信号在传播路径中遇到的多个反射、散射和绕射等导致的传播延迟和路径变化。
这两种原因都会导致接收信号的频率变化,从而影响信号的接收质量。
多普勒频移的影响是引起信号码片偏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扩频通信中,发送端将原始数据通过扩频码转化为码片序列,接收端需要通过解扩码来还原原始数据。
如果接收信号经历了多普勒频移,会导致接收端误判码片序列的位置,造成解扩码错误,从而影响信号的接收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因此,对于扩频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需要进行补偿以恢复码片序列的正确位置。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多普勒频移补偿方法。
1.直接补偿法:直接从接收信号中获取多普勒频移信息,并通过数学运算直接补偿码片序列的偏移。
这种方法需要根据接收信号模型和多普勒效应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相对较为复杂,但可以较精确地进行补偿。
2.色散补偿法:根据信号经过自由空间传播的色散特性,利用接收信号的频率谱信息进行补偿。
这种方法通过频谱分析和频移计算,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或相位调整,以实现多普勒频移的补偿。
色散补偿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码片序列的偏移,但对环境噪声和干扰较为敏感。
3.卡尔曼滤波法:基于状态估计的卡尔曼滤波方法,通过对信号频率特性的估计,对接收信号进行补偿。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信号的状态和动态模型,进行频率估计和误差补偿,较好地解决了多普勒频移的问题。
4.转发者辅助补偿法:引入额外的转发信号源或转发设备,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处理,利用转发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固定距离,从而消除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2.关于无线信道的多普勒谱,请回答以下问题:(1) 在某些无线信道中,多普勒频移会引起无线信道输出信号的混叠。
请描述产生混叠的各种原因;(2) 无线信道中的多普勒谱有一种经典谱(classic spectrum),请解释产生这种谱形状的机理;(3) 请用Simulink 工具编写代码(S-Function 方式),产生一单径瑞利信道,其多普勒谱为经典谱,其中移动速率为120km/h 。
并请回答:证明自己用计算机产生的经典谱是正确的可能方法。
答:(1) 多普勒频移不产生频混的情况:各载波多普勒频移方向相同,大小差不多时,如高频载波的整体带宽不太宽,载波分隔比较大。
多普勒频移产生混叠的各种原因:A 、移动通信中复杂的环境使得多普勒频移扩展成为了一个频带,因为每条多径相对于接收机都有一个不同的角度或者速度,从而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也各不相同; B 、系统中设置有频带保护间隔,如果OFDM 的载波间距很近,也就是说载波数很多,多普勒会产生频混,因为不同载波的多普勒不同,最严重的是相邻载波多普勒频移方向不同,一个正偏,一个反偏。
从统计上看,如jakes 谱是一个中心对称的U 字形谱,当然还有其它谱,主要看什么信道,如cost207信道谱是另一个形状;C 、多普勒频移引起快衰落,当存在频移时,这样各个子载波在采样点(频域)时混叠,从而造成ICI 。
注意多普勒频移不改变频域的正交性,而只有存在多普勒频展时才改变了子载波的正交性,但两者同样会出向ICI ,这是因为OFDM 是在频域采样,是基于奈奎斯特第二采样定理(采样点不失真)进行的,而当出现上述两者之一时,就会违反其采样原则,从而造成ICI 。
D 、所谓时变快衰落是由于多径传播加上移动站移动(多普勒效应)引起的, 当载波频率1GHz,车速10m/s,fd 差不多30Hz 。
而正是多径传播, 各个路径到达的时间不一致,在我们要接收的符号间隔内,叠加了前一个符号的尾巴加上少了尾巴的本符号。
一种衰落信道下MFSK信号符号速率估计算法董鑫;欧阳喜;李斌【摘要】在短波通信中,MFSK是一种常见的调制方式,其符号速率估计对非合作接收方有重要意义,而短波信道干扰常对符号率估计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信道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提出一种衰落信道下MFSK信号符号速率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小波脊线提取、小波脊线滤波、过零点间隔聚类等方法,能有效地克服短波信道中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对符号速率估计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低信噪比、加入多普勒频移和多径效应等信道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可用于实际工程.【期刊名称】《数据采集与处理》【年(卷),期】2015(030)005【总页数】10页(P1121-1130)【关键词】多进制频移键控;短波;符号速率;多径效应;多普勒频移【作者】董鑫;欧阳喜;李斌【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郑州,45000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郑州,450002;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多进制频移键控(M-ary frequency-shift keying, MFSK)是现阶段广泛应用于短波通信中的重要调制方式之一,而符号速率是进行信号解调的必要调制参数,因此准确的盲符号速率估计对于非合作接收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见的MFSK信号符号速率估计算法有以下几类:文献[1]提出了基于时域瞬时特征的估计算法,但在当信号载频不为零时迅速恶化。
文献[2-3]提出运用循环自相关算法,文献[4]提出运用最大似然函数方法估计数字信号符号速率,虽然获得了较高的精度,但运用于MFSK信号时精度下降或不再适用。
文献[5-7]提出了基于Haar小波和谱线检测的符号速率估计算法,并在文献[8]应用到调制分类中,适用于非零载波频率的数字带通信号,但在信噪比较低,或存在时间选择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时,谱线检测受到较多的小波峰和毛刺干扰进而失效。
5G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多普勒频偏估计算法李耀晨;赵渊;裴文端【摘要】随着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高传输速率、广泛覆盖范围、较低的传输时延以及较强灵活性是新一代的5 G低轨 (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低轨卫星移动速度很快,产生了较大的多普勒频移;通过建立使用5 G候选波形滤波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F-OFDM)的新型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针对该新型系统设计一种新的多普勒频偏估计方法,首先借助卫星轨道的多普勒特性来计算整数多普勒频偏,第二步借助 F-OFDM资源块中的导频信息来估计精确的多普勒频移;主要完成了 5G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模型的建立与算法在系统中的仿真来验证其实际性能,经过仿真可以得到,本算法与同类算法相比计算复杂度低且精度较高.【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年(卷),期】2018(026)010【总页数】5页(P226-229,234)【关键词】F-OFDM;低轨卫星;多普勒特性;导频【作者】李耀晨;赵渊;裴文端【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石家庄 050000;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石家庄 050000;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石家庄 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7.230 引言随着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军民用户对于新一代的高传输速率、广泛覆盖范围、较低的传输时延以及较强灵活性的5G低轨(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
相比于地面通信系统,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多颗低轨卫星即可实现全球无缝覆盖;而相比于地球同步轨道(GEO)和中轨道(M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又具有较低时延和灵活的网络调度的优点。
由于单颗LEO卫星对地面的覆盖范围远小于GEO卫星,需要数十颗甚至数百颗LEO卫星才可以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但是低轨卫星由于距离地球较近,信号传输时延得以大大降低,信号功率的衰减也大大降低,较低的卫星信号发射功率即可满足需求,降低了卫星和地面终端的设计成本和复杂度。
水声通信中的抗干扰算法研究一、引言水声通信作为一种在水下环境中进行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海洋科学研究、水下资源勘探、军事通信等。
然而,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水声通信面临着诸多干扰因素,如噪声、多径传播、多普勒频移等,这些干扰严重影响了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有效的抗干扰算法对于提高水声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声通信中的干扰因素(一)噪声干扰水下环境中的噪声主要包括海洋环境噪声、船舶噪声、生物噪声等。
这些噪声具有随机性和宽频带特性,会淹没有用信号,导致接收端信号的信噪比降低,从而增加了信号检测和处理的难度。
(二)多径传播干扰由于水下介质的不均匀性和反射特性,水声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多条不同路径的传播,从而产生多径效应。
多径信号之间的相互叠加会导致信号的时延扩展和幅度衰落,严重影响通信的可靠性。
(三)多普勒频移干扰当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会导致接收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从而破坏了信号的频谱结构,影响了信号的解调和解码。
三、常见的抗干扰算法(一)自适应滤波算法自适应滤波算法是一种根据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自动调整滤波器参数的算法。
在水声通信中,常用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包括最小均方(LMS)算法、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噪声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二)多径分集接收算法多径分集接收算法通过对多径信号进行分离和合并,以充分利用多径信号中的能量,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
常见的多径分集接收算法包括等增益合并(EGC)算法、最大比合并(MRC)算法等。
(三)多普勒补偿算法多普勒补偿算法通过对接收信号的频率进行校正,以消除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常见的多普勒补偿算法包括基于频域的补偿算法和基于时域的补偿算法。
四、新型抗干扰算法的研究进展(一)基于深度学习的抗干扰算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深度学习应用于水声通信的抗干扰领域。
移动通信练习题一、判断题:请在下列每小题前面对应的()中.认为所陈述对的打“J” . 错的打“义”。
1.(J)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X)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弱信号串扰强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强信号串扰弱信号)3.(J)移动通信的信道是指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幅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4.(X)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与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的。
(平方)5.(X)由于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多径衰落.也叫慢衰落。
6.(X)移动通信中.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会产生附加的调频噪声.出现接收信号的失真。
7.(J)莱斯分布适用于一条路径明显强于其他多径的情况。
在接收信号中没有主导分量时.莱斯分布就转变为瑞利分布。
8.(X)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由于时间色散导致发送信号产生的衰落效应是快衰落和慢衰落。
(频率色散)P399.(。
)分集接收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接收到的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加以处理.合理地利用这些信号的能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
10.(J)在实际工程中.为达到良好的空间分集效果.基站天线之间的距离一般相当于10 多个波长或更多。
11.(X) GSM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载频按时间分为16个时隙,也就是16个物理信道.812.( V ) GSM中的逻辑信道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两大类。
13.( X ) GSM中的同频干扰保护比要求C/I >-9dB.工程上一般增加3dB的余量。
914.(X)GSM中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业务信道TCH 一样可通过跳频方式提高抗干扰性能。
P26115.(J)跳频就是有规则地改变一个信道的频隙(载频频带)。
跳频分为慢跳频和快跳频。
在GSM的无线接口上采用的是慢跳频技术。
16.( V ) GPRS是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基于GSM网络所开发的分组数据技术.是按需动态占用频谱资源的。
P29317.(X) GSM系统中.有一种干扰称为“远-近”效应.可通过功率控制减小这种效应。
31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一、引言近几年,随着全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以及高铁、磁悬浮等一些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高效率出行已成为今天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
但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5G 覆盖质量会出现恶化,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终端高速移动时多普勒频偏大,影响终端接入,严重时会导致语音掉话或数据掉坑;②与2G、4G 频段相比,5G 工作频段较高,站址间距进一步缩短,高速移动环境下终端切换更为频繁且切换时间短,切换成功率不高,导致信令负荷加重、掉话和数据业务用户感知的网络性能下降;③覆盖高速干线(高铁或磁悬浮)的专用小区和周边小区存在同频干扰,导致信号产生相对相位差,影响SINR 值和终端业务速率。
目前,随着高铁不断提速,运营时速达350公里/小时,磁悬浮时速达431公里/小时,加之5G 工作频段高、频率资源紧张,导致上述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通过三种技术手段来克服上述难题,并基于此对组网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不同周边环境给出组网方案建议,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实现高速环境下的5G 良好覆盖,提升用户5G 体验,这对于巩固我国5G 网络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克服高速移动环境下5G 覆盖恶化的方法(一)5G 上行频谱估计校正,下行预纠偏技术可应对多普勒频移1.多普勒频移的产生根据多普勒原理,高速移动的车体内接收机产生频移的值主要与几个因素相关:车辆行驶方向(即接收机移动方向)、信号传播方向的角度、车辆行驶速度(即接收机移动速度)以及载波频率。
多普勒频移公式如下所示:高速环境下5G覆盖恶化应对策略研究其中,f 而言,上下行频率相同,目前国内5G 主用的室外载波频率一般是2.6GHz 或3.5GHz;θ是角度,是接收机信号和接收机移动方向夹角;v 是车辆行驶速度;c 是波速,(即3×108m/s);接收机在高铁场景通信时频移产生如图1所示,接收到多普勒频移后的频率为f x ;终端接近5G 移动通信基站时,f x 为f +f y ,终端离开5G 移动通信基站时,f x 为f -f y。
北京⼯业⼤学移动通信作业答案第⼀章绪论1、移动通信的⼯作⽅式主要有⼏种?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采⽤哪种⽅式?双⼯⽅式分类。
答:移动通信的⼯作⽅式:单⼯、双⼯、半双⼯。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采⽤双⼯。
双⼯⽅式分类:时分双⼯(TDD)、频分双⼯(FDD)。
2、什么叫移动通信?有哪些主要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中⾄少有⼀⽅在移动中(或暂时停留在某处)进⾏信息传递的通信⽅式,成为现代通信中发展最快的通信⼿段之⼀。
特点:利⽤⽆线电波进⾏信息传输;在强⼲扰环境(外部⼲扰+内部⼲扰)下⼯作;⽆线电频率资源⾮常有限;提⾼通信容量;对移动终端设备要求⾼,必须适合移动环境;系统复杂,⽹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3、1G、2G、3G、4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对⽐。
答:1G:全⾃动拨号,全双⼯⽅式,越区频道转换,⾃动漫游。
是模拟通信系统,采⽤⼩区制,蜂窝组⽹,多址接⼊⽅式为频分多址FDMA,调制⽅式为FM。
2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采⽤⼩区制,微蜂窝组⽹;能够承载低速的数据业务;调制⽅式有GMSK、QPSK等;多址接⼊⽅式为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采⽤均衡技术和RAKE接收技术,抗⼲扰多径衰落能⼒强;保密性好。
3G:微蜂窝结构,宽带CDMA技术;调制⽅式QPSK⾃适应调制;多址⽅式主要是CDMA,电路交换采⽤分组交换;具备⽀持多媒体传输能⼒的要求。
4G:是⼀个可称为宽带接⼊和分布式⽹络,是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带⽆线固定接⼊、⼴带⽆线局域⽹、移动⼴带系统和互操作的的⼴播⽹络,是⼀个全IP的⽹络结构,包括核⼼⽹和⽆线接⼝,采⽤多种新的技术和⽅法来⽀撑。
4、移动通信中的⼲扰主要有哪些,哪种⼲扰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所特有的?答:互调⼲扰:两个或多个信号作⽤在通信设备的⾮线性器件上,产⽣同有⽤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构成⼲扰,如:接收机的混频。
邻道⼲扰: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由于⼀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造成的⼲扰。
移动互联网复习题名词解释互联网:指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
移动互联网:指以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作为接入设备,使用各种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从而实现包括传统移动通信、传统互联网及各种融合创新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
云计算:指在整合的架构之下,基于IP 网络的虚拟化资源平台,提供规模化ICT 应用的实现方式。
移动云计算:指通过移动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软件的一种IT 资源或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
体系结构: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的组件的组织和集成方式。
SOA: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架构模型,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
CORBA:即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是一种采用通用对象请求代理ORB间互联协议进行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采用接口定义语言(IDL)对象建模的对象参考模型。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
P2P:即对等网络,是一种资源分布利用与共享的网络体系架构。
移动通信: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中实现的通信。
移动IP技术:指在互联网中满足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
隧道:一种通过使用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在网络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
IPsec:是一种在IP 环境下支配安全管理的标准技术,它提供了一种标准的、健壮的以及包容广泛的机制,可用它为IP 及上层协议提供安全保证。
Widget: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运行在终端设备上的一种基于Web 浏览器/Widget 引擎的应用程序。
Web2.0:指的是一个利用Web 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
填空题1、3G的传输速率在行车的环境中应至少达到__144k__bit/s。
2、LTE,通俗地称为3.9G,具有__100M__bit/s 的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到4G演进的主流技术。
3、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_分组_”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
《移动通信技术》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单工制: 单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交替工作2.双工制: 双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3.SDMA:空分多址指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的用户。
4.大区制: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是早期采用的,它一般设有一个基站,负责服务区内移动通信的联络与控制.如果覆盖范围要求半径为30km~50km,则天线高度应为几十米至百余米。
发射机输出功率则应高达200W.在覆盖区内有许多车载台和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它们之间也可直接通信或通过基站转接通信。
5.小区制:将一个大区制覆盖的区域划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Cell)中设立基站(BS),与用户移动台(MS)间建立通信.6.频率复用:在频分制的蜂窝系统中,每个小区占用一定的频道,而且各个小区占用的频道是不同的.假设每个小区分配一组载波频率,为避免相邻小区之间产生干扰,各个小区的载波频率应不相同。
因为频率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当小区覆盖不断扩大,小区数目不断增加时,将出现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
7.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是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对于本MSC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与管理。
8.FDMA:总频段分成若干个等间隔频道(信道),不同信号被分配到不同频率的信道里,发往和来自邻近信道的干扰用带通滤波器限制,这些频道互不交叠,其宽度应能传输一路语音信息,而在相邻频道之间无明显的串扰。
9.TDMA:指一个信道由一连串周期性的时隙构成,即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个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不混扰。
10.CDMA:指用一组正交码区分不同用户,实现多用户共享资源。
每一个信号被分配一个伪随机二进制序列进行扩频,不同信号的能量被分配到不同的伪随机序列里。
第一章1、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七个特点?〔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在陆地上,移动体往来于建筑群或障碍物之间,其接收信号是由直射波和各反射波多径叠加而成的。
由于多径传播会造成瑞利衰弱,因此电平幅度起伏深度达30dB以上。
〔2〕具有多普勒频移效应。
频移只f d与移动台运动速度v、工作频率〔或波长λ〕及电波到达角θ有关,即f d=〔v/λ〕cosθ。
多普勒频移效应会导致附加调频噪声。
〔3〕干扰严重。
由于移动通信网是无线电台、多波道通信系统,通信设备除受城市噪声干扰外,无线电台干扰较为突出。
〔4〕接收设备动态范围大。
由于移动台的位置不断变化,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距离不断变化,因此导致接收机接收信号点评不断变化。
〔5〕需要采用位置等级、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
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
〔7〕对设备要求苛刻。
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
2、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四种?〔1〕频分多址FDMA〔2〕时分多址TDMA〔3〕码分多址CDMA〔4〕空分多址SDMA第二章1、什么是近端对远端的干扰?如何克服?当基站同时接收从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距离d2〕到达基站的功率明显要大于距离基站圆的移动台A〔距离d1,d2<<d1〕到达基站的功率。
假设两者频率相近,那么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就会造成对接收距离距基站远的移动台A的有用信号的干扰或抑制,甚至将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湮没。
这种现象称为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克服近端对远端干扰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使两个移动台所用频道拉开必要间隔;二是移动台端加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PC〕,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基站的功率根本一致。
2、CDMA系统是否需要频率规划?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码分多址技术,频率复用系数为1,假设干小区的基站都工作在同一频率上,这些小区内的移动台也工作在同一频率上。